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十年卖地4000亿 以资抵债保重庆绿灯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97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多维新闻】3月6日下午,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于有关"薄王事件"、重庆不雅视频导致官场地震等敏感"八卦"问题避而不谈,而是以经济学者身份引导记者提问与重庆经济有关的问题,并对相关经济问题进行了"坦诚"作答。黄奇帆在回答"重庆债务危机"问题时透露,重庆十年间卖地收入4,000亿元(1元人民币约合0.16美元),因此不会破产,也没有陷入债务危机。

卖地抵债

中国大陆媒体《新京报》向黄奇帆提出有关"重庆因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是否背负2,600亿债务危机"的问题。黄奇帆表示,"乱质疑",并提出四点驳斥重庆债务危机之说。

第一,如果重庆真的债务危机了,经常欠银行账,我们重庆的不良资产率应该很高,但事实是,在全国,重庆的不良资产率是最低的。这些都有公开的数据。

第二,债务的多少是和GDP对比的,我们GDP是1.1万亿,2,600亿债务占GDP的比重是23%。整个中国,中央加地方政府的债务占GDP的比重是25%,重庆是低于全国平均线的,这个比例是全国第5位。如果重庆排第五都要破产的话,后面的省份都要破产了。

第三,国家有一个财政规定,任何地方的债不要超过财政支出能力,比如一个省的财政支出有4,000亿,你的债务别超过4,000亿。重庆的债务2,600亿被认为很多,但是重庆一年的支出能力是4,000亿,只占60%多,相对来说是西部12省份中最轻松的。

第四点,重庆为什么要修那么多轻轨呢?因为重庆这个城市四分八散的,需要有一个"项链"串起这一盘散珠,这个成本必须花,大概六七百亿。除轻轨之外,铁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我们十年花了6,000亿。怎么能做到债务不高呢?我的奥妙就是土地储备。国务院2007年要求全国各地搞土地储备的,我2002年刚到重庆就储备了,储备了40多万亩地,这十年用了20万亩,每亩地赚200万,这就4,000亿,扣掉土地征地本身的成本,大约有两三千亿的额外收入,就把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支抵掉了。

黄奇帆以此回答证明重庆在国家要求的地方债务标准绿灯之内,无意中揭开了经济学者无数次提及的"地方土地经济"问题。早在今年1月23日重庆的国资工作会上,他就曾强调重庆土地储备原则,并表示40万亩的土地储备是因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不断增值,政府储备土地以防落入房地产商腰包。他也认为重庆是除香港外中国储备土地最成功的城市。

房产税"很有成效"

对于房地产调控,黄奇帆表示,"我们的房产税是很有成效的。说这个话绝对不是因为我自己推动了这件事,就硬要说。"

事实上,房地产调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重庆房地产调控一直有五招:一是土地调控,地价不超过房价的三分之一;二是金融调控,就是按揭贷款要控制,比如说首套房是首付两成,第二套首付五成,第三套零按揭、全首付,这样一定就能控制;三是投资力度要控制,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投资不超过25%;四是按人均一定平米数算,房地产建设有一个总量,过量就有泡沫,建少了又不够住;五是税收。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间接税系统有四种跟房地产有关,分别是交易的契税、所得税、增值税,还有营业税。

黄奇帆表示,这四种税在重庆市差别化对待,即普通商品房交易契税1%,别墅、高档公寓收2%、5%。同样,土地增值税也要对高档房增值高收的多,普通商品房增值低收的少,也是差别化。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2007、2008年土地增值税一年都是十几个亿,二十亿不到。2011年、2012年重庆土地增值税收到70亿至80亿,说明房地产的调控力度很大的。

黄奇帆强调,不光是房产税,刚才所说的五条都起作用了,土地调控、金融调控、投资控制、总量控制和税收。重庆是全国唯一没有搞限购的城市,但房价又控制得很好。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