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229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这年头,谁还敢给宝宝喝国产奶粉!”这是某位“新晋”妈妈针对记者关于选购奶粉的提问时,所做出的斩钉截铁的回答。虽然这种看法有失偏颇,但根据各种调查的结果,持这种看法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于是,一边是大量便宜的国产奶粉无人问津,一边是大量经济水平尚可的消费者使尽浑身解数,通过各种途径购买洋品牌奶粉。
在这些洋品牌中,除了传统的美赞臣、雅培、惠氏和多美滋等奶粉界的“老兵”,还有一些异军突起的牌子,看起来像是由洋名字音译过来的,然而正如一个网络的段子所言“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有可能是唐僧”,同样的,顶着一个洋名字不一定真的是外国牌子,也有可能是“假洋鬼子”。
“洋品牌”可能只销往中国
乳业专家介绍,目前通过正规渠道流通的婴儿奶粉通常有三种:国内企业使用国内奶源在国内加工灌装生产;国内企业使用国外奶源在国内加工灌装生产;外国企业使用国外奶源,在国内加工灌装生产。在专家眼里,其实第二种和第三种都可以称得上是“洋奶粉”,然而消费者眼中的“洋奶粉”更多指的是最后一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实目前还有一种消费者颇为认可的“洋奶粉”,就是通过朋友亲戚从境外带回或以网络代购的方式从国外带回一些原本并不针对中国销售的国外品牌奶粉。对于这种彻头彻尾的“洋奶粉”究竟有没有害处,目前说法不一。有的专家认为,这种奶粉并不针对中国人的体质和食谱设计,因而可能有些微量元素要么不足,要么过多,对婴幼儿的身体并无好处;而有的营养学专家则认为,欧美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总体上比我国严格,只要奶源以及加工灌装生产流程符合安全标准,才是最重要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外贸行业从业者透露,有一些洋奶粉的奶粉生产公司是国内企业在国外开的“空壳公司”,然后对外号称品牌授权或中外合作,国内的企业“代其在国内加工灌装和销售”,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自己包装成国外品牌,其实整个生产销售链条都是“自己人”。
国产奶粉“出国镀金”
一业内人士坦言,通常国外注册的公司只是摆设,从生产设备到销售人员一概没有,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其实都是在国内完成,从本质上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国货”。
然而,光在国外注册公司还不算完,还得给品牌取个通常读起来拗口的洋名,以便与国产的牌子相区别。另外,现在高速发展的传播业也给“假洋奶粉”的包装提供了方便之门,频繁的广告轰炸与品牌传播,很容易使得大众对该品牌产生一种身份上的错觉。最后,为了“做戏做全套”,生产企业还会把在国内生产的奶粉采取 “出国后再回来”的方式,拿到海关报关单。
如果将这些奶粉出口到国外,然后再运回国内,所需的运费加上报关所需要的费用在每罐40元以内,然而经过如此包装后的“原装进口奶粉”却可以卖到300元以上。换句话说每罐奶粉出国后比出国前多获得至少60元的利润。
国产奶粉销售萎缩
针对这种“假洋牌”现象,乳业研究员宋亮曾经撰文指出,这种中资企业披“洋外衣”实属无奈之举。在2008年三聚氰胺造成巨大的伤害后,在之后的几年,频繁发生的“三聚氰胺死灰复燃”“皮革奶”“激素奶粉”等质量事件再次加深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歧视和偏见,在一、二线城市中,国产品牌急剧萎缩,苦苦维持,却难以翻身。
有业内专家则认为,有些假洋牌奶粉,可能涉及虚假宣传甚至欺骗消费者,而且其奶源地与生产加工场所比较可疑,搞不清究竟奶源是来自何方,生产加工过程中遵循的是哪套标准,因此还是存在着食品安全的隐患。
■相关链接
如何鉴别乳品“假洋鬼子”
专家介绍,通常来说,这种假洋牌奶粉的官方网站很多只有中文版,而且做得比较粗糙,而真正的国际性品牌,比如美赞臣、雅培这类,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销售,因此,其网站就有多个国家语言的版本。尤其是原产地是非英语国家的,如荷兰、法国和瑞士等国的奶粉,必然其官方主页会有这些国家语言的版本,如果没有的话,那就很有可能是“假洋鬼子”。另外,原产地来自美国的话,因为美国所销售的奶粉都需要经过FDA的认证,如果没有这个认证,那证明这个奶粉肯定没有在美国销售。通过以上方式,大致能对洋品牌做出一定程度的鉴别。
