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395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原标题:褴褛老人点5元小面被消费歧视遭店家逐赶
华龙网讯(记者肖腾)老人到面店吃面,只因为衣衫破旧、点的又是最便宜的素面,竟然就遭到老板的轰赶。前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这一幕就发生在渝北区黄泥塝某小面店里。而记者调查发现,这种“看人下菜”式的消费歧视,在许多行业里都不同程度存在,商业道德的冷漠,在细节上影响了城市的温暖。
旁人怒了:老人吃面我付钱!
“吃面时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叫一碗素面条(5元),老板说卖光了,不卖,赶人家走,跟着其他人点牛肉面就有,因为他家牛肉面是特色(22元)。”3月20日,网友“袁睿Rain”在新浪微博上爆料说,在黄泥塝“包包白牛肉面”,亲眼目睹了该店主的“欺客”行为,“实在看不下去了,喊老板给老人家煮碗牛肉面,我付钱!!”“袁睿Rain”在微博中写道,“抵制这样无良的商家,鄙视这些狗眼看人低的人!求扩散,共同抵制!”
这条微博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大家纷纷跟帖声讨店主的行为。很多网友愤怒地表示:“以后不去吃了。”网友“韩梦蕊Emma”说:“没有爱心只想赚钱,估计也卖不出好面!”
牛肉面22元一碗不吃就走?
3月21日,记者联系上发帖者“袁睿Rain”,他表示,其实这起事件真正的经历者是其妻孙女士,之所以发在他的微博上,是因为“这个账号粉丝比较多,希望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
据孙女士回忆,3月20日晚上8点左右,她在该店吃面的时候,来了个衣着很旧的老人,大概55~60岁左右,点一碗5元的素面。
“店里的墙上贴的价格表上写得很清楚,有素面。但店里的特色是22元一碗的牛肉面,老板可能嫌素面便宜了,不想卖,就说面卖光了。”孙女士说,“这时有两口子来吃牛肉面,老板就说有了,老人就问老板:‘不是有面得嘛,你就给我煮碗素面嘛。’老板凶得很地说:‘给你说了没得素面,你吃不吃嘛,不吃就自己走!’”
眼看着老人就要被赶走,孙女士看不下去了,就对老板说:“给老人煮牛肉面,我付钱!”店里的其他顾客也开始声讨老板。老板只得给老人煮了碗牛肉面,最后还是孙女士为老人付的账。
调查:价目表“小面”被划
3月22日,记者来到孙女士所说的那家面店,只见墙上贴着菜单,其中5元的“小面”一项被蓝色粗笔划掉了,记者询问店主,得到的答复是“我们一直都没得素小面”,老板指着菜单上7元的“牛肉汤面”说:“这个就是小面。”
对此,孙女士表示:“当时墙上价目表上明明白白写的:小面5元!另外,老人不是流浪汉,也不脏,只是可能经济不是太好,衣着很旧,舍不得花22元吃碗面。”
现象
各行业都存在“看人下菜”
官微转发“袁睿Rain”的微博后,网友纷纷跟帖表示,这种“看人下菜”式的消费歧视,很多人都曾遇到过。
“@myth卡卡”说:“我也来吐个槽,南岸海棠晓月对面有家老火锅,每次经过见到排队的人挺多的,一日迎着寒风于下午5点半左右慕名前去,老板见我们只有两人便说没位置了,当时里面明明空着几桌……再也不去了。”在“袁睿Rain”的微博中,有网友跟帖吐槽商家的歧视行为。
3月22日,记者在调查后发现,餐饮业内时常存在这类消费歧视行为。在南坪一家快餐店担任员工的刘小姐告诉记者,一般来说,穿得特别破旧或者脏兮兮的人如果进店就餐,尽管店方嘴上不便说,但总是尽量为其安排不显眼的座位,“有一次,一个流浪汉进来点菜,我们给他打了包,让他出去吃。”
很多行业不同程度地有类似的歧视,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服务业,如参与团购促销的消费者,常常只能享受到较低档的服务;许多国际品牌奢侈品对国内外消费者有不同的服务标准;到某些美发店,如果拒不办理店方推销的消费,店方就会让新手来服务。
