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基督教发展中呈现的新问题及对策的提案

focus on today

资深人士
注册
2009-02-03
消息
4,673
荣誉分数
668
声望点数
223
关于我国基督教发展中呈现的新问题及对策的提案

sg_trans.gif
(2013-03-16 06:34:15)
sg_trans.gif
转载

标签: 文化

分类: 4.社会——摆脱奴役
案由:关于我国基督教发展中呈现的新问题及对策的提案
提案人:农工党中央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国家宗教局办理
主题词:宗教

基 督教早在19世纪初期就已经传入中国,并曾在我国边疆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几年,基督教发展迅猛,中国基督徒人数快速增长,各阶层人士不断涌入教会。 据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2010年发布的《宗教蓝皮书》统计,我国现有基督徒2305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基督教活动频繁、辐射面广、渗 透力强,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然而,基督教作为社区一种文化现象,呈现出新的特点,也存在新的问题:

一、中国基督徒从“三多”到“五多”趋于年轻化。在传统印象中,中国基督教群体有三多:老人多、妇女多、文盲多。而近几年,中国基督徒结构有五多的趋势,即年轻人增多、男性增多、高学历增多、城市居民增多、非功利信仰增多。

二、 传教社区化、家庭化明显。由于信徒日益增多与活动场所严重不足的矛盾,除常规的基督教堂,民间聚会点和家庭教会越来越多。很多信徒没有受洗礼,也就没有登 记注册。社区化、家庭化的民间聚会点,使宗教活动游离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之外,极易成为西方文化渗透的场所,为他们的“松土工程”提供便利条件。

三、 由于教牧人员不足,传教内容、传教方式的随意性越来越大。大量家庭教会成为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管理中的疏漏和混乱现象难以避免。传教内容的随意性,使不少 信众为治病消灾而误入教会,使基督教活动掺杂着各种迷信色彩。特别是农村教会,教徒文化素质较低,难以分清合法与非法、宗教与邪教及宗教与迷信的界限,在 抵制邪教和境外宗教渗透等方面,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极易出现问题。

四、基督教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基层政权建设。受国际大环境 和西方文化渗透的影响,众多的青少年仿效西方生活方式,传销式的传教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西方敌对势力针对我国的“圣诞树工程”。此外出国留学人员, 成为西方传教势力“金字塔工程”的重要对象,归国后的留学生不少成了西方“福音化工程”的重要工具。现在南方有些地方农村教会逐渐取代原村委会的某些社会 职能,使村级管理体制受到进一步削弱。

近几年来,基督教在内地的迅猛发展和呈现出的新问题,值得深思。但是最关键的应该是解决一个认识方 面的根本问题,我们与其将中国基督教徒作为“外化”或“另类”的特殊对象进行管理,使之可能被国外某些势力利用,还不如将之内化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 分,纳入我们的政治、社会及文化整体管理系统,并对之加以正确的引导,鼓励其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营造多元的宗教文化格局,鼓励中国宗教多元并在、多元共 存,结合宗教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来处理宗教问题。为此我们建议:

一、对包括基督教在内的五大宗教、民间宗教、新兴宗教的存在状况、发展趋势开展客观的调查和认真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数,继而制定合理的相应政策。

二、 对宗教团体实行宗教组织备案。试行宗教组织备案制的目的是将所有宗教组织公开化,将其全部纳入政府公共管理视野,消除地下宗教组织存在的理由。备案的对象 不分是否属于五大宗教、是否过去得到过政府承认。政府接受所有愿意备案的宗教组织的申请,对其宗教背景不做评价。备案的内容包括提交备案申请的宗教团体的 组织、人事、财务、教务等各种基本信息。

三、全面加强宗教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宗教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事这一项工作必须要有一些特殊 的要求,如能正确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群众性和复杂性,有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理解和贯彻落实能力,对各教理论知识、传统习俗有一定的掌握,有面对 各大宗教信徒面对面沟通交流、说服教育引导的耐心和能力,要能理性看待宗教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等。所以,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加基层宗教干部人员力量,不断 提高本地区宗教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需要。

