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志宏:“一国两制”可以谈
BBC中文部记者戴维在台湾访问了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企划处处长
詹志宏。 詹志宏在接受戴维采访时,详细地解释了台湾方面对中国
大陆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立场。
以下是采访内容的部分摘要。有关这次采访的详细内容,请留意收听
近期的中国丛谈节目。
BBC中文部记者戴维提问(以下简称“问”):从一国两制的这一提
法于八十年代初期的出现,到现在已有整整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期
间,中国大陆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迁,它所实行的所谓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社会甚至已被外界形容为是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那末
,台湾政府在反对一国两制时,所考虑的因素究竟是什麽?
詹志宏回答(以下简称“答”):我认为,并不是台湾当局如何考虑
的问题,而是在台湾的两千多万民众如何选择的问题。通过过去十几
年间台湾政治的发展,可以看到台湾领导人是通过大多数选民的选举
产生的。虽然说台湾领导人是由多数选民选出来的,但是他也不能够
为所欲为。相反的是,他必须要提供大多数选民所希望得到的东西。
这就回归到民主的本质上来,也就是说,假如大多数人赞成某种生活
方式的话,那末台湾领导人是不可能能够选择另外的一种生活方式的
。在过去十多年来,台湾陆委会一直都在进行民意调查。其中有一个
问题是,当大陆的生活水准与台湾的生活水准接近的时候,愿意不愿
意统一。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当两岸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都接近的
时候愿意不愿意统一。一个是广义的问题,另外一个是经济层面的问
题。我们发现对于广义的问题,有大概百分之七十的人赞成在两岸的
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都比较接近的情况下与大陆讨论统一,但是对于
经济层面的问题,只有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人表示赞成。差距还是很
大的。可见台湾民众愿意选择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而不愿意选择一
个富有的,但是在经济以外的层面被束缚的生活方式的。
问:从台湾的民选政府的角度来看,中国大陆当局要如何做,或者中
国大陆的社会变迁要发展到什麽地步,才可以考虑实行一国两制呢?
答: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两岸一定要商谈一国的问题。对于两岸
来说,一国所象征的绝对不是一个符号,也不是一个标语,而是一个
实质,因为在一国的情况下,两岸一定要融合与整合成一个整体。但
是,现在情况并非如此。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府应该实行的是一套制度
。这一套制度可以允许地方政府有些许差异与因地制宜的措施,但是
在这一个国家的政府应该遵守什麽宪法和法律以及所实行的是什麽政
治体制等问题上,两岸一定进行商谈。而不是说,我的还是我的,你
的也是我的。我认为,这样的话,是无法解决两岸问题的。
问:您觉得一国两制的这一提法是否科学与可行呢?
答:我觉得这只是一个还没有进行实质化探讨,而且是不科学的口号
而已。因为对于一国的定义,北京方面在对外的讲法上从来没有清晰
地做出过界定。他们对我们讲,一个中国并不一定只是代表PRC(中
国人民共和国),但是对于全世界则说,一国就是代表PRC,直到不久
前召开的人大记者招待会上,他们还是这麽讲。大陆方面迄今还不敢
对于一国做出明确定义。并不像过去邓小平讲的那样明确,北京就是
中央,因为这样也算干脆。所以,我觉得一国两制到现在还是沦为是
一个口号而已。我大胆假设,如果北京方面说,我们要和你商谈一国
两制,我想台湾方面是不会拒绝,一定会好好地与大陆商谈,一国应
该是什麽,两制又应该是什麽,而且怎样才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
问:您的意思是,一国两制的问题是可以商谈的,但是要好好地商谈
,并不是根本不予考虑的。是吗?
答:没有错。但是在商谈之前,不能由一方面片面地设定出一国两制
的内容,另一方面只能接受,而没有商谈的余地。我想,这是台湾方
面无法接受的。
问:陈水扁总统曾明确指出,一国两制就等于中华民国被消灭,被变
成中国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作为国家元首,他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国
家被吞并。但是中国大陆当局更为害怕的倒是台湾政府放弃中华民国
的国号,改称台湾共和国。假如台湾当局在一国的问题上呈现更为灵
活的态度,在互动时是否相对安全呢?
