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置30年刊物读者i800挚爱手机评测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81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对于属于85后的编辑而言,提及《读者》大概会联想到两个词语――中学与文艺。是的,对于编辑的初高中时代,《读者》和另外一本同类杂志《青年文摘》要算是必备读物。至于“文艺”,在那个基本属于无疯狂,不青春的时代,基本是属于足球、篮球和游戏的。选择阅读自然就配得上“文艺”二字了。当然,编辑也曾是《读者》的忠实订阅者,不过倒不是因为文艺,而是高考语文作文和阅读经常出自于此处。好了,闲扯结束,我们让今天的主角登场――i800挚爱手机 (以下简称为i800)。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评测

那么,《读者》和i800有什么关系?i800正是由《读者》与上海一家名为斐讯的移动设备制造公司来共同推出。老实讲,在目前这个浩瀚的智能手机市场,因为《读者》的关系,读者i800的确能够吸引不少人的眼球。至少对于70后、80后而言,读者的知名度要远比那些“蔬菜”、“水果”、“杂粮”等等们强。 只不过,在吸引到眼球之后,这款读者i800又是不是能够交好满意的体验答卷呢?今天,我们来了解一番以求来获得问题的答案。

题外话:如火如荼的造智能机风潮

也许是巧合,似乎在雷军的小米手机之后,似乎国内“造手机”的风潮“愈演愈烈”。与手机毫不相关的设备制造商,互联网服务商等等都开始了造手机“掘金”。当然,作为消费者、用户而言,更多的厂商显然能够帮助市场更快的走向成熟,但也不能否认的是,当很多企业都开始盲目进入某一市场的时候,也许这也是一场灾难。当然,这些都与我们今天的主角“读者i800挚爱手机”关系不大,我们今天仅从产品的层面来看看它的具体表现。

外形魁梧不文艺,5寸巨屏显霸气

当“读者”、“文艺”这样的词汇与智能手机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也许想象中应该是一部外观设计比较柔美的机型,比如昔日的日系翻盖机。不过初次看到读者手机的时候估计大多数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意外之感。因为读者i800的外形相当“魁梧”。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身材还是比较“魁梧”的

“魁梧”的身材主要源于读者i800配备了一块尺寸达到5.0英寸之巨的大屏幕,它的屏幕部分就已经比整个一部苹果iPhone 4S大不少。这样一款单手操作都很难的手机让它也很难再与柔美、细腻挂钩。我们本次的评测机为白色版本,除了顶部、底部和正面屏幕,读者i800均被白色外壳所包裹,除了持握感而言,读者i800的外观设计还是比较不错的。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机身背面为纯白色

“读者”的标识则安置在了屏幕上方靠左的边缘,黑色底进一步让银色的读者两字凸显出来,极具中国风的字体也让人可以感受到一丝书卷气息。比较讨巧的是,整个机身正面的左下角还设计有一个细长的呼吸灯,显示未接来电、未读短信等事件信息还是很不错的,稍显不足的就是这个呼吸灯有些过大,夜间使用的时候稍微有点太过明显。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机身正面左上方有“读者”二字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机身左下有提示灯

机身背面的读者i800则进一步体现了制造商的信息,中心位置直接印刻了一个蝴蝶状的图标,这个图案也是读者杂志的LOGO,背部下方则是合作出品i800挚爱手机的两家企业――《读者》杂志和Phicomm斐讯的文字标识。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为两家企业联合推出

外观线条设计似曾相识

在外观设计上,读者i800虽然是一款刚刚上市的产品,但我们却可以看到它在设计上的一些似曾相识的元素。如果比较了解智能手机市场的话,我们会在它的很多细节上觉得此前有产品运用。而读者i800做了一个比较好的糅合,从目前来看,读者i800这套模具在国内产品中还有可圈可点的。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机身顶部

读者i800机身两侧为水平的切面,左右两侧则有一定幅度的弧线,理论上更易于手掌贴和,以此获得更好的持握感,不过因为过大的宽度,所以这个细节能提升的贴合舒适度也就微乎其微了。摄像头组件采用的是背面正中偏上的竖置设计,相比整个背部有一些凸起。所以这就要求用户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背部拍照组件区域不要被磨损。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拍照组件

值得称赞的是,读者i800从外部看在做工上还是比较到位的。手机缝隙接合的都很密实,没有很多“物美价廉”的手机那样在做工上另人失望。按键和接口则很简单,读者i800把micro USB数据接口放置在了底部,电源按键和3.5毫米耳机接口放置在了顶部,右侧则是音量调节键。在日常使用时,这个按键接口布局还是比较合理的,略有不足的就是音量调节键的按键手感不是很舒服,好在这个按键不是日常经常用到的按键。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机身右侧有音量调节键

