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395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多维新闻】"两会"结束,中国新一届外交班底揭晓。新任国务委员杨洁篪、外交部长王毅将在未来五年担当起外交工作的重担。有美国媒体3月19日评论称,人事安排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高层对当前国际格局的看法以及外交战略的走向:美国依然是中国外交的"前提国",而日本则是盘活周边外交的关键。无论杨洁篪还是王毅,在阐述外交理念时,都将大国关系视为重中之重,在协调大国关系方面,新的外交团队之间的配合有望更加默契。
《纽约时报》中文网19日刊文称,杨洁篪从外长升任分管外事工作的国务委员,有利于保持外交政策的连贯性。分管外事的国务委员按惯例将兼任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并参与高层外交战略的制定。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决策,经常超出外交部和国务院的层面,直接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讨论。中央外事工作小组组长一般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亲自兼任,显示其在外交问题上的最高决策权。例如,在朝鲜问题上,决策权主要在中共中央,外交部的角色更偏重执行,其话语权甚至被认为不如中联部。
精通日语的原国务院台湾办公室主任王毅转任外交部长,有助于缓和一直紧绷的中日关系。钱其琛后,中国外长先后由担任过驻日公使和驻美大使的副外长升任,1998年曾任驻日公使的唐家璇出任外长,2003年前驻美大使李肇星担任外长,2007年前驻美大使杨洁篪任外长,2013年则由前驻日大使王毅执掌外交部。
钱其琛卸任分管外事及港澳工作的副总理后,中国外交工作由分管国务委员与外交部长共同担当,外交官员的党政级别有所下降——未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国务院副总理,但是外交的职业化水平却不断加强。新一届外交班底与唐家璇与李肇星的组合比较接近。
无论杨洁篪还是王毅,在阐述外交理念时,都将大国关系视为重中之重,在协调大国关系方面,新的外交团队之间的配合有望更加默契。从全球战略而言,美国是中国外交工作的"前提国"。美国是全球性大国,利益与影响遍及全球,虽然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太平洋足够大能够容纳下中美两国,但是从国际关系史的角度而言,中国是一个崛起国,而美国则是一个霸权国,伴随着美国的"再平衡"战略,中美关系将进入深层互动与博弈的阶段。
杨洁篪在美工作过12年,是知名的"美国通"。1970年代中期,老布什担任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便与当时在外交部翻译室工作的杨洁篪相识。杨洁篪此后长期与布什家族保持联系,2002年作为驻美大使的杨洁篪促成了江泽民访美期间做客小布什位于德州的私人农场。
杨洁篪担任驻美大使期间正值中美关系因撞机事件而陷入僵局,杨洁篪展现出来了高超的危机管控能力,促成了冲突的缓和(包括小布什的道歉),他借助通过美国CNN向美国公众阐述中国的外交立场,获得了不少好评,并在2004年获得美国洛杉矶世界事务委员会授予的"年度杰出外交官"称号。
当下中美关系虽然没有遇到突发性事件的影响,但是相比十年之前,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凸显,中国外交需要具有危机处理能力的"美国通"总揽全局。杨洁篪担任外长期间,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格局,他在多篇文章中阐述了国际格局处于大调整之中,基于这样的判断,中国外交将更加凸显在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全球力量多元化中的作用。
杨洁篪升任国务委员,意味着他任外长期间的亮点将会保持与深化。
《纽约时报》中文网19日刊文称,杨洁篪从外长升任分管外事工作的国务委员,有利于保持外交政策的连贯性。分管外事的国务委员按惯例将兼任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并参与高层外交战略的制定。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决策,经常超出外交部和国务院的层面,直接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讨论。中央外事工作小组组长一般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亲自兼任,显示其在外交问题上的最高决策权。例如,在朝鲜问题上,决策权主要在中共中央,外交部的角色更偏重执行,其话语权甚至被认为不如中联部。
精通日语的原国务院台湾办公室主任王毅转任外交部长,有助于缓和一直紧绷的中日关系。钱其琛后,中国外长先后由担任过驻日公使和驻美大使的副外长升任,1998年曾任驻日公使的唐家璇出任外长,2003年前驻美大使李肇星担任外长,2007年前驻美大使杨洁篪任外长,2013年则由前驻日大使王毅执掌外交部。
钱其琛卸任分管外事及港澳工作的副总理后,中国外交工作由分管国务委员与外交部长共同担当,外交官员的党政级别有所下降——未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国务院副总理,但是外交的职业化水平却不断加强。新一届外交班底与唐家璇与李肇星的组合比较接近。
无论杨洁篪还是王毅,在阐述外交理念时,都将大国关系视为重中之重,在协调大国关系方面,新的外交团队之间的配合有望更加默契。从全球战略而言,美国是中国外交工作的"前提国"。美国是全球性大国,利益与影响遍及全球,虽然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太平洋足够大能够容纳下中美两国,但是从国际关系史的角度而言,中国是一个崛起国,而美国则是一个霸权国,伴随着美国的"再平衡"战略,中美关系将进入深层互动与博弈的阶段。
杨洁篪在美工作过12年,是知名的"美国通"。1970年代中期,老布什担任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便与当时在外交部翻译室工作的杨洁篪相识。杨洁篪此后长期与布什家族保持联系,2002年作为驻美大使的杨洁篪促成了江泽民访美期间做客小布什位于德州的私人农场。
杨洁篪担任驻美大使期间正值中美关系因撞机事件而陷入僵局,杨洁篪展现出来了高超的危机管控能力,促成了冲突的缓和(包括小布什的道歉),他借助通过美国CNN向美国公众阐述中国的外交立场,获得了不少好评,并在2004年获得美国洛杉矶世界事务委员会授予的"年度杰出外交官"称号。
当下中美关系虽然没有遇到突发性事件的影响,但是相比十年之前,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凸显,中国外交需要具有危机处理能力的"美国通"总揽全局。杨洁篪担任外长期间,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格局,他在多篇文章中阐述了国际格局处于大调整之中,基于这样的判断,中国外交将更加凸显在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全球力量多元化中的作用。
杨洁篪升任国务委员,意味着他任外长期间的亮点将会保持与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