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395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新华社高级摄影记者查春明大校是当今活跃在新闻领域的顶尖级军事摄影家之一。
这是一个让中国人期盼百年的神圣时刻,是一个令全球华人无比振奋的时刻,是一个载入中国海军发展史的里程碑,也是一个让我见证历史的庄严时刻。
2012年11月下旬,歼15舰载机首次在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上成功起降,举世瞩目,霎时间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我作为新华社军事记者,有幸用手中的相机,亲历和见证了歼15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成功着舰和滑跃起飞的全过程,并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新闻照片,为自己的军事摄影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航空母舰“辽宁舰”的跑道只有200多米,仅为陆上跑道的1/15。飞行员在空中俯瞰“辽宁舰”犹如一枚邮票大小,体型庞大的歼15舰载机要在航空母舰的狭窄空间上起降犹如在刀尖上跳舞,在业内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
精心准备 确保万无一失
为了确保完成这次拍摄和发稿任务,离京前我曾仔细推敲每一个拍摄环节,进行了精心准备,以免出现意外,确保拍摄和发稿做到万无一失。
我了解到,为了人员安全起见,航母上的拍摄区域要受到严格的规定限制,不能随便走动。这就需要我考虑到能去的拍摄位置有几个?这几个点能够拍出什么样的画面?在这几个点上拍摄需要什么焦距的镜头?相机的拍摄速度定在多少为宜?感光度定在多少为好?CF储存卡要用多大?储存格式设定多少合适?等等,对于这些个问题,我都一一进行了认真考虑,甚至就连带什么样的摄影箱适合在航母上使用,我都进行了反复选择,基本做到准备充分,心中有数,因为我深知:“细节决定成败”。
为了便于拍摄舰载机在航母上着舰时那稍纵即逝的快速动作,我决定轻装上阵,只随身携带了两个机身:佳能EOS-1DX和1DⅥ,这两款新机身都具备高速连拍的功能。相机的快门速度设定在1/2000秒,在拍摄舰载机起降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两只机身上配装的镜头分别为16-35和28-300MM变焦镜,这两款镜头使用起来不论是拍摄甲板上的近景还是远景,只要站在居高临下的舰岛上,就足以拍摄到出现在航母甲板上的一切场景。
这是一个让中国人期盼百年的神圣时刻,是一个令全球华人无比振奋的时刻,是一个载入中国海军发展史的里程碑,也是一个让我见证历史的庄严时刻。
2012年11月下旬,歼15舰载机首次在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上成功起降,举世瞩目,霎时间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我作为新华社军事记者,有幸用手中的相机,亲历和见证了歼15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成功着舰和滑跃起飞的全过程,并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新闻照片,为自己的军事摄影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航空母舰“辽宁舰”的跑道只有200多米,仅为陆上跑道的1/15。飞行员在空中俯瞰“辽宁舰”犹如一枚邮票大小,体型庞大的歼15舰载机要在航空母舰的狭窄空间上起降犹如在刀尖上跳舞,在业内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
精心准备 确保万无一失
为了确保完成这次拍摄和发稿任务,离京前我曾仔细推敲每一个拍摄环节,进行了精心准备,以免出现意外,确保拍摄和发稿做到万无一失。
我了解到,为了人员安全起见,航母上的拍摄区域要受到严格的规定限制,不能随便走动。这就需要我考虑到能去的拍摄位置有几个?这几个点能够拍出什么样的画面?在这几个点上拍摄需要什么焦距的镜头?相机的拍摄速度定在多少为宜?感光度定在多少为好?CF储存卡要用多大?储存格式设定多少合适?等等,对于这些个问题,我都一一进行了认真考虑,甚至就连带什么样的摄影箱适合在航母上使用,我都进行了反复选择,基本做到准备充分,心中有数,因为我深知:“细节决定成败”。
为了便于拍摄舰载机在航母上着舰时那稍纵即逝的快速动作,我决定轻装上阵,只随身携带了两个机身:佳能EOS-1DX和1DⅥ,这两款新机身都具备高速连拍的功能。相机的快门速度设定在1/2000秒,在拍摄舰载机起降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两只机身上配装的镜头分别为16-35和28-300MM变焦镜,这两款镜头使用起来不论是拍摄甲板上的近景还是远景,只要站在居高临下的舰岛上,就足以拍摄到出现在航母甲板上的一切场景。
为了保证在航母上能够将送审过的新闻照片稿件在第一时间发回北京总社,我专门携带了“比干-700”型便携式海事卫星设备和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凭以往的出海的经验,如果在航行中的军舰上将这两种设备进行连接,再寻找到海事卫星信号后,就可以在大海上的任何海域将照片发回北京。我在往年随海军军舰出国访问时,曾多次使用这些设备在茫茫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上,将新闻照片传输到远隔万里的祖国北京。
乘直升机登上“辽宁舰”
当我们接到这次采访任务时,“辽宁舰”已经出海十多天了,鉴于时间紧迫,要想尽快登上“辽宁舰”,最佳的选择就是乘直升机登上这艘在渤海海域航行的航空母舰。
于是,我们4家中央新闻单位军事记者一行10人,在总政宣传部外宣局领导的率领下,乘火车从北京直赴东北某地,再驱车来到渤海湾海军某军用机场,搭乘海军航空兵的直升机登上“辽宁舰”。
可不要小看这10名军事记者,就是他们在几天后发出的关于“歼15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成功起降”的文字、图片和广播及电视新闻,足以让全世界震惊,引起国内外新闻媒体和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担任这次空中飞行任务的,是海军航空兵第一支舰载直升机部队的机组,蒙光明副团长担任机长。我和蒙光明是熟得不能再熟的老战友了,2010年我们曾一起随“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远赴亚丁湾和亚非五国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服务任务,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多次乘坐他驾驶的直升机在印度洋上进行航拍,每次我们都相互配合的非常默契,顺利完成任务。
登机前我了解到,自从“辽宁舰”进行海试以来的两年间,蒙光明率领着他的机组成员为航母执行飞行保障任务,开辟了一条新的空中航线,无数次往返于航母和陆地之间,成为舰载直升机在航空母舰上首次着舰的第一人。
下午2时许,我们驱车准时来到停机坪,此时直升机已经开始隆隆发动了。当我登上直升机时,坐在机长驾驶位置的蒙团长转过身来激动地和我紧紧握手,意思是:老朋友,又见面了!当我环顾机组人员时惊奇地发现,6名机组人员中竟有3名是我们一起出访亚非的战友,由于在轰鸣的机舱里说话声音无法听到,我们只好用握手和拥抱来表达此时此刻的激动心情。
按照人员乘机规定,登机后我们刚把救生衣穿好,直升机就轰鸣着拔地而起,紧接着机头向下一点,朝着渤海的深处飞去。
直升机在500米高度在海面上飞行不到一小时,就飞临“辽宁舰”上空,我透过舷窗从空中望去,威武的“辽宁舰”犹如庞然大物,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宽敞的飞行甲板呈长方形,甲板上标有不同颜色的实线和虚线清晰可见。
直升机开始下降高度从航母的右后方进入,很快就对准了“辽宁舰”的尾部,200米、100米、50米、20米,随着机身轻微震动,直升机稳稳地将落在“辽宁舰”的飞行甲板的3号停机坪。
直升机的舱门打开了,我踩着梯子踏上了航空母舰的坚实的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