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1-16
- 消息
- 1,689
- 荣誉分数
- 190
- 声望点数
- 193
2002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中国富豪排行榜,周正毅从上一年的排名第94,“三级跳”猛升到第11名,非常引人注目。
这位如今因涉及违规贷款等问题而被中央五大部门调查的农凯集团主席,当初在富豪榜上引爆的另一火点是他的学历,在《福布斯》介绍的百名大亨当中,公司总部设在上海的共15位,周正毅是15人中唯一只有“小学”程度的。其他如排名第2的许荣茂、第9的郭广昌、第8的刘永行和第48的张荣昆等,不是硕士就是大学,最低的也有高中或中学水平。
小学学历添神秘色彩
号称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曾经是远东冒险家的天堂,是各路英雄好汉的冒险乐园。周正毅像当年黄金荣、杜月笙和张啸林等,留下一则则充满传奇色彩的发达故事。
70多年前的旧上海,各种势力盘踞、龙争虎斗,一个人要出人头地,除了能力,更离不开胆识和人脉,相对而言书读多少并不重要,草莽英雄比比皆是。
时代可不同了,如今的企业家,当然也需要胆识和人际网络,本身的学问起重要作用,因而周正毅的“小学”学历,显得特别的突出,与这个时代的“发达规律”,似乎格格不入,无形中使此人增添不少神秘和传奇的色彩。
“阿毛炖品”年利千万
42岁的周正毅,是地道的上海人,早年开过点心店、服装店和KTV歌厅。1980年代,在“北京人爱国、上海人出国”的“出国热”当中,他也闯荡扶桑,到日本淘金,1994年回沪,与妻子毛玉萍在黄河路上,开了一家叫“阿毛炖品”的饭店。
老上海都知道,南京路上国际饭店附近的黄河路,当年不过是条寂寂无闻的百米小街,从1995年开始,却成为沪上著名的“饮食一条街”,聚集了50多家的餐饮店,把上海老牌餐饮街乍浦路的风光都抢了过来。
周正毅的发迹,恰恰从“阿毛炖品”开始。别小看炖品店的生意,周正毅曾经对外界透露,当年“阿毛炖品”的生意红火,年利润可达人民币1000万元(约2080万新元),即使到停业之前,据说一年也能赚几百万元。
股市房市春风得意
然而,周正毅并不满足于当个“炖品大王”,再多的炖品店,再高的利润,财富的积累,也决比不上股市和房市,这两块最能制造超级富豪的经济大饼。因此,他也很快就跨出黄河路。
就在1995年,趁着国企职工股上市流通的高峰期,据说周正毅“倾囊投资,获利数亿”,很多职工要现金不要股票,使他捡了不少便宜,这个策略给他带来了真正的第一桶金。“人弃我取,低买高卖”,成为周正毅的投资主思路。
1997年9月,周正毅创办了上海农凯发展集团公司。从1997年到2001年,可说是周正毅最为春风得意的时期,“上海首富”之名不胫而走。尽管在企业界响当当,他在上海市民中的名气并不响亮。
不屑于《福布斯》
“我财产不止这么少”
他的“人弃我取”,善于运营资金的战略,在上海房地产市场上犹为突出,例子之一就在1997年,他看中处于低潮的市场,收购了江宁路一个“烂尾楼”工程,目前市价人民币5亿元,利润已经倍增。
类似上述的例子,还有2001年时的接手“伦敦广场”,买价每平方公尺4100元人民币,追加1亿元完工,如今每平方1万8000元。
房地产和股市春风得意下,周正毅开始了真正的资本游戏,并购上市公司――注入房地产项目――融资――建设并进行更大的投资,成为他的“致富脉络”。
《福布斯》对他的行业介绍是:上海房地产、基础设施、农业、贸易和金融;资产是3.2亿美元(约5.5亿新元)。对于《福布斯》所公布的财产数字,他曾不屑地说,“不止这么少!”