答:从1987年两岸正式开始互动以来,台北当局一直保持模糊与弹性
的政策。在处理这些具有高度争议性的问题上,国民党在主政时期也
模糊地处理一国的这一问题。现在民进党政府也正在模糊处理这个问
题。因此,陈水扁总统提出,在中华民国的宪法下,一个中国本来就
不是问题.具体地讲,根据中华民国的宪法,本来就不存在所谓一个
中国的问题。如果一个中国有问题的话,那末并不是宪法问题,而是
事实的问题。这就是一种比较模糊的处理方法。而不具体地做出解释
,一个中国现在都代表什麽。我们曾提出可以讨论一个中国的问题,
但是北京方面说,一个中国是原则,既然是原则就不能够商谈也不能
够作为是一个议题。我们就请教北京方面一个中国究竟是什麽,他们
说,你们不要管。这就是造成现在僵局的一个原因。在过去,?台北
的立场是尽量不去碰一个中国的这个问题。但是在1992年这个问题被
摆在谈判桌子上。而1992年所谈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你说你的,我
说我的,所以各说各话,没有办法做出结论。我相信,假如今天再商
谈的话,也很难有双方找到定义的可能性。与其这样,我们就建议双
方先搁置这个争议,等到将来时机适当时再处理。这就是一种比较模
糊以及具有弹性的策略。
问:事实上,台湾当局近期以来对于一中的原则,采取了更为强硬的
态度。我注意到陈水扁总统在发表新书世纪首航时,更明确地拒绝接
受一个中国的原则。为什麽呢?
答:我的体会是,陈水扁总统拒绝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国民党主政时的
原因是一模一样的。也就是说,在没有谈清楚一个中国的问题的情况
下,是无法接受一个中国的。在国民党主政时期,也就是达成92共识
之前,当时的陆委会副主委马英九就曾公开提出,在没有谈清楚一个
中国的问题之前,是不会接受一个中国的。这是有文献记录的。现在
的民进党政府也已接受中华民国的国号以及宪法体制。与其以往立场
来比较,这是民进党在执政后很大的政策性调整。我想,民进党与国
民党最大的差别只在于北京方面对于他们的态度而已。台湾方面的基
本立场应该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北京方面的态度会影响到两岸关系的
稳定。应该进行商谈来缓和关系。
问:您刚刚提到了两岸可以商谈。不久前,中国副总理钱其琛等官员
就说过,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台湾可以实行比港澳更为宽松的政策
,而且什麽问题都可以谈。假如宽松到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号并存或者并废,两岸只是以一个新的中国国号来出现的地步,台湾
是否会接受这种一国两制呢?
答:我曾与大陆来访的朋友谈到以及辩论过类似的问题,我始终坚持
一个讲法,那就是,既然北京方面有那麽好的主张,为什麽没有勇气
将之摆放在谈判桌上来商谈呢?来吸引我们,让我们来接受呢?你们
怕的是什麽呢?为什麽只是躲在北京喊,你们台湾接不接受?接受了
,我们就可以谈其它问题了。我认为,既然你们愿意宽松。那麽,什
麽才是宽松呢?我们可以坐下来商谈吗!为什麽不敢谈呢?我想,症
结就是一国两制究竟代表的是什麽?台湾是否可以接受?北京是否可
以接受?假如两个方面都可以接受的话,双方就将之视为共同努力的
一个目标。然后,在这个目标之下,双方应该做些什麽事情,不能做
些什麽事情,由大家一起来商量,然后一件一件地做好,而且一步一
步地迈向这一目标。这才是比较理性的一种做法。
问:目前双方在这一问题上,陷入僵局。台湾方面在立场上是否还有
灵活一些的余地呢?
