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人和美国男人的爱情[转贴]

Fontaine Bleu

知名会员
注册
2003-05-31
消息
409
荣誉分数
159
声望点数
153
在我居住的旧金山湾区,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中国女人和一个美国男人在一起,而这个中国女人往往是其貌不扬,属于被中国男人贬为“黄脸婆”的那一类,于是中国男人就得出结*:只有丑女人才会去嫁美国男人。
这个结*不无道理:一个中国女人在中国长大,首先受到中国男人的挑选,中国男人挑剩下的,才会落到美国男人的手中。而中国男人的择偶标准不外乎一条:长相。他们挑剩下的,自然都是丑女。 使我感动的是,那些被中国男人忽略的“丑女”,在美国男人那里找到了爱。并不是美国男人看不到那女人脸上的皱纹和斑点,好莱坞和百老汇对女人的审美观,与中国男人并无二致,但很多美国男人能够超越长相,去发现一个人的特点和内心,这使我身为女人十分感动。

西方人能到非洲去拯救难民,到亚洲的贫困地区去教英语。旧金山湾区据说有十万以上的华人,但在圣何西美国红十字会的志愿献血者照片榜上,我只找到了两个华人(根据姓和照片),与湾区的华人人口不成比例。在中国人眼里,非洲人不值得拯救,因为他们智商低;丑女人不值得去爱,因为她们是劣等公民。中国男人在生存竞争的路上跑得太远,已经完全丧失了对弱者的同情,更谈不上去爱丑女了。中国女人也不例外――有几个女人能够出于爱心去嫁一个穷人?在今天,当整个中华民族一齐为金钱发疯,挑选配偶自然也就成了一个排序活动:长得美的排在上面,长的丑的排在下面。从女人的角度看,则是按照成*的程度排序,而对成*的衡量,不外乎名和利。难怪《The Bell Curve》一出笼,网上一片叫好之声,就因为那本书里把中国人列为智商最高的民族之一,而黑人平均智商最低。中国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热衷于这种排序活动。择偶的过程对于中国男人来说,无异于远古时代的打猎,谁打到了最难打的猎物,谁就是英雄。中国男人不无骄傲地把他追到的女人带到众人面前,也是一种生存竞争成绩的展示,正如他向别人展示他的奔驰车,他的花园洋房。 对于那些握着中国丑女的手的美国男人,中国男人爱批评他们没有眼光。美国男人真的没有眼光吗?这个结*就如同前段时间一篇文章里说西方人“傻”,中国人“精明”的*点一样简单草率。前面已经提到了好莱坞,美国中小学里崇尚的青春偶像与中国男人崇尚的女人外表的标准几乎相同。美国男人在青少年时期受生物本能的驱使,同样会去追求漂亮的外表。等他们长大以后,尤其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以后,就不再仅仅追求漂亮的外表,而更看重心灵的撞击,思想的交流,这是他们在生物本能之上的一个超越。中国男人不能接受丑女,因为他们还停留在基于生物本能的生存竞争阶段――一个人在最基本的生物需求得到满足之前,是不会考虑到更高层次的满足的。福塞尔在《格调》中提到新贵们开着闪闪发亮的奔驰招摇过市,而“老钱”们反而低调地坐在一辆落满灰尘的普利茅斯中。你让一位富有的中国男人。 开一辆又破又旧的普利茅斯上路,他会断然拒绝。你让一位成*的中国男人去娶一位丑女,那简直是要他的命。这两者之间是相通的。

中国男人也不是不需要交流思想,只是他们更愿意和男性朋友去交流,而女人只有听他们“侃”的份儿。中国男人不能容忍一个女人跟他平起平坐。一个女人稍有能力,便被大家讥为“女强人”。女强人是什么人?那是大家都敬而远之的一种人。女强人使女人感到不如,使男人受到威胁。中国男人需要在女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强大,需要受到女人的尊敬,因此这女人必须比他低。中国男人在失败的时候,则需要女人的安慰。一个中国男人要找的,实际上是他母亲的翻版――一个爱他的人,满足他的人,而不是一个他爱的人。只听说过为朋友两肋插刀,除了传说里的梁山伯,你什么时候听说过一个中国男人为他所爱的女人献身?当一个中国男人因为被女人拒绝而悲伤时,他的朋友会劝他,为一个女人,不值得。 对了,为一个女人,不值得。女人低男人一等。这种局面事出有因。一个中国女人,往往因为她的性别,首先就得不到父亲的爱。这就造成了她对男性的敬畏感,后来她长大了,嫁了一个丈夫,同样也得不到丈夫的尊敬。这更加深了她对男性的敬畏感, 因此,当她有了一个儿子,她不可避免地把她对男性的崇拜敬畏之感移到儿子身上。她给儿子以最大的注意力,把最好的食物留给他,而不是女孩子们。她的儿子长大了,带着她赋予的在女性面前的优越感。这个儿子又生了一个女儿,同样,这女人也带着对男性的敬畏感长大。中国男人对女人的歧视,正是中国女人自己一手造成的。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所以,打破这种得不到中国男人尊敬的恶性循环的工具,实际上是在中国女人手里。一个中国女人首先要树立起对自己的尊重。就连《The Bell Curve》这样带有歧视性观点的书,也提到女性的平均智商并不比男性低。上帝也同样赋予了女人使自己生命放出光彩的能力。女人精心喂大一个男人,这男人反而看不起她。即便是从回报的角度看,母亲也应该对女儿更好一点儿,事实证明,父母老了以后,往往更多地得到女儿的照顾。