四、要审慎处理基层基督教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对于现阶段基督教领域 暴露出来的各类问题,宗教干部要“急不得、慢不得、轻不得、重不得”。回避和拖延矛盾只会加剧矛盾的深化和扩张,强行采取过激措施则会加深政府与信徒之间 的误解,加速教会分裂,甚至会使不怀好意的人借机制造事端,煽动信众与党和政府对立。因此,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处理基督教领域的矛盾和问题时,要保持清醒头 脑,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把握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五、要切实督导教会组织担当更多的责任。基督教在未来中国的发展,不能光有基督徒数 量的增长,更为重要的是,要在社会发展中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因此,各级基督教教会组织要因地制宜,创新更多的“相适应”工作载体,深入推进神学思想建设, 加快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习俗的融合进程,充分发挥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力量。要切实加强教会自身建设。在组建教会领导班子时,要充分考虑信仰 成熟、群众公认等方面的因素,充分尊重信仰人群的意愿。教会要培养出一大批能正确阐述圣经,正确传道授业解惑,符合现实需要,有利于引导基督教服务当今中 国社会的牧师,尤其要大力培养不怕苦,能深入到中国广大偏僻的农村致力于农村工作的教牧工作者,使打着基督教旗号的“邪教”或“异端邪说”在农村没有吸引 力。


0120号提案复文

2013-03-01


国家宗教事务局


2012年7月23日以国宗函〔2012〕168号文函复:

农工党中央:
你们提出的《关于我国基督教发展中呈现的新问题及对策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对我国五大宗教、民间信仰、新兴宗教进行调查分析的问题


据 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于2008—2009年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就我国基督教信徒人数和信仰状况等主题进行了大规模的全 国性抽样调查。其调查报告《中国基督教入户问卷调查报告》已刊登于《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2010》。近年来,我局和各地宗教工作部门高度重视宗教 方面基础性资料工作,深入开展对五大宗教和民间信仰的调查研究工作。2012年我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进宗教工作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我局将建立数据统 计制度和定期更新机制;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宗教方面基础数据公开查询系统;支持和指导地方宗教工作部门做好宗教工作基础信息系统建设,跟踪掌握宗教状况的 变化,提高宗教事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二、关于对宗教团体实行宗教组织备案问题


根据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宗教团体登记备 案主要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该条例规定,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在同一行政区域内 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相似的社会团体,没有必要成立的,登记管理机关不予批准筹备。社会团体自批准成立之日起即具备法人资格,并应当自批准成立之日起60日 内向民政部门备案。

三、关于督导基督教在社会发展中担当应有的责任问题


几十年来党和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时代进 步的新要求,不断追求宗教工作的新境界,更加重视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先后提出要发挥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在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中 的积极作用,为我国各宗教在当今中国社会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越来越宽广的舞台。我局近年来也一直支持和指导基督教全国“两会”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和社会服务 等各项事工。今年2月我局会同中央相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明确了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指导思 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为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督教界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参与和举办了一些社 会公益慈善事业,项目涵盖灾害救助、扶助残疾人、养老托幼、扶贫助困、捐资助学、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等领域。近五年来各地教会仅用于救 灾、扶贫、助学等捐款就累计达3.5亿多元。今年6月基督教全国“两会”在杭州召开了中国基督教公益慈善事业经验交流暨先进表彰会,交流我国基督教界开展 公益慈善活动的做法和体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凝聚共识,明确未来努力方向。会议还通过了《中国基督教大力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倡议书》,号召中国基督徒开 拓渠道、挖掘潜力,大力开展公益活动,为伟大祖国的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今年我局还将指导基督教全国“两会”举办以“和谐·奉献”为主 题的讲道交流会,深化神学思想建设,开展神学思想宣讲团下基层等一系列活动,在基层尤其是农村宣讲积极、正确的神学思想,帮助广大信教群众辨明打着基督教 旗号的“邪教”或“异端”组织散布的歪理邪说。