答:我可以举这样的一个例子。在1999年秋天以后,许多大陆方面的
朋友,一见面就非常恼火的对我说,你们为什麽要提出两国论来破坏
两岸关系呢?我非常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们,两岸的现状是,你是你,
我是我;你管不着我,我也管不着你。况且我们从来也没有提出过两
国论,只是提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而已。你们可以不同意特殊的国与
国之间的关系的提法,就像我们不同意您们的一国两制的提法一样。
但是不同意与乱发脾气,没有风度是两回事儿。对于分歧,双方可以
谈,也可以不谈。由于1999年以来内外的形势并不利于国与国关系这
样的一种定位,大陆方面也一再要求台湾不要搞所谓的两国论,所以
陈水扁总统就任以来曾多次重申,他是不会落实与推动两国论的,而
且做出过书面与口头的承诺。我认为,北京方面也应该可以做到这一
点。那就是,我们不喜欢的东西,我们现在有困难接受的东西,可以
搁置在一边,暂时不谈吗!这样两边才可以走得更近。如果可能这样
的话,应该是不会困难的。例如海基会和海协会在1994年签有协议,
根据这一协议,双方应该每三个月就见面一次,其中并没有某一方面
对于一个中国有违背或者不高兴时可以不谈的条款,如果回归到这一
条款,就条款论条款的话,随时都是可以复谈的。我想两会的基础是
双方是否有意愿以及互信,而不在乎一句话,几个字。既然两岸都强
调同源同种,为什麽大家不能够容忍,走协商之路呢?
问:目前,两岸的沟通渠道是否有阻力呢?
答:我们时常将两岸的沟通渠道形容为是单行道,因为我们都是通过
海基会与大陆的海协会沟通以及传递信息的,但是海协会不回信给海
基会,也不打电话给海协会,只是迂回地透过一些台湾的立法委员以
及台湾其它的单位,转告海基会,我们做了什麽事情,我们也希望你
们要做些什麽事情等等。事实上,双方只有最低限度的联系而已,例
如如果台湾发生天灾人祸,大地震等,海协会会马上来信慰问,请海
基会转达大陆方面的慰问。我想,既然海基会和海峡会还是存在的,
双方也从来没有说过在1994年所签订的协议已无效了,这两个组织依
然可以作为是将来双方下阶段的一个基础。
BBC中文部记者戴维在台湾访问了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企划处处长
詹志宏。 詹志宏在接受戴维采访时,详细地解释了台湾方面对中国
大陆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立场。
以下是采访内容的部分摘要。有关这次采访的详细内容,请留意收听
近期的中国丛谈节目。
BBC中文部记者戴维提问(以下简称“问”):从一国两制的这一提
法于八十年代初期的出现,到现在已有整整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期
间,中国大陆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迁,它所实行的所谓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社会甚至已被外界形容为是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那末
,台湾政府在反对一国两制时,所考虑的因素究竟是什麽?
詹志宏回答(以下简称“答”):我认为,并不是台湾当局如何考虑
的问题,而是在台湾的两千多万民众如何选择的问题。通过过去十几
年间台湾政治的发展,可以看到台湾领导人是通过大多数选民的选举
产生的。虽然说台湾领导人是由多数选民选出来的,但是他也不能够
为所欲为。相反的是,他必须要提供大多数选民所希望得到的东西。
这就回归到民主的本质上来,也就是说,假如大多数人赞成某种生活
方式的话,那末台湾领导人是不可能能够选择另外的一种生活方式的
。在过去十多年来,台湾陆委会一直都在进行民意调查。其中有一个
问题是,当大陆的生活水准与台湾的生活水准接近的时候,愿意不愿
意统一。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当两岸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都接近的
时候愿意不愿意统一。一个是广义的问题,另外一个是经济层面的问
题。我们发现对于广义的问题,有大概百分之七十的人赞成在两岸的
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都比较接近的情况下与大陆讨论统一,但是对于
经济层面的问题,只有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人表示赞成。差距还是很
大的。可见台湾民众愿意选择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而不愿意选择一
个富有的,但是在经济以外的层面被束缚的生活方式的。
问:从台湾的民选政府的角度来看,中国大陆当局要如何做,或者中
国大陆的社会变迁要发展到什麽地步,才可以考虑实行一国两制呢?
