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分析师:地方政府确实有借城镇化推高房价的冲动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401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2013年两会进行时,凤凰网资讯推出《两会大家谈》栏目,第三期聚焦城镇化话题。

瑞信内房股研究部主管杜劲松在《财经正前方》节目中表示,小城市尤其是地方政府在新型城镇化的主题下,确实会有推高房价的冲动。人为主的城镇化需要抑制地方政府借着城镇化大旗去变本加厉的土地扩张的冲动。

节目文字摘录:

从2012年开始,五花八门的"新城运动"在中国大中小城市迅速蔓延。一个年财政收入仅四亿元的县要打造"东方迪拜",一座年财政收入仅50亿元的城市要投资千亿元建造"古城",北部一座新造的大城市大街上空空荡荡,耗资数亿元的大型体育设施闲置。地方政府热衷于"新城运动",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投资来带动GDP的增长,城市建设刺激了水泥钢铁行业的繁荣,也导致这些行业严重产能过剩,许多地方出现了不计成本只求速度的城镇化发展倾向。

政府确实有借城镇化推高房价的冲动

瑞信内房股研究部主管杜劲松:站在地方政府的立场,尤其是站在那些想推进所谓的城镇化的一些小城市的政府立场,它们当然希望所谓的新型城镇化推高它们的房价。因为如果推高它们地方的房价,当然对他们的地价也有帮助,然后他们也可以卖更多的地。我觉得小城市尤其是地方政府,确实会在新型城镇化的主题下面有推高房价的冲动。但是,我们还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有很多城市它已经存在的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

2010年一个关于中国空置房的消息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据报道,国家电网在全国调查显示,有高达6540万套住宅电表连续半年读数为零,这些空置房足以供两亿人居住。有专家立即回应,“空置房6540万套属于天方夜谭”,那么中国究竟有多少套空置房呢?相关部门却选择集体失语。因为空置房现象和一些地方不顾财力不顾土地资源的承载力盲目扩大城市规模有直接关系。

最近一份来自克尔瑞信息集团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房地产风险榜单前50名中,四线城市数量多达41个,占比八成以上,排名第一的是酒泉,第二是呼伦贝尔,备受关注的资源性城市鄂尔多斯排名第六。

华南农大经管学院院长罗必良:如果说我们今天能够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城市化,鼓励更多的人进城,农民有可能被进城,土地有可能被进城。我们大量投资最后形成可能是空城,形成的可能是烂城,这个必须谨慎。

人的城镇化需要抑制地方政府土地扩张的冲动

杜劲松:就是要把粗放式的以土地扩张为主的城镇化,变成一个以人为主的城镇化,站在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就是说要抑制地方政府借着新型城镇化的大旗去变本加厉的土地扩张的冲动。

中国的发展过度依赖土地财政,这样的情况十分明显,但是依赖土地财政的城镇化注定将会是一场危险的游戏。它不仅会增加金融系统的风险,更加会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虽然如今我们常常引用官方统计说2011年中国城镇化的人口是6.9亿人,城镇化率是51.3%,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实际上这个数字当中还包含了1.6亿农村籍城镇人口,农民工进了城,但是城市并不是他们的家,6.9亿城镇人口中目前很多还无法享受城市的福利,也就是说从土地意义上的城镇化来讲,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1%以上。但是从人的意义的城镇化来说,中国的城镇化率大概只有40%,远远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城镇化有其土地上的意义,但更多的应该是人的城镇化。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