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揭新浪微博“删帖”内幕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99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多维新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技术评论》杂志刊登一份研究报告,揭露新浪微博的"删帖"内幕。该报告说,30%的删帖在微博发出5至30分钟内完成,删帖几乎是"实时"进行。

进行这一研究的是美国休斯敦莱斯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丹•沃勒克(Dan Wallach)和他的同事们,他们收集一些用户发出的帖子,然后进行跟踪观察,看哪些帖子被删除。

中国的微博用户多达三亿多,当然不可能跟踪每一用户。沃勒克和他的同事们就把目光锁定在曾遭删帖的3,500多名用户,于去年对他们进行了为期15天的跟踪观察。

观察期间,这些用户每天有大约4,500个帖子被删,占总发帖量的12%。

当然,帖子被删并不全是被当局"审查"的结果,有的是用户自己的删除行为。不过,这二者仍有区别:被管理员删除的微博会显示"此微博不适宜对外公开",自行删除的则显示"该帖不存在"。沃勒克团队关注的是前一种情况。

实时删帖结果显示,5%的删帖在微博发出后的8分钟内完成,30%的删帖在30分钟内完成,90%的删帖在24小时内完成。

数据显示,删帖量最高的是在帖子发出的5-10分钟内,这意味着微博管理员的审查"几乎是实时进行的"。

中国微博用户众多,发帖量也巨大,平均每分钟会有7万个微博帖子发出。研究人员说,如果一个审查员平均每分钟浏览50个帖子、按8小时工作日来算,则需要大约4,200名监管员来应对每天发出的海量帖子。

即便如此,也需要技术的支持。沃勒克说,一种技术就是锁定"关键字词",但网民会想法设法地来绕开关键词,让这一技术也面临难题。

此外,当局还特别关注那些有"被删帖"历史的用户。沃勒克发现,这些用户的帖子的确被删得更快。

沃勒克还观察了一天当中的删帖模式,发现到了晚上七点后趋向平静,到第二天上午或中午,删帖加剧。

被删的究竟是哪类的微博呢?研究人员于2012年8月进行的调查,发现微博中涉及北京、政府、警察、启东、钓鱼岛、北京暴雨等字眼的"寿命较短"。

网友评说针对这一报告,中国不少网民在新浪微博上予以评论。

AlexButton说:后台可以用关键词过滤的,而且关键词会有很醒目的标记,工作量是不小,但不会那么夸张。

王岩52377说:很好地解决了就业问题。

独白故事说:没办法,新浪也得生存嘛,必要的支出还是得有的。

AllanZ说:好端端的一个IT企业被做成了悲催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杂坛-老顾的微博:微博不是中国的创新,但删帖是;搜索不是中国的创新,但过滤和竞价排名是。

相关事件:李开复被"禁言"三天

2月17日著名科技企业家李开复在推特上发文称,"在新浪、腾讯(他)都被禁言(了)三天"。有分析推测,这可能与此前李开复曾经发博文质疑"人民搜索与邓亚萍"有关。

经查,李开复在新浪、腾讯的微博页面过去几天内仍有更新,但有关"人民搜索"(即刻搜索网)与邓亚萍的那条博文却早已检索不到,疑似被微博管理员删除。

此前,中国一些网站传出一篇文章,称"人民搜索"员工爆料其总经理邓亚萍(前乒乓球世界冠军)因不懂业务、工作成果有待提高而被批。

对此,李开复在新浪微博评论此文时提出了4点看法,即质疑政府为什么要资助来做搜索引擎?没有信息开放的信念作搜索引擎有戏吗?搜索引擎公司的老总为什么要由党来任命等。

然而就在李开复发布微博不久,他在新浪、腾讯等处的中国大陆个人官方微博均遭禁言。在被禁言一个小时后,李开复在推特上转发了"新华视点"一条题为《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博文,其影射意味不言自明。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