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教授:共产党不是政治俱乐部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229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执政党将更精干有力

共产党不是政治俱乐部,规模上去了,标准不能松;党籍也不是金字招牌,达不到标准了,党就要有去伪存真保优汰劣的“出口”

执政党的规模逐年扩大,执政效率是否同步提升?

这个问题已被纳入新一届中央议事日程。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8日召开会议,要求强化党员管理,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党建分析人士指出,科学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高层思路是一脉相承的,不过新一届中央如此迅速予以强调,体现出对该问题的专注度和政治魄力。

对于党内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甚至起反作用的若干成员,预计将结合党内组织生活,落实党内法规,加以更严肃处理。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举措目的是“团结”和“治病救人”,全党务必从中央决定中明确一点:党籍不是金字招牌,达不到标准了,党就要有去伪存真保优汰劣的“出口”。

适度规模:管党治党“力能从心”

党员规模越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面临难度也越高。

对此,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质量重于数量。仅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共中央即已明确指出要“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及时处理不合格党员”。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扩大规模确实有助于巩固执政基础,社会上存在向执政党靠拢的强烈意愿,党也不可能拒绝或回避。但应该看到,有的人是因为党的执政地位才入党,有的人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却没有入党甚至不准备入党。这样“挂羊头卖狗肉”的党员越多,党的战斗力反而越下滑。

“党执政时间长了、规模大了,执政效率也需要成比例提升。”辛鸣说,执政党究竟多大规模合适,因此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2010年曾受中组部委托对党员队伍规模做相关调研,调研报告中建议:必须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规模,严格控制党员数量。

参与调研的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建与党史研究室主任陈志刚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员发展速度一度很不平衡,而每一次高速度高指标地发展党员都存在党员标准降低的问题,少数低质量党员进入党内。相比数量规模,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显然有待加强。

“现在的情况,实际上已经开始控制党员发展速度。每年组织部门都会提出意见,对该年发展党员的数量大致作出规划。”陈志刚说,严把“入口”,是为了切实提高党员质量。

地方对此经验颇多。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介绍,当地采取“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方式,制定发展党员宏观指导计划。每年底先由基层党组织根据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成熟程度,逐级呈报下一年度发展党员计划,上级党委要对下级党组织的计划进行审批。

江苏盐城市委组织部介绍,当地对已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的人员,召开支部大会,邀请部分群众代表参加民主推荐,同意票在80%以上的,再由支委会讨论票决确定积极分子。同时,提高发展党员工作透明度,在确定积极分子、拟发展对象等环节,扩大公示范围,设立意见信箱,公布监督电话。

江苏昆山市委组织部介绍,当地根据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分环节确定责任主体,一旦出现问题,追究相应的责任人责任;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或组织处理。

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认为,党不会一下子把“进口”堵紧,更不会关起门来,但一定会更重视党员超大规模带来的问题。在中组部召开的一次内部座谈会上,他曾直言,过去党员高标准,“一人当有一人之用”,现在党的规模这么大,管理起来是否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建设适度规模的党员队伍,就是管党治党要‘力能从心’。”叶笃初说。

优化结构:“先进”标准要厘清

总量控制之外,党员队伍的结构和标准也是重点。

据陈志刚统计,工人、农民党员在总体上仍占多数,但其比重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优化结构一直在说,实践怎么去操作,面临一些困难。”

辛鸣认为,党作为先锋队,必然要集聚吸纳社会中的各类精英人物,但党吸收的精英,要以先进为前提,尤其是思想信仰的先进和阶级立场的先进是重中之重。“广泛意义上的工人阶级是今日中国社会最大的‘精英库’。今后要加大在体现了阶级先进性的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的比例。”

按照中央精神,各地组织部门在实践中,往往对在生产一线、农牧渔民、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社会组织等重点领域、人群和薄弱单位中新发展党员所占比例,给予适当政策引导和倾斜。同时实施专项推进,包括在外务工农民中发展党员,高知识群体、妇女和少数民族中发展党员等。

不过党建专家指出,“三少”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生产一线党员少、青年党员少、文化程度高的党员少。

以广东省为例,当地党情调查显示,在一线工人中发展党员的力度相对偏小,农村党员队伍老化、能力弱化问题突出,高校中学生党员增幅明显但青年教师党员比例不高。

受访专家因此建议,大力吸收产业工人入党,加强对工人阶级的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大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党的力度,一定要把农村中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吸纳入党;创造条件让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了解党的历史、熟悉党的方针政策,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最终把他们吸收入党。

但标准不能松。陈志刚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企业尤其民企的管理人员相比一线工人更容易入党。“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企业里谁的职务高谁就更先进,农村里谁更富裕谁就更先进,高校学生谁的分数高谁就更先进。”

“入党动机中有利益成分,无可厚非。但应牢牢把握一条:达到标准,欢迎入党;但绝不因为追求数量规模或者结构平衡,放松对质量的要求。”陈志刚认为,固然不能对入党申请人求全责备,但同时要防止人为地降低标准、曲解标准,片面强调知识化、专业化,用“能人”、“富人”、“好人”标准代替党员标准。

“严格坚持标准,本身是提升党的战斗力的重要内容。”辛鸣说,关键是各级党组织在思想上保持清醒,实践和理论统一,牢记共产党的基础所在,牢记共产党的战斗力根源所在。

畅通“出口”:党籍不是保险库

从各地组织部门实践来看,质量强党的困难之处,还在“及时处理不合格党员”。

“党内一些腐败堕落、违法乱纪的分子倒是容易界定处置,主要是一些中不溜的、不起作用的党员,不好处理。”叶笃初说。

陈志刚说,要严格执行党章等党内法规,排查归类各种“不合格”的表现,切实找准存在问题。对于长期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组织分配工作、言行背离组织纪律的党员,该处理的处理,该退党的退党。