四、关于加强宗教工作干部队伍建设以及提高宗教工作干部依法行政能力问题


近 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干部队伍建设,认真筹备、精心组织,不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今年我局计划举办地县两级分管宗教工作的党政领导干部和未经我局培训 的宗教工作部门负责人培训班5期1200余人。通过培训,旨在进一步提高宗教工作干部的理论认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我们还将会同人社部评选表彰全国宗教工 作系统省部级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树立先进典型,宣传先进事迹,激发宗教工作干部的积极性。


感谢你们对宗教工作的支持,衷心希望你们继续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网络电视台(央视网)
tongji.do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2828010101b2nj.html

创文文化讲座「传承与突破」迴响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3-03-12 06:04:44)
转载▼
标签:
基督教书写
基督徒作者
文化
文字事奉
网路事工
分类: 创文新闻
创文文化讲座「传承与突破」迴响

(创文公关施玲羽报导)
创世纪文字书苑日前举办2013年第一场文化讲座,邀请海外校园机构董事会主席苏文峰牧师分享「传承与突破:文字与网路宣教的前瞻」。苏牧师在会上期勉当今基督徒的文字与网路事工必须同时於世代、教会、社会、新媒体以及在信息上五头并进,充分利用网路的时效与广博性,透过精美深度化的文字,将福音有效地传扬出去。

曾任台湾《校园杂誌》、北美《使者杂誌》主编多年,有著深厚史学背景的苏牧师带大家回顾华人教会过去两百年的文字事工发展史。从1807-1842年清朝关闭禁教时期西方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入华後出版第一本刊物《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太平天国义和团时代戴德生、李提摩太等人分别从草根及菁英传道路线开始创办基督教书刊吸引知识份子,到五四白话文运动期间基督教创作人才辈出,1949-1970年转型期间大陆教会出版停顿、海外书刊却蓬勃创办,到1970-1989 大陆改革开放期间北美华人专业文字人才俱增,到如今进入发展期因全球化关係及科技网路兴起,海峡两岸及北美的华人文字宣教工作虽然百花齐放,但缺乏新世代的文宣策略及资源整合。

苏牧师指出,面对後现代「真伪混居、往来纷杂」、追求灵性却反对宗教的网路世代,文字工作者面临的当务之急是让信仰的传递与书写在世代中扩展,大量培养新一代的基督徒写手,从各方面渗透。

「这一代年轻人要的不是被教导,而是被触摸; 他们不要你当他们的老师,你要当他们的朋友!」这位为了近距离观察80 後90後年轻人曾经深入校园、跟他们一起生活的文字牧者说,他不在乎人家笑他是爷爷辈的人物。「我希望我可以成为一个跟他们谈心的爷爷!」

长期深耕校园文字工作的苏牧师强调,文字与网路宣教目前迫切地需要在社会上扩展。「我们需要大量地进入公共领域,深入敌後。」他引用Google大中华区前总裁李开复个人的新浪微博有叁千万粉丝为例,说明单靠教会的官方网站或者写博客,不如进入公共论坛或者社交网站上发声来得更有效。「我们要学会在公共网站上、在敌人的窝里下蛋!」苏牧师说。

这场讲座吸引了不少媒体人前来参加。从事福音预工多年的「佳音社」副社长邹王见山深感网路宣教的迫切性。她指出,网路宣教要普及,但是各机构必须分工合作、朝专业化进行。「比如说专门从事影音活动的就专门做影音活动,擅长画漫画的就在网路上用漫画来传福音,训练文字的就专注於文字培训工作。我们的资源有限,必须要专业化!」

网路事工必须在信息上扩展,不只是透过Media (媒体)和Method(方法),更要看Message(信息)本身以及Messenger(信息传递者)本人的生命。对此,美洲好消息卫星电视台企划经理王丽君表示,苏牧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文字工作者最重要的还是信息内容本身,是否言之有物。

