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长武妇联人员被指将公益组织捐赠品送亲友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15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20121229164112aae7e.png

这份温暖包里有帮孤儿过冬的围巾、帽子等物品

2012122916402166e6b.png


壹基金温暖包项目登记表上显示有两位地掌中心小学学生领取了温暖包暖包,而地掌中心小学根本没有这两个人

本月中旬,壹基金温暖包项目走进长武县。按计划,该县所有散居孤儿,将会收到由该县妇联转送基金会的“壹基金温暖包”。包内装有孤儿们过冬必需的棉衣、帽子、围巾、手套等物品。

5D98CEF6257858B1EC6A3B3FF4E23985.jpg


不过连日来,本报先后接到当地读者反映称,“温暖包”大多并未送到真正的孤儿手中,“而是被妇联几名工作人员送‘人情’,发给了她们的亲戚、熟人、朋友。”

本报记者连续数日调查,该项目长武受益点的丛生怪象,也逐渐清晰起来。

<strong style="font-style: normal; font-weight: 800; ">信息录入明显不全

长武县妇联副主席李亚妮介绍,壹基金温暖包,自本月中旬开始在该县发放,共60件。发放业务,由县妇联承担。

按照基金会同妇联当初约定,温暖包长武受益人,必须是散居孤儿。然而,长武全县散居孤儿仅有29人。这就意味着,在所有散居孤儿均被照顾到的情况下,温暖包仍将有剩余。

因此,妇联后来将受益人的条件做了适当放宽,规定凡是散居单亲、散居残障的孩子,只要其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均可成为该项目受益人的参考对象。

此外,李亚妮介绍,鉴于妇联人手不够、经费不足等原因,无法亲自将温暖包挨个送至受益人手中,她们只好选择电话通知了受益孩子的监护人,前来领取温暖包。

李亚妮向记者出示了一份“温暖包发放花名册”,及一份“壹基金温暖包项目――事实孤儿信息收集登记表”。

上述两份资料,记录着已经领取了温暖包的孩子的身份信息。其中后者,还详细地登记了每个孩子监护人的身份信息。李亚妮说,每一个前来领取温暖包的人,必须同时在上述两份资料上填写身份信息方可。

两份资料均显示,截至27日记者采访,共有41名孩子的监护人前来领取了温暖包。

不过,记者发现,在登记表上,其中有7个受益人的身份信息栏里,除了姓名外,他们的“监护人”并没有像写花名册时那样,将他们的就读学校、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填写完整。

对此,李亚妮及妇联办公室其他几名工作人员只是表示,“绝不会有任何问题。”

为证实这份花名册真实有效,李亚妮当着记者的面,将座机开了免提,给名册上一名叫“李秋霞”的人打了电话,询问其是否已将温暖包转交给了她所“监护”的孩子“曹凯”。电话中,“李秋霞”答:“是,已经给了。”

登记表上显示,“李秋霞”是“曹凯”的“姨”。

<strong style="font-style: normal; font-weight: 800; ">受益人根本不存在

接下来的调查,记者就从上述“李秋霞”所“监护”的“曹凯”着手。

妇联提供的上述两份资料均显示,“曹凯”目前就读于南关小学。昨日上午,记者以义工送温暖为由,希望校方找来“曹凯”,让记者能够对其家庭条件进行细致了解。

然而,在一份“全校学生名册”上,记者同该校办公室三名老师,反复找了多遍,都没有找到“曹凯”这个人名。

那么,李亚妮致电的那位“李秋霞”,又是怎么将温暖包转交给“曹凯”的?“曹凯”这个人难道真的不存在?

记者随机又挑选了一名叫“梁天德”的孩子进行了调查。

资料显示,“梁天德”就读于长武县地掌小学。当初前去妇联领取他温暖包的,是其奶奶“郭秀芳”。

同“曹凯”一样,地掌小学门卫在学生名册上翻找了多遍,也没找到“梁天德”这个人名。

门卫又挨个给学校各年级班主任打电话询问情况。他们都告诉他,班上没有这个人。

随后,记者又随机走访了“登记表”上其他11名学生各自所在学校。令人吃惊的是,这11人中,只有两个孩子在资料上登记的学校里找到了对应的人,其余9名,校方均表示“无此人。”

这9人分别是:柳泉小学一年级李静,路家小学二年级李成,芋元中学初一级李旗,地掌小学一年级王羽,彭公小学一年级鱼成涵,彭公小学二年级陈泽宇,丁家中学初一(1)班张刚,芋元小学五年级王田,丁家小学一年级张杰。

<strong style="font-style: normal; font-weight: 800; ">连夜收回已发“温暖包”

