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霍比特人》主创:期待去中国搞合拍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81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自动播放
92165433_1.jpg
<i class="a-p-s-play">play
92162780_1.jpg
<i class="a-p-s-play">play
92162742_1.jpg
<i class="a-p-s-play">play
92165283_1.jpg
<i class="a-p-s-play">play 向前 向后   对话彼得-杰克逊:沉迷中土世界充满乐趣

  对话甘道夫:回中土如回家 和布兰切特玩暧昧

  专访马丁-弗里曼:为卷福加入中土世界高兴

  新浪娱乐讯 当地时间上周末,即将于12月14日在全球各地公映的影片《霍比特人:意外之旅》(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在纽约举行媒体见面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剧组成员包括导演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主演马丁-弗里曼(Martin Freeman)、伊恩-麦克莱恩(Ian McKellen)、安迪-瑟金斯(Andy Serkis)、理查德-阿米蒂奇(Richard Armitage),新浪娱乐也受邀对几位主创进行了专访。

  10年等待:《指环王》到《霍比特人》

  2001年,名气还仅仅局限在B级邪典片领域的新西兰导演彼得-杰克逊为世人送上了《指环王:护戒使者》,这部改编自奇幻文学之父J.R.R托尔金同名小说的电影从此为观众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充满史诗感的故事、出色的演员阵容、大气壮观的外景、丰富的世界观设定及华丽的视觉特效都让当年的观众惊叹不已。随后的两年彼得-杰克逊又继续将原著的后两部作品搬上大银幕,到2003年《王者归来》上映后,《指环王》三部曲已经在电影史上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并培养出了一大批新的奇幻文化爱好者,而彼得-杰克逊也成为了好莱坞一线大导演。

  近10年的时间已经过去,虽然在这10年间《指环王》的话题和影响力一直未曾中断,但影迷们渴望重返中土世界的愿望一直因为版权、经费、人手等原因未能被实现。在经历了导演换人等风波后,同样出自托尔金之手的《指环王》前传小说《霍比特人》终于开拍,本来只打算担任制片人的彼得-杰克逊最终亲自上阵,再次拿起导筒,我们的话题也从这里开始。

  “我曾以为《指环王》是一辈子就一次的经历”--彼得-杰克逊

  从《护戒使者》到《意外之旅》之间过了整整12年。故地重游,讲述不一样的故事,对彼得-杰克逊来说没有什么是比这个更有乐趣的了。“我曾以为《指环王》是一生一次的经历,从来也没想过会再来一次,”他说,“能够再次回到中土世界,回到托尔金的世界里,讲述一个基调更轻松更欢快的故事,对我来说实在是一大乐趣。”

  和《指环王》相比,作为前传的《霍比特人》原著的确算是个儿童读物,托尔金自己也曾经表示,《指环王》出版的时候目标受众正是当年读过《霍比特人》的孩子们,他们已经长大,所以《指环王》的基调更成人化,更严肃。按照彼得-杰克逊的说法,《霍比特人》像是“在自己孩子睡觉前给他们读的枕边故事”,他也有意地将这种风格保留到了电影中。

  不过对于电影观众而言,他们的体验和当年的读者顺序上正好相反,所以《霍比特人》如果完全保留原著中的儿童风格将必然会损失大量当年的观众,因此影片中大幅度增加了动作场面,花了更大的笔墨刻画矮人们肩负的国仇家恨,虽然整体基调比《指环王》更轻松欢快一点,但绝对不算是一部儿童电影。“两者主要的区别其实都来自托尔金的原著,这个故事的主线是矮人们试图从那头邪恶凶猛的龙手中夺回自己的故土,而这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比尔博-巴金斯,在不情不愿的情况下被卷入了这个冒险。”彼得-杰克逊说。

  266天沉迷于中土世界 想不起拍开拍之前的生活

  《指环王》三部曲以不过3亿美元的成本在全球范围内收的30亿美元的票房回报,巨大的利润自然也让制片、发行、版权等各方都把《霍比特人》当成了摇钱树,也因此当人们知道这部比《指环王》三部曲任何一本都要短的原著小说也将被拍成三部曲时,质疑之声立刻传来。不过对于剧组而言,这也意味着更长的拍摄周期,因为反复搭建舞台,制作道具和服装只会增加制作成本和犯错误的几率,所以彼得-杰克逊决定一次拍摄完这个新三部曲。

  266天的时间都在中土世界和矮人、霍比特人、精灵打交道,很难让人不沉迷其中,“这是一种往好的方向的沉迷,”彼得-杰克逊说,“能够一早睁开眼睛、开车上班就进入到霍比特人的世界,这样的日子过了18个月,到最后你会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在搞这个,会让人几乎想不起拍这部电影之前的生活。因为非常紧张,每天都很漫长,工作也很辛苦,我只是会一直想,否则的话我会做什么呢?这会儿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比拍摄这个片子让我更想做的事吗?我乐在其中,我喜欢这个经历。”