答: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两岸一定要商谈一国的问题。对于两岸
来说,一国所象征的绝对不是一个符号,也不是一个标语,而是一个
实质,因为在一国的情况下,两岸一定要融合与整合成一个整体。但
是,现在情况并非如此。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府应该实行的是一套制度
。这一套制度可以允许地方政府有些许差异与因地制宜的措施,但是
在这一个国家的政府应该遵守什麽宪法和法律以及所实行的是什麽政
治体制等问题上,两岸一定进行商谈。而不是说,我的还是我的,你
的也是我的。我认为,这样的话,是无法解决两岸问题的。
问:您觉得一国两制的这一提法是否科学与可行呢?
答:我觉得这只是一个还没有进行实质化探讨,而且是不科学的口号
而已。因为对于一国的定义,北京方面在对外的讲法上从来没有清晰
地做出过界定。他们对我们讲,一个中国并不一定只是代表PRC(中
国人民共和国),但是对于全世界则说,一国就是代表PRC,直到不久
前召开的人大记者招待会上,他们还是这麽讲。大陆方面迄今还不敢
对于一国做出明确定义。并不像过去邓小平讲的那样明确,北京就是
中央,因为这样也算干脆。所以,我觉得一国两制到现在还是沦为是
一个口号而已。我大胆假设,如果北京方面说,我们要和你商谈一国
两制,我想台湾方面是不会拒绝,一定会好好地与大陆商谈,一国应
该是什麽,两制又应该是什麽,而且怎样才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
问:您的意思是,一国两制的问题是可以商谈的,但是要好好地商谈
,并不是根本不予考虑的。是吗?
答:没有错。但是在商谈之前,不能由一方面片面地设定出一国两制
的内容,另一方面只能接受,而没有商谈的余地。我想,这是台湾方
面无法接受的。
问:陈水扁总统曾明确指出,一国两制就等于中华民国被消灭,被变
成中国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作为国家元首,他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国
家被吞并。但是中国大陆当局更为害怕的倒是台湾政府放弃中华民国
的国号,改称台湾共和国。假如台湾当局在一国的问题上呈现更为灵
活的态度,在互动时是否相对安全呢?
答:从1987年两岸正式开始互动以来,台北当局一直保持模糊与弹性
的政策。在处理这些具有高度争议性的问题上,国民党在主政时期也
模糊地处理一国的这一问题。现在民进党政府也正在模糊处理这个问
题。因此,陈水扁总统提出,在中华民国的宪法下,一个中国本来就
不是问题.具体地讲,根据中华民国的宪法,本来就不存在所谓一个
中国的问题。如果一个中国有问题的话,那末并不是宪法问题,而是
事实的问题。这就是一种比较模糊的处理方法。而不具体地做出解释
,一个中国现在都代表什麽。我们曾提出可以讨论一个中国的问题,
但是北京方面说,一个中国是原则,既然是原则就不能够商谈也不能
够作为是一个议题。我们就请教北京方面一个中国究竟是什麽,他们
说,你们不要管。这就是造成现在僵局的一个原因。在过去,?台北
的立场是尽量不去碰一个中国的这个问题。但是在1992年这个问题被
摆在谈判桌子上。而1992年所谈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你说你的,我
说我的,所以各说各话,没有办法做出结论。我相信,假如今天再商
谈的话,也很难有双方找到定义的可能性。与其这样,我们就建议双
方先搁置这个争议,等到将来时机适当时再处理。这就是一种比较模
糊以及具有弹性的策略。
问:事实上,台湾当局近期以来对于一中的原则,采取了更为强硬的
态度。我注意到陈水扁总统在发表新书世纪首航时,更明确地拒绝接
受一个中国的原则。为什麽呢?
