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395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gallery27276 .nph_photo_view{ height:400px;} #gallery27276 .nph_stream, #gallery27276 .nph_search{ height:600px;} .nph_photo_desc h2{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2px;font-weight:bold;} .nph_set_cur{ float:left;} .nph_icon_pset{ margin:0 6px 0 0;} .nwb-fw{ background:none; line-height:21px;} .nph_set_forward em{width:18px;height:18px;background:url("http://static.t.126.net/frontend/project/plugin/image/LOGO16.png") no-repeat scroll left 2px transparent;_background:none;_filter
rogid
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static.t.126.net/frontend/project/plugin/image/LOGO16.png',sizingMethod='scale'); display;block; float:left;} .nph_set_forward{float:right; display:inline; margin-top:8px;} 新闻图片中心 < 返回 找到相关图片(共张) 未找到相关图片
总后积极发挥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到边防一线调研,帮助官兵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9-09/t_8AV371FO4T8E0001.jpg
总后积极发挥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到边防一线调研,帮助官兵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9-09/t_8AV3720Q4T8E0001.jpg
总后积极发挥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到边防一线调研,帮助官兵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9-09/t_8AV371R84T8E0001.jpg
总后积极发挥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到边防一线调研,帮助官兵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9-09/t_8AV3716Q4T8E0001.jpg
总后积极发挥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到边防一线调研,帮助官兵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9-09/t_8AV372D74T8E0001.jpg
总后积极发挥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到边防一线调研,帮助官兵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9-09/t_8AV371PI4T8E0001.jpg
她果敢刚毅,却在看到边防官兵被蚊虫叮咬的累累伤疤后热泪盈眶。
她淡定平和,却对边防官兵给她的“驱蚊大姐”称号激动不已。
她叫赵彤言,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某研究室主任。她带领团队6年潜心攻关、近百次深入边关哨所、数十万公里忙碌奔波,一举攻克数十年来困扰我军边防部队的防蚊重大难关。
为研究蚊虫侵害,她卷起衣袖裤腿让蚊虫叮咬
2012年9月26日,总后勤部组织专家对军事医学科学院“军队吸血昆虫防控系列技术和装备”研究成果进行鉴定。作为课题组长的赵彤言喜极而泣:新型防蚊装备列装有望,边防官兵可少受蚊虫侵害了。
6年前,赵彤言打起背包住进新疆军区北湾边防连。这个与蚊虫打了27年交道的专家被眼前情景震惊了:一巴掌下去拍死了56只蚊子,一只胶鞋上就趴着200多只!
“扎根蚊虫王国,不辱戍边使命”――北湾边防连黑板报上的这句话,让赵彤言眼睛湿润了。
防蚊首先要识蚊。可这里有多少种蚊虫?哪种蚊虫对官兵的侵害最大?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最易受到蚊虫侵害?为了拉直这一个个问号,赵彤言开始了“人诱试验”。
她穿上迷彩服,走沼泽地钻灌木丛,挽起衣袖裤腿主动让蚊虫叮咬。此后几年间,这种试验她从北湾做到黑瞎子岛,每次都是短短几天就被咬得体无完肤。
离开黑瞎子岛时,哨长庄重地向她敬了一个军礼。步履蹒跚的赵彤言走了20多分钟,回头一看,哨长举起的手臂还没有放下。
一个军礼敬了20多分钟――这一幕永久定格在赵彤言的心灵深处。她告诫自己:“不把蚊子的问题解决,就不配当专家!”
为确定蚊虫密度,她和同事逐一数清10多万只蚊虫
“赵主任为人和气,对人也是相当宽容,但是绝对容不得研究方面的半点马虎!”同事都这样评价赵彤言。
为了研究某边防连驻地蚊虫密度,大伙用诱蚊器捕捉了10多万只蚊虫。按通常方式,可以将蚊虫分成若干份,数出其中一份的数量,再乘以份数,便可得到蚊虫总数。
大伙没想到的是,赵彤言下令一个个数,这样蚊虫密度才科学准确。所有人都傻眼了!
