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总指挥:第一季盈利没大家想象中的大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71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201209170835097646d.jpg

本报记者现场采访田明

【人物点击】

总指挥田明,从领导创办《中国达人秀》、《舞林大会》、《加油!好男儿》、《壹周立波秀》到《中国好声音》,每次出击总是会给当下电视节目带来惊喜和焦点。

【他的理念】

音乐产业是我们的战略选择,我们会坚决走下去,使中国梦让世界心动。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9月17日报道 “很多人以为《中国好声音》快要结束了,但其实我们有句口头禅:以为我们结束了,但实际刚刚开始。”在距离总决赛倒计时15天的时候,《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方星空卫视的首席执行官、星空华文传媒CEO田明宣布,9月21日,《中国好声音》将在澳门举办第一场演唱会。

9月13日-15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应邀参与《中国好声音》终极考核录制,联手导师和全国98家媒体共同决定学员去留。其间,记者也终于找到机会“逮住”每次陪大家录制到凌晨4点多的田明。

一个赌注 盈利没大家想象中的大

华西都市报:在刚刚公布的总决赛广告招标中,最高已达15秒116万,你的团队赚翻了?

田明:我们今年的营收增长,大概是去年的4到5倍吧。广告我们和浙江卫视是分成收入,但我们此前的制作投资也是十分巨大的:8000万的制作成本,2000万的音响设备、80万一把的导师转椅……第一季我们更看重品牌的树立,盈利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估计到第二、三季之后,会有更好的呈现,后续产业链的开发也会有新势头。

华西都市报:相比《舞林大会》、《达人秀》,《中国好声音》走红的速度是你预料到的吗?

田明:知道肯定会成功,但没想到节目成功的速度那么快。最初,节目组花三四个月和那英、刘欢二人沟通,从上海往返北京十几次,除了各种形式的劝说、沟通,还把外国的《The Voice》节目带给他们看,给他们讲解。当刘欢、那英被敲定后,当时我觉得节目就成功了一半。

华西都市报:成功的关键是?

田明:团队的气质和价值观的准确传递则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综艺娱乐节目也要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责任,表达国人的生命自强和文化自信,用真善美来触及心灵。

我坚持认为投资越小,风险越大,投资越大,风险反而越小,这是一档需要依靠品质来支撑的节目,不是靠宣传、炒作,或者小成本的控制成本的方式去赚钱,走的不是过去音乐节目的老路。

一个开始 让“好声音”变成超市

华西都市报:你会介意有人评价,再成功也非原创吗?

田明:模式本身并不意味着成功,我最早看中的是《X Factor》(另一档风靡全球的音乐选秀节目),因没能成功拿到版权而作罢(辽宁卫视(微博)买走版权将其打造为《激情唱响》)。我觉得对模式的理解和要表达的内容才是核心。

华西都市报:原创有哪些?田明:原本的《好声音》是没有最强战队的,目前我们设想让四位导师的团队拥有集体赛,从单人对抗到团体比赛,还有功夫秀等新环节。还有世界巡演,每场都会评选出最佳学员,每一场都有学员的原创歌曲。

华西都市报:第一季就将结束。为什么你说现在才是开始?

田明:我们一开始就没想着只做一档节目,把这档节目当成产业链的发动机,接下来会做巡演、驻场演出、音乐节、音乐剧、甚至音乐电视剧,还有更大的国际巡演、发展的规划,并且想落地做各种演艺互动的“V-HOUSE”(LIVE HOUSE)、互动的KTV等等,就是一个巨大的音乐产业链。

华西都市报:V-HOUSE和互动KTV是怎样的概念?

田明:V-HOUSE就是指具有录影、电视演绎等功能的现场演艺音乐酒吧。我们的学员可以去驻场演唱或者召开小型的歌迷见面会,相当于把录音棚搬到了商业综合体。目前已谈下两个连锁酒吧,在全国共有300余家分店。互动KTV则是指和好乐迪、钱柜这类KTV合作,在Channel V上每周做“K歌金曲排行榜”最后统计出哪些歌的点唱率最高,哪个包间的人唱得最好。这样可以满足很多不愿意走上电视来参加选拔的人,依然可以成为“好声音”学员。

华西都市报:简单地说是要将“好声音”发展成连锁超市吗?

田明:基本上是这样,一方面是线上的产业,另一方面则是对准喜欢唱歌的线下的人群。希望能做全国连锁,多渠道地准确地找到“好声音”。在中国,这个市场还远未形成,但恰恰是我认为的整个产业链最为赚钱的部分。

一个承诺 旗下艺人绝不签霸王约

华西都市报:9月21日第一场演唱会,目前计划是怎样的?

田明:继中国澳门第一场之后,他们将登陆美国拉斯维加斯、新加坡等地以及中国广州、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四位导师也将出现在巡演的舞台上,每场还将选出“最佳学员”,所以在“导师终极考核”环节中,没能走到最后的学员也有机会获得“最佳学员”。目前与我们洽谈的演出商,已发出80多场巡演邀请,但我们只会做20场,以保证每一次巡演都不会让观众失望。

华西都市报:第一季签约的学员已达到近50位。如果连续做下来,会担心市场难消化吗?

田明:不担心,因为我们的渠道很多。节目组方面已经成立专门的公司,目前陆续与选手签订唱片和演出合约。

华西都市报:对学员的管理会很严格吗?有此前一些公司爆出的天价合约或者一签就8年等方面的要求么?

田明:我觉得约束并不是最好的管理,而是有共同的理念和追求。所以我们会根据学员自身的情况,安排他们的合约,包括吃住行的保证、每月工资发放、彩铃分成等。我们不要有什么经纪合约的纠纷和官司,承诺要零纠纷零官司。我不跟你签霸王约,你愿意来就来,愿意走就走。

华西都市报:感觉在《中国好声音》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热点话题,比如选手身份、明星围观好声音、剧透等事件。这个是有周密的计划吗?

田明:陆伟的宣传团队,从达人秀到至今都是最强的。我们不会做很多过去司空见惯的短视行为――伤害观众、伤害选手,这跟定位有关。每一个学员,故事都一样的,讲经历全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那有意思吗?没意思。一个事实有那么多个侧面,你只能选择几个侧面报道。但你的选择决定你的形象,我们的选择就是正能量,坚定不移!

华西都市报:终极梦想是?田明:音乐产业是我们的战略选择,我们会坚决走下去,使中国梦让世界心动是最终梦想。□花絮深夜感动现场那英为“对掐”致歉

9月16日凌晨4点,刘欢和哈林组结束最后一轮的导师终极考核。


轮到那英,纠结得有些语无伦次,说来说去都是好,几次弃权,说着说着就跑题了,并自言惭愧:“没把学员调教得更好”。那姐居然主动谈起了13日录像时因与媒体评审意见相左而发生的不愉快事件,并起身向媒体鞠躬道歉,“我是个嘴特硬的人,我不愿意承认…我之前没有发现媒体的闪光点,不是你们不好,是我自己没把歌选好……”

“一向死要面子”的那姐,承认错误的方式也同样特别:“我现在意识到媒体并不是像我以为的那样是没品位的,媒体也是可爱的”,正是这句即兴言语,打动了在座媒体评审的心。哈林老师赶忙以一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来活跃气氛。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