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菩提学会
知名会员
- 注册
- 2013-01-17
- 消息
- 296
- 荣誉分数
- 102
- 声望点数
- 103
一、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闻慧,闻到了之后要去消化,好好思惟。思惟的时候要依靠参考数据,要依靠大众的智慧一起来讨论。所以说有的人不愿意讨论,这是一个很愚痴的事情。大众的智慧集中起来产生的力量大,你自己的智慧有限。自己有的时候思惟错了,还不知道,认为对了,那就是见不正了。我们学法,第一个要得正知正见,然后依着正知正见去行。
如果你第一个正知正见还没得到,那么你行起来,邪知邪见了,都错了,一错就错到底了。所以说开头的时候,知见一定要搞正。搞正的话,必定要把佛说的正确地理解。
如果你不正确理解的话,肯定会搞错;搞错就是知见不正;知见不正,你行动也不会正。所以这是关键问题。希望你们学的时候就是要仔细一点,不要马马虎虎:“哦,对了对了。”不对的,不是那么的,没有那么简单。这个要多下点脑力。
——节选自敏公上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第59讲
二、知见好比陶器的泥坯,什么样的知见就烧出什么样的陶器
我们说佛教不是迷信,不要说我腿子盘起来、眼睛闭起来,什么都不想就会开悟——不会的。要开悟先要把这个道理理解,踏踏实实而且不动不摇地理解了,然后从定中去修它,才能证到这个东西;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解,你就是禅定再深,证到的也不是这个东西;你理解假使是错的,那么你证到的也是错,这个因果是不谬的。
所以不要看到禅定里边可以产生一切的功德,这个还要靠你前面有那些正知正见,才能够通过禅定证到。如果你前面的理解、胜解没有正确的话,通过禅定——这个也很简单,我们说泥巴做的一个坯子,它当然是不牢固的,摆在窑里一烧,那么烧的瓷器、陶器出来了,很坚牢,什么水倒进去不会化掉了。但是这个坯子你要做得好,如果坯子不好——这个定就是窑,你窑里烧出来固然坚固,但是你坯子是个坏坯子,烧出来的瓷器、陶器也是坏的、不伦不类的。如果你坯子做得端端正正的,假使塑一个观音菩萨像的坯子,那你烧出来之后就是很庄严的菩萨像。所以这个在修定之前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道理在宗大师的《广论》的后边,“毗钵舍那”那一章,再三地辩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当时持错见的人不少。不要说我们现在末法时期的汉地,就是在宗大师那个时期,在藏地,有这个错见的人也不少,所以再三地辩论这个问题。那么这个我们要注意,千万不要走这条路。
我们也碰到好多,年轻人很好、很用功,也能吃苦,也想修行、也想证道,就是不想学法,两只眼睛闭起来,腿收起来,“不思善不思恶,开悟了,开悟了之后,三藏十二部都在我心里,便宜得很”——没有的!不可能的!