我曾听到很多中国女人说,她们喜欢和美国男人在一起,因为“感觉好”。美国男人从不吝啬夸奖别人。他们还给了中国女人应有的尊重。我也曾听到不止一个中国男人说,如果你想追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首先要打掉她的骄傲。中国男人对自己的妻子,往往是“批判,批判,再批评”,还美其名曰“为你好”。中国男人还拒绝给女人送花,理由是“我给你更实际的东西”。现在有了美国男人做比较,中国女人怎能不弃暗投明!

在美国的中国男人都在抱怨,现在“有爱心”,“贤惠”的妻子越来越难找了。“有爱心”就是无私奉献。“贤惠”者,逆来顺受也。的确,无私奉献者是少了,中国男人只好回大陆去找新娘,用绿卡来换取暂时的顺从和一点居高临下带来的快感。可怜的中国男人,为什么不能以自己的爱,去赢得别人的爱呢?

除了长相,中国男人的另一条求偶标准是年龄。浏览报纸上和网上的征婚启事,你会发现,所有中国男人都要求女方年龄比他小。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的男人往往要求对方比他小一到五岁。三十到四十的男人则要求对方比他小五到十五岁。过了四十岁的中国男人,就必须在他女儿甚至孙女年龄的女人中找对象了。而美国男人给出的年龄段通常是他自己的年龄加上和减去五岁。我曾遇到一位大陆来的女留学生,嫁了一个比她小九岁的美国男人。她说当这位二十五岁的美国同学向三十四岁的她求爱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娶一个比自己大九岁的女人,在中国男人是不可想象的,几乎等同于失败。

中美征婚启事的另一不同是,中国男人罗列的是他们的成就:学位,职业,经济状况,等等。美国男人罗列的是他们的个人爱好和特点。使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受朋友之托,帮她的姐姐在网上浏览征婚启事。我把适合她年龄的征婚启事一条一条的翻译给这位女士听。听了四五条后,这位女士不耐烦了。怎么他们都不提提他们的经济情况,有什么学位这些重要的,都是罗里罗索讲他爱看什么电视节目,爱玩什么球这些废话,这些于我有何相干?

这个问题问出了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求偶标准上的根本不同:中国人是在进行一种排序活动,正如考大学,什么分数,就决定了你上什么大学。一个萝卜一个坑,劣质萝卜休想混到高等坑里去。而美国人是在找一个伴侣,一个能兴趣相投,心心相映的人。也许正是这样严格的求偶过程,才造就了一批高智商的中国人,我们才有幸被《The Bell Curve》的作者们列为优等民族。
 
我靠!闲的慌。
 
个人选择问题, 不分男女老少. 和经历有些关系.
 
It makes sense. Not all but lots of chinese men belongs to this "group".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希望我有资格代表那些未婚男青年说几句。在我望着马路上女青年发呆的年纪,曾经暗自咬牙切齿,发誓要娶个漂亮的回家。之所以咬牙切齿,是因为我明白这不现实。那时候我是如此年轻,没钱,没地位,娶漂亮姑娘只能是个梦想。但我没有放弃,爱情啦缘分啦瞎猫撞死耗子啦,为什么不可能有奇迹发生呢?


