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以来,人们被一则消息困惑着: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打算出台《人名用字表》,减少名字中使用生僻字的现象。追求个性的人在问:如果不能顺着自己的心意用些怪字,那重名重姓的几率岂非大大增加?名字中已经有了生僻字的人担心:是不是新字表一出,就不得不改名?另外有些人则分析:这个字表有没有法律效力呢?
转自搜狐
在一番议论纷纷中,记者开始了采访……
转自搜狐
问:规范字表出台后,人们起名是否只能用什么花、什么兰?
转自搜狐
答:这是误解,其实今后起名字有一万多个字可挑。
转自搜狐
前天,记者联系到了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厉兵教授。厉教授研究文字近40年,是这次《人名用字表》的课题组负责人。
转自搜狐
“这个消息在网上反响很大。”电话那头,厉教授的声音透出点无奈,“批评的居多,还有人说,出了这么个字表后,我们起名字大概只能用什么花、什么兰了。其实都是误解。”
转自搜狐
厉教授告诉记者,他们的任务是出台一个《规范汉字表》,以清理以往字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人名”表只是伴随产物。两表重合。《规范汉字表》的收字量是一万多个,也就是说,可供人们起名字选择的字有一万多个。
转自搜狐
“一万多个字呀,全国没一个人能认得全。大学中文系毕业生的识字量一般只在5000个左右。”厉兵让大家放心,适合做人名、意义好的字,字表里都收了。
转自搜狐
问:规范字表是否会强制人们执行?
转自搜狐
答:进入行政运作后,这个字表就将被赋予法律效力。
转自搜狐
中国人口众多,重名尴尬实属常见,家长起名只好煞费苦心。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告诉记者,他的名字是父亲起的,意思是生肖属鸡,凌晨出生。在顾教授出生的那个年代,这样的名字不多,可后来,“晓明”、“晓鸣”越来越多。顾教授曾经尝试在搜索引擎里找自己的名字,结果连名带姓一模一样的新闻人物至少有二三个。
转自搜狐
“但生僻字不是解决重名的唯一途径。”顾晓鸣解释,“如果人人都选不常用的字,从更大的范围来说,会使重名现象变得更为严重。”
转自搜狐
厉兵教授告诉记者,2年前课题刚启动的时候,曾经有人提出,索性搞一个足够大的字库,把所有的字都包括进去。“可这样一是太五花八门,根本应付不了;二是字库所占的内存就会过大。不过,从另外一方面讲,字表也不能太小,否则就涵盖不了所有的需要。”
转自搜狐
经过数次研讨会,最终确定了一万以上这个收字量。厉教授打“包票”:这些,能够“管”所有的出版物、甚至大部分古代文献中涉及到的字。
转自搜狐
“目前,学术层面的工作已经收尾,接下来就该进入行政运作了。”厉教授分析:1956年的《简化汉字表》是以国务院的名义公布的,因此这次的《规范汉字表》也很可能由国务院发文通过。“这样一来,这个表就有了法律效力,成为人们必须遵守的规范。”
转自搜狐
有关机构的工作人员分析,未来这个规范可能会印发到每个公安派出所或警署,人们起名字、报户口便以此为凭。“不过,这是对今后新生儿命名的规定,不是要求大家改名字。”厉兵教授又澄清了一条网络流言。
转自搜狐
问:信息化和文字多样化,是否不可调和?
转自搜狐
答:文字发展有自己的轨迹,修订字表晚了50年。
转自搜狐
在所有必须规范汉字的理由中,信息化似乎是最充分的一条。而这个矛盾,在古老的手写时代似乎并不那么明显。是否信息化必须要以牺牲某些传统文化为代价?
转自搜狐
不少学者认为,某些古旧字词重见天日,会扩大汉语的表现力。顾晓鸣教授曾问一些年轻人,该不该使用生僻字?没想到回答充满智趣:“用词范围广,可以帮助大家多记住汉字。”可见,不少人对优美的中国文字仍然一往情深。
转自搜狐
“汉字的历史太久了,异体字、新旧字型有很多混乱、矛盾的地方。比如,‘阎’和‘闫’,人们混着用,到底算不算一个姓呢?”厉兵教授说,“这个清理工作,上世纪50年代就该开始了。”
转自搜狐
规范汉字和信息化无关的另外一个理由是,现在计算机技术发达,文字编码完全不成问题。厉教授介绍,专家们首先按使用频率把汉字分成3个等级。一级字库小于4000字,即一般人认识使用的字数;二级字库小于8000字,超过有一定汉语功底大学毕业生的词汇量;三级字库在12000字左右。“到了10000字之上,我们的原则是,有音无意(能读不知道意思)、有意无音(知道意思但不知道怎么读)、音意不详和有音有意无书证(经史典集中找不到出处)的字,不选或少选。”
转自搜狐
一台电脑、一摞工具书。制订《规范汉字表》的专家们就是这样“穿行”在古老文化和现代科技之间。
转自搜狐
问:规范汉字,是不是光由专家们说了算?
转自搜狐
答:这个字表最终出台,还可能听取你我意见。
转自搜狐
提到专业规范汉字,有人感觉上是一帮“老学究”一头扎进了“故纸堆”。事实上,整个课题组,正式成员8人,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商务印书馆等外聘专家8人,平均年龄只有40多岁。
转自搜狐
“我们这次,尽量矫正以往此类工作不贴近群众的弊病。”厉教授说。国家语言文字网(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近期还将开辟专栏《请别忘了我的名字》。
转自搜狐
“如果你的亲友名字有生僻字,怕没有被收录进去,上这个网告诉我们,我们一定会考虑的。”最后,厉教授叮嘱记者。
转自搜狐
来源:《新民晚报》
转自搜狐
在一番议论纷纷中,记者开始了采访……
转自搜狐
问:规范字表出台后,人们起名是否只能用什么花、什么兰?