除非你过去已经把无漏种子下得很多了,那么这一辈子,你通过禅定力量把前面的坯子全部造好了,产品出来了,这是有的。但是你过去生坯子没有造,你这一辈子单是窑拼命烧、烧、烧,烧得窑飞红,你里边还是空窑,没有东西出来,这个也是很简单的道理。
——节选自敏公上师《三主要道》
三、知见正了,行持决定会跟上去
我们在《广论》里经常介绍,你怎么理解的,将来你证的就是这个东西。如果你理解的是糊里胡涂的,你证到的东西也是糊里胡涂的,就是一个搞不清楚的东西。所以说学法的时候第一要把理解搞清楚。
我们也重复一下禅宗的话,就是“只贵汝知见,不贵汝行持”。行持再好,知见错了,没有用,还是要走邪路;如果知见正了,行持决定会跟上去。正知正见的人,他说不想修行有没有?没有!所以我们知见就要搞正了,行持自然会跟上去的,不要从行上下手。
日常法师说,有些人他不倒单,吃一顿,修种种苦行,这些人就是不重知见单重行持,那么出毛病的就很多。
如果你把知见先搞正确了,这个行持你不要逼它,它自己慢慢、慢慢上了路之后就会来。迦叶尊者十二头陀行,他不是装模作样地做的,他是达到那个水平了,自然生活就是这样的生活,并不是故意要做一个特别的样子给人家看看,他是感到这个是对的、合适,才这样做,所以这是很自然的,自然会走向那个头陀行。
但是你没有达到这个水平的时候,你要行头陀行的话,那你心里很苦恼,心一苦恼的话,那道就不能进去。我们前面一开始讲中道的时候,苦、乐是两个水,你要钻智慧的火,不能浇水,苦的水浇上去,固然火要熄了;乐的水浇上去,这个火也熄掉了,所以苦乐二水都不能来,不苦不乐才能得道。
你如果认为自己功夫还没有到,就去苦行,做得非常辛苦,自己心里感到苦恼的话,不能入道。所以尽管有些人来势汹汹,开始就是不倒单、吃一顿、亮膀子、光脚板等等,好像是做得很严格,但是心、知见要是没有跟上去的话,那是不长久的。
所以说我们不要从外表去着眼,要从心里着眼,也就是这个道理。你知见搞正了,慢慢行持就上去了,自然亮膀子没有问题,光脚板也没有问题,那么吃一顿、不倒单更没有问题。
为什么?因为你得了禅定以后,不要说不倒单,不睡觉也没有问题,不吃饭也没有问题——一顿不要说了,就是三个月不吃也没有问题,入定好了,入定里边三个月乃至三年不吃不睡,出了定一样还是好好的,没有损坏。所以这些,到了自然会有,但是功夫没有到家,勉强地做,做的目的是为了修道固然是很好,但是方法错误了。如果做的目的是为了得人的恭敬利养,或者为了自己的名,那么是大大的错误了,修行哪是为这些呢?如果为这些来修行,你去干世间法好了——你要财的话,你去做生意;你要名、要权势的话,你去做官。这个是有它的道路的,你借佛教的名义,装模作样地来求财、求名、求势力,这个是错误的。
我们佛教是为了出生死、度众生才修苦行的。当然,我们并不是反对苦行,就是说在一定的正知正见的触动之下,苦行是会来的,在正知正见没有开始之前,还是求正知正见为先,这个是重点,把正知正见求到以后,修行上路以后,那你修苦行可以。并不是苦行不对,苦行好!一般的人,我们说要有点成就,都是要有点苦行。但是这个苦行不是外道的苦行——无义苦行,而是佛教里边的头陀行!就是佛教里面精进地行。头陀是什么?就是抖擞、鼓劲,把劲提起来,拼命地干,这个头陀行是要的。但这不是开始初学的人能行的,这一点,我们初学的重点是求正知正见。
——节选自《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讲记》第11讲
四、没有正知正见的修行很危险
我们就看到很多人很可惜,在现在这个末法时期,他能够发心,对世间的五欲不执着,也能够吃苦,也能够出家修行,但是没有这个见,那么就是要走错路,这个错路而且很危险。
我们经常说:“宁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旦着魔”,着了魔之后,那是千劫沉沦,那很危险,着了魔之后要回到正法里边来是困难了,那是非常难的。那么现实的,我们就是听到很多。
以前我在广化,一个出家人是从天台山来的,他说天台山上边住茅篷的很多,但是其中就有什么呢?住茅篷修到一段时间之后,发狂了,在山头上到处大叫大闹地跑来跑去,这就是着魔了。那么终南山也有不少这些人,反正都是在修行的知见没有搞清楚、修行的路子没有摸清楚之前,自己拼命地想苦行,自己修行的话,很容易走这条路。
