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一把无名发, 给灵魂以归宿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URL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URL

知名会员
VIP
注册
2002-04-20
消息
863
荣誉分数
114
声望点数
153
不知是不是玛雅历“世界末日”临近,亚历山大的缘故,坛子上近来关于各种信仰的话题不少。想起多年前读过的一本科幻小说,当时多少影响了我对各种宗教哲学关系的看法,这就是倪匡卫斯理系列中的《无名发》(又名《头发》)。今日再翻翻,故事本身,尤其是暗写的副线,还是挺有意思的。

----------------
你可曾想过,作为生物高度进化结果的人体,为什么会长有那么多没有用的头发?除了为头皮保暖,头发似乎没有别的功效,可它却会一直长啊长,從出生到成年,可以长达八十公分;而且这种毛发还有奇妙的组织结构。莫非它本來一定有极其重大的功能,只不过功能被停止了???
。。。

在宇宙的深处,一个遥远的星球,有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那里的人极其智慧,每一根头发都能像手指一样灵活地工作,效率极高;更重要的是,头发是他们思想光波束的通道。他们能够控制思想光波束经由头发通道离开,转换衰老的肉体,从而实现永生。但是因为无法控制肉体的衰老和机能消失,他们必须在实验室中,利用人的生殖細胞,培育新的肉体。可是有一大批实验室中长大的制造人,由於某种不可知的因素,其思想却与进化的程序脫节回归原始,因而变成了罪人。于是这些人被集体发配到某“十七级发光星”的一颗行星上。

这颗行星虽然不够理想,“有大气层,由于大气层不够厚,所以受发光星本体的影响相当大,温度的差异也很大”,而且辐射过强,气层中的需要部分 “少了百分之五十,可以生活,不过会变得迟钝和活力不足”,但是毕竟可以让这些被发配的人勉强生存。然而关键的改变是,他们被剥夺了思想的能力和头发的功用,从此再也无法突破时空的限制,只能复归肉体生命的轮回。“但是遗传因子不可能全部消灭,一代一代传下去,遗传因子有突变的机会 。。。 而且,遗传因子的记忆部分,也无法完全消除”,所以他们对母星,可能保有极其模糊的印象。

母星上的人意识到自己对这群人的救赎责任,于是决定派人去察看一下,如果发现有罪恶因子消失的后代,就可以将其接回。为此他们遴选了四位志愿者A¸B, C, D。他们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想法 –

A说话的语气十分激昂,果断,他道:“我的办法是一定要他们相信我的话,我一面向他们讲明我的来意,一面用武器显示我的威力,令他们服从!任何对我服从的人,经过考察,认为他们确然够条件了,我会使他们回来!”

B的声音,充滿了平和宁谧,他语调缓慢,可是有极強的说服力,他道:“他们和我们本来是平等的,他们所受的苦楚,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他们的贪嗔无知,並不是他们的过错。只要他们一认识了自己的过错,我就会带他们回来。当然,我要每一个信我的人知道我是最尊贵的,他们信我,就必須要能放下一切。我会要他们将已经根本沒有用处的头发全去掉 --去掉了根本沒用的东西,才能使他们知道还有更多东西沒有用,包括他们认为最珍貴的肉体在內!”

C说:“他们实在是太值得同情了!遗传因子的发作,使他们渐渐地愈來愈接近他们的祖先,而他们不自知。他们所在的地方一定已成了罪恶之都。我要他们明白,他们的一切成就,根本算不了是什么成就,我要显示一定的力量,但力量只能使他们惧怕的。唉,希望他们能信我!信我的人,都可得救!”他的语调,诚挚恳切,令人感动。

最后一个说话的D,语调最轻松:“当然要讲道理给他们听,但是以他们知识程度而论,可以讲给他们听的道理,就不会是真正的道理。我看只好看他们各人的领悟能力,不能強求。他们要是明白了身从何來,自然会觉得他们现在的所谓一生,实在只是一种虛象,当他们明白这一点之后,当然有资格回来了!”

四位志愿者在差不多的时段里先后出发了,又都回去了。。。究竟他们的感受如何,是否带回了归正者,大家自己去看小说吧。

谨记,斯乃科幻,无关宗教。
 
阑尾还没用呢,人干嘛一直都带着呀。书里有些吗?:confused:
 
挺有意思的 谢谢分享。

A伊斯兰,B佛,C耶稣D道?

