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229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江西省九江县江州镇位于长江九江段的中心。团洲中学是江州镇的一所民办初中,在这里上学的大都是附近村里的孩子。2012年9月秋季开学,学校突然多了一名英语教师,还带来了15名来自贵州的学生。
这名带着贵州孩子来读书的老师叫周玉阳,是江州镇本地人,从小就会读书,后来工作去了深圳,做了房产经纪人,很快就有房有车,房子最多的时候有六七套。在乡亲们眼中,周玉阳是有出息的人。
2010年,周玉阳突然放下一切,来到贵州的一个穷山区支教两年,支教结束后又带着这些山区的孩子回到了老家,供他们读初中。
当初支教,家里人就不理解。而现在的行为,亲戚朋友更觉匪夷所思,劝他三思而行。周玉阳的母亲担心:这么多孩子,万一生病了怎么办?父亲劝他:做事要量力而行。还有人猜测周玉阳这么做一定有什么图谋。
放下一切去贵州支教
周玉阳执意辞职前往支教的地方,是贵州省赫章县石板村,要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进村。村里唯一的学校只有一到四年级。来到石板村,周玉阳身兼数职,办起了五六年级,他一心想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想改变石板村的教育现状。实在分身乏术,他就动员妻子来帮忙。之前一直反对丈夫支教的妻子最终拗不过,“担心他一个人不会照顾自己”,也辞职跟来了。
不仅妻子来了,连他们的儿子也转学到了贵州读书。家里人在身边,周玉阳一心扑在了教学上。转眼两年过去了,他的第一批学生顺利小学毕业,可以到乡里去读初中了,周玉阳的支教生涯也即将结束。可这时候,周玉阳了解到,好几个家长都说不让孩子去读书了。原来按当地的习俗,男孩读了小学就外出打工,女孩到了十五六岁就开始找婆家嫁人。“有女孩子趁我们过节回家就嫁人了……”周玉阳告诉记者。
自己辛苦教出来的孩子却马上面临失学困境,周玉阳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是就此放弃回归都市生活,还是想办法帮助自己的学生继续读书?反复思考后,周玉阳又做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决定,把学生带出大山,到自己的老家去读书。
但把孩子带到外地读书,孩子们愿意吗?家长能放心吗?周玉阳想先试探一下,他起草了一个托管协议,让家长们选择,结果出人意料。“开始我们只想带8个人,还要求是成绩前十名的,后来变成10个,再后来就不设条件了,多一个人就当加一双筷子……”周玉阳解释道。
最终,周玉阳和妻子带着11个女孩和4个男孩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投奔了自己老师创办的团洲中学。为了照顾这些贵州孩子,周玉阳甚至没有住在家里,而是吃住在学校。他的房间成了贵州孩子的大本营,孩子们的一日三餐、早晚自习都在这里解决,妻子刘晚凤也时常过来帮忙照看。
把孩子们领回老家自己教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在江州的生活……”这是贵州孩子陈荣涛的一封家书,如今,他们逐渐适应了这里的新生活。当初,15个贵州孩子不少人只穿了一身衣裳,带了些简单行李就来了。
到了江州,全部的开销由周玉阳负担。现在,周玉阳在学校教书,一个月收入不到2000元,15个孩子仅每个月交给学校的伙食费就要3000多元,周玉阳一直用过去的积蓄在支付,加上前两年义务支教,只出不进。“积蓄越来越少,这些孩子每年一共要8万元左右开支,还好有朋友支持……”周玉阳逐渐感到了压力。
15个贵州学生总算安定下来,周玉阳还希望他们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但要让孩子们能在江州感到“家”的温暖,谈何容易。何况这些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为了慰藉孩子们,周玉阳买了10多辆自行车,一到周六放学,他就带着孩子们回自己父母家过周末。家前面空地上还“弄”了篮球架、羽毛球场和乒乓球桌,每星期还让孩子们看一次电影。
为了让孩子们周末吃好玩好,周玉阳的妻子和父母从周六一早就要开始忙活,“炒点花生准备孩子回来改善一下生活,学校吃的不好,买了点肉,弄条鱼……”周玉阳的母亲杨桃荣告诉记者。周玉阳的妻子说:“学校常常吃土豆,但是吃不起猪油,猪油炒土豆是他们最喜欢的菜了!”
