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看中国----“腾飞的中国”

something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1-31
消息
445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在结束“腾飞的中国”专题之机,请4名专家进行了座谈会。座谈会历经两个小时,座谈会的讨论重点归结于中国的“多样性”和“冲击性”。对外国人看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上具有难以想象的多样性,充满冲击性。专家们称,既不能夸大中国的力量,也不能贬低它的能量。中国不是“威胁、竞争”的对手,而是“互补、互助”的对象。


◆怎么看待中国的急骤增长?
――要以冷静的态度看中国。现在,在我国正刮起历史上第2次“中国旋风”。1992年韩中建交时曾经掀起过“中国热”。当时,很多韩国企业争先恐后地进入到中国,进行投资。在韩国也掀起了学中国语的高潮。但是,当时进入中国的企业没有几家存活到现在。这是一次“失败的进军”。各家企业屡犯错误,最后不得不撤出中国市场。中国热也渐渐开始降温。1997年底IMF危机发生之后,韩国企业设在中国的分公司和专家都撤回到国内,从此,中国热潮暂告一段落。


◆中国是具有“千面脸”的国家
――我国对中国的理解本身出现了错误。在我们眼里,中国始终是极端体制下的国家。但是,在中国你经常可以发现收入超过6000美元的富裕阶层,同时也不难发现收入还不到100美元的贫困阶层。中国就是这么一个国家――“极富”和“极贫”共存。过去我们对中国的理解只限于“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低的技术能力”、“廉价的人工费”等等。但是,中国可不像拍张快照就能把周围的一切都能拍进去那么简单。中国是具有“千面脸”的国家。


――专家们称中国是还没熟透的市场。意即整个市场还不健全,所以更具潜力。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为9.8%。这跟吹气球是同样的道理,刚开始吹的时候不费劲也能把气球吹大。但是,当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000~3000美元时,有可能会出现对民主化的要求,超过1万美元时,将经受过渡到发达国家行列的阵痛。


◆中日争霸
――“中国霸权”正逐渐变成现实。就像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所担心的那样,中国的支配能力正变得越来越强大。中国向东盟国家提出了协商有关成立自由贸易地带(FTA)的问题。中国的意图很明显,他们就是想建立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经济圈。围绕亚洲的霸主地位,日本和中国正展开激烈的争夺。韩国的生存战略是充当两者之间的仲裁人。我们同时要扩大与两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韩国和中国不是竞争关系。两国之间互补性很强。这一点我们千万要记清楚。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怎样才能使这种互补关系变得更加牢固。在我国的周围有一个高速增长的大国――中国,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大幸事。因为,在中国高速增长时产生的附加值,将直接转移到周围的邻国。


◆改变对中国投资方式 
――在过去的10年间,我国企业对中国投资的方式从根本上起到了变化。从过去的加工出口型转向为走向内消型,从小规模转为大规模,从低级产品转向高级产品。随着需要大规模投资的事业成为主流,投资回收期也延长了很多。总而言之,如果在中国的投资事业遭到失败,整个企业将受到致命的打击。


――人们常把中国市场比喻成“奥运会比赛”。就像进行一届奥运会比赛一样,全世界各国的企业都聚集到中国市场上分出胜负。

――如果想在中国获得成功,必须依靠我国的技术优势,而且必须拥有中国不具备的,我国独有的“生存卡”。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比我们落后了好几十年”,如果以这种认识进入中国市场,其结果一定是“战无不败”。据进出口银行统计,到98年以前在中国进行投资的1万多企业当中,存活到现在的就只有20%的企业。


◆中国入世及韩国的出路
――尽管目前我国保持着对华贸易的黑字,但最重要的是“贸易的质量”。我国对华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原料(原材料、辅助材料)。相反,中国向韩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最终消费性材料。换句话说我国出口到中国的产品经中国加工之后,再向韩国及第三国出口。


因此,随着对华贸易的扩大,我国的对华贸易收支状况将日趋严峻。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普遍担心农产品开放带来的冲击,但事实上工业品市场的开放所造成的压力并不小。位于上海的GM(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达到饱和以后,会走向哪个市场呢?在未来的5年中,对华贸易可能将转为赤字,最好也不过是平衡。


――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对韩国来说是喜是忧,难以一概而论。可能导致危机,也有可能成为机会。
重要的是怎样利用中国的巨变。在未来的15~20年中,中国将以年均8%增长速度发展。在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或消费品的生产方面,我们已经不是中国的对手了。所以,我们的出路在于在汽车、钢铁等核心产业方面的技术上和产品上保持优势。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