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钰莹新歌《可遇》热播创作背景曝光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90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2013010911032587a4f.jpg

杨钰莹。

>>>>[点.击.试.听] 杨钰莹新歌《可遇》

网易娱乐1月9日报道 2011年的春夏,《可遇》的词作者苏拉与好友钰莹及一众音乐人几度游历江南,他们如此爱慕那里的一草一木、灵山秀水,每每沉醉于斯。苏拉一直想写一首歌词,来表达这一路的流连感悟,然而种种情绪在心里交织着、碰撞着,却无法言表,倍感词穷的惭愧。难道只能怪前人已将江南写尽?

2012年的春天,大家再次同往江南,行至扬州瘦西湖时,大家上得船来,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烂漫、湖水潋滟,想起去年春天来到,也一起乘船游湖的情境,苏拉心有所动。钰莹情不自禁唱起了歌,洛兵弹起了吉他,张全复打着节拍,李汉颖和声,朱德荣指挥,周笛酷酷地作着背景。苏拉不由感慨:此声此情此景只应天上有,这些人不知各自修行了多少年,这一刻才在这最美的湖上同船共渡。

船儿行至二十四桥,原本明媚的春光突然黯淡下来,像入夜前的隐晦,似乎有意要让人憧憬杜牧笔下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了。也就是那么一会儿的功夫,一阵风吹过,天空又明朗如画。这时,一条船从我们船旁摇过,艄公惊喜道:“诶,是杨钰莹!去年她坐的是我的船噢!”钰莹笑着向他挥挥手,艄公喜滋滋地哼着小调慢下了速度。

船上歌唱的情景,二十四桥的风云变幻,与另一条船擦肩相逢旧相识,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可遇不可求。船一靠岸,大家注定又天各一方;二十四桥犹在,但在桥上走过、在桥下穿行的又会是谁呢?而艄公今年看到的钰莹当然已不是去年的钰莹了。

在瘦西湖的杨柳岸边,《可遇》中的词句如此自然的涌进了苏拉的心里,描绘的一切也是如同春风吹开花朵、云化作雨、有缘人相遇一样自然,传达出既淡然从容、随遇而安,又始终相信期待、珍惜所有的生命态度。

苏拉把词发给了张全复,因为太喜欢阿复那首《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阿复被词中的美好意境打动,很快写出了两段旋律,悠扬婉转、清雅动人。但在写副歌的时候遇到了瓶颈,怎么也找不到最贴切的感觉,于是就先放下了。

直到夏天到来,容中尔甲邀请几地音乐人去他的家乡四川体验生活,秀美的巴山蜀水,广阔的诺尔盖草原,热情好客的藏族同胞让大家深深感动。

在郎木寺,大家聆听一个容貌清朗、思想睿智的喇嘛讲藏传佛教的真谛,言辞浅显却令人顿悟,众人散去后,钰莹、阿复、许建强、苏拉还在郎木寺外流连不舍,天空那么近那么蓝,山色青翠,空气中有泥土青草和野花的芬芳,身穿深红色长袍的喇嘛三三两两或席地而坐,或依泉而卧,一个老喇嘛双手合十,对我们安详微笑。钰莹的泪水突然夺眶而出,阿复、许建强和苏拉也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那份感动彼此心照。

四人安静地伫立了好一会,钰莹说了一句让大家很受触动的话:“生活还是有那么多的美好,上天既然给了我们创造美好的能力,给了我歌喉,给了你们那么美的旋律和歌词,我们一定要创作出更多的好歌给大家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些美好。”大家都非常认同、感慨。阿复也说自己很久没有这样落泪了,真的很难得,这种情景可遇不可求啊,我好像找到了《可遇》的感觉。

从江南到四川,不同的山川风物,却遇见了同样的心灵震荡。果然,不久,阿复就写出了行云流水般的旋律,一气呵成,动人心扉,将歌曲带入一个身处红尘却又仿佛超然于物外的境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