另 《普罗米修斯》 好像有类似情节 (母星什么的)
 
这本我看过,;) 话说从卫斯理到原振侠,我都熟啊,:D:D:D
倪匡很喜欢外星人说,所有的宗教都同源,都是外星来的.,:D:D:D
 
阑尾还没用呢,人干嘛一直都带着呀。书里有些吗?:confused:

没提那茬。要么您构思一篇?

先顶后看

一本 intriging的书,不要错过。这里是链接:http://www.wgrab.com/zh-hk/book/tou-fa/

四位志愿者有趣~~

似曾相识吧?书里还有他们谈的一些感受,都挺有意思的。

挺有意思的 谢谢分享。

A伊斯兰,B佛,C耶稣,D道?

另 《普罗米修斯》 好像有类似情节 (母星什么的)

:) 书里没有明说,大家都这么猜。

这本我看过,;) 话说从卫斯理到原振侠,我都熟啊,:D:D:D
倪匡很喜欢外星人说,所有的宗教都同源,都是外星来的.,:D:D:D

真的么?其实倪匡的作品我只看过几本(读琼瑶,金庸也是一样),就对这本印象特别深,十几年了,呵呵。你有什么特别喜欢的,给介绍一下?
 
头发原本是思想光波束(灵魂)的通道?

在小说中,一个神秘的盒子,让主人公的头发恢复了神奇。他的头发被根根扯得笔直,“黑暗只是极其短暂的时间,至多不过几秒钟,我便进入了一个如同梦幻一般的境界,看到一圈又一圈的光环,一直迈向前,而我,好像就是在那团无数光环組成的光巷之中前进。我无法形容我穿过那些光环时的速度,因为那是一种梦幻一样的感觉,在那時候,我甚至看不到自己的身子。我只是在感觉上,感到自己是在前进、前进。”然后他就回到了“那边”,那个永生的地方。

倪匡的这部《无名发》写于1978年,有趣的是,在今年早些时候,有科学家提出的一项不同寻常的理论,似乎与这部小说有着奇特的联系 --

科学家用量子力学解释灵魂的存在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前,科学家提出一项不同寻常的理论,人类濒死体验发生于量子物质(quantum substances)形成的灵魂离开神经系统并开始进入宇宙的时候。依据这一理论,人类濒死体验相当于大脑中量子计算机的一个程序,即使死亡之后仍存在于宇宙之中,这将解释那些濒死体验者的神秘记忆。

美国亚历桑那州大学意识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学和麻醉学系名誉教授斯图尔特-哈梅罗夫博士提出了这项准宗教理论,基于意识量子理论,他和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他和霍金一起证明了“奇性定理”)提出,我们的灵魂包含在大脑细胞中的微管结构。他们指出,人体濒死体验是微管量子引力效应,这一效应也被称为“微管量子目标还原调谐(Orch-OR)”,因此我们的灵魂并不只是大脑神经细胞的交互。事实上它们形成于宇宙之中。

这一理论非常类似于佛教和印度教理论——人类意识是宇宙的主要部分,这也类似于西方哲学唯心主义。基于这些信仰,哈梅罗夫博士称,濒死体验中微管失去了它们的量子状态,但是其中的量子信息并未被破坏,它们仅是离开了身体返回至宇宙。

哈梅罗夫在科学频道记录片《穿越虫洞》中指出,比方说心脏停止跳动,血液停止流动,微管将失去它们的量子状态。微管中的量子信息并未被破坏,它是无法被摧毁的,只是被干扰,驱散分布在整个宇宙。如果一位患者死而复生苏醒过来,量子信息将返回至大脑微管,此时他会惊讶地说:“我经历了一次濒死体验。” 他强调称,如果这位患者没有死而复生,最终死亡之后量子信息将离开身体,从而可能被模糊地鉴别为灵魂。

“微管量子目标还原调谐”理论遭到了一些经验主义思想家的严厉批判,在科学界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然而,哈梅罗夫认为量子物理学研究开始验证“微管量子目标还原调谐”理论,基于近期研究显示的量子效应能够验证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进程,例如:气味、鸟类导航和光合作用。


---
这些科学家们还没有能讲明这由量子物质形成的灵魂的归宿。他们要是看看科幻小说,会不会有点启发? ;)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4628132.html

诺奖得主曾用实验检测灵魂是否存在

  用科学证明人的灵魂是否存在, 这听起来让人觉得有些怪,看起来原本对立的两个概念,现在却要为人们最想要解开的谜而联系到一起。一个世纪以来,更是有科学界的领军人物投身到这项研究中去。回顾他们的研究历史,争论焦点就是意识(灵魂)是否能够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这项研究中,必须提到两位科学家,一位是已经作古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弗朗西斯·克里克,另一位是现在还继续着这项研究的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的教授克里斯托弗·科克,他是克里克理论的验证和支持者。在科克的实验室网站上以及纪念克里克的网站上,本报记者找到了他们的实验历程。

五花八门的实验———灵魂重量21克?灵魂出窍见天堂?