每个未婚男青年,都应该有着同样的梦想吧!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知道,为武汉24岁美丽女研究生征婚千万富翁这件事发一通感慨是相当无聊的,因为它跟我没有关系了。但是我突然很想打抱不平。

女研究生是个人行为,按说不触犯公众利益,也就无可指责。但是,我认为她恰恰触犯了大多数未婚男青年的切身利益。理论上讲,这意味着他们现在娶到漂亮姑娘的概率是N─1。总之,梦想缩水了。

这种缩水也许还微不足道,最主要的是女研究生宣示了这样一个法则:婚姻是分等级的,而这种等级由美貌和金钱构成正相关。

这种正相关关系如果得到普遍认同的话,无疑,将意味着大多数未婚男青年那个梦想破灭了。但是,为什么要有人出来点破?可怜的皇帝已经冻得发抖了,为什么还要告诉他:实际上你什么都没穿。

为什么不让他们继续沉浸在一个美丽的神话里边?据我所知,这个神话是由无数经典文学作品支撑的,是由无数煞费苦心的教育维系的。它告诉我们说,爱情与金钱无关,与权势无关,只与你的真心付出有关。甚至,金钱与权势都是爱情的毒药,不信你们看,那些悲剧在经典文学作品里一箩筐一箩筐的。

但是,在身临其境之前,似乎很少有人告诉他们,那些文学之所以经典,那些教育之所以煞费苦心,没有别的,只因为它们宣扬的东西是如此稀缺。我不知道有谁乐意统计一下,多少桩现实的、精打细算的、功利的婚姻,才能够淘出一个经典一个传奇。经典和传奇都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它们用瘦弱的肩膀支撑了一个无比晶莹剔透的梦想。也许现在你必须告诉他们说:这,就是事实。

事实就是,如果你没有一百万一千万一个亿,请不要做梦。

从韩国回来的人告诉我,韩国女孩子上大学,做美容手术,学习烹饪,穿漂亮衣服,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钓一个好男人,哪怕不是绩优股也得是潜力股。据说国内某些城市的姑娘也有类似的名声,为了避免烂西红柿和臭鸡蛋,我不点名了。

总之,她们拒绝期权。可是,对于大多数未婚男青年来讲,除了一颗红心,似乎也就剩下期权了。

对不起了,姑娘们,原谅我这回不打算替你们说话。但是请注意,我完全没有道德上的指责,我只是在说一件令小伙子们悲哀的事情。

这件悲哀的事情,本质上就是婚姻的市场化。我不是说买卖人口,交易的只是人的属性或者附属品,我是指美貌和金钱。当然,姑娘们也完全有权反过来指责上海那个亿万富翁的处女征婚。事情就是这样,它伤害了──不,还是说动摇了好一点──我们的梦想。或许这种交易从来都是存在的,但是现在有人理直气壮地把它说出来了。按照时髦的话讲,就是潜规则变成了明规则。

为什么有些潜规则不宜变成明规则?因为会撕去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当美丽的人儿勇敢地摘下面纱的时候,实际上等于向那些仍然戴着面纱的人宣布:你们是不美丽的。上帝哦,你为什么要伸手撕破那些美丽的梦境?

最后,我很愿意与小伙子们重温一首老歌,是赵丹唱的:

“没有钱也得吃碗饭也得住间房,哪怕老板娘做那怪模样。郎里个郎里个郎里个郎……幸福不会从天降,生铁久炼也成钢、也成钢,只要齐心来努力,哪怕高山把路挡。郎里个郎里个郎里个郎,遇见了一位好姑娘。美丽的好姑娘,亲爱的好姑娘,不要悲,不要伤,前途自有风和浪,稳把舵,齐鼓桨,哪怕是大海洋。”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是70多年前的事了。
 
经常有中国朋友问我:“你们外国人为什么喜欢交不怎么漂亮的中国女友?”当然,我也听人半开玩笑地说:“不漂亮的中国女孩子不用因为嫁不出去而发愁,她们可以嫁给老外呀!”

  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多少会有点不高兴:难道西方男人就这么没有眼光吗?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看不到中国女人脸上的皱纹和斑点,但不少人能超越长相,去发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而在我看来,大部分中国男人的择偶标准不外乎一条:漂亮。


  当把追到的漂亮女人带到众人面前时,就像在炫耀自己的奔驰车


  长期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中国男人对美女的确是“孜孜以求”。历史上,过得了美人关的英雄寥寥无几,不少男人因迷上倾国佳人而遭遇不幸。到了现代社会,还是有为数不少的中国男人继承着老祖宗的“遗志”。


  中国男人重视自己另一半的相貌,与中国人爱面子有直接关系。当他不无骄傲地把追到的漂亮女人带到众人面前时,他的虚荣心会得到空前满足,实际上这也是他生存竞争能力的一种展示,正如他向别人炫耀他的奔驰车或花园洋房一样。


  中国男人喜欢在征婚启事上罗列“成就”


