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德国庇护中国作家廖亦武的讲话足以让当局打颤(图)

Rockman

I WILL ROCK YOU!
VIP
注册
2011-08-29
消息
3,702
荣誉分数
334
声望点数
193
得到德国庇护中国作家廖亦武的讲话足以让当局打颤(图)

在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2天后,另一位中国作家廖亦武则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包括德国总统高克在内的多位德国政要和各界人士参加了10月14日在法兰克福保罗教堂举行的 颁奖典礼。

周一,德国《世界报》网络版发表了一篇题为“在天安门广场究竟发生了什么?”的文章。文章说,“在中国监狱中受到严重迫害的廖亦武越过绿色边界逃离 中国。自2011年流亡柏林。现在他写了一本有关天安门广场大屠杀的书。”《世界报》的文章写道:

“他的名字在中国不愿被提及。但是他本人却提到许多人的名字以及对这些人犯下的罪行。他的书《子弹与鸦片》是墓志铭,证词,备忘录,同时也是对大屠 杀的控诉。”

对六四的专题报道

在他的“为一首歌和一百首歌”这本书中,廖亦武描述了他在监狱中所遭受的严酷虐待。在他的新书《证人》中,他描述的是他人所遭受的痛苦和暴行。在这 本书中,他成为六四民运的起源及后果的见证人。

世界报的文章接着写道:

“这位作者愿意出来作证,因为他认为自己可以不再做诗人,但是必须做证明材料的收集人。他是被压制真相的揭露者,是他让真相曝光于光天化日之下。”

中国大使缺席颁奖典礼

10月14日,包括德国总统高克在内的多名德国政要和各界代表出席了在 法兰克福圣保罗教堂举行的隆重颁奖仪式,但是中国驻德大使则没有在颁奖仪式上露面。《南德意志报》发表评论说:

“中国大使当然不会前来参加在圣保罗教堂举行的颁奖仪式。因为自从廖亦武写诗描述1989年6月4日天安门广场大屠杀以来,他就被中国政府视为国家 的敌人。廖亦武的书在中国被禁止,如今,就连提及他的名字在中国都是一个忌讳。”

“这个帝国必须分裂”

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的圣保罗教堂举行的颁奖仪式上,廖亦武发表的演讲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南德意志报》的文章说:“获奖者的讲话可能会让中国国家 安全局的监督人员和外交部的官员惊吓得打寒颤。仅凭他发言稿的题目‘这个帝国必须分裂’就足以构成对中国当局的一个挑战。”《南德意志报》文学主编洛文贝 格( Lovenbergs)说,廖亦武的书《为一首歌和一百首歌》描述了他在监狱中度过的4年铁窗生活。其震撼效果不亚于索尔仁尼琴(Alexander Solschenizyn)的“古拉格群岛”。因此,他能够在柏林得到庇护,实在是幸运。


http://bbs.creaders.net/politics/bbsviewer.php?trd_id=781835
 
放了颗洲际导弹?
 
获奖者的讲话可能会让中国国家,安全局的监督人员和外交部的官员惊吓得打寒颤.

看来在德国YY也不用交税.
 
据讲上次 586 住院就是给这事吓的 ;)
 
分裂了,动乱了,内战了,死人了,国土没了,他就报仇了高兴了?他是垃圾!
 
环球时报:海外异见者需要有走出仇恨的精神力量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10/15/2034703.html

 一位出走德国、名叫廖亦武的中国异见作家获德国图书和平奖,在14日的颁奖现场,他在正式发言中把中国称为“灭绝人性的血色帝国”,并称中国是“地球灾难的源头”和“无限扩张的垃圾场”。他最后连续6次高喊“这个帝国必须分裂”。他的发言让人怀疑他的精神出了问题,即使不是,他的判断力和情绪自控力也一定与正常人有偏差。

  廖的极端讲话已经让他这个不知名的“作家”不值得我们花费笔墨做详细介绍。我们诧异的是,德国为何拣了这么一个偏执古怪的人发他图书和平奖。那些在场的德国人、包括总统高克,难道不为获奖者歇斯底里的讲话感到脸红吗?

