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军盛行,真能左右电影市场?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71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陆川雇水军

不为五斗米折腰,只为五颗星癫狂。上映快一周了,《一九四二》与《王的盛宴》票房还没赶上《少年派》,不计宣发成本,前者投资2.1亿,后者投资8000万,票房却都不温不火。于是,一向自视正义的陆川使出小花招了,雇佣水军在影评网站上刷好评。

水军也有底线?

几天前来武汉时,陆川曾怨念地说道:“如果黑水能歇会儿,我的票房会更好。”结果,“黑水”没收手,陆导的“白水”出手了。

前晚,影评人“magasa”在微博中爆料称:“《王的盛宴》水军正在豆瓣疯狂地刷五星和四星。”其实在电影上映期间,雇人刷高分和雇人泼黑水都不算新闻,出人意料的是,陆川及其宣传团队很快回应并承认了此事。

只不过,陆川及其团队为自己找了一个正气十足的理由。他们称自己是“站在阳光里”,是“把电影圈的潜规则摆上台面”,更将自己雇佣的水军称为“口碑维护团队”、“白水”,“只借用他们来提高《王的盛宴》的评分,但坚决不去黑别人。”

陆川更透露,有两三股不同的力量在不遗余力地黑《王的盛宴》,否则,影片试映时豆瓣评分高达9.1分,上映后怎么就成了5.6分呢?他委屈、不解、无可奈何地发问:“电影宣传为什么非要做成你死我活的这样一种状态呢?”

但截至记者发稿时,《王的盛宴》在豆瓣网评分为5.7分,时光网评分为6.5分,均低于去年的同题材影片《鸿门宴》。

水军真能左右电影市场?

据说网络雇佣军为了“黑”或者“挺”某一部电影打得硝烟弥漫。陆川挺身而出,第一个戳破了这层窗户纸,承认自己是一方“雇主”,于是“打黑枪”的水军从此成了“正规军”。

一部影片的质量究竟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常常在众多选择面前摇摆不定的大众,习惯了从其他人的经验和评论中选择消费方向,爱好看电影的媒体人黄先生就表示:“我收藏了几十个电影点评的网页,先看评价再决定看不看电影。” 有哪一个片方没有雇佣过水军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已经不言而喻,但实际上,雇佣水军的除了片方,与电影产业链条相关的其他人也并非毫无干系。某影业公司的负责人就向记者透露,影业公司长期与明星的粉丝团保持密切联系,一旦有该明星的电影上映,便会发动粉丝群卖力宣传,而关系好的粉丝团,不仅能捧人,还“兼职”组团去黑人。

其实,网络评论真的那么管用吗?我不敢妄下断言。不过,假如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网上恶评如潮,我依然还是要买票去看上一看。李安这样一个从未失过手的导演若真的失了手,那实在是值得瞧一下热闹,不是吗?这就是惯性。

那么,网络评论真的不起作用吗?怕也未必。有太多人云亦云、毫无识别能力和主见的人,他们既然能够参与抢购食盐,又怎么不会被网评左右自己的决定呢?不过,那还是要看什么样的网评。

正如李静所说,水军就是一把双刃剑,你能雇我也能雇。对于电影市场来说,好话题、坏话题其实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没有话题。长沙某影院市场负责人李小姐对《王的盛宴》遭遇水军搅局表示:“很正常。只要是商业片,就需要找投资,投资的想收回成本,如果你票房不好,就没钱拍电影。”不过,她表示,与发行方雇佣水军不同的是,她在影院遇到的情况是,常常有人主动找影院寻求合作,宣传甚至炒作某部电影。

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但口碑再好,观众也不是傻的,你雇水军还是不雇水军,影片的质量就放在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