  在对人是否有灵魂这样的研究中,我们在各种资料中都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寻找灵魂的恐怖实验。比如给灵魂测体重,医生亲自做濒死体验感受灵魂出窍。有名有姓的是一名叫做邓肯·麦克杜尔的美国医生,据说在1907年做了一个听起来就让人竖汗毛的实验。他将6个濒死的病人安放在有灵敏计量装置的床上,以记录患者死亡前后的重量。在确认患者死亡的瞬间,麦克杜尔记下了病人体重的变化。第一名病人死去的一刻,麦克杜尔记录到病人的体重减轻了21.3克,由此他认为这就是灵魂的重量,因为灵魂离开了躯体,所以重量减轻了。由此推之,灵魂是可以离开人体而存在的。

  一些科学家认为麦克杜尔的实验明显存在缺陷。灵魂的重量是不是21.3克且不说,失去的这21.3克一定就是灵魂的重量吗?是不是身体其他部分的重量呢?有关这一点,麦克杜尔并没有给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当麦克杜尔的实验受到严峻的挑战时,其他的理论也受到关注,似乎更加受到科学界的青睐。那就是诺贝尔奖得主弗朗西斯·克里克的实验。

  另外关于灵魂出窍的体验的传闻数不胜数。甚至还有称一些医生自己寻死体验灵魂出窍,当然都有强大的医疗队保证他们只在鬼门关绕一圈就回来。

克里克的理论———灵魂“住”在你的神经细胞里

  渴望能够描述出人的意识的本质,这其实并不是一件新鲜事,而克里克的研究和他的书又将这个争论了几十年的问题再次激化。而他个人的愿望就是要“迎头痛击今天这个世界上亿人所信仰的宗教”。克里克经过一系列的论证,给了人们一个说法:灵魂不存在于宗教,不存在于哲学,也不存在于心理学,它就生存于神经细胞中。他认为,灵魂或是说意识能够与大脑分离而且不能被科学所解释的理论已经是陈旧的神话。他认为回顾人类研究大脑的历史,已经不仅仅是刻画大脑如何接受刺激,而是“掌握人类灵魂的本质”,不管这是比喻还是文学,但这都是克里克想要探索的东西。

  1962年,因为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弗朗西斯·克里克,1976年后,开始将他的研究方向正式转向脑科学和意识。通过他一系列的研究,他坚信,独立于身体之外的灵魂(意识)是不存在的,没有生命就没有了灵魂。克里克的研究是通过对大脑神经细胞(神经元)突触之间信息之间的传递而得出结论的。他在1994年出版的《惊人的假说:对灵魂的科学研究》一书中说:“你的快乐和你的痛苦,你的记忆和你的雄心,你的个人身份和自由愿意的感受,不过是一大群神经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群体行为。”也就是说,人的灵魂(意识)是大脑特定神经细胞的活动。

  事实上,在二战结束后,克里克就在思考一些关于人的生命以及人的意识的问题。他开始在他自己的生活中采用“闲谈实验”的方法。他的这个“闲谈实验”就是说,当你在谈论或是思考事情的时候,你就应该去做。1947年,在他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中,他发现他的生命中有很多的圆圈,而且看起来都无法用科学去解释。他曾说:“这里面吸引我的是一个最为神秘的事———生命的神秘和意识的神秘,我想要通过科学来解开这些神秘的事物。”当他因发现DNA双螺旋获得诺贝尔奖,又进入索尔克学院后,便开始了他的新的研究方向,实现他1947年的梦想。

“意识的神经系统基础是什么?”这就是克里克研究的关键。哲学和神学的二元论者相信鬼魂存在于机体。但克里克提出的质疑是,是否需要一个精神上的灵魂的概念来解释行为。宗教,他称之为:“基于科学证据的脆弱,只有接受盲目的信仰”。他认为,惟一可以让人们认识灵魂的方法就是去认识神经细胞是如何在大脑中活动和反射的。人类大脑皮层每平方毫米就有10万个神经细胞,而整个的大脑皮层就有大约1亿个神经细胞———这可比得上整个银河系的星星了———克里克该如何研究?

