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徐匡迪讲自己的故事:名字原来叫"抗敌"
--------------------------------------------------------------------------------
http://www.creaders.net 万维读者网 2002年4月8日
【万维读者网】对话起始处
打从小学开始,就听老师苦口婆心地唠叨―――知识,就像海绵里的水,永远吸不完。如今年岁一天天大了,惶恐也越来越多,自觉身无所长,离下岗也就“一米线”的距离。正巧日前在北京参加两会报道时,遇到了老市长徐匡迪院士,顺便请教了一下学习之道。
下面,深呼吸―――让我们随他一起来做一次“脑保健操”,让稀稀拉拉的知识也在春天里稍微伸展一下……
名字原来叫“抗敌”
记者:学习究竟有没有秘诀?您为什么总好像没什么不懂的?
徐匡迪:这要感谢我的启蒙老师,是他教给了我良好的学习方法。
其实,说起来我原先的名字叫抗敌,因为是在抗战逃难的路上诞生的,当初起这个名字是为了牢记国耻家仇。1945年,我进了西南联大附小读书,遇上了一位非常好的老师,他说学名就改成匡迪吧,然后在纸上写下了“匡扶时艰,迪记平安”八个大字,这张毛笔字纸到现在我还保留着,我很感谢这位师者。
西南联大当时聚集了很多优秀教师,在附小,我受到了非常全面的教育,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五线谱,培养了我对音乐的兴趣。抗战结束后回到家乡,又进了浙江省高级中学,这里同样有着很严谨的学风。现在除了我之外,还有刘吉,一所中学出两个院士是很不容易的。
然后到北京念大学,那时侯的学校不仅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还注重对社会能力的培养,比如食堂就由学生会生活部自己组织膳团监督管理。我在大学里担任学生会副主席兼军体部长,学校里举行校运会时,裁判都是由我们来聘请的。
那时,我是北京市大学生合唱团的成员,还参加了管弦乐队是大提琴手,又是游泳队和田径队队员,真是忙得很。
再后来参加工作后,因为专业是冶金,就分配到了钢铁厂。要把矿石冶炼成金属真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厂里面有火车、轮船、汽车、煤气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就等于一个小社会。什么都有,也就让我不得不什么都得懂,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市长都是学冶金的原因之一吧,像北京的刘琪、天津和重庆的市长都是。
看电视太浪费时间
记者:听说您平时比较爱看《李鸿章》、《康熙大帝》、《曾国藩》等历史方面的书籍。
徐匡迪:是的,我比较集中看的是清代康乾盛世一直到辛亥革命的这一段,主要是看为什么我们国家衰落了。中国有着非常辉煌的文明发展史,明末清初时GDP占全世界的37%,可现在为什么落后了?这段历史让人看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儒家思想把所有聪明读书人都锁到科举一个“独木桥”上去了,也正因为这样,中国人重文化道德的修养,忽视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包括艺术也受到了约束。所以不立志改革,中国是没有前途的。
不过,我们的祖国确实发展相当快。1981年,我出国学习的时候几乎什么都要凭票供应,所以在国外寄回来的第一张照片就是在超市里拍的,推着手推车,背后是层层叠叠的货架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当初我在英国学习时想选修一门市场经济学,那位很有名的教授一听我是从中国来的,就说“你不用学,因为用不着”,可我还是坚持了。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力已经大不一样了,作为世界第六GDP大国如何进一步发展,我现在所工作的中国工程院有616个院士,就是起到建议者的作用。
到现在,我还很爱看书,像《康熙大帝》一本书不过半天就看完了,拍成电视剧就要几十集,当中还插播广告,太浪费时间。我看电视一般就看体育和时事类节目,像今天中午的拳击赛我就看了。
我在上海的时候去上海图书馆,他们总是把我安排到一个小房间里,然后说“您要什么书,我们送过来”。其实,在寻书过程中体会那份发现的乐趣也是读书人的一大快事,“点书”来看就没有味道了。比如这次参加两会时,我就在宾馆设的书摊上发现了一套很不错的书,可以推荐给你们读一读,名字叫做《在北大听讲座》。
愉快微笑后面是备过课的
记者:您似乎总让人感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与人交往方面有什么高招可以传授吗?