最终,在赵彤言的带领下,6个人围着桌子数了大半天,10多万只蚊虫才被一一数清。晚上吃饭时,所有人的胳膊都酸痛得抬不起来。
蚊虫活动时间也是一项重要试验数据,为了获取这一数据,每到一个新的边防部队,赵彤言都要每隔一小时采集一次标本,然后解剖,放到显微镜下细心观察……经他们研究的蚊虫有300多种类型,总数达数十万只之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收集了上万组试验数据后,多个边防部队驻地蚊虫的主要种类、分布密度、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一一浮出水面,最需防治的几种类型的蚊虫最终被锁定。
边防官兵的笑容是对她最高的褒奖
沿着单兵防护和区域控制并重这一重要思路,赵彤言提出了完整的方案:研发防护头网、新型双层网状防护服、长效防护蚊帐,以及摩托车载杀虫喷雾系统、全域地形遥控杀虫喷雾系统……
这是一条满足边防部队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任务、不同场所的蚊虫防护、杀灭链条――
研发的长效防护蚊帐不仅无毒无味,在洗涤20次后,对蚊、蚋等吸血昆虫击倒率仍达95%;新型药物驱避剂,最长驱避蚊虫时间可达8小时以上……
这是一个让赵彤言欣慰的时间表――
2006年,首批300多套新型防蚊装备在边防部队试用;2007年,100多套防蚊装备被运往我国赴非洲维和部队;2012年,沈阳军区驻黑瞎子岛边防部队列装新型防蚊装备……
长达6年的跟踪问效后,总后卫生部正式批复,研究成果在更大的范围推广。面对成功,赵彤言说:“边防官兵的笑容是对我们的最高褒奖。


- 新闻图片中心 |
- 查看图集|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9-09/t_8AV371FO4T8E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9-09/t_8AV3720Q4T8E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9-09/t_8AV371R84T8E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9-09/t_8AV3716Q4T8E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9-09/t_8AV372D74T8E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9-09/t_8AV371PI4T8E0001.jpg

她果敢刚毅,却在看到边防官兵被蚊虫叮咬的累累伤疤后热泪盈眶。
她淡定平和,却对边防官兵给她的“驱蚊大姐”称号激动不已。
她叫赵彤言,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某研究室主任。她带领团队6年潜心攻关、近百次深入边关哨所、数十万公里忙碌奔波,一举攻克数十年来困扰我军边防部队的防蚊重大难关。
为研究蚊虫侵害,她卷起衣袖裤腿让蚊虫叮咬
2012年9月26日,总后勤部组织专家对军事医学科学院“军队吸血昆虫防控系列技术和装备”研究成果进行鉴定。作为课题组长的赵彤言喜极而泣:新型防蚊装备列装有望,边防官兵可少受蚊虫侵害了。
6年前,赵彤言打起背包住进新疆军区北湾边防连。这个与蚊虫打了27年交道的专家被眼前情景震惊了:一巴掌下去拍死了56只蚊子,一只胶鞋上就趴着200多只!
“扎根蚊虫王国,不辱戍边使命”――北湾边防连黑板报上的这句话,让赵彤言眼睛湿润了。
防蚊首先要识蚊。可这里有多少种蚊虫?哪种蚊虫对官兵的侵害最大?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最易受到蚊虫侵害?为了拉直这一个个问号,赵彤言开始了“人诱试验”。
她穿上迷彩服,走沼泽地钻灌木丛,挽起衣袖裤腿主动让蚊虫叮咬。此后几年间,这种试验她从北湾做到黑瞎子岛,每次都是短短几天就被咬得体无完肤。
离开黑瞎子岛时,哨长庄重地向她敬了一个军礼。步履蹒跚的赵彤言走了20多分钟,回头一看,哨长举起的手臂还没有放下。
一个军礼敬了20多分钟――这一幕永久定格在赵彤言的心灵深处。她告诫自己:“不把蚊子的问题解决,就不配当专家!”
为确定蚊虫密度,她和同事逐一数清10多万只蚊虫
“赵主任为人和气,对人也是相当宽容,但是绝对容不得研究方面的半点马虎!”同事都这样评价赵彤言。
为了研究某边防连驻地蚊虫密度,大伙用诱蚊器捕捉了10多万只蚊虫。按通常方式,可以将蚊虫分成若干份,数出其中一份的数量,再乘以份数,便可得到蚊虫总数。
大伙没想到的是,赵彤言下令一个个数,这样蚊虫密度才科学准确。所有人都傻眼了!
最终,在赵彤言的带领下,6个人围着桌子数了大半天,10多万只蚊虫才被一一数清。晚上吃饭时,所有人的胳膊都酸痛得抬不起来。
蚊虫活动时间也是一项重要试验数据,为了获取这一数据,每到一个新的边防部队,赵彤言都要每隔一小时采集一次标本,然后解剖,放到显微镜下细心观察……经他们研究的蚊虫有300多种类型,总数达数十万只之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收集了上万组试验数据后,多个边防部队驻地蚊虫的主要种类、分布密度、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一一浮出水面,最需防治的几种类型的蚊虫最终被锁定。
边防官兵的笑容是对她最高的褒奖
沿着单兵防护和区域控制并重这一重要思路,赵彤言提出了完整的方案:研发防护头网、新型双层网状防护服、长效防护蚊帐,以及摩托车载杀虫喷雾系统、全域地形遥控杀虫喷雾系统……
这是一条满足边防部队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任务、不同场所的蚊虫防护、杀灭链条――
研发的长效防护蚊帐不仅无毒无味,在洗涤20次后,对蚊、蚋等吸血昆虫击倒率仍达95%;新型药物驱避剂,最长驱避蚊虫时间可达8小时以上……
这是一个让赵彤言欣慰的时间表――
2006年,首批300多套新型防蚊装备在边防部队试用;2007年,100多套防蚊装备被运往我国赴非洲维和部队;2012年,沈阳军区驻黑瞎子岛边防部队列装新型防蚊装备……
长达6年的跟踪问效后,总后卫生部正式批复,研究成果在更大的范围推广。面对成功,赵彤言说:“边防官兵的笑容是对我们的最高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