在这些洋品牌中,除了传统的美赞臣、雅培、惠氏和多美滋等奶粉界的“老兵”,还有一些异军突起的牌子,看起来像是由洋名字音译过来的,然而正如一个网络的段子所言“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有可能是唐僧”,同样的,顶着一个洋名字不一定真的是外国牌子,也有可能是“假洋鬼子”。
“洋品牌”可能只销往中国
乳业专家介绍,目前通过正规渠道流通的婴儿奶粉通常有三种:国内企业使用国内奶源在国内加工灌装生产;国内企业使用国外奶源在国内加工灌装生产;外国企业使用国外奶源,在国内加工灌装生产。在专家眼里,其实第二种和第三种都可以称得上是“洋奶粉”,然而消费者眼中的“洋奶粉”更多指的是最后一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实目前还有一种消费者颇为认可的“洋奶粉”,就是通过朋友亲戚从境外带回或以网络代购的方式从国外带回一些原本并不针对中国销售的国外品牌奶粉。对于这种彻头彻尾的“洋奶粉”究竟有没有害处,目前说法不一。有的专家认为,这种奶粉并不针对中国人的体质和食谱设计,因而可能有些微量元素要么不足,要么过多,对婴幼儿的身体并无好处;而有的营养学专家则认为,欧美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总体上比我国严格,只要奶源以及加工灌装生产流程符合安全标准,才是最重要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外贸行业从业者透露,有一些洋奶粉的奶粉生产公司是国内企业在国外开的“空壳公司”,然后对外号称品牌授权或中外合作,国内的企业“代其在国内加工灌装和销售”,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自己包装成国外品牌,其实整个生产销售链条都是“自己人”。
国产奶粉“出国镀金”
一业内人士坦言,通常国外注册的公司只是摆设,从生产设备到销售人员一概没有,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其实都是在国内完成,从本质上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国货”。
然而,光在国外注册公司还不算完,还得给品牌取个通常读起来拗口的洋名,以便与国产的牌子相区别。另外,现在高速发展的传播业也给“假洋奶粉”的包装提供了方便之门,频繁的广告轰炸与品牌传播,很容易使得大众对该品牌产生一种身份上的错觉。最后,为了“做戏做全套”,生产企业还会把在国内生产的奶粉采取 “出国后再回来”的方式,拿到海关报关单。
如果将这些奶粉出口到国外,然后再运回国内,所需的运费加上报关所需要的费用在每罐40元以内,然而经过如此包装后的“原装进口奶粉”却可以卖到300元以上。换句话说每罐奶粉出国后比出国前多获得至少60元的利润。
国产奶粉销售萎缩
针对这种“假洋牌”现象,乳业研究员宋亮曾经撰文指出,这种中资企业披“洋外衣”实属无奈之举。在2008年三聚氰胺造成巨大的伤害后,在之后的几年,频繁发生的“三聚氰胺死灰复燃”“皮革奶”“激素奶粉”等质量事件再次加深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歧视和偏见,在一、二线城市中,国产品牌急剧萎缩,苦苦维持,却难以翻身。
有业内专家则认为,有些假洋牌奶粉,可能涉及虚假宣传甚至欺骗消费者,而且其奶源地与生产加工场所比较可疑,搞不清究竟奶源是来自何方,生产加工过程中遵循的是哪套标准,因此还是存在着食品安全的隐患。
■相关链接
如何鉴别乳品“假洋鬼子”
专家介绍,通常来说,这种假洋牌奶粉的官方网站很多只有中文版,而且做得比较粗糙,而真正的国际性品牌,比如美赞臣、雅培这类,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销售,因此,其网站就有多个国家语言的版本。尤其是原产地是非英语国家的,如荷兰、法国和瑞士等国的奶粉,必然其官方主页会有这些国家语言的版本,如果没有的话,那就很有可能是“假洋鬼子”。另外,原产地来自美国的话,因为美国所销售的奶粉都需要经过FDA的认证,如果没有这个认证,那证明这个奶粉肯定没有在美国销售。通过以上方式,大致能对洋品牌做出一定程度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