 在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中国作家莫言(英文著作),并获得世界广泛认同的时候,德国人的这次发奖让我们重温了西方社会成心与中国过不去的另一面。但德国人这一次做得的确很蠢,廖的表现会让中国人看扁德国做这件事的心胸和智慧。

  这件事再次表明,西方选择支持的中国异见人士,有一些属道德和智慧的平平者,是无力应对中国社会内的正常竞争,而用政治上的出位“另辟蹊径”的人。还有的人完全没有从个人遭遇跳出来的精神力量,他们把个人恩怨强行往社会意识形态中塞,试图把刻骨的个人仇恨变成全社会的咬牙切齿。

  然而他们真的错了。每个社会都有不如意者,中国社会的个人痛楚也的确比西方多一些,但中国的改革开放总体上就是增加个人权利和尊严的过程,是公正不断确立的过程。看不到也感知不到这个趋势,要么是中国社会里最闭塞的人,要么就是最想不开,根本分不清什么是个人际遇,什么是时代潮流的人。

  德国人或许认为他们颁这个奖,可以影响中国点什么。他们过于自恋了,低估了中国人的判断力。对西方总拿异见人士当牌跟中国打,我们已经习惯了。两年前诺贝尔(专题)和平奖颁给刘晓波,中国人尚不以为然,德国图书和平奖在西方根本算不上大奖,中国社会更不在乎。

  近年廖亦武等出走西方时,舆论界曾有人寄希望他们到了国外后开阔视野,看中国和西方时能更客观、更理性。但他们显然都没有做到。他们把个人仇恨发展得更极端,思想变得越来越狭隘,把配合西方同祖国作对当成自己的生存之道,他们看上去已经同对中华民族利益的“匹夫有责”一刀两断。

 这是遗憾。但这并非国家的遗憾,而最终只能是他们个人的遗憾。他们将自己绑在西方对付中国的箭头上,角色被固定化了,已无发挥和自我调整空间。中国不会因一两个海外异见人士就不同西方交往,而西方也不会同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决裂,像德国同中国的关系阴晴不定,冷三天热两天。这决定了异见人士们注定会痛感世态炎凉。背离了祖国,那些文人只能是自生自灭的孤魂。

  出走国外的异见人士需要有化解仇恨的能力,这是他们飘零海外的生活能多一些精神阳光的关键所在。

相关背景报道

德国之声:廖亦武的讲话足以让当局打颤
 
读了一遍,获奖者的讲话到底在哪里?:blink:
 
读了一遍,获奖者的讲话到底在哪里?:blink:

could not find the full transcript anywhere ....

廖亦武做了题为“这个帝国必须崩溃”的发言。他再次强调不能够忘记过去民众为了自己的生存自由出的努力,不能够忘记六四。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六四后国际社会与屠夫的合作,已经把中国变成一个巨大的垃圾场。为此,中国的环境污染,没有道德的人的污染,将会流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最后他演唱了为天安门受难者谱写的歌。

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r-10152012171357.html
 
环球时报:海外异见者需要有走出仇恨的精神力量

  出走国外的异见人士需要有化解仇恨的能力,这是他们飘零海外的生活能多一些精神阳光的关键所在。

你以为他们真是心怀仇恨啊? 人生活得很滋润的.

写些耸人听闻的文章, 跟咱每天挤公车上班一样, 为了混口饭吃而已.
 
http://soundofhope.org/node/291568
廖亦武:中国是满手沾血无人性的帝国

正在德国参加颁奖仪式的中国流亡异议作家廖亦武强烈批评中国当局,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手上沾满鲜血的无人性的帝国。廖亦武在柏林法兰克福书展上发表上述讲话。廖亦武获得今年德国图书和平奖,这是德国第二大文学奖。
廖亦武还指责西方财团以自由贸易为名,和刽子手同流合污。廖亦武是在法兰克福书展上,领取今年德国图书和平奖时发表上述谈话,德国总统高克(Joachim Gauck)也出席了颁奖典礼。