最近在田纳西州举办的全美宗教广播协会年度大会上,叁大著名社交网站Google、Facebook以及Twitter高层纷纷表达了期盼与基督教机构强化合作的意愿。 Twitter 社交创新部负责人Claire Diaz-Ortiz指出名牧师在推特的粉丝或许没有明星多,可是他们的影响力却远远超过明星。她说,Lady Gaga或Justin Bieber 等青少年偶像的粉丝数量是名牧师安迪‧史丹利(Andy Stanley)的50倍。但史丹利牧师若在推特发文,却获得比Lady Gaga或Justin Bieber等更多的回应和参与度。

最早使用微博的华人牧师之一远志明牧师曾分享,他写博客叁年,点击五百万; 写微博一年,累积粉丝十二万,每则微博则平均被转发近千次。虽然因个人因素暂时无法回国,但是远志明牧师表示,藉著网路他可以和国内网民在信仰里对话和交流。

文字与网路宣教已是大势所趋,对於这个新的领域,基督徒若不进驻,就会被敌人攻占。苏牧师强调,华人文字工作者必须把握这个网路契机,回应主耶稣的大使命:「便要去,使万民做我的网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9b36f90102ew2l.html


穿越网络的信仰对话(一):基甸回忆与方舟子的论战

sg_trans.gif
(2013-03-05 00:00:00)
sg_trans.gif
转载


分类: 特别节目
拥抱每一天130305——子时整理

讲到基甸,很多人还在怀念他跟方舟子之间轰轰烈烈的信仰论战。今天我们邀请他来回顾一下当年的论战,希望能给对基督信仰有兴趣的朋友,或者愿意追求真理的朋友提供值得深思、值得信仰的真理。

我是1992年到美国念书,1995年毕业后开始工作。1995年中文网络刚刚开始,是从北美的华人留学生开始的。那时候的中文网络没有丰富多彩的界面,有人发明了中文的输入,我们这些留学生包括方舟子与我都可以在上面写一些中文。

那时候有个新闻组叫ACT,很多留学生都在上面谈天说地,有讲美食、灯谜、时政、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那时候方舟子就开始跟一些人谈到基督教信仰,他就有一些批判。

我那时信主还不是很久,但是我 发现那些批判很多是误解与曲解。当时我就觉得有必要澄清,就开始在网上写一些回应。这样一来二去,就变成信仰的思辨,似乎是论战。当然这不是吵架,而是给 基督徒辩明我们的信仰提供了一个机会。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方舟子对基督教的传播也带来了一些贡献。

也许我们基督徒应该感谢方舟 子。因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对宗教有很深的反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知识分子们都不太主动的接触宗教。但是网络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也可以无话不谈,就提 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一些对基督教没有了解的人,可以因此了解。如果没有这个论战,他可能一辈子不会去教会;可是有了这个论战,就会有人围观。为着这些 围观者的缘故,我也要去回应。虽然我在神学上还是很肤浅的,但我可以一边参与这种讨论,一边也自己学习。也因此让我有耐心,有回应,也能被一些知识分子所 接受。

我们这次会提出一些当年方舟子 所批判的,针对基督教信仰尖锐的议题来探讨。因为方舟子提出很多对基督教的看法,事实上也代表着很多非基督徒和知识分子对基督教的观点。他的看法很有典型 性,虽然不算是原创,因为在西方有很多对基督教批判的资料,他也看了一些,但是他所讲的从理性、科学的层面来批判宗教,这是中国知识分子里面很典型的问 题。现在很多人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他当年提过的。

虽然这场信仰对话已经过去十几年了,现在仍然有人不断转发方舟子的帖子,可见认同他观点的人仍然是很多的。希望透过探讨,可以让非基督徒对基督教信仰的一些误解,我们能够讲解得更清楚。

今天方舟子因打假而成名。我们 所知道的是他在学术领域打假,而不是批判基督教。但是当年他作为留学生,能被人知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批判基督教。所以他自己所做的网站,就曾经把一些批 判基督教的文章搜集起来,做了一个批判基督教的专辑。我们经过对话以后,我也在“网络基督使团”的网站上面搜集了一个基督徒回应他的专辑,还有后来我个人 的网站“基甸连线”,这些都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当时这种直接的信仰对话维持了两三年的时间。在96年、97年评选的中文网络十大新闻当中,都讲到这个事件。后来南开大学开了一个BBS论坛,我们的战场就转移到南开大学BBS的圣经板块,在那里又持续了很长时间。