  对拍奇幻还没过瘾 期待去中国搞合拍

  虽然《意外之旅》已经上映在即,但将于2013年和2014年上映《霍比特人》的第二部《史矛革荒漠》和第三部《去而复返》都仍然处于后期制作阶段,并必将是彼得-杰克逊今后两年的工作重心,对于之后,目前彼得-杰克逊似乎还无暇考虑。“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他说,“我觉得这个类别肯定没拍够,我爱奇幻,但接下来的两年里我都要继续制作《霍比特人》,目前实在不想考虑之后打算做什么,我喜欢意外,我现在可能压根不知道2年后我会拍什么电影。”

  彼得-杰克逊虽然对中国的传说故事略有耳闻,但并没有深入研究,不过他还是表现出了相当的兴趣:“我知道中国有很多的好的传说故事,目前我说不上来,我得读好多书才行……我曾经去过中国,那是个很神奇的地方,我当然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里搞合拍。”

  马丁-弗里曼为“卷福”高兴

  当年彼得-杰克逊拍《指环王》的时候虽然邀请和凯特-布兰切特这样的大牌明星加盟,但最核心的几个角色都由当年并不算很出名的演员担当,《霍比特人》明显延续了这一传统,在如今由英国人和澳大利亚人统治的好莱坞,这一古典题材的主演很自然地重任落在了40岁的英国演员马丁-弗里曼身上。

  虽然马丁-弗里曼在好莱坞还算是个生面孔,但和大多数的英国演员一样,似乎天生就是一个务实的演技派。他2010年的英剧《夏洛克》中因出演福尔摩斯的搭档华生而开始为更多年轻观众熟悉并喜爱,他和人称“卷福”的福尔摩斯扮演者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也成为国内欧美电视剧迷们最喜欢的荧幕搭档之一,更巧的是,两人一同进入了《霍比特人》剧组。马丁还透露,其实“卷福”是原著粉。

  “当时我的感觉好极了,而且松了一口气。我一度以为这个没戏了,因为和《福尔摩斯》的第二季拍摄有一个冲突,所以当最终确认,最终彼得-杰克逊确保影片的拍摄后,我真是松了一口气。”马丁-弗里曼说,“我也很为本(卷福)感到高兴,我们差不多是同时去试镜的,当时正在拍摄第一季《福尔摩斯》,我们俩都去试镜,本读的是史矛革,也就是那头龙的部分,而我读的是比尔博的部分。我很高兴我们都拿到了角色,我也很为他高兴,因为这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的书之一。”

  不过,由于“卷福”扮演的角色虽然重要,但真正露面的机会并不多,两人在片场仅仅只有机会打个照面。“其实真的只有一天我们俩见了面,打了招呼。我是在圣诞节之后从伦敦赶过来的,而他那个时候正准备走,所以他在之前就已经把他的戏份拍完了。”马丁说。

  和大多数英国人一样,马丁在说话时带有一种儒雅的气质,还有一些腼腆,但在演技方面,他饰演的比尔博-巴金斯其实要比伊利亚-伍德的弗罗多-巴金斯生动得多,尽管伊利亚-伍德发挥的也很出色,但我们对弗罗多的印象到了中后期始终是一副苦着脸的憋屈样。而比尔博-巴金斯则要阳光生动得多,这点不光是看过影片的观众有这种体会,剧组成员对其更是大加赞赏。彼得-杰克逊称马丁-弗里曼扮演这个角色的方式“喜感十足,很有个性,很有英伦喜剧风。”而“甘道夫”伊恩-麦克莱恩表示能“非常欣赏他这样正统的演技派演员”,并认为他一定会因为这个新三部曲大获成功。

  虽然有特型演员来为霍比特人和矮人做远景和背影的替身,但大多数时间还是需要他们自己来表现出矮人和霍比特人这些身材矮小种族的一些动作特性,“我想让他显得很轻盈,敏捷,我觉得对他来说,他的雷达一直是开着的,所以他一直都能探测到威胁,”马丁-弗里曼谈到自己对比尔博-巴金斯特点的理解时说,“特别是一开始他刚刚启程冒险的时候,他完全离开了自己熟悉的舒适环境,他知道自己很脆弱,因为他不是勇士,不是冒险家,所以任何一点响动对他来说都会很吓人。随着故事的展开,他开始越来越适应,越来越有底气。他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强的试探性,比起我来,他有些更容易紧张的特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