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385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gallery20423 .nph_photo_view{ height:400px;}#gallery20423 .nph_stream, #gallery20423 .nph_search{ height:600px;}.nph_photo_desc h2{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2px;font-weight:bold;}.nph_set_cur{ float:left;}.nph_icon_pset{ margin:0 6px 0 0;}.nwb-fw{ background:none; line-height:21px;}.nph_set_forward em{width:18px;height:18px;background:url("http://static.t.126.net/frontend/project/plugin/image/LOGO16.png") no-repeat scroll left 2px transparent;_background:none;_filter
rogid
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static.t.126.net/frontend/project/plugin/image/LOGO16.png',sizingMethod='scale'); display;block; float:left;}.nph_set_forward{float:right; display:inline; margin-top:8px;}新闻图片中心< 返回找到相关图片(共张)未找到相关图片
20世纪50年代起,财力紧张、物资匮乏的新中国就开始对外提供援助。以非洲国家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不断矗立起象征“友谊”的庞大建筑。60年过去,中国的“礼物”,变得越发“慷慨”。编辑/王贺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A42C3R710001.jpg
喀麦隆雅温得多功能体育馆位于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市中心黄金地段的多功能体育馆是近年来中国援建喀麦隆的最大项目,也是目前喀最大的多功能、综合性体育场馆。体育馆设计规模5400座,总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米,占地近4万平方米,于2006年1月开工,2008年12月建成移交,总投资约1.6亿元人民币。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A0C73R710001.jpg
蒙古乌兰巴托体育馆由中国政府无偿援建的蒙古国乌兰巴托综合体育馆2008年开工,2010年12月建成移交。体育馆占地面积4公顷,建筑面积15304平方米,内设5045个座位,是目前蒙古国功能最齐全、容纳观众人数最多的国际标准体育馆,总投资近1.1亿元人民币。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A0TF3R710001.jpg
莫桑比克国家体育场莫桑比克国家体育场位于首都马普托郊区,占地面积近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2万平方米,拥有4.2万个座位,是一个具有国际标准比赛场地的综合性体育场。莫桑比克国家体育场于2008年11月开始建设,2011年1月17日建成移交,总投资近5亿元人民币。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9TO93R710001.jpg
哥斯达黎加国家体育场由中国政府出资援建的哥斯达黎加国家体育场位于首都圣何塞,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是中美洲地区迄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体育场。体育场于2009年3月12日奠基,2011年3月24日建成移交,总投资超过5亿元人民币。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9SEC3R710001.jpg
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中国援建的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位于达累斯萨拉姆市区西部,占地12公顷,建筑面积68210平方米,拥有6万个座位,能够满足举办洲际运动会和国际足联、国际田联比赛的要求。体育场2004年7月18日奠基,2009年2月15日竣工移交,总投资超4亿元人民币。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9PU83R710001.jpg
马达加斯加国际会议中心马达加斯加国际会议中心是马达加斯加为迎接定于2009年在塔那那利佛举行的非盟首脑会议而请求中国援建的。中心占地4公顷多,拥有1000个座位的主会议厅,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建设工程于2006年9月动工,2008年5月正式落成并交付给马方。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9QNO3R710001.jpg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由中国提供优惠贷款援建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特多首都西班牙港中心的萨凡纳女王公园旁,占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当地乃至加勒比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中心2007年开工,2009年11月建成移交,总投资为1亿美元。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9P913R710001.jpg
塞内加尔达喀尔国家大剧院塞内加尔达喀尔国家大剧院是中塞两国2005年10月25日复交后,中国政府无偿援助塞内加尔政府的重要援建项目。大剧院参照中国国家大剧院标准设计,于2008年12月开工,2011年4月建成移交,造价2.335亿元人民币。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9U9D3R710001.jpg
塞内加尔达喀尔国家大剧院大剧院占地面积3.442公顷,总建筑面积达20671平方米,外观长110米,宽70米,地上建筑6层、地下1层,观众席1800座。2009年2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为这座建筑奠基。建设期间,塞内加尔总统瓦德6次来此视察。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9VP13R710001.jpg
柬埔寨政府大楼由中国政府援建、柬埔寨首相洪森命名为“友谊大厦”的柬政府办公大楼位于首都金边,由一座首相办公楼和国际会议中心和内阁事务办公楼组成。楼体高39.5米,建筑面积近3.4万平方米,地上7层,地下1层,造价约合2.6亿元人民币。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9T6R3R710001.jpg
中国援建的各国体育场馆左上:中国为支持加勒比地区举办2007年板球世界杯比赛,为安巴援建的万人板球场。右上:中国1986年为利比里亚援建的3万人体育场,2003年复交后重新维修。左下:中国于1990年援建的巴巴多斯体育馆,建成后两次对其进行维修。右下:1992年建成的肯尼亚莫伊国际体育中心,是中国援肯最大项目。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A5BO3R710001.jpg
中国援建的各国会议中心和剧院左上:中国政府1992年交付的加纳国家剧院,2005-2007年中国出资对国家剧院进行了全面维修。右上:中国于1996年援建的毛里塔尼亚国际会议中心,建筑面积8281平方米。左下:中国援建的孟中友谊会议中心,是孟加拉国举行重大活动的首选场所。右下:中国援建的圭亚那国际会议中心,是中国在圭建成的最大成套项目。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A2TU3R710001.jpg
中国援建的各国政府用楼左上:科特迪瓦的高级宾馆“议员之家”,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拥有300间客房。右上:贝宁会议大厦,占地面积7.5公顷,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左下:帆船造型的马尔代夫外交部大楼,总建筑面积3166平方米,总造价2650万元人民币。右下:几内亚总统府,占地面积35000平米,建筑面积5868平米。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A1VF3R710001.jpg
非洲联盟(非盟)会议中心2012年1月28日,中国政府援建的非洲联盟(非盟)会议中心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落成。非盟会议中心是中国援助非洲重点项目之一,工程耗资2亿美元,也是中国政府继坦赞铁路后对非洲最大的援建项目。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如今,大手笔的中国外交仍在继续。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9NC53R710001.jpg
更多网易《看客》,敬请点击查看>>>[详细]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17/t_7NUCGGF43R710001.jpg
推进“王道”外交正当其时
孙 茹
国际主义曾是新中国外交高举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外交淡化意识形态,突出国家利益,国际主义大旗几乎被遗忘。现在到了淡化外交的逐利色彩、更好地平衡物质利益和道德追求的时刻。推行“新国际主义”外交,彰显中国特色的价值观正逢其时。
