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修路自设收费站收费 外出青年回乡值班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57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而在宿州徘胝蛑[状澹迕衩腔拐媸钦饷锤傻摹K切奚闪舜謇锏穆罚阌谌么哟巳频捞颖苁辗颜镜某盗就ü氪送保芏啻迕褚渤晌氨嗤馐辗言薄薄5比唬辗鸭鄹癖仁辗颜疽偷枚唷S辛苏馓醴⒉坡罚土簧偻獬龃蚬さ那嗄暌不亓讼纾堑男形吭赂〉朗辗汛υ斐傻木盟鹗Ф几叽锸蛟陨稀

  收费站旁藏着“编外收费站”

  据101.303省道宿州过境公路收费站相关负责人介绍,郑圩村“编外收费站”的历史可追溯到2010年2月。

  那时,101、303省道收费站刚由新汴河桥迁到现在的位置,建站不过3天,郑圩村村民就利用村庄的地理位置优势,自行非法设卡收费,让机动车避开收费站。

  之后,该村村民集资购买了石子等建材,租用铲车,村民义务出工,将原本又窄又短的村路扩宽加长,使得大型载重车辆也可以通过。

  得知郑圩村有人设立非法“收费站”以后,101.303省道宿州过境公路收费站所属的宿州建投公司立即向相关部门反映。2011年4月份,有关部门对该村的通车道口进行封堵,然而当地村民百般阻挠,几次封堵均被破坏。

  2012年2月份,该村村民动用机械将该村路口重达几十吨的混凝土障碍物扒出了一个2米多宽的口子,并将旁边的公路护栏损毁,然后继续非法收取过往车辆的通行费。

  “业务”繁忙,以轿车为主

  日前,记者前往该村一探究竟。在距离101.303省道宿州过境公路收费站约50米处,可以看到北向东侧的一个豁口,这便是进入该村的通道。

  从此进出的车辆非常多,经过现场测算,5分钟内不下于20辆。这些机动车以轿车为主,也包括部分小型货车。

  穿过豁口,是一条东西向狭窄不平的村路,行驶数百米远后左拐,便正式进入了村内。遥望过去,几拨村民站在拐角处正在忙着对过往车辆进行收费,记者与负责收费的村民进行了对话。

  记者:多少钱?

  村民:轿车两块!

  记者:有票吗?

  村民:没有。

  记者:又不是收费站,你们收钱算是违法的吧?

  村民:违法?车从俺村里过,把俺村的路都轧毁了,你咋不说?收钱也是修路。你想过收费站,大马路上就有。

  富了“收费员”坑了收费站

  记者在现场发现,很多从此经过跑营运的车看起来都是轻车熟路,过来时还没到收费点,就早早拿出2元或5元钱从车窗伸出去。

  一位从此经过的司机告诉记者,他每天都要从这里经过四五趟,“没办法,从这里走只要2块,为了省钱嘛。”

  这位司机还告诉记者,他听说这些村民靠路吃饭都发家了,只要是村里的人,都有钱分。现在村子里外出务工的青年也回来不少,男女老少每天白天晚上轮流“值班”,收入相当可观。


  收费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郑圩村村民私自非法设卡收费,每月给省道收费处造成的经济损失都高达数十万元以上。我们也曾采取过措施,但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