周玉阳的父母本来可以在县城颐养天年,因为儿子要给贵州孩子一个家,两位老人家只好放弃清静的退休生活,翻修了乡下的老房子搬回来。“儿子和媳妇很辛苦,心疼他们,就回来帮他们干了。”周玉阳的父亲周关水说。
让石板村的每一个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
解决了孩子们当前的读书问题,孩子们的将来就成了周玉阳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有人带回了石板村现状的视频,“学校又变成老样子,操场上堆满杂物,窗户连玻璃都没有,我们在的时候已经把操场清理出来,窗户贴了玻璃纸,现在又回到原样了……”看着视频,周玉阳和孩子们都哭了。
这段视频让周玉阳更加坚信把孩子带出来没有错。在贵州支教的两年,他做了不少调查,他发现,有很多像石板村一样的山村,因为条件艰苦留不住老师,孩子想读书没条件。
“如果说他们笨就算了,上次月考陈荣玲第二,闵美第三,他们脑子并不笨,为什么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呢?”周玉阳说。在团洲中学,课间的时候也能看到贵州孩子读书写字的身影,他们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如果考得上县里或九江市的高中就继续供他们读书,直到他们考上大学。还有很多当时没出来的孩子,我还想把他们也接出来。”可是,周玉阳不可能把所有孩子都带出来,他筹划着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石板村孩子读书的问题。
这名带着贵州孩子来读书的老师叫周玉阳,是江州镇本地人,从小就会读书,后来工作去了深圳,做了房产经纪人,很快就有房有车,房子最多的时候有六七套。在乡亲们眼中,周玉阳是有出息的人。
2010年,周玉阳突然放下一切,来到贵州的一个穷山区支教两年,支教结束后又带着这些山区的孩子回到了老家,供他们读初中。
当初支教,家里人就不理解。而现在的行为,亲戚朋友更觉匪夷所思,劝他三思而行。周玉阳的母亲担心:这么多孩子,万一生病了怎么办?父亲劝他:做事要量力而行。还有人猜测周玉阳这么做一定有什么图谋。
放下一切去贵州支教
周玉阳执意辞职前往支教的地方,是贵州省赫章县石板村,要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进村。村里唯一的学校只有一到四年级。来到石板村,周玉阳身兼数职,办起了五六年级,他一心想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想改变石板村的教育现状。实在分身乏术,他就动员妻子来帮忙。之前一直反对丈夫支教的妻子最终拗不过,“担心他一个人不会照顾自己”,也辞职跟来了。
不仅妻子来了,连他们的儿子也转学到了贵州读书。家里人在身边,周玉阳一心扑在了教学上。转眼两年过去了,他的第一批学生顺利小学毕业,可以到乡里去读初中了,周玉阳的支教生涯也即将结束。可这时候,周玉阳了解到,好几个家长都说不让孩子去读书了。原来按当地的习俗,男孩读了小学就外出打工,女孩到了十五六岁就开始找婆家嫁人。“有女孩子趁我们过节回家就嫁人了……”周玉阳告诉记者。
自己辛苦教出来的孩子却马上面临失学困境,周玉阳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是就此放弃回归都市生活,还是想办法帮助自己的学生继续读书?反复思考后,周玉阳又做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决定,把学生带出大山,到自己的老家去读书。
但把孩子带到外地读书,孩子们愿意吗?家长能放心吗?周玉阳想先试探一下,他起草了一个托管协议,让家长们选择,结果出人意料。“开始我们只想带8个人,还要求是成绩前十名的,后来变成10个,再后来就不设条件了,多一个人就当加一双筷子……”周玉阳解释道。
最终,周玉阳和妻子带着11个女孩和4个男孩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投奔了自己老师创办的团洲中学。为了照顾这些贵州孩子,周玉阳甚至没有住在家里,而是吃住在学校。他的房间成了贵州孩子的大本营,孩子们的一日三餐、早晚自习都在这里解决,妻子刘晚凤也时常过来帮忙照看。
把孩子们领回老家自己教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在江州的生活……”这是贵州孩子陈荣涛的一封家书,如今,他们逐渐适应了这里的新生活。当初,15个贵州孩子不少人只穿了一身衣裳,带了些简单行李就来了。
到了江州,全部的开销由周玉阳负担。现在,周玉阳在学校教书,一个月收入不到2000元,15个孩子仅每个月交给学校的伙食费就要3000多元,周玉阳一直用过去的积蓄在支付,加上前两年义务支教,只出不进。“积蓄越来越少,这些孩子每年一共要8万元左右开支,还好有朋友支持……”周玉阳逐渐感到了压力。
15个贵州学生总算安定下来,周玉阳还希望他们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但要让孩子们能在江州感到“家”的温暖,谈何容易。何况这些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为了慰藉孩子们,周玉阳买了10多辆自行车,一到周六放学,他就带着孩子们回自己父母家过周末。家前面空地上还“弄”了篮球架、羽毛球场和乒乓球桌,每星期还让孩子们看一次电影。
为了让孩子们周末吃好玩好,周玉阳的妻子和父母从周六一早就要开始忙活,“炒点花生准备孩子回来改善一下生活,学校吃的不好,买了点肉,弄条鱼……”周玉阳的母亲杨桃荣告诉记者。周玉阳的妻子说:“学校常常吃土豆,但是吃不起猪油,猪油炒土豆是他们最喜欢的菜了!”
周玉阳的父母本来可以在县城颐养天年,因为儿子要给贵州孩子一个家,两位老人家只好放弃清静的退休生活,翻修了乡下的老房子搬回来。“儿子和媳妇很辛苦,心疼他们,就回来帮他们干了。”周玉阳的父亲周关水说。
让石板村的每一个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
解决了孩子们当前的读书问题,孩子们的将来就成了周玉阳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有人带回了石板村现状的视频,“学校又变成老样子,操场上堆满杂物,窗户连玻璃都没有,我们在的时候已经把操场清理出来,窗户贴了玻璃纸,现在又回到原样了……”看着视频,周玉阳和孩子们都哭了。
这段视频让周玉阳更加坚信把孩子带出来没有错。在贵州支教的两年,他做了不少调查,他发现,有很多像石板村一样的山村,因为条件艰苦留不住老师,孩子想读书没条件。
“如果说他们笨就算了,上次月考陈荣玲第二,闵美第三,他们脑子并不笨,为什么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呢?”周玉阳说。在团洲中学,课间的时候也能看到贵州孩子读书写字的身影,他们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如果考得上县里或九江市的高中就继续供他们读书,直到他们考上大学。还有很多当时没出来的孩子,我还想把他们也接出来。”可是,周玉阳不可能把所有孩子都带出来,他筹划着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石板村孩子读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