科克的验证———大脑存在“灵魂细胞”

  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的计算及神经系教授克里斯托弗·科克从90年代与克里克开始合作发展大脑意识的研究。2003年,他们将克里克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并在当年2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论文。他们认为,人的灵魂是由大脑的特定细胞产生的,即人的“灵魂细胞”,灵魂或意识就是由这些细胞所产生的。克里克等人的研究发现,人体大脑中某一部分神经元产生并控制了人的灵魂。而这些产生和控制灵魂的神经细胞位于大脑皮层后部到前缘的一小块区域。

  所以,当人死后,没有神经元的相互活动和产生并传递的神经递质(许多化学物质),意识和灵魂就没有了,那么,独立于身体之外的灵魂当然就不存在。根据克里克的研究,灵魂只能存在于有生命的躯体中。他认为现在依然有很多人相信灵魂是独立存在的,这就像是4000年前人们认为地球是平面一样。

  科克所用的方法是磁共振成像(MRI)和电波探测仪以及痕迹调节仪对大脑的意识进行监测。他们的研究对象包括老鼠、猴子、健康人和病人,对这些研究对象的视力和视觉意识进行了监测,同时还研究了人和鼠的条件反射过程。他们一方面寻找正常人的意识神经元的特征,一方面用电波探测仪监测病人和老鼠单一的神经元电波活动。科克和他的研究组发现,在研究中大脑皮层的前扣带回是一个关键区域。如果把小鼠大脑的这个区域去除,小鼠便不能产生痕迹调节,所以科克认为这个区域对意识的产生至为重要。另外,磁共振成像可以让人们看到大脑中的某一部分在人的“感觉”期间产生活动,比如在看到一幅画或一张脸孔的时候,大脑中的某个部分会产生明显的活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神经生物学家南西·坎威斯尔的验证,同样利用磁共振成像证明了克里克和科克的新结论。在大脑中存在着对脸部或特定物品进行辨认的特定区域。这就是说,克里克所坚称的“灵魂神经细胞”(知觉神经元)是可以被发现并在大脑中定位的。

怀疑:“灵魂细胞”如何定位

  克里克的灵魂就是“灵魂细胞”产生并控制的论点也受到了一些人的嘲讽。对此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克里克他们并没有真正有根据的事实来证明特定细胞产生意识,而一些神经生物学家也不认为人大脑的约500亿个神经元中可能只有几万个甚至几千个神经元会产生意识或意识行的感觉。

  多数科学家现在的看法是,意识(灵魂)可能只是大脑的一种综合功能,而不是克里克和科克所认定的是一些少数神经元的活动和化学物质的交换与反应。灵魂(意识)是存在的,但只存在于有生命的活体中,主要是大脑。但他们都认定的一点是:当生命停止后灵魂也消失了,因为神经的活动和新陈代谢如同其他组织器官的活动一样也都停止了。虽然克里克已经去世,但是科克还承接着克里克的理想,坚持着他们的研究观点。当然,科克和他的研究小组也承认,现在还不能解释意识(灵魂)是什么,甚至还不可以量化。但是他们认为可以设计比如意识测量仪一样的仪器来测量意识。

  克里克曾经对英国画家威廉姆·布莱克的一幅刻版画非常感兴趣,画中描绘的是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裸体坐在一个岩石的裂缝中。手中摆弄着他很喜欢的指南针,希望揭开宇宙的奥秘。布莱克是英国18世纪的诗人和画家,他警告过科学家们,想要解密宇宙就要相信灵魂是不朽的。如果布莱克还活着,克里克和科克的研究一定会激怒他,因为他们彻底颠覆了布莱克的观点。科克仍然在继续着他和克里克的研究,他还会得到什么样的结论?会不会有其他人颠覆他们的观点?这些我们都还要拭目以待。
 
9楼有意思。:cool:

倪匡的小说,虽然号称科幻,其实和科学不沾边,天马行空,胡思乱想型的,:D:D:D,和老外的硬科幻两条路子。

他相信,外星人可以电磁波形式存在,来到地球,人的灵魂也是电磁波,可以分离,奇迹几乎都和外星人有关,;):D:D:D

他的小说,我看得多,但很多看完就忘,记不太确切。要推荐,先推荐本《老猫》吧,你看和CFC的老猫有相似么?;):D
 
头发被转了
 
挺有意思的 谢谢分享。

A伊斯兰,B佛,C耶稣D道?

另 《普罗米修斯》 好像有类似情节 (母星什么的)
可憎的A。可以接受的B。过于自恋的C。可以有些欣赏的D。:blowzy::p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