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研究服务的“潜规则”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67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62-1302260923062X.jpg


近日,安信证券“录音门”事件喧嚣尘上,监管层和投资界对此广泛关注。一度被认为是市场公开的秘密的券商研究服务潜规则,也因此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近日,一段安信证券程定华和泽熙投资徐翔之间的私密谈话录音在网上被广泛流传,而巧合的是,当天沪指大跌近3%创近15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有人将其解释为空头做局,猜测是泽熙借着其私募一哥的名气,打压市场。实则,这样的大佬之间的聚会私底下经常发生。

大客户独享信息绿色通道 非公开信息更吸引人

为何程定华在饭桌上向私募一哥徐翔提出的投资建议会吸引上至各类投资机构、下至普通投资者的好奇,答案是,稀缺。实际上,证券公司为客户提供的咨询服务,早已超出了简单提供研究报告、发送手机信息的范围。大客户更喜欢参加券商组织的销售路演、饭局、定期的电话会议以及各种娱乐活动。当然只有大客户才能独享信息绿色通道。而这些非正轨渠道已成为传播非公开信息最畅通的渠道。

独家信息是投资者永恒的追求主题。明星券商研究员和大型投资机构高管,一般都有比较好的私人关系。他们经常交流对政策、突发事件的看法,特别是对投资决策的意见。大客户、中客户和小客户之间很难享受到平等的研究服务待遇。

销售人员与研究员隔离不彻底

为何这份录音会流传出来呢?这与那位泄露录音的销售人员有关。据悉,有的研究所销售人员会全程参与研究员和大客户到上市公司的调研,以及到基金等大客户处的路演。因此,这些销售人员往往会在研究报告发布之前,就知道研究员的观点。一般销售人员把重要人物谈话记录下来非常平常,但通常会删减整理后发给其他客户,至少会删除非公开信息。但是仍然很难避免研究员的观点被销售人员广为传播。

安信证券“录音门”事件给行业敲响了警钟:一是销售人员安排研究员在研报发布前向大客户透露投资策略是否合适;二是销售人员现场录音后再透露给其他客户,就形成了信息获知的时间差,对后获知信息的客户不公平。

后果透露啥信息 研究服务换佣金

录音泄露有啥后果,有消息指,徐翔大怒,立即撤回了安信证券的分仓佣金。目前,券商的佣金收入主要来自零售和机构业务,后者则主要来自于研究所提供服务换来的分仓。即基金的分仓佣金是券商研究所对公司的主要贡献。而券商为获得这笔资金,唯一的出路是根据市场变化、客户需求不断调整战略,调整研究范围。尤其针对大客户的卖方研究服务,需要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投资资讯和建议。

不言而喻,上述为大客户提供非正规渠道信息的方式,无异于“玩火”,违反相关《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的要求,监管部门为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应予以关注和重视。

国内券商卖方研究样本

中金瑞银销售专业化

除熟稔研报以外,中金公司和瑞银证券的销售往往都有着自己的独到的技艺。而且更显著的特点是,两家券商的销售与研究较为分离,既学习海外模式,由销售面对基金,研究彻底走向后台,但销售员又从研究员之中选拔而出,从而提升销售服务的专业度。
东方证券多样化服务

东方证券最早在业内提出产业链研究,这一研究理念大大超越同期卖方研究所所专注的公司个体研究。在销售服务领域中,东方证券开创性地将德州扑克竞技引入投资领域中,举办了德州扑克联赛。东方证券已经在该领域中做出品牌,其他研究所复制这种模式效果都不明显,等于在为东方证券培养客户。

申万研究技术挑头

作为卖方研究的黄埔军校,申银万国研究所最为成功的无疑是其创建的卖方研究体系,申万的后台历史数据是最为完备的,客户提交一个需求,申银万国总能很快速地满足。包括其后台储备的产业数据信息库以及庞大的数量模型库,都是其研究品牌成功的一个因素。

券商业界潜规则

研报背后的马甲王

不少研究员存在跨行业研究,甚至有横跨八个行业的全能“马甲王”。

券商研报很少看空

研究机构为何总是乐于发出买入或看多的报告,而较少提醒风险?

分析师暗语

研报中的推荐和值得关注究竟是何意思?看懂研报还得读懂分析师们的暗语。

测不准的券商报告

大部分的券商研报屡测不准,分析师屡屡被熊股砸下神坛,这是为何。

研究员未卜先知

兴业证券预知技术发明奖,助推中航重机大涨,研究员屡成神算。

分析报告普遍现抄袭

券商间研报抄袭已成常态,而知名投行高盛居然也被卷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