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舰载机的起飞秘辛:岗位危险 配合天衣无缝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36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揭开舰载机的起飞秘辛

本报记者深入训练基地,详细了解放飞歼-15的全过程

特派青岛记者/杨琼

2012年底,国产歼-15飞机在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上顺利完成起降训练。舰载机起飞助理那个酷酷的“下蹲屈身,凌空一指”的姿势,随即引起网友的浓厚兴趣。一时间,这个“允许起飞”的帅气手势被网友命名为“航母style”,风靡全国。

近日,《世界新闻报》特派记者在深入海军某舰载机综合训练基地之后了解到,“航母style”不是一天练成的,这个动作背后凝结的是中国第一代航母人在航母建设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创新的点点滴滴。 

危险的生死岗位

2012年11月25日,陈小勇一夜之间突然“红了”。那一天,歼-15舰载机在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上顺利完成起降。作为起飞助理,陈小勇和他的战友担负的是引导舰载机起飞的职责,这个岗位被看做是“航母上的交通警察”。他们单膝跪地、左腿撑地、挥动右臂,指向右前方的“放飞指挥手势”被网友命名为“航母style”。而陈小勇戴着头盔、身着黄色马甲的背影也被大家熟知。陈小勇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当时确实没有想到这个动作能这样走红,引起大家的模仿。我想人们是从这个动作中感觉到了中国人一起向前看,中国走向复兴的精神。”

航母飞行甲板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而在甲板上放飞舰载机的起飞助理,更被叫做“刀尖上的伴舞者”,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舰载机起飞需要多个战位人员的紧密配合。由于甲板噪音巨大,手势成为战位人员交流的唯一语言,这些动作必须能清晰、明确地传达每一个信息和指令。

在舰载机起飞时,起飞助理距离舰载机机翼仅有1米,一旦舰载机偏移起飞跑道,巨大的尾喷就可把挨得最近的起飞助理吹到海里;一旦尾喷流扫到人体,鲜活的生命瞬间就会被灼伤致死;而一旦被发动机吸入进气道,活生生的人立即就会粉身碎骨。据相关数据,自1986年以来,已有多个国家的数十名起飞助理在岗位上殉职。

陈小勇说:“海面上的风是很大的,飞机过去之后我必须弯腰低头,防止人被吹翻或者是吹到海里。千万不能马上站起来,否则肯定就被刮跑了。”不过,即便陈小勇十分小心,每次训练时他仍会感觉到一股热浪的冲击。记者了解到,“放飞指挥手势”这个简单动作背后,经历了反复的琢磨和改进。某舰载机训练基地特装保障大队起飞中队中队长田伟说,开始时的动作设计是手指向下放,考虑到由于舰体晃动可能会使动作变形,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不断摸索之后才改为了向上放飞。

在舰载机成功起降后,被外界广为关注的只是“放飞”的手势。其实,仅完成舰载机的起飞动作,就需要60多个流程,这些流程都需要特种装置、特种手势和特种服装的识别来共同完成。据介绍,由于舰载机飞行员无法完全感知现场环境,战斗机在航母上起降,离不开航母特种装置和工作人员的紧密配合。在短短几十秒的时间里,飞行员、引导员、起飞助理和塔台等之间需要运用几十个手势进行沟通。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