今天网络已经非常发达,成千上 万的基督徒在网上活跃,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基督徒可以在网上和网友们有信仰的对话与分享。而当年就是有许多人在看,甚至有人因此信主。我们的目 的不是单单从理性上被说服就去信,因为我们信主,都是圣灵的工作,才能够接受耶稣基督为他自己的救主。

但是我们的目的,就像《圣经》 里面讲的,“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5)从这个目的,也给人理性上有一定的帮助。刚开始也许没 有人回应,但慢慢经过十几年之后,常常会收到一些邮件说,基甸弟兄,你还记得吗,十几年前我们在某论坛谈过信仰,我那时对基督教反感,今天我已经是基督徒 了。

有一年我回国,在北京见到一个 作家,叫老酷,是写网络小说的。当时他曾经是在网上批判基督教的。他读了旧约圣经以后,写了一篇《蛮横的甲方》。因为在旧约圣经中,上帝与人立约,因此是 甲方。其实他是在质疑旧约圣经里的上帝是不是一位残暴的、蛮横的上帝。这篇文章很快被方舟子放在批判基督教的专辑里面。

但是那年我看到他的时候,他 说:“基甸兄,你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网上谈这个事情。但我今天已经是基督徒了。”过了几年我就知道,他已经是传道人了。他信主后写了一篇见证在《生命季 刊》上发表,题目叫作《愚顽的乙方》。从“蛮横的甲方”到“愚顽的乙方”,这是多么有意思的改变啊。

在这种论战的过程中,基督徒的 心态很重要。我们不要想着说,一定要把对方打倒,一定要用激励的言词去反驳。《圣经》说要用温柔敬畏的心,而不是吵架。从思辨的角度来说是针锋相对,因为 信仰之间的冲突体现在论辩里面,但是我们不是要赢得一个辩论,因为我们赢得一个辩论,可能就输掉一个人。这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在网络上仍然有信仰、文化 之间的冲突。当人们谈到对同性恋的态度的时候,或者对堕胎、对文化议题、对科学与信仰的看法等,基督徒的看法与非基督徒的看法一定是有冲突的。甚至在基督 徒里头,常常针对信仰的议题也有不一样的观点。这个时候,我们基督徒的生命一定要流露出来。我们的行事为人已经不再是以前那样,别人可以骂人,可以人身攻 击,但基督徒却万万不可以。如果我们用血气,很快就会情绪失控,你的言词和态度就会错误,让人觉得你是在吵架。这样对福音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让人对基督教 更加反感与排斥。

《圣经》说用温柔、敬畏的心,敬畏的英文是指“尊重”。用温柔的语言和尊重的态度跟他对话,即使还不能完全接受我们所讲的,但至少他也会懂得尊重我们。

今天中文网络突飞猛进,在中国网民已经达到5.38亿。而且终端也多样化,很多人可以用手机上网,这给基督徒提供了一个传福音的机会。我们要善用,而今天我们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个天赐良机,把人带到上帝的面前。

在十几年之前,我曾经利用网络平台和很多非基督徒对话,随着网民越来越多,网上的基督徒也越来越多。我也祷告说神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见证他。经过早期护教的历程,我慢慢觉得基督徒应该在不同的领域、专业、文化的公共平台上,用不同的方式来见证上帝在我们身上的作为。

后来有了博客,它的特点是比较 亲切的,比较个人性的,可以讲一些心路历程、见闻、对文化的观察、时事的评论以及对社会议题的看法。这样慢慢转型到比较温和的、正面的,不是论辩型而是分 享型的文化方面的见证。经过一些年日的积累,我的博客文集《追寻与回归》在国内出版。这是上帝的带领,这跟当年针锋相对的辩论是不一样的。

今天有微博,有社交网络,我希 望基督徒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来作见证。我们不一定要高言大智,不一定要讲很深的神学教义,微博很适合讲小的东西,我们生活的点滴,比如怎样教育孩子,与妻子 吵架后怎样与妻子和好,这些都能够见证上帝,不一定要讲深奥的、抽象的东西。就如我一个朋友所说的,不要总是讲“宗教八股”,你讲了别人也听不懂。