所以说我们再再地劝大家,也是希望大家再再地劝人家,就是修行第一要把正知正见拿到手,这个拿到手之后,基本上有所保证,不会走错路。尤其在现在末法时期,佛魔难分,很多的人就是戴了佛的帽子、带了佛的标签在弘扬他的法,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是不是真的佛教呢?学过法的人,三法印,一印好了,是不是佛教,马上就现出原形来了。但是这个谈何容易?三法印我们学过了,是不是都掌握了?这个人说了一套,他写了很多书,你帮我看一看,他到底是不是佛法,你能不能决定下来?恐怕也困难。
——节选自《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讲记》第11讲
知见不正,纵饶难行苦行,而着魔有份。
有某青年出家人,日中一食,长坐不卧(不倒单)。用功参禅、然而无明师指导,结果自述在一次静坐时,明确感觉有物从顶而入,嗣后即三次送入精神病院治疗,仍未痊愈。和尚(敏公上师)乃介绍他到昭觉寺定公上师处去求解除方法。
——摘自敏公上师在客堂与四众弟子的座谈《树立正知正见是修行第一步》
五、正知正见从何而来
正知正见哪里来?说到底,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这个正知正见才来;如果不听闻正法,不如理思惟,你要说正知正见自己天上掉下来——无因论。
你说过去已有善根或者是可以,但是要是善根没有,或者这个善根没有缘来引发,也不行。所以不要吃老本,有的人就是看到六祖大师听了《金刚经》里那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就认为我们也来这一套好了,就坐在那里,或者念念《金刚经》,那多舒服!不行哪!
你没有本钱,他有那个本钱,龙已经画好了,眼睛一点就飞了。你龙都没有,尽点眼睛好了,你点了没有用,根本飞不了。
所以我们说,根据菩提道次第的方法最好。过去有的,你现在一修,自然很快地就上去了,你善根出现了之后,这些很快就通过了。如果过去没有的,现在马上种善根还来得及。你不要说,过去没有善根,现在又不种,等在那里,那怎么会出来?学佛,这个知见一定要有。所以我们是真正的宗大师的见也好,阿底峡尊者的见也好,龙树菩萨的见也好,乃至一直到最初释迦牟尼佛,也是赞叹多闻、多闻弟子,经上常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反正多闻是我们修行的第一步,当然前面一步还是亲近善士,只要有正规的善士亲近到了,多闻是马上要开始了。
——节选自《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讲记》第11讲
树立正知正见是修行第一步。正知正见的树立,首须多闻,一切法从缘而起。我们无始以来,依有漏法流转生死,受无边苦,今要解脱众苦,必须把无漏种子种下去,将来便会生芽、开花、结果。此间第一步便是依止善士,听闻正法,把知见纳入正轨。
听学时,第一要避免渗入己见,师心自用,凭己好恶加以取舍,否则不能得善说妙义;更要具慧,能分别善说恶说。外道之反佛说者,尚易鉴别;最怕相似佛法,令人远离佛法而不自知,危害性最大。所以必须要求自己多学一点,了知法印,具鉴别力,才不致上当受骗,也能为他人指明方向。更须对正法具意乐心、希求心,则决定能上正路。
所谓传承,就是从有修证的师长们传下来的知见,与经论相合的。得了传承,自然对邪见有抵抗力,往往有人依自管见、看了一些经论,得了一知半解,是否真正理解还说不上,就指手划脚批评这、批评那,不依传承、怀疑传承,所谓在井边渴死,实在可怜!
然而听闻正法,还得依止善士。依了恶知识,根本听不到正法,最多是相似佛法,决不可能树立正知见。所谓善士依择师十德,首重戒律。自不能调,何能调人?《入行论》曰:“吾人身语意,应入善行,应遮恶行。”由此心中生起正知正念。《小止观》中:“若魔来挠,端坐诵戒,其魔即退。”《楞严经》五十阴魔,皆由破戒而得其便。戒是从佛陀无漏心中流露出来的身语意规范,也就是正知正见的正印。一切功德皆从戒生,我们必须以戒为师,能持净戒,上师本尊三宝,都会加持。换句话说,要自己持戒清净,上师本尊三宝的加持力才能到达我们身心上来!
