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痛陈化工项目环保乱象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97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多维新闻】据了解,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痛陈化工项目,认为化工项目存在项目论证走形式、公众调查失真、运行过程不达标、环保监管未尽责等种种问题。为化解化工项目引发的环保"恐惧症",代表委员认为,在重大项目上马前,有必要与民众充分沟通,并对企业进行严格监管。在两会前夕,环保部曾发布的《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称,2010年以来紫金矿业泄漏污染事件、杭州苯酚槽罐车泄漏引发新安江污染事件等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相继爆发。

地方上项目冲动屡破环境约束

据《经济参考报》3月14日报道,近年来,地方政府上建设项目的积极性非常高涨,部分地区匆匆上马了一些化工企业,其中包括生产电石乙炔这类公认的技术比较落后、需要淘汰的企业,不满足环保要求。而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成本问题,没有环保装置或者闲置不用,环保往往难以达标。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突破资源环境甚至社会条件约束,在项目论证上走了形式,比如可行性研究变成"可批性研究",再比如公众意见调查有些完全由地方政府主导,满意率高达98%甚至99%。

为此,石化、冶金、能源、水电、火电、铁路等项目上马都面临公众质疑。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文一波分析称,现在民众对国内项目的环保能力都持天然的怀疑态度。比如在几年前,大城市的垃圾焚烧已经采用的是最彻底、最清洁的技术,欧美日韩的垃圾焚烧站已经建在小区了,我们国家也组织了民众去日本、韩国参观,但他们仍认为,即使项目建设时环保达标了,但将来运行时可能还是达不到环保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明森:企业建成投产需要得到环保局的批复,环保局每年也会进行评审,但是企业的污染仍然在排。"以前我看到有个地方,企业生产技术证上标明的绝对是重度污染的工艺技术,但环保局却给出了合格证明。"

在调查中发现,一旦出现环保问题,处理结果大多数是项目缓建、停建、搬迁、提高经济补偿标准,这也引发民众的质疑。

公民参与环境管理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中国推行政府主导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方式,公众参与程度较低。纵观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后,环境状况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出现了"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拐点。我国目前的人均GDP已接近这一水平,但环境状况却未得到根本改善,一些方面甚至仍在恶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民的环境权仅作为一项应有权利而非法定权利,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环保厅党组书记陈国鹰:老百姓对重大项目环保能不能达标的顾虑,是无可厚非的。老百姓的环境意识越来越强,对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是非常大的社会进步。我想,不管老百姓关不关心,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新上马的重化工项目的环保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潘碧灵:环境权是公民在安全、健康的环境里生活的权利,是免于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权利,是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而言,对于新上马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当地民众拥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这包括建立透明、及时、规范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和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监督的平台、程序和机制,鼓励公众通过网络媒体参与环境决策和对政府、企业加强监督。

政府的监督作用须强化


除了民众参与到环境管理环节中去以外,政府的监督作用也亟待加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