答:我的体会是,陈水扁总统拒绝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国民党主政时的
原因是一模一样的。也就是说,在没有谈清楚一个中国的问题的情况
下,是无法接受一个中国的。在国民党主政时期,也就是达成92共识
之前,当时的陆委会副主委马英九就曾公开提出,在没有谈清楚一个
中国的问题之前,是不会接受一个中国的。这是有文献记录的。现在
的民进党政府也已接受中华民国的国号以及宪法体制。与其以往立场
来比较,这是民进党在执政后很大的政策性调整。我想,民进党与国
民党最大的差别只在于北京方面对于他们的态度而已。台湾方面的基
本立场应该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北京方面的态度会影响到两岸关系的
稳定。应该进行商谈来缓和关系。
问:您刚刚提到了两岸可以商谈。不久前,中国副总理钱其琛等官员
就说过,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台湾可以实行比港澳更为宽松的政策
,而且什麽问题都可以谈。假如宽松到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号并存或者并废,两岸只是以一个新的中国国号来出现的地步,台湾
是否会接受这种一国两制呢?
答:我曾与大陆来访的朋友谈到以及辩论过类似的问题,我始终坚持
一个讲法,那就是,既然北京方面有那麽好的主张,为什麽没有勇气
将之摆放在谈判桌上来商谈呢?来吸引我们,让我们来接受呢?你们
怕的是什麽呢?为什麽只是躲在北京喊,你们台湾接不接受?接受了
,我们就可以谈其它问题了。我认为,既然你们愿意宽松。那麽,什
麽才是宽松呢?我们可以坐下来商谈吗!为什麽不敢谈呢?我想,症
结就是一国两制究竟代表的是什麽?台湾是否可以接受?北京是否可
以接受?假如两个方面都可以接受的话,双方就将之视为共同努力的
一个目标。然后,在这个目标之下,双方应该做些什麽事情,不能做
些什麽事情,由大家一起来商量,然后一件一件地做好,而且一步一
步地迈向这一目标。这才是比较理性的一种做法。
问:目前双方在这一问题上,陷入僵局。台湾方面在立场上是否还有
灵活一些的余地呢?
答:我可以举这样的一个例子。在1999年秋天以后,许多大陆方面的
朋友,一见面就非常恼火的对我说,你们为什麽要提出两国论来破坏
两岸关系呢?我非常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们,两岸的现状是,你是你,
我是我;你管不着我,我也管不着你。况且我们从来也没有提出过两
国论,只是提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而已。你们可以不同意特殊的国与
国之间的关系的提法,就像我们不同意您们的一国两制的提法一样。
但是不同意与乱发脾气,没有风度是两回事儿。对于分歧,双方可以
谈,也可以不谈。由于1999年以来内外的形势并不利于国与国关系这
样的一种定位,大陆方面也一再要求台湾不要搞所谓的两国论,所以
陈水扁总统就任以来曾多次重申,他是不会落实与推动两国论的,而
且做出过书面与口头的承诺。我认为,北京方面也应该可以做到这一
点。那就是,我们不喜欢的东西,我们现在有困难接受的东西,可以
搁置在一边,暂时不谈吗!这样两边才可以走得更近。如果可能这样
的话,应该是不会困难的。例如海基会和海协会在1994年签有协议,
根据这一协议,双方应该每三个月就见面一次,其中并没有某一方面
对于一个中国有违背或者不高兴时可以不谈的条款,如果回归到这一
条款,就条款论条款的话,随时都是可以复谈的。我想两会的基础是
双方是否有意愿以及互信,而不在乎一句话,几个字。既然两岸都强
调同源同种,为什麽大家不能够容忍,走协商之路呢?
问:目前,两岸的沟通渠道是否有阻力呢?
答:我们时常将两岸的沟通渠道形容为是单行道,因为我们都是通过
海基会与大陆的海协会沟通以及传递信息的,但是海协会不回信给海
基会,也不打电话给海协会,只是迂回地透过一些台湾的立法委员以
及台湾其它的单位,转告海基会,我们做了什麽事情,我们也希望你
们要做些什麽事情等等。事实上,双方只有最低限度的联系而已,例
如如果台湾发生天灾人祸,大地震等,海协会会马上来信慰问,请海
基会转达大陆方面的慰问。我想,既然海基会和海峡会还是存在的,
双方也从来没有说过在1994年所签订的协议已无效了,这两个组织依
然可以作为是将来双方下阶段的一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