——摘自敏公上师在客堂与四众弟子的座谈《树立正知正见是修行第一步》
闻慧,闻到了之后要去消化,好好思惟。思惟的时候要依靠参考数据,要依靠大众的智慧一起来讨论。所以说有的人不愿意讨论,这是一个很愚痴的事情。大众的智慧集中起来产生的力量大,你自己的智慧有限。自己有的时候思惟错了,还不知道,认为对了,那就是见不正了。我们学法,第一个要得正知正见,然后依着正知正见去行。
如果你第一个正知正见还没得到,那么你行起来,邪知邪见了,都错了,一错就错到底了。所以说开头的时候,知见一定要搞正。搞正的话,必定要把佛说的正确地理解。
如果你不正确理解的话,肯定会搞错;搞错就是知见不正;知见不正,你行动也不会正。所以这是关键问题。希望你们学的时候就是要仔细一点,不要马马虎虎:“哦,对了对了。”不对的,不是那么的,没有那么简单。这个要多下点脑力。
——节选自敏公上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第59讲
二、知见好比陶器的泥坯,什么样的知见就烧出什么样的陶器
我们说佛教不是迷信,不要说我腿子盘起来、眼睛闭起来,什么都不想就会开悟——不会的。要开悟先要把这个道理理解,踏踏实实而且不动不摇地理解了,然后从定中去修它,才能证到这个东西;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解,你就是禅定再深,证到的也不是这个东西;你理解假使是错的,那么你证到的也是错,这个因果是不谬的。
所以不要看到禅定里边可以产生一切的功德,这个还要靠你前面有那些正知正见,才能够通过禅定证到。如果你前面的理解、胜解没有正确的话,通过禅定——这个也很简单,我们说泥巴做的一个坯子,它当然是不牢固的,摆在窑里一烧,那么烧的瓷器、陶器出来了,很坚牢,什么水倒进去不会化掉了。但是这个坯子你要做得好,如果坯子不好——这个定就是窑,你窑里烧出来固然坚固,但是你坯子是个坏坯子,烧出来的瓷器、陶器也是坏的、不伦不类的。如果你坯子做得端端正正的,假使塑一个观音菩萨像的坯子,那你烧出来之后就是很庄严的菩萨像。所以这个在修定之前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道理在宗大师的《广论》的后边,“毗钵舍那”那一章,再三地辩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当时持错见的人不少。不要说我们现在末法时期的汉地,就是在宗大师那个时期,在藏地,有这个错见的人也不少,所以再三地辩论这个问题。那么这个我们要注意,千万不要走这条路。
我们也碰到好多,年轻人很好、很用功,也能吃苦,也想修行、也想证道,就是不想学法,两只眼睛闭起来,腿收起来,“不思善不思恶,开悟了,开悟了之后,三藏十二部都在我心里,便宜得很”——没有的!不可能的!