当初我为了辩明基督教的信仰, 不断地阅读、学习、思考,才可能在后来和方舟子以及其他非基督徒对话和交流。今天我们如果希望自己也能够在网络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我们必须清楚非基督徒 对我们的信仰是怎样想的,他们对我们的信仰有哪方面的疑问,到底哪些教义让他们难以接受,等等。我们要更深入广泛地了解和掌握信仰,我们要知道自己所信的 是谁,我们才能更有力地把更有深度的信仰内涵来和其他的人分享。

我们要不断地装备,因为我们的 信仰并不是信了就不去追求了。我自己信主的经历,主要原因是我被基督徒的单纯的、没有功利的、真实的爱所感动。当我信主的时候,《圣经》也好,科学与信仰 的关系也好,我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理解,但那些已经不足以阻碍我信主了。但这不表示我以后就不需要再学习、探求了。信仰是一个旅程,你信了以后,这个旅程才 刚刚开始。在《圣经》上、教义上,甚至是世俗的知识上,还是要去了解和学习。
 
穿越网络的信仰对话(五):善用网络,见证神的荣美
[此博文包含视频] (2013-03-09 10:12:21)
转载▼
标签:
传福音
厚礼
网络
见证上帝
基督徒
分类: 特别节目

拥抱每一天20130309——星星整理

我是95年上网,96年开始写一些信仰方面对话,后来开了一个“基甸连线”网站,收集了一些护教方面的、基督徒对基督教批判方面一些的回应,因为那时资源比较少,很多弟兄姊妹提供一些资源,让很多弟兄姊妹得到了帮助。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提起当年看“基甸连线”对他们的信仰之旅和对真理的追寻是有帮助的。今天看这个网站也不是很完美,但这是神的恩典,神借着这些文章给很多知识分子有帮助。

十几年前网上的基督徒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但互联网在中国飞速发展,用我的朋友范学德来说,这是上帝给中国人最好的礼物,也是上帝给中国最好的机会。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可以跟人传福音,这是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中国基督徒的一个厚礼,我们要怎样好好把握呢?

一方面互联网发展,一方面基督教在中国发展,多年以前,我就有一个祷告,说,主啊,求你兴起更多的基督徒,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从很多的角度来见证上帝的荣美;让更多网上的基督徒愿意跟朋友来分享自己的信仰,可以是在专业的领域,比如兴起基督徒的作家、或基督徒科学家、或基督徒艺人、或基督徒商人。那时这个祷告觉得是太遥远了,觉得是一个很大胆、很超前的心愿,但感谢主,经过这么多年,我在网上一直经历,除了以前一些反对基督教的人信主以外,我也经历了神真的兴起了一些在各个领域比较杰出的人,有作家、经济学家等,而且他们都不以福音为耻,愿意见证上帝,并且有信仰的根基和原则。我也开始参与,因为我们的生命被神得着、被神改变是在全方位的,是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领域,不只是在教堂里面,我们在网上购物、在网上跟朋友联系,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在网上见证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奇妙作为?其实我们每个基督徒都被神呼召,要见证那位“召我们出黑暗、入光明的上帝的作为”。

这样做可能有一些难处,比如网上有一些不好的东西,有人就说网络不好,这我也能理解。但网络是一个工具,我们相信上帝可以掌管互联网,我们怎么样去用它,而不是让这些不好的东西充斥网络,要让耶和华的日子充满遍地,像水充满海洋一般。所以我到每个教会都会鼓励弟兄姊妹开博客、开微博,讲信仰,讲见证,甚至是讲讲自己家里的事情是可以的,因为你是有信仰的人;还可以按照圣经的原则讲怎样处理夫妻之间的关系、怎样亲子,这些都可以见证上帝。所以不需要一定要高言大智。