狂吃最大地皮成导火线
而就在2002年,他更先后收购了香港的两家上市公司,即上海商贸和上海地产;在香港大出手的同时,他在老家上海也有大手笔,就是狂吃地皮,一口气拿下四大地块,其中以上海的最大旧区改造工程静安区地块最显著。
然而,也就是这个大项目,由于拆迁赔偿问题,居民上告中央,成为“周正毅”事件的导火线。当然,在这之前有传闻说,当局暗中调查中银前上海老总刘金宝的违规贷款问题时,“周正毅”三个字,已落入查案人员的“重点对象”之中。
中央决心彻查到底
必须说明的是,眼下闹得沸沸扬扬的“周正毅”事件,离开水落石出的阶段还早得很,结果如何,只能说下回分解,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共中央“彻查到底”的决心是明确的,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前天在市委会议上,也作了同样的坚决表述。
目前,黄河路这条小街热闹依然,上海首富的“阿毛炖品”店,刚好位于路的中段,相当的有气派。
跨街的横招牌及竖立向天空的直招牌,在过往行人的感觉中,还有几分逼人而来的豪气,只是铁将军把门的偌大店面,已经歇业了、鸦雀无声了,与周遭食客盈门的饮食店,形成极为强烈的对比。
这位如今因涉及违规贷款等问题而被中央五大部门调查的农凯集团主席,当初在富豪榜上引爆的另一火点是他的学历,在《福布斯》介绍的百名大亨当中,公司总部设在上海的共15位,周正毅是15人中唯一只有“小学”程度的。其他如排名第2的许荣茂、第9的郭广昌、第8的刘永行和第48的张荣昆等,不是硕士就是大学,最低的也有高中或中学水平。
小学学历添神秘色彩
号称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曾经是远东冒险家的天堂,是各路英雄好汉的冒险乐园。周正毅像当年黄金荣、杜月笙和张啸林等,留下一则则充满传奇色彩的发达故事。
70多年前的旧上海,各种势力盘踞、龙争虎斗,一个人要出人头地,除了能力,更离不开胆识和人脉,相对而言书读多少并不重要,草莽英雄比比皆是。
时代可不同了,如今的企业家,当然也需要胆识和人际网络,本身的学问起重要作用,因而周正毅的“小学”学历,显得特别的突出,与这个时代的“发达规律”,似乎格格不入,无形中使此人增添不少神秘和传奇的色彩。
“阿毛炖品”年利千万
42岁的周正毅,是地道的上海人,早年开过点心店、服装店和KTV歌厅。1980年代,在“北京人爱国、上海人出国”的“出国热”当中,他也闯荡扶桑,到日本淘金,1994年回沪,与妻子毛玉萍在黄河路上,开了一家叫“阿毛炖品”的饭店。
老上海都知道,南京路上国际饭店附近的黄河路,当年不过是条寂寂无闻的百米小街,从1995年开始,却成为沪上著名的“饮食一条街”,聚集了50多家的餐饮店,把上海老牌餐饮街乍浦路的风光都抢了过来。
周正毅的发迹,恰恰从“阿毛炖品”开始。别小看炖品店的生意,周正毅曾经对外界透露,当年“阿毛炖品”的生意红火,年利润可达人民币1000万元(约2080万新元),即使到停业之前,据说一年也能赚几百万元。
股市房市春风得意
然而,周正毅并不满足于当个“炖品大王”,再多的炖品店,再高的利润,财富的积累,也决比不上股市和房市,这两块最能制造超级富豪的经济大饼。因此,他也很快就跨出黄河路。
就在1995年,趁着国企职工股上市流通的高峰期,据说周正毅“倾囊投资,获利数亿”,很多职工要现金不要股票,使他捡了不少便宜,这个策略给他带来了真正的第一桶金。“人弃我取,低买高卖”,成为周正毅的投资主思路。
1997年9月,周正毅创办了上海农凯发展集团公司。从1997年到2001年,可说是周正毅最为春风得意的时期,“上海首富”之名不胫而走。尽管在企业界响当当,他在上海市民中的名气并不响亮。
不屑于《福布斯》
“我财产不止这么少”
他的“人弃我取”,善于运营资金的战略,在上海房地产市场上犹为突出,例子之一就在1997年,他看中处于低潮的市场,收购了江宁路一个“烂尾楼”工程,目前市价人民币5亿元,利润已经倍增。
类似上述的例子,还有2001年时的接手“伦敦广场”,买价每平方公尺4100元人民币,追加1亿元完工,如今每平方1万8000元。
房地产和股市春风得意下,周正毅开始了真正的资本游戏,并购上市公司――注入房地产项目――融资――建设并进行更大的投资,成为他的“致富脉络”。
《福布斯》对他的行业介绍是:上海房地产、基础设施、农业、贸易和金融;资产是3.2亿美元(约5.5亿新元)。对于《福布斯》所公布的财产数字,他曾不屑地说,“不止这么少!”
狂吃最大地皮成导火线
而就在2002年,他更先后收购了香港的两家上市公司,即上海商贸和上海地产;在香港大出手的同时,他在老家上海也有大手笔,就是狂吃地皮,一口气拿下四大地块,其中以上海的最大旧区改造工程静安区地块最显著。
然而,也就是这个大项目,由于拆迁赔偿问题,居民上告中央,成为“周正毅”事件的导火线。当然,在这之前有传闻说,当局暗中调查中银前上海老总刘金宝的违规贷款问题时,“周正毅”三个字,已落入查案人员的“重点对象”之中。
中央决心彻查到底
必须说明的是,眼下闹得沸沸扬扬的“周正毅”事件,离开水落石出的阶段还早得很,结果如何,只能说下回分解,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共中央“彻查到底”的决心是明确的,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前天在市委会议上,也作了同样的坚决表述。
目前,黄河路这条小街热闹依然,上海首富的“阿毛炖品”店,刚好位于路的中段,相当的有气派。
跨街的横招牌及竖立向天空的直招牌,在过往行人的感觉中,还有几分逼人而来的豪气,只是铁将军把门的偌大店面,已经歇业了、鸦雀无声了,与周遭食客盈门的饮食店,形成极为强烈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