除非你过去已经把无漏种子下得很多了,那么这一辈子,你通过禅定力量把前面的坯子全部造好了,产品出来了,这是有的。但是你过去生坯子没有造,你这一辈子单是窑拼命烧、烧、烧,烧得窑飞红,你里边还是空窑,没有东西出来,这个也是很简单的道理。
——节选自敏公上师《三主要道》
三、知见正了,行持决定会跟上去
我们在《广论》里经常介绍,你怎么理解的,将来你证的就是这个东西。如果你理解的是糊里胡涂的,你证到的东西也是糊里胡涂的,就是一个搞不清楚的东西。所以说学法的时候第一要把理解搞清楚。
我们也重复一下禅宗的话,就是“只贵汝知见,不贵汝行持”。行持再好,知见错了,没有用,还是要走邪路;如果知见正了,行持决定会跟上去。正知正见的人,他说不想修行有没有?没有!所以我们知见就要搞正了,行持自然会跟上去的,不要从行上下手。
日常法师说,有些人他不倒单,吃一顿,修种种苦行,这些人就是不重知见单重行持,那么出毛病的就很多。
如果你把知见先搞正确了,这个行持你不要逼它,它自己慢慢、慢慢上了路之后就会来。迦叶尊者十二头陀行,他不是装模作样地做的,他是达到那个水平了,自然生活就是这样的生活,并不是故意要做一个特别的样子给人家看看,他是感到这个是对的、合适,才这样做,所以这是很自然的,自然会走向那个头陀行。
但是你没有达到这个水平的时候,你要行头陀行的话,那你心里很苦恼,心一苦恼的话,那道就不能进去。我们前面一开始讲中道的时候,苦、乐是两个水,你要钻智慧的火,不能浇水,苦的水浇上去,固然火要熄了;乐的水浇上去,这个火也熄掉了,所以苦乐二水都不能来,不苦不乐才能得道。
你如果认为自己功夫还没有到,就去苦行,做得非常辛苦,自己心里感到苦恼的话,不能入道。所以尽管有些人来势汹汹,开始就是不倒单、吃一顿、亮膀子、光脚板等等,好像是做得很严格,但是心、知见要是没有跟上去的话,那是不长久的。
所以说我们不要从外表去着眼,要从心里着眼,也就是这个道理。你知见搞正了,慢慢行持就上去了,自然亮膀子没有问题,光脚板也没有问题,那么吃一顿、不倒单更没有问题。
为什么?因为你得了禅定以后,不要说不倒单,不睡觉也没有问题,不吃饭也没有问题——一顿不要说了,就是三个月不吃也没有问题,入定好了,入定里边三个月乃至三年不吃不睡,出了定一样还是好好的,没有损坏。所以这些,到了自然会有,但是功夫没有到家,勉强地做,做的目的是为了修道固然是很好,但是方法错误了。如果做的目的是为了得人的恭敬利养,或者为了自己的名,那么是大大的错误了,修行哪是为这些呢?如果为这些来修行,你去干世间法好了——你要财的话,你去做生意;你要名、要权势的话,你去做官。这个是有它的道路的,你借佛教的名义,装模作样地来求财、求名、求势力,这个是错误的。
我们佛教是为了出生死、度众生才修苦行的。当然,我们并不是反对苦行,就是说在一定的正知正见的触动之下,苦行是会来的,在正知正见没有开始之前,还是求正知正见为先,这个是重点,把正知正见求到以后,修行上路以后,那你修苦行可以。并不是苦行不对,苦行好!一般的人,我们说要有点成就,都是要有点苦行。但是这个苦行不是外道的苦行——无义苦行,而是佛教里边的头陀行!就是佛教里面精进地行。头陀是什么?就是抖擞、鼓劲,把劲提起来,拼命地干,这个头陀行是要的。但这不是开始初学的人能行的,这一点,我们初学的重点是求正知正见。
——节选自《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讲记》第11讲
四、没有正知正见的修行很危险
我们就看到很多人很可惜,在现在这个末法时期,他能够发心,对世间的五欲不执着,也能够吃苦,也能够出家修行,但是没有这个见,那么就是要走错路,这个错路而且很危险。
我们经常说:“宁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旦着魔”,着了魔之后,那是千劫沉沦,那很危险,着了魔之后要回到正法里边来是困难了,那是非常难的。那么现实的,我们就是听到很多。
以前我在广化,一个出家人是从天台山来的,他说天台山上边住茅篷的很多,但是其中就有什么呢?住茅篷修到一段时间之后,发狂了,在山头上到处大叫大闹地跑来跑去,这就是着魔了。那么终南山也有不少这些人,反正都是在修行的知见没有搞清楚、修行的路子没有摸清楚之前,自己拼命地想苦行,自己修行的话,很容易走这条路。