转自搜狐
答:这是误解,其实今后起名字有一万多个字可挑。
转自搜狐
前天,记者联系到了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厉兵教授。厉教授研究文字近40年,是这次《人名用字表》的课题组负责人。
转自搜狐
“这个消息在网上反响很大。”电话那头,厉教授的声音透出点无奈,“批评的居多,还有人说,出了这么个字表后,我们起名字大概只能用什么花、什么兰了。其实都是误解。”
转自搜狐
厉教授告诉记者,他们的任务是出台一个《规范汉字表》,以清理以往字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人名”表只是伴随产物。两表重合。《规范汉字表》的收字量是一万多个,也就是说,可供人们起名字选择的字有一万多个。
转自搜狐
“一万多个字呀,全国没一个人能认得全。大学中文系毕业生的识字量一般只在5000个左右。”厉兵让大家放心,适合做人名、意义好的字,字表里都收了。
转自搜狐
问:规范字表是否会强制人们执行?
转自搜狐
答:进入行政运作后,这个字表就将被赋予法律效力。
转自搜狐
中国人口众多,重名尴尬实属常见,家长起名只好煞费苦心。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告诉记者,他的名字是父亲起的,意思是生肖属鸡,凌晨出生。在顾教授出生的那个年代,这样的名字不多,可后来,“晓明”、“晓鸣”越来越多。顾教授曾经尝试在搜索引擎里找自己的名字,结果连名带姓一模一样的新闻人物至少有二三个。
转自搜狐
“但生僻字不是解决重名的唯一途径。”顾晓鸣解释,“如果人人都选不常用的字,从更大的范围来说,会使重名现象变得更为严重。”
转自搜狐
厉兵教授告诉记者,2年前课题刚启动的时候,曾经有人提出,索性搞一个足够大的字库,把所有的字都包括进去。“可这样一是太五花八门,根本应付不了;二是字库所占的内存就会过大。不过,从另外一方面讲,字表也不能太小,否则就涵盖不了所有的需要。”
转自搜狐
经过数次研讨会,最终确定了一万以上这个收字量。厉教授打“包票”:这些,能够“管”所有的出版物、甚至大部分古代文献中涉及到的字。
转自搜狐
“目前,学术层面的工作已经收尾,接下来就该进入行政运作了。”厉教授分析:1956年的《简化汉字表》是以国务院的名义公布的,因此这次的《规范汉字表》也很可能由国务院发文通过。“这样一来,这个表就有了法律效力,成为人们必须遵守的规范。”
转自搜狐
有关机构的工作人员分析,未来这个规范可能会印发到每个公安派出所或警署,人们起名字、报户口便以此为凭。“不过,这是对今后新生儿命名的规定,不是要求大家改名字。”厉兵教授又澄清了一条网络流言。
转自搜狐
问:信息化和文字多样化,是否不可调和?
转自搜狐
答:文字发展有自己的轨迹,修订字表晚了50年。
转自搜狐
在所有必须规范汉字的理由中,信息化似乎是最充分的一条。而这个矛盾,在古老的手写时代似乎并不那么明显。是否信息化必须要以牺牲某些传统文化为代价?
转自搜狐
不少学者认为,某些古旧字词重见天日,会扩大汉语的表现力。顾晓鸣教授曾问一些年轻人,该不该使用生僻字?没想到回答充满智趣:“用词范围广,可以帮助大家多记住汉字。”可见,不少人对优美的中国文字仍然一往情深。
转自搜狐
“汉字的历史太久了,异体字、新旧字型有很多混乱、矛盾的地方。比如,‘阎’和‘闫’,人们混着用,到底算不算一个姓呢?”厉兵教授说,“这个清理工作,上世纪50年代就该开始了。”
转自搜狐
规范汉字和信息化无关的另外一个理由是,现在计算机技术发达,文字编码完全不成问题。厉教授介绍,专家们首先按使用频率把汉字分成3个等级。一级字库小于4000字,即一般人认识使用的字数;二级字库小于8000字,超过有一定汉语功底大学毕业生的词汇量;三级字库在12000字左右。“到了10000字之上,我们的原则是,有音无意(能读不知道意思)、有意无音(知道意思但不知道怎么读)、音意不详和有音有意无书证(经史典集中找不到出处)的字,不选或少选。”
转自搜狐
一台电脑、一摞工具书。制订《规范汉字表》的专家们就是这样“穿行”在古老文化和现代科技之间。
转自搜狐
问:规范汉字,是不是光由专家们说了算?
转自搜狐
答:这个字表最终出台,还可能听取你我意见。
转自搜狐
提到专业规范汉字,有人感觉上是一帮“老学究”一头扎进了“故纸堆”。事实上,整个课题组,正式成员8人,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商务印书馆等外聘专家8人,平均年龄只有40多岁。
转自搜狐
“我们这次,尽量矫正以往此类工作不贴近群众的弊病。”厉教授说。国家语言文字网(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近期还将开辟专栏《请别忘了我的名字》。
转自搜狐
“如果你的亲友名字有生僻字,怕没有被收录进去,上这个网告诉我们,我们一定会考虑的。”最后,厉教授叮嘱记者。
转自搜狐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