辛鸣认为,一个合格的党员不仅要组织上不越轨,更要思想上保持真信仰,因此要注重党员的党性分析,注意党员日常行为的变化。“比如群众有时会说一些领导干部‘不像个党员’,说明日常行为已经反映出这些党员合格与否。”

完善“出口”机制,地方也有所探索。江苏苏州市委组织部介绍,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当地较早面临了不及时转接组织关系的“口袋党员”、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的“档案党员”、思想行为不能达到党员标准的“问题党员”等数量增长的状况。近年来探索建立健全党员“出口”机制,全市党员队伍的组织处置率为1.23%,规范管理面达3.68%。

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有的地方仍把“出口”虚置,只要不违法犯罪,党籍基本就是保险库了。陈志刚指出,一些地方领导怕承担教育管理不善的责任,甚至不允许一些不愿意为党服务的党员自动退党。

辛鸣认为,十八大部署了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以结合教育活动,对不合格党员进行相应教育和处理。

“共产党是政治组织,不是政治俱乐部,纪律是组织的根本保证。”辛鸣说,不能让一小部分不合格党员绑架了全党,“不要怕处置不合格党员会影响党的形象,没有杂质的钢才是好钢;也不要怕严格要求会缩小了政党的规模,政党的战斗力在于质量而不在于数量”。

“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氛围,”叶笃初说,“党是有进有出的,将一部分不合格党员排除出党,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苏州探索党员“出口”机制

江苏省苏州市于2010年开始,在上级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开展建立健全党员“出口”机制的探索,先后完成了两批试点,力争通过4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全面推开。

首批试点分别在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国有企业和高校等五种类型的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在总结首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第二批试点扩展到全市各类型党组织,共64个基层单位、24541名党员参与。第三批试点已全面展开,试点党组织和党员数均占到全市总数的1/6。

方案制定突出“法理性”,实现慎重严谨。党员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已有的各类制度,规定零碎、分散且制定年代较早,基层党务干部往往很难完整掌握。这也是造成部分基层党组织放松党员管理,进而产生不合格党员的一个重要原因。苏州市委组织部以党章为根本依据,细致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内不同时期关于党员管理工作的各类规定,以现有党内规范为框架,制定了12种不同类型党员的处理和管理规范,总结编写了操作实务手册,确保每项操作程序和性质界定在法理上有出处、有依据。

排查体现“深入性”,实现不留死角。苏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娟介绍说,本着“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实事求是,切实对党员的政治生命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的党员查找工作。各试点单位党组织通过查询档案资料、联系走访其亲朋好友了解情况,依托公安、劳动社保、出入境管理等部门信息查询系统,对长期不联系的党员进行全面查找。两批试点中,有621名长期未与党组织联系的党员取得联系,经组织教育恢复正常组织生活。

方式方法突出“细节性”,实现刚柔相济。在试点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在遵循“从严管理,从严处置”原则基础上,注重对工作细节的把握,人性化地开展不合格党员思想教育转化工作。动员有威信的老领导、老同志参与到工作中来,动员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老娘舅”、老街坊与有不合格思想行为表现的党员谈心交心,动员老革命、老模范现身说法,强化教育效果,用集体的智慧使“出口”工作更加以人为本,更加易于接受。

整体效果突出“教育性”,实现治病救人。探索建立了被处置党员专人帮扶、跟踪教育机制,引导他们正视问题,认真整改。注重将处置工作与全体党员的党性教育结合起来,精心设计了“珍惜政治身份、做合格党员”专题党课,组织开展了“党员组织纪律集中教育月”活动,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管党意识和党员的党性责任意识,消除了部分党员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抵触的情绪,达到了“教育在先,处理在后;信服在前,手续在后”、“处置一个、教育警醒一片”的效果。

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政策性、原则性、政治敏感性都很强,必须秉持积极、稳妥、慎重的态度。苏州组织部门表示,循序推进,使试点过程成为不断统一党员思想认识的过程,成为各级党组织不断加深对试点工作领悟理解的过程,也成为试点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得以不断深化的过程。最大限度减少了党内外对试点工作的片面认识和负面影响,减轻了试点工作的内外在思想阻力。

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郭腊军说,试点工作解决了党员队伍建设中现有制度难落实问题,但巩固试点成果,还要建立起加强党员日常管理、严格教育处置不合格党员的长效机制。

苏州的第三批试点,正放大惩戒约束效应,将其延伸到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探索通过实施党员积分管理强化考核约束,通过建立党员述行制度强化自我约束,通过加强专题培训和发放《党员警示卡》等途径强化纪律约束,通过引入群众考评强化外部监督约束,努力构建起全方位的党员约束管理体系,实现防患于未然,始终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

广东试点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

2012年7月起,广东清远市清新县开始启动党员诚信等级评价。根据工作计划,到2014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全县的党员诚信信息系统和服务系统。

党员诚信评价被当地干部称之为一面“筛子”。清新县委组织部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县共有549个党支部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占党支部总数的99.1%,参加民主评议党员17314名,占党员总数的94.9%。经过评议,14名党员被评为“不合格”,49名党员“基本合格”。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