所以说我们再再地劝大家,也是希望大家再再地劝人家,就是修行第一要把正知正见拿到手,这个拿到手之后,基本上有所保证,不会走错路。尤其在现在末法时期,佛魔难分,很多的人就是戴了佛的帽子、带了佛的标签在弘扬他的法,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是不是真的佛教呢?学过法的人,三法印,一印好了,是不是佛教,马上就现出原形来了。但是这个谈何容易?三法印我们学过了,是不是都掌握了?这个人说了一套,他写了很多书,你帮我看一看,他到底是不是佛法,你能不能决定下来?恐怕也困难。
——节选自《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讲记》第11讲
知见不正,纵饶难行苦行,而着魔有份。
有某青年出家人,日中一食,长坐不卧(不倒单)。用功参禅、然而无明师指导,结果自述在一次静坐时,明确感觉有物从顶而入,嗣后即三次送入精神病院治疗,仍未痊愈。和尚(敏公上师)乃介绍他到昭觉寺定公上师处去求解除方法。
——摘自敏公上师在客堂与四众弟子的座谈《树立正知正见是修行第一步》
五、正知正见从何而来
正知正见哪里来?说到底,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这个正知正见才来;如果不听闻正法,不如理思惟,你要说正知正见自己天上掉下来——无因论。
你说过去已有善根或者是可以,但是要是善根没有,或者这个善根没有缘来引发,也不行。所以不要吃老本,有的人就是看到六祖大师听了《金刚经》里那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就认为我们也来这一套好了,就坐在那里,或者念念《金刚经》,那多舒服!不行哪!
你没有本钱,他有那个本钱,龙已经画好了,眼睛一点就飞了。你龙都没有,尽点眼睛好了,你点了没有用,根本飞不了。
所以我们说,根据菩提道次第的方法最好。过去有的,你现在一修,自然很快地就上去了,你善根出现了之后,这些很快就通过了。如果过去没有的,现在马上种善根还来得及。你不要说,过去没有善根,现在又不种,等在那里,那怎么会出来?学佛,这个知见一定要有。所以我们是真正的宗大师的见也好,阿底峡尊者的见也好,龙树菩萨的见也好,乃至一直到最初释迦牟尼佛,也是赞叹多闻、多闻弟子,经上常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反正多闻是我们修行的第一步,当然前面一步还是亲近善士,只要有正规的善士亲近到了,多闻是马上要开始了。
——节选自《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讲记》第11讲
树立正知正见是修行第一步。正知正见的树立,首须多闻,一切法从缘而起。我们无始以来,依有漏法流转生死,受无边苦,今要解脱众苦,必须把无漏种子种下去,将来便会生芽、开花、结果。此间第一步便是依止善士,听闻正法,把知见纳入正轨。
听学时,第一要避免渗入己见,师心自用,凭己好恶加以取舍,否则不能得善说妙义;更要具慧,能分别善说恶说。外道之反佛说者,尚易鉴别;最怕相似佛法,令人远离佛法而不自知,危害性最大。所以必须要求自己多学一点,了知法印,具鉴别力,才不致上当受骗,也能为他人指明方向。更须对正法具意乐心、希求心,则决定能上正路。
所谓传承,就是从有修证的师长们传下来的知见,与经论相合的。得了传承,自然对邪见有抵抗力,往往有人依自管见、看了一些经论,得了一知半解,是否真正理解还说不上,就指手划脚批评这、批评那,不依传承、怀疑传承,所谓在井边渴死,实在可怜!
然而听闻正法,还得依止善士。依了恶知识,根本听不到正法,最多是相似佛法,决不可能树立正知见。所谓善士依择师十德,首重戒律。自不能调,何能调人?《入行论》曰:“吾人身语意,应入善行,应遮恶行。”由此心中生起正知正念。《小止观》中:“若魔来挠,端坐诵戒,其魔即退。”《楞严经》五十阴魔,皆由破戒而得其便。戒是从佛陀无漏心中流露出来的身语意规范,也就是正知正见的正印。一切功德皆从戒生,我们必须以戒为师,能持净戒,上师本尊三宝,都会加持。换句话说,要自己持戒清净,上师本尊三宝的加持力才能到达我们身心上来!
——摘自敏公上师在客堂与四众弟子的座谈《树立正知正见是修行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