硬件规格,意料之中的意外

为什么说是意料之中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读者i800并非一款定位于旗舰市场的产品,读者i800官方零售价仅为999元。这也就让它的配置并不能够做到强悍。至于意料之外又是什么?答案是它的双核1.2GHz处理器以及5.0英寸屏幕。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整体规格

在时下,这个价位的手机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千元级智能手机。这也是目前智能手机趋势的一个主战场。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尝试在推出这 个价位上表现更抢眼的产品。在读者i800毫无疑问的是其中之一。来自于高通MSM8225双核处理器,主频达到了1.2GHz,处理性能足以媲美目前的主流产品。而一块5.0英寸的屏幕也带来了非常可观的屏幕面积,毕竟仅从视觉体验来看,5.0英寸要比4.0英寸左右的产品强上不少。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屏幕细腻度不算太好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的整体性能还算不错的

说了这么多优点,我们再来说说不足,也就是意外之一。即读者i800仅为这块5.0英寸的屏幕配备了WVGA(480×800像素)级别的分辨率。 这让它的屏幕色彩难称细腻,甚至有些拖影和长时间看的晕眩感。此外,512MB的运行内存在目前来看也略显单薄。当然,这也是受限于它的成本。好在目前在使用体验上,基本都可以算作流畅。实际效果不错。

近原生系统,采用双卡双待设计

在系统方面,读者i800采用的是Android 4.0.4操作系统。其大部分还是忠于原生系统,并未加入太多自己的元素。只是在桌面组件配色和解锁界面上进行了一定的轻微改动。尤其是它的解锁界面,水墨风格的解锁虽然简单,但是确实再一次体现了中国水墨色彩。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的水墨风格

因为基本和原生操作系统无异,我们也就不再对它的操作系统进行过多的介绍。毕竟目前Android 4.0.4已经不算一个太新的系统,它的特点大家以已经基本了解的差不多了。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忠于原生系统

读者i800还有一个比较实用的设计,就是它的双卡双待。即用户可以插入两张SIM卡(GSM+WCDMA),对于很多往返两地需要两张手机卡号,或者一张用来上网一张用来通话的用户来说,这个设计还是有一定实用价值的。事实上,似乎千元智能机非常钟爱于双卡双待设计。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采用双卡双待设计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双卡双待

特色功能:畅读30年读者

既然称之为“读者手机”,不内置一些读者的内容显然有些说不过去。在这一点上,读者i800预置了“读者30年”,从1981年1月创刊至今的所有《读者》杂志均被集合在了这个应用中,看着30年的《读者》以书架的形式摆置在这里。相信很多人都感触良多。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预置的《读者》是最大吸引力

据悉,除了这些“回顾”以往,未来读者i800还能陆续更新得到《读者》的最新期盼内容,而这也是读者i800最大的竞争力所谓。如果你是《读者》的忠实用户,同时考虑一部高性价比的手机,也许读者i800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

除此之外,与“读者”有关的还有一个读者市场,不过这一点上基本能就没什么特多的特色了。这个软件商店基本与读者无关。从它的精选专题集锦和热门推荐来看,应用的质量层次不齐。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的预置应用市场不是很好

总结:颇具性价比,但缺少“读者”气息

在全文总结之前,可能有些朋友还觉得本次评测少了两项,很重要的两项――续航和拍照表现。因为读者i800在这两方面的表现并不算抢眼,我们也就没有再另行提及。拍照方面,读者i800背后有一枚800万像素摄像头,功能依旧和原生系统的拍照接近,成像素质的话,在目前来看只能算是普通水平。至于待机,因为配备了2100mAh容量的大电池,所以即便有5.0英寸的屏幕,读者i800的续航表现也达到了主流水平。正常使用能够超过一天的表现。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配备了一块2100mAh容量电池

本次试用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这也让编辑对读者i800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毫无疑问的,这是一款目前千元级价位表现值得肯定的产品,对于购机预算在千元左右的用户来说,这款产品是不错的选择。但另外一方面,几天的试用下来,也让我们产生了一些疑问。

rimg.php


读者i800挚爱手机还是颇具性价比的

比如硬件配置搭配的合理性以及“读者手机”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读者i800因为有着不错的处理性能,所以让它在流畅度方面有所保障。但5.0屏幕配480×800像素实在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尤其是在阅读方面,其甚至可能不如4.0英寸搭配这样的分辨率体验更佳。此外,读者i800也是《读者》试水电子产品和数字领域的巨大一步。说到数字阅读,我们不得不提到来自国外的产品――Kindle系列。专注于阅读的它反倒是走出了一条不同其他产品的差异化道路。而在这一方面,读者i800还有着很长一步。当然,回归到读者i800本身而言,读者i800还是颇具性价比的,尤其是可以一直得到《读者》杂志的期刊更新,喜欢阅读的朋友不妨考虑一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