建议
拒冷漠求温暖一视同仁
网友们针对老人被逐事件,倡议店家秉持商业道德,拒绝冷漠,在细节上体现人性化的温暖。“某些服务行业的‘看人下菜’、消费歧视现象,实际上对行业形象,乃至城市形象都造成了损害。”重庆市社科院社会学家李光云说,尽管这种现象有受社会风气影响的原因,但作为服务提供者,应该从自身做起,坚持服务行业“一视同仁”的原则,才能逐渐扭转这种不良风气,同时,消费者也应该重视自身权利,遭遇消费歧视后可以向管理部门进行投诉。
在采访中,李光云谈到了美国曾发生的一起事件:母亲带着她残疾的孩子到一家高档餐厅里就餐,邻座顾客要求店方将其赶走,“当时餐厅的负责人知道后,没有赶走这对母子,反而将那位投诉的顾客赶走了。”李光云说,“事后,这位负责人得到了舆论和总店的表扬。由此可见,坚持服务原则的店家,肯定是会得到社会理解的。”
“嫌贫爱富”心态影响商家
古时有笑话云,茶馆伙计善察言观色,对不同“档次”的顾客,伙计们吆喝的方式也会分为“茶”、“上茶”、“上好茶”等不同等级。直到如今,这种现象为何仍然存在?
南坪某餐厅老板刘先生的意见跟多数网友不一样,“很多顾客心理上不能接受和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人一起进餐,我们做生意的自然也要迎合顾客心理。”刘先生说,像黄泥塝这家面店的行为,应该也是出于就餐环境的考虑,但做得太过分了。
“一般我们最多劝顾客出去吃,不会撕破脸皮吵架,毕竟和气生财嘛。”刘先生说,如果是那些高档餐厅,大门上明明白白写着“衣冠不整者谢绝入内”,这位老人根本就进不去。
“这起事件其实反映了普遍存在的嫌贫爱富的现象。”重庆社科院社会学家李光云表示,作为服务行业,对消费者一视同仁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但受到现在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商家担心影响形象,便不愿接待某些消费者,这是一种典型的歧视现象。
华龙网讯(记者肖腾)老人到面店吃面,只因为衣衫破旧、点的又是最便宜的素面,竟然就遭到老板的轰赶。前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这一幕就发生在渝北区黄泥塝某小面店里。而记者调查发现,这种“看人下菜”式的消费歧视,在许多行业里都不同程度存在,商业道德的冷漠,在细节上影响了城市的温暖。
旁人怒了:老人吃面我付钱!
“吃面时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叫一碗素面条(5元),老板说卖光了,不卖,赶人家走,跟着其他人点牛肉面就有,因为他家牛肉面是特色(22元)。”3月20日,网友“袁睿Rain”在新浪微博上爆料说,在黄泥塝“包包白牛肉面”,亲眼目睹了该店主的“欺客”行为,“实在看不下去了,喊老板给老人家煮碗牛肉面,我付钱!!”“袁睿Rain”在微博中写道,“抵制这样无良的商家,鄙视这些狗眼看人低的人!求扩散,共同抵制!”
这条微博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大家纷纷跟帖声讨店主的行为。很多网友愤怒地表示:“以后不去吃了。”网友“韩梦蕊Emma”说:“没有爱心只想赚钱,估计也卖不出好面!”
牛肉面22元一碗不吃就走?
3月21日,记者联系上发帖者“袁睿Rain”,他表示,其实这起事件真正的经历者是其妻孙女士,之所以发在他的微博上,是因为“这个账号粉丝比较多,希望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
据孙女士回忆,3月20日晚上8点左右,她在该店吃面的时候,来了个衣着很旧的老人,大概55~60岁左右,点一碗5元的素面。
“店里的墙上贴的价格表上写得很清楚,有素面。但店里的特色是22元一碗的牛肉面,老板可能嫌素面便宜了,不想卖,就说面卖光了。”孙女士说,“这时有两口子来吃牛肉面,老板就说有了,老人就问老板:‘不是有面得嘛,你就给我煮碗素面嘛。’老板凶得很地说:‘给你说了没得素面,你吃不吃嘛,不吃就自己走!’”