博客兴起后,我有意识地去做,其实我也不是文科,一开始文章也写得不一定很好,但是我愿意去学习,也愿意去观察。有时候看电影、电视,因为工作的缘故我也到世界各地去走,我留心基督教信仰在文化里面的一些体现,或者在文化冲突里我会有一些思考、一些反省,就写下来。有些是讲到历史,有些是讲到一些现代的故事,有些是很平常的人,也有一些有名的人,从他们的生活或言论能看到信仰的影响,从正面、从反面,我觉得从人性、从文化这些角度看更有意思,也是一种见证,比早年的唇枪舌剑、针锋相对还是不一样。2006年我跟一些作者开了一个博客——哼小调的哈比人,有做科学的,有做文学的(比如施玮),有人来看,来写评论,来问问题,还有人给我们发邮件,后来就信主了。有些人愿意跟我们谈当时很热门的议题,包括同性恋、守贞教育、圣诞节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参与,写评论,让很多人来了解我们基督徒的想法,认识我们的信仰。虽然看来是很平淡的小事,但是是很真实的,这也是我的转型。我也写了几年博客,我的博客集《追寻与回归》即将出版,我也非常感恩。真的是我们一点点的祷告,神就用;一点点的信心去做,神就预备。我都没想到这些博客文章能够集成册出版,真的很感恩。

这里面也有一个难处,用温柔敬畏的心来见证上帝,这个是很重要的,是态度的问题。即使你写博客,也有人来跟帖,这里面信仰跟信仰不同,必然有冲突,有世界观跟世界观的交锋,如果太多的不对,没讲几句话有可能就吵起来了。更糟糕的是基督徒也会吵架,本来是为传福音、作见证,本来是跟慕道友讲信仰的,突然杀出来一个基督徒说,你这个讲得不对,你这个是异端啊……有很多基督徒看到这个现象,就很灰心了,所以这个态度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挑战。网络给我们一个礼物、一个机遇,在这里面我们需要成长,需要生命被上帝改变,那个老我越来越衰微,新生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成长,我们的生命能流露出敬畏来。在网上我们需要存温柔敬畏的心。

网络真的有很多陷阱,除了有不好的东西外,甚至做见证、参与对话,也成为一种诱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今天的危险就在这里,有时候没有祷告,很快就写一句话出来,如果你来不及删掉,很快就有人跟帖,或转发,真的要小心。其实这些在网络上写东西的这些基督徒很需要教会的祷告,基督徒之间要彼此有团契、彼此有劝勉,彼此鼓励。在网上写东西要有好的见证、见证上帝的荣美,这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有意识地形成一些团契,2006年我们开了博客,2009年我们在新浪做了一个博客圈子叫“耶路撒冷的新光”,里面已经有500多个开博客的人,我们在一起有论坛,有彼此交流、彼此鼓励、彼此扶持、彼此建造。

2009年后,就有了微博,现在就更丰富了,但同时也有更多的挑战,我们要善用。微博要写好,也是不容易的,我们要求神来带领,用微博为神作见证。既然这样,我们写微博要很小心、很用心,积极、有爱心,无论在大小的事情上能见证神。

今天科技的发展很便于传福音,基督徒应该善用。今天虽然很多人在网上说很多话,但很多人很痛苦,人们需要神,需要上帝的恩典。我们蒙神的恩典,让我们在神的里面不再虚空、不再饥渴,这样的福分我们需要分享给我们的同胞。今天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被呼召来传上帝的福音,我们不一定要写长篇大论、要写神学论文,不一定要背很多圣经,但是我们从生活的点滴、从一些小的事情,从文化层面、从自己专业的角度一起来见证上帝,因为这个缘故,我用两个月的时间来祷告,神让我回想神在我身上的恩典,去年神的呼召临到我,我就谦卑下来,用网络来传福音,这是更有价值的事情,就像主耶稣所讲的,天国好像一个人,当他找到一个贵重的珍珠的时候,他就愿意舍弃一切去寻找。传福音这是更有价值的,能够在这个里面经历上帝的同在是何等美好,其他的顾虑都是次要的。当然一样会有困难,但靠着主去做,这是神的恩典。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