推进新国际主义外交符合中国外交转型的需要。中国实力跃升至世界“老二”,但国际威望并未与之相配,外交亟待增加道德感召力。新国际主义将传递中国的“正能量”。中国的一举一动开始具有全球影响,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联系在一起,理应胸怀更宽广,以“天下”为己任,在支持什么、反对什么的问题上立场更清晰,更多地“讲公道话、办公道事”,让“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同时,提倡新国际主义,引导民众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地区热点与国际问题,有助于增大外交的国内回旋余地,摆脱被动,推动局势朝于我有利的方向发展。
当前,推进新国际主义外交已具备了相当有利的条件。一是有能力。中国曾经在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勒紧裤腰带”履行国际主义义务。邓小平同志一再说,等中国发展了,就可以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现在,这个时候到了。二是有自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相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怕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和平竞赛。但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尽曲折,国民经济一度到了崩溃的边缘,在此情况下,我们大力向国际上宣扬什么都缺少底气。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弊端再次暴露,西方政治制度受到广泛质疑,人们重新“回归马克思”,更加全面地看待制度和模式的差异。3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世界奇迹,社会主义优越性开始显现,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三是有深厚基础。国际主义是新中国外交贯穿始终的一条线。四是有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爱好和平、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思想,与倡导国家间团结、互助、协作的国际主义思想有内在的一致性。“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都包含有国际主义的情怀。
新国际主义意味着中国要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更多地维护国际体系的稳定,履行更多责任,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新国际主义也意味着中国在增进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可能要付出一定的民族牺牲。
新国际主义外交初衷是要修正外交中偏重物质的一面,突出道德追求。新国际主义外交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外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向国际社会的延伸。面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长期并存的现实,新国际主义不是要重新挑起意识形态斗争,而是将中国外交上升到对全人类关怀的高度,与所有国家增进团结互助。新国际主义外交也是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王道”外交,使中国成为国际上令人尊敬的先进国家。


- 新闻图片中心 |
- 查看图集|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A42C3R71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A0C73R71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A0TF3R71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9TO93R71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9SEC3R71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9PU83R71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9QNO3R71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9P913R71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9U9D3R71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9VP13R71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9T6R3R71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A5BO3R71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A2TU3R71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A1VF3R71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31/t_7P2M9NC53R71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2-01-17/t_7NUCGGF43R710001.jpg

推进“王道”外交正当其时
孙 茹
国际主义曾是新中国外交高举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外交淡化意识形态,突出国家利益,国际主义大旗几乎被遗忘。现在到了淡化外交的逐利色彩、更好地平衡物质利益和道德追求的时刻。推行“新国际主义”外交,彰显中国特色的价值观正逢其时。
推进新国际主义外交符合中国外交转型的需要。中国实力跃升至世界“老二”,但国际威望并未与之相配,外交亟待增加道德感召力。新国际主义将传递中国的“正能量”。中国的一举一动开始具有全球影响,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联系在一起,理应胸怀更宽广,以“天下”为己任,在支持什么、反对什么的问题上立场更清晰,更多地“讲公道话、办公道事”,让“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同时,提倡新国际主义,引导民众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地区热点与国际问题,有助于增大外交的国内回旋余地,摆脱被动,推动局势朝于我有利的方向发展。
当前,推进新国际主义外交已具备了相当有利的条件。一是有能力。中国曾经在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勒紧裤腰带”履行国际主义义务。邓小平同志一再说,等中国发展了,就可以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现在,这个时候到了。二是有自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相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怕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和平竞赛。但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尽曲折,国民经济一度到了崩溃的边缘,在此情况下,我们大力向国际上宣扬什么都缺少底气。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弊端再次暴露,西方政治制度受到广泛质疑,人们重新“回归马克思”,更加全面地看待制度和模式的差异。3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世界奇迹,社会主义优越性开始显现,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三是有深厚基础。国际主义是新中国外交贯穿始终的一条线。四是有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爱好和平、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思想,与倡导国家间团结、互助、协作的国际主义思想有内在的一致性。“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都包含有国际主义的情怀。
新国际主义意味着中国要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更多地维护国际体系的稳定,履行更多责任,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新国际主义也意味着中国在增进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可能要付出一定的民族牺牲。
新国际主义外交初衷是要修正外交中偏重物质的一面,突出道德追求。新国际主义外交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外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向国际社会的延伸。面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长期并存的现实,新国际主义不是要重新挑起意识形态斗争,而是将中国外交上升到对全人类关怀的高度,与所有国家增进团结互助。新国际主义外交也是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王道”外交,使中国成为国际上令人尊敬的先进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