来源: 世界日报
一项有关美国不同族裔对慈善活动支持程度的研究显示,全美白人、非洲裔、西语裔以及亚裔当中,虽然亚裔「可支配所得」居第一位,但对於「公益捐献」参与度却敬陪末座。
世界日报消息,刊出前项研究五月的「慈善记事」(The Chronicle of Philanthropy) 指出,亚裔较少投入公益捐献,可能在於「宗教信仰」以及「婚姻状况」与其他族裔人士不同。
根据2000 年人口普查的「可支配年所得」统计,白人平均为1 万171 元、非洲裔为5652 元、西语裔为4370元,「亚裔」则高居四族群之冠,高达1 万1148 元。
但是在「公益捐款比例」方面,与宗教有关的捐款,以「非洲裔」最为热衷,捐献程度占可支配所得的7.7%,「亚裔」捐献仅占3.1%,与平均值5%相差1.9%。
至於在其他性质方面的捐款方面,则以「白人」的1.6%最高,最低为「亚裔」与「西语裔」,仅占可支配收入的0.8%。
总括来说,「非洲裔」收入虽不是最高但将可支配所得的8.6%用於公益捐献上,为四族群之首,「亚裔」为3.9%,居各族裔之末。
对这种现象,纽约市公益金董事会秘书王培认为,亚裔,尤其是华裔,在关於「公益捐款」上放不开,主要是因为第一代移民总认为家乡内需要帮助的亲友,比不相识但需要帮助的人来的优先。
其次,即使华裔脚步已经站稳,银行也有些许存款,但是心理上的安全感仍不足,认为银行里的钱是子女的大学基金。第三点则是许多华裔都不清楚捐款是否直接帮助自己的社区与侨胞,因此有所退却。
社会学者李瑞芳则表示,华裔一向重视对自己的亲人负责,这种天性很难从家庭内延伸到家庭以外的事务。因此,华裔通常对於参与公益金或是其他捐款活动没有太高的热忱,唯独在「奖学金」方面例外。
王培则以举美国防癌协会在华人社区的筹款系例指出,若日後筹款单位能多深入华裔社区,推动各种活动,例如举办公共卫生与防癌的讲座等,社区势必会知道所筹款项的确是用在华人社区,自然华人的「公益意识」就会提高,乐捐程度势必将有所提升。
一项有关美国不同族裔对慈善活动支持程度的研究显示,全美白人、非洲裔、西语裔以及亚裔当中,虽然亚裔「可支配所得」居第一位,但对於「公益捐献」参与度却敬陪末座。
世界日报消息,刊出前项研究五月的「慈善记事」(The Chronicle of Philanthropy) 指出,亚裔较少投入公益捐献,可能在於「宗教信仰」以及「婚姻状况」与其他族裔人士不同。
根据2000 年人口普查的「可支配年所得」统计,白人平均为1 万171 元、非洲裔为5652 元、西语裔为4370元,「亚裔」则高居四族群之冠,高达1 万1148 元。
但是在「公益捐款比例」方面,与宗教有关的捐款,以「非洲裔」最为热衷,捐献程度占可支配所得的7.7%,「亚裔」捐献仅占3.1%,与平均值5%相差1.9%。
至於在其他性质方面的捐款方面,则以「白人」的1.6%最高,最低为「亚裔」与「西语裔」,仅占可支配收入的0.8%。
总括来说,「非洲裔」收入虽不是最高但将可支配所得的8.6%用於公益捐献上,为四族群之首,「亚裔」为3.9%,居各族裔之末。
对这种现象,纽约市公益金董事会秘书王培认为,亚裔,尤其是华裔,在关於「公益捐款」上放不开,主要是因为第一代移民总认为家乡内需要帮助的亲友,比不相识但需要帮助的人来的优先。
其次,即使华裔脚步已经站稳,银行也有些许存款,但是心理上的安全感仍不足,认为银行里的钱是子女的大学基金。第三点则是许多华裔都不清楚捐款是否直接帮助自己的社区与侨胞,因此有所退却。
社会学者李瑞芳则表示,华裔一向重视对自己的亲人负责,这种天性很难从家庭内延伸到家庭以外的事务。因此,华裔通常对於参与公益金或是其他捐款活动没有太高的热忱,唯独在「奖学金」方面例外。
王培则以举美国防癌协会在华人社区的筹款系例指出,若日後筹款单位能多深入华裔社区,推动各种活动,例如举办公共卫生与防癌的讲座等,社区势必会知道所筹款项的确是用在华人社区,自然华人的「公益意识」就会提高,乐捐程度势必将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