德国图书和平奖(German Book Trade Peace Prize)是德国第二大文学奖,仅次于布赫纳奖(Georg Buechner Prize),奖金为2万5000欧元(3万2000美元)。

1958年出生在四川的廖亦武应撰写有关1989年天安门广场血腥镇压事件的诗歌“大屠杀”而入狱4年。出狱后,因不堪当局的监视和各种打压禁令,他成功徙步越过边境前往越南后,转往德国流亡。

廖亦武的著作包括《行尸走肉》,这部作品记录中国大陆工人阶级的生活,包括盗墓者和妄想自己是皇帝的农民等。他的作品在中国被当局查禁。

德国书商和出版商协会(German Booksellers' and Publishers' Association)主席霍内费尔德(Gottfried Honnefelder)赞扬廖亦武的作品,“恢复因镇压和压迫而受苦人民的声音”。颁奖典礼于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举行。

以往获的此项和平奖的作家包括土耳其作家帕慕克(Orhan Pamuk)、匈牙利作家艾斯特哈兹(Peter Esterhazy)以及捷克前总统兼作家哈维尔(Vaclav Havel)。

另外,在德国“明镜”(Der Spiegel)周刊星期六发表的采访中,廖亦武严辞批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称他是亲近中共政权的“国家诗人”。
 
作家廖亦武德国领取书业和平奖,发言批评北京
http://cn.fmnnow.com/2012/10/16/10842/

柏林,德国——据多家外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0月14日,中国作家廖亦武在柏林领取了德国书业和平奖,并在颁奖现场批评了北京领导层,称中国是“灭绝人性的血色帝国”。
廖亦武在颁奖典礼上做了题为“这个帝国必须分裂”的发言。发言以回顾一名在1989年六四事件中身亡的九岁男童吕鹏开场,指出中共“巩固国家的根本手段就是杀人”。廖亦武还称六四后西方各国,“争先恐后地和刽子手做生意,已经把中国变成一个巨大的垃圾场。为此,中国的环境污染,没有道德的人的污染,将会流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还认为“这个灭绝人性的血色帝国,这个地球灾难的源头,这个无限扩张的垃圾场,必须分裂。”“这个帝国的价值系统已经崩溃,维持它的仅剩下利益的勾结。”最后他演唱了为天安门受难者谱写的歌。

10月16日《环球时报》通过时评报道了廖亦武颁奖时的发言,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论调相反,环球时报以单仁平为名刊发评论批评廖亦武的发言,称“海外异见者需有走出仇恨的精神力量”。文章还称“两年前诺贝尔和平奖颁给刘晓波,中国人尚不以为然,德国图书和平奖在西方根本算不上大奖,中国社会更不在乎。”

不过,德国书业和平奖是德国文化界第二重要的奖项,在欧洲及国际社会均有巨大影响,过往获奖者如哈维尔等均享有盛名,而廖亦武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德国总统高克也出席了颁奖典礼。

据德国之声的报道,德国书商和出版商协会主席Gottfried Honnefelder赞扬廖亦武,毫无畏惧、语言充满力量,廖亦武为受压迫、遭痛苦的民众发声。他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作家。Honnefelder还说,将这一奖项颁发给廖亦武,是因为他“在书和诗作中为中国社会边缘的人们立下一座文学纪念碑”。

廖亦武曾在1999年写过关于89天安门血腥镇压的长诗《大屠杀》以纪念六四,而后被捕并被判刑4年。廖亦武还收集六四亲历者的资料并创作出作品,不过这些都被中国当局禁止,他本人也受到国保的长期监控。

2011年,廖亦武从中国边境出境抵达越南,之后逃亡到了德国。

今年6月21日,德国书业协会决定将和平奖授予廖亦武。
 
你以为他们真是心怀仇恨啊? 人生活得很滋润的.

写些耸人听闻的文章, 跟咱每天挤公车上班一样, 为了混口饭吃而已.

是的,那就是他的工作,或曰谋生的途径、工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