5D98CEF6257858B1EC6A3B3FF4E23985.jpg


小晶(化名),今年11岁,就读于长武洪家镇王东小学。

她说,大约10多天前,她外公曾到县里领取过上面写有“温暖包”字样的箱子,里面装了棉衣、棉鞋、手套、袜子等。外公对她说,那些东西是给她用的。

不过,27日晚间10时许,她“萌萌姐姐”(音)同几名女子,开着车,将上述东西重新装箱后,连夜又带走了。

而27日正是记者就壹基金温暖包发放过程同长武县妇联第一次接触的时间。

由于年龄尚小,小晶无法准确表述她口中的这位“萌萌姐姐”具体在哪儿上班。

随后,根据小晶提供的电话号码,记者请人用关中话跟她外公李某通了话,问他是否曾领过妇联发放的温暖包。电话中,李某明确表示,“嗯,是的。”

不过,约5分钟后,当记者与李当面对话时,李某却肯定地说:“从来没有领取过。”对于“萌萌”这个人,李某说他不认识。

<strong style="font-style: normal; font-weight: 800; ">真正孤儿压根没领到

双手被冻得通红,说话声音颤抖。对于自己的名字也出现在妇联温暖包的“登记表”上,丁家中学初一年级的小培(化名)很是不解。

首先,截至昨日记者采访,他说自己连温暖包长啥样子都没见过,更不要说包内的御寒物品。

其次,“登记表”监护人情况一栏显示,本该属于他的温暖包,早已被一个名叫“代小春”的男子领走。“与受益人关系”一栏中,“代小春”填写的是“姨夫”。

小培有姨夫吗?他认识一个叫代小春的人吗?对于这些问题,小培均给出了否定答案。

小培今年12岁,丁家镇人,他三个月大时,爸爸在一次车祸中丧生。没多久,妈妈也弃他离家出走。10多年里,小培一直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按理说,这才是真正的孤儿,这才是你们应该帮扶的重点对象。”丁家中学一门卫在得知没有小培的温暖包后,有些无奈。5县委工作人员也来领取

之前记者在长武县委大院采访,曾听到过有县委工作人员叫惠永福。昨日翻看“登记表”时,记者无意中也看到了“惠永福”三个字。

登记表显示,该惠永福所监护的人叫惠乐(化名),同受益人关系一栏写着,惠永福是后者的二爸。

该惠永福是否同记者之前采访时听到的惠永福属同一个人?

记者(未表明身份)按照登记表上留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对方称他就是惠永福,在长武县委上班。

只不过,同“与受益人关系”一栏里他填写的不同,惠永福说,他根本就不是给他侄女领取了物品,而是东西领回去之后给他自己的孩子使用了。

此外,惠永福还承认,他孩子也不是单亲,“只是孩子的妈妈前两天住院了。”

<strong style="font-style: normal; font-weight: 800; ">进展:壹基金邀本报联合调查

5D98CEF6257858B1EC6A3B3FF4E23985.jpg


昨日中午,记者将连日来走访过程中所见到的上述种种乱象反馈至长武县妇联。

妇联副主席黄丽表示,自己之前一直没有过问此事。因此,对于记者反馈的种种情况,她之前并不知情,不过,妇联将即刻派人前往各地,比对着登记表上的信息,对此展开逐户核查,“一经发现有不符合的,就收回来,重新发放。”

昨晚,壹基金传播部副总监姚遥表示,按照规定,壹基金将会在温暖包发放完毕后,对发放情况做回访、核查。因长武县温暖包尚未发放完,因此,壹基金也还没有开始对长武的温暖包发放做复核。

姚遥还代表壹基金邀请本报,以壹基金活动观察员的身份,加入此次对长武温暖包发放过程的联合调查组,共同调查事件真相。

“一经发现基金会某些工作人员在温暖包发放过程中存在失职,绝不姑息,绝不纵容。”姚遥说。


<strong style="font-style: normal; font-weight: 800; ">■名词解释 壹基金温暖包

为了保障孤儿温暖过冬,彰显社会关爱等,壹基金发起“凝冻灾区儿童&牵手孤儿温暖行动”,以送“壹基金温暖包”的方式,关爱孤儿,事实孤儿。

“壹基金温暖包”包括三大类13件物品,分别是:棉衣、帽子、围巾、手套、棉袜、棉鞋、冻疮膏、护手霜、壹基金减防灾儿童读本、书包、画笔等。

该项目2012年受益人:受凝冻灾害影响儿童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012年受益地区:贵州(云贵地震灾区)、云南(云贵地震灾区)、广西、湖南、重庆、四川、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

(本文来源:华商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