徐匡迪:其实,在愉快的微笑背后,我是备过课的。参加外事活动不是应酬,有许多人是第一次到中国或上海来,可以通过开玩笑来拉近距离。
比如马耳他总统来沪的时候,因为知道他和他的三个孩子以及各自的配偶都是律师,那就是一家有7个律师。我就套用了一句英国谚语―――“两个律师在一起有三个以上的主意”,问他是不是家里有7个律师,就连晚饭都吃不成了。他笑着说是的是的。
然后他也问我是不是同样的情况,因为我们一家六口都是工程师,我说我们没有这样的难题,因为工程师所有问题的考虑都是以数学为基础的,没有第二个答案。
现在在北京生活了一段日子,每天都要出去散散步,就感觉上海和北京有很大的差别。上海的社区服务搞得很好,自己的小家庭也布置得很舒适,可邻里之间交往比较少。而北京居民的活动多得不得了,跳舞、下棋、锻炼、放风筝……就算零下那种很冷的天,“四喇叭”里音乐一放,很多人就跳起来了,水平很高,探戈、吉特巴,还有专门的教练辅导,有时我和老伴散步走过,脚也蛮痒的。
带学生就是休息
记者:您平时工作那么忙,研究生还带吗?
徐匡迪:那当然。有的人休息是打网球、游泳,而我除了工作就是带学生,让左右半脑轮流休息。
现在我名下有4个,直接指导的有一个,何况用电话、E-mail联系起来很方便。春节我回到上海5天,有一天就是和他们在一起讨论问题、研究报告。
而且,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那就是研究生从来不对他的老师说谎,他们也是我了解老百姓疾苦的一个途径。让我感到骄傲的是,他们都非常优秀。去年全国评出了100篇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占了3篇,我的研究生就是其中之一。要知道这可是把文章名字全部贴掉后,分别寄给50个院士,由他们公正评选出来的。 (东方网)
--------------------------------------------------------------------------------
http://www.creaders.net 万维读者网 2002年4月8日
【万维读者网】对话起始处
打从小学开始,就听老师苦口婆心地唠叨―――知识,就像海绵里的水,永远吸不完。如今年岁一天天大了,惶恐也越来越多,自觉身无所长,离下岗也就“一米线”的距离。正巧日前在北京参加两会报道时,遇到了老市长徐匡迪院士,顺便请教了一下学习之道。
下面,深呼吸―――让我们随他一起来做一次“脑保健操”,让稀稀拉拉的知识也在春天里稍微伸展一下……
名字原来叫“抗敌”
记者:学习究竟有没有秘诀?您为什么总好像没什么不懂的?
徐匡迪:这要感谢我的启蒙老师,是他教给了我良好的学习方法。
其实,说起来我原先的名字叫抗敌,因为是在抗战逃难的路上诞生的,当初起这个名字是为了牢记国耻家仇。1945年,我进了西南联大附小读书,遇上了一位非常好的老师,他说学名就改成匡迪吧,然后在纸上写下了“匡扶时艰,迪记平安”八个大字,这张毛笔字纸到现在我还保留着,我很感谢这位师者。
西南联大当时聚集了很多优秀教师,在附小,我受到了非常全面的教育,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五线谱,培养了我对音乐的兴趣。抗战结束后回到家乡,又进了浙江省高级中学,这里同样有着很严谨的学风。现在除了我之外,还有刘吉,一所中学出两个院士是很不容易的。
然后到北京念大学,那时侯的学校不仅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还注重对社会能力的培养,比如食堂就由学生会生活部自己组织膳团监督管理。我在大学里担任学生会副主席兼军体部长,学校里举行校运会时,裁判都是由我们来聘请的。
那时,我是北京市大学生合唱团的成员,还参加了管弦乐队是大提琴手,又是游泳队和田径队队员,真是忙得很。
再后来参加工作后,因为专业是冶金,就分配到了钢铁厂。要把矿石冶炼成金属真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厂里面有火车、轮船、汽车、煤气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就等于一个小社会。什么都有,也就让我不得不什么都得懂,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市长都是学冶金的原因之一吧,像北京的刘琪、天津和重庆的市长都是。