  法国男人也喜欢美女。不过,在谈到女性的美貌时,法国人会把“漂亮”与“美”这两种概念分得一清二楚。有的女孩年轻活泼、身材很好,脑子却空荡荡的,这种女性最多只能得到“漂亮”的称谓。相反,有的女性身段、五官都不出色,穿着打扮也不特别讲究,却散发着一种不可抵挡的魅力与气质,这样的女性才会被法国男人称为“美人”。


  相比之下,中国男人更看重漂亮的外表,我听过不少人讲自己的择偶标准,首要条件就是一定要漂亮。外国男人当然也不愿意娶个面貌丑陋的人回家,但相比之下,他们更看重心灵的撞击和思想的沟通。因此,在外国男人刊登的征婚启事中,他们往往会详细介绍自己的爱好兴趣,包括喜欢看什么书、平时都欣赏什么电视节目以及爱从事什么运动等。再打开报纸看看中国男人的征婚启事,上面罗列的都是他们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无外乎他的经济状况、学位以及有几居室的房子等。


  中国男人也不是不需要思想沟通,但他们更愿意和同性朋友交流,而女人往往只有听他们胡侃的份儿。中国男人十分享受女人的崇拜,尤其不能容忍女人比自己强,一旦如此,便称呼对方为“女强人”。而在影视作品中,“女强人”的形象往往都不怎么好。实际上,这是男女不平等的体现。有时候我真不明白,为什么电视剧中的“男强人”就总是事业有成、备受女人青睐呢?


  中国男人还特别在意女人的年龄


  除了外貌,中国男人择偶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年龄。翻开报纸、打开电视,你会发现,征婚者无一例外地要求女方的年纪比自己小,20―30岁的男人一般要求对方比他小1―5岁,30―40岁的男人则要求对方小5―15岁。过了40岁的男人,一般就只能在他女儿或孙女辈中找老婆了。外国男人当然也注意女人的年龄,否则沟通起来就有问题。但他们不特别要求女人一定要比自己小,大几岁也无妨。所以,他们在征婚启事中给出的年龄段通常是自己的年龄加上或减去5岁。


  几年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位34岁的大陆女留学生认识了一个25岁的美国小伙子。当对方向她求婚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关于这种男小女大的恋情在中国又有了新说法,叫“姐弟恋”或“老少配”。这还是好听的呢,不好听的就说男的肯定有“恋母情结”,女的就是“老牛吃嫩草”。相比之下,老夫少妻在中国则往往被人们传为佳话。


  不少年轻女性把容貌作为婚姻的筹码


  中国男人上述择偶观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在作怪,从小的方面来说,还因为很多中国女性并没有从思想深处真正树立起和男人平起平坐的观念。


  据我观察,中国有相当一部分的年轻女性把自己的容貌当成和男人讨价还价的筹码,她们重视外表的程度远远超过欧洲女性。刚到中国的时候,这种现象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上海的生活水平在中国虽然算是比较高的,但毕竟还是无法与法国相比。而中国都市的不少年轻女性,买衣服、购化妆品或娱乐所需的花费,并非一般法国女性所能承受得起或舍得投入。尽管进口的服装、美容品在中国的售价要比国外高出两三成,但她们购买时可是眼睛都不眨一下。当然,中国女人这么做也不是没有回报的,她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越漂亮,钓到金龟婿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可见,不少中国年轻女子的择偶标准有些偏差,她们往往希望通过婚姻而不是个人努力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对此,我很难接受。也许是我太保守吧?我总认为,两个人结为夫妻,爱情才是应该要优先考虑的因素。但话又说回来了,她们这样的择偶观是否也刚好迎合了很多中国男人为找漂亮老婆而不惜一切的心理呢?
 
最初由 Fontaine Bleu 发布
  
  可见,不少中国年轻女子的择偶标准有些偏差,她们往往希望通过婚姻而不是个人努力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对此,我很难接受。 但话又说回来了,她们这样的择偶观是否也刚好迎合了很多中国男人为找漂亮老婆而不惜一切的心理呢?

男女是互相塑造的,有怎样的女人就有怎样的男人,有怎样的男人就有怎样的女人.有话说,想知道一个男人真正的样子和品位,就看她身边的女人是怎样的人.看女人恐怕也是.
 
也不是每个中国男人都是这种心理,楼主的话有些偏激了。

最初由 Fontaine Bleu 发布
可见,不少中国年轻女子的择偶标准有些偏差,她们往往希望通过婚姻而不是个人努力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对此,我很难接受。也许是我太保守吧?我总认为,两个人结为夫妻,爱情才是应该要优先考虑的因素。但话又说回来了,她们这样的择偶观是否也刚好迎合了很多中国男人为找漂亮老婆而不惜一切的心理呢?
 
用征婚做例子引,不好.
征婚本来就是强系的感情,当然要拍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