眼看着老人就要被赶走,孙女士看不下去了,就对老板说:“给老人煮牛肉面,我付钱!”店里的其他顾客也开始声讨老板。老板只得给老人煮了碗牛肉面,最后还是孙女士为老人付的账。
调查:价目表“小面”被划
3月22日,记者来到孙女士所说的那家面店,只见墙上贴着菜单,其中5元的“小面”一项被蓝色粗笔划掉了,记者询问店主,得到的答复是“我们一直都没得素小面”,老板指着菜单上7元的“牛肉汤面”说:“这个就是小面。”
对此,孙女士表示:“当时墙上价目表上明明白白写的:小面5元!另外,老人不是流浪汉,也不脏,只是可能经济不是太好,衣着很旧,舍不得花22元吃碗面。”
现象
各行业都存在“看人下菜”
官微转发“袁睿Rain”的微博后,网友纷纷跟帖表示,这种“看人下菜”式的消费歧视,很多人都曾遇到过。
“@myth卡卡”说:“我也来吐个槽,南岸海棠晓月对面有家老火锅,每次经过见到排队的人挺多的,一日迎着寒风于下午5点半左右慕名前去,老板见我们只有两人便说没位置了,当时里面明明空着几桌……再也不去了。”在“袁睿Rain”的微博中,有网友跟帖吐槽商家的歧视行为。
3月22日,记者在调查后发现,餐饮业内时常存在这类消费歧视行为。在南坪一家快餐店担任员工的刘小姐告诉记者,一般来说,穿得特别破旧或者脏兮兮的人如果进店就餐,尽管店方嘴上不便说,但总是尽量为其安排不显眼的座位,“有一次,一个流浪汉进来点菜,我们给他打了包,让他出去吃。”
很多行业不同程度地有类似的歧视,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服务业,如参与团购促销的消费者,常常只能享受到较低档的服务;许多国际品牌奢侈品对国内外消费者有不同的服务标准;到某些美发店,如果拒不办理店方推销的消费,店方就会让新手来服务。
建议
拒冷漠求温暖一视同仁
网友们针对老人被逐事件,倡议店家秉持商业道德,拒绝冷漠,在细节上体现人性化的温暖。“某些服务行业的‘看人下菜’、消费歧视现象,实际上对行业形象,乃至城市形象都造成了损害。”重庆市社科院社会学家李光云说,尽管这种现象有受社会风气影响的原因,但作为服务提供者,应该从自身做起,坚持服务行业“一视同仁”的原则,才能逐渐扭转这种不良风气,同时,消费者也应该重视自身权利,遭遇消费歧视后可以向管理部门进行投诉。
在采访中,李光云谈到了美国曾发生的一起事件:母亲带着她残疾的孩子到一家高档餐厅里就餐,邻座顾客要求店方将其赶走,“当时餐厅的负责人知道后,没有赶走这对母子,反而将那位投诉的顾客赶走了。”李光云说,“事后,这位负责人得到了舆论和总店的表扬。由此可见,坚持服务原则的店家,肯定是会得到社会理解的。”
“嫌贫爱富”心态影响商家
古时有笑话云,茶馆伙计善察言观色,对不同“档次”的顾客,伙计们吆喝的方式也会分为“茶”、“上茶”、“上好茶”等不同等级。直到如今,这种现象为何仍然存在?
南坪某餐厅老板刘先生的意见跟多数网友不一样,“很多顾客心理上不能接受和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人一起进餐,我们做生意的自然也要迎合顾客心理。”刘先生说,像黄泥塝这家面店的行为,应该也是出于就餐环境的考虑,但做得太过分了。
“一般我们最多劝顾客出去吃,不会撕破脸皮吵架,毕竟和气生财嘛。”刘先生说,如果是那些高档餐厅,大门上明明白白写着“衣冠不整者谢绝入内”,这位老人根本就进不去。
“这起事件其实反映了普遍存在的嫌贫爱富的现象。”重庆社科院社会学家李光云表示,作为服务行业,对消费者一视同仁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但受到现在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商家担心影响形象,便不愿接待某些消费者,这是一种典型的歧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