看电视太浪费时间
记者:听说您平时比较爱看《李鸿章》、《康熙大帝》、《曾国藩》等历史方面的书籍。
徐匡迪:是的,我比较集中看的是清代康乾盛世一直到辛亥革命的这一段,主要是看为什么我们国家衰落了。中国有着非常辉煌的文明发展史,明末清初时GDP占全世界的37%,可现在为什么落后了?这段历史让人看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儒家思想把所有聪明读书人都锁到科举一个“独木桥”上去了,也正因为这样,中国人重文化道德的修养,忽视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包括艺术也受到了约束。所以不立志改革,中国是没有前途的。
不过,我们的祖国确实发展相当快。1981年,我出国学习的时候几乎什么都要凭票供应,所以在国外寄回来的第一张照片就是在超市里拍的,推着手推车,背后是层层叠叠的货架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当初我在英国学习时想选修一门市场经济学,那位很有名的教授一听我是从中国来的,就说“你不用学,因为用不着”,可我还是坚持了。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力已经大不一样了,作为世界第六GDP大国如何进一步发展,我现在所工作的中国工程院有616个院士,就是起到建议者的作用。
到现在,我还很爱看书,像《康熙大帝》一本书不过半天就看完了,拍成电视剧就要几十集,当中还插播广告,太浪费时间。我看电视一般就看体育和时事类节目,像今天中午的拳击赛我就看了。
我在上海的时候去上海图书馆,他们总是把我安排到一个小房间里,然后说“您要什么书,我们送过来”。其实,在寻书过程中体会那份发现的乐趣也是读书人的一大快事,“点书”来看就没有味道了。比如这次参加两会时,我就在宾馆设的书摊上发现了一套很不错的书,可以推荐给你们读一读,名字叫做《在北大听讲座》。
愉快微笑后面是备过课的
记者:您似乎总让人感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与人交往方面有什么高招可以传授吗?
徐匡迪:其实,在愉快的微笑背后,我是备过课的。参加外事活动不是应酬,有许多人是第一次到中国或上海来,可以通过开玩笑来拉近距离。
比如马耳他总统来沪的时候,因为知道他和他的三个孩子以及各自的配偶都是律师,那就是一家有7个律师。我就套用了一句英国谚语―――“两个律师在一起有三个以上的主意”,问他是不是家里有7个律师,就连晚饭都吃不成了。他笑着说是的是的。
然后他也问我是不是同样的情况,因为我们一家六口都是工程师,我说我们没有这样的难题,因为工程师所有问题的考虑都是以数学为基础的,没有第二个答案。
现在在北京生活了一段日子,每天都要出去散散步,就感觉上海和北京有很大的差别。上海的社区服务搞得很好,自己的小家庭也布置得很舒适,可邻里之间交往比较少。而北京居民的活动多得不得了,跳舞、下棋、锻炼、放风筝……就算零下那种很冷的天,“四喇叭”里音乐一放,很多人就跳起来了,水平很高,探戈、吉特巴,还有专门的教练辅导,有时我和老伴散步走过,脚也蛮痒的。
带学生就是休息
记者:您平时工作那么忙,研究生还带吗?
徐匡迪:那当然。有的人休息是打网球、游泳,而我除了工作就是带学生,让左右半脑轮流休息。
现在我名下有4个,直接指导的有一个,何况用电话、E-mail联系起来很方便。春节我回到上海5天,有一天就是和他们在一起讨论问题、研究报告。
而且,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那就是研究生从来不对他的老师说谎,他们也是我了解老百姓疾苦的一个途径。让我感到骄傲的是,他们都非常优秀。去年全国评出了100篇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占了3篇,我的研究生就是其中之一。要知道这可是把文章名字全部贴掉后,分别寄给50个院士,由他们公正评选出来的。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