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是基于见解(正见,认识)的或说信就是见解, 至少由读诵听闻思考建立对净土佛国的信,能够扩充到对佛陀教导的四谛、缘起性空等的信更为理想。
愿, 既是发心,因信而至少发出生佛国净土的意愿(也就是说最低包括出离心), 若能正确领悟佛功德而发起为救度众生而生净土的愿望(菩提心)最佳, 这意味着多大程度的“放下”执着(执着娑婆世界,执着自我等)。 放下执着则净土显现, 趣向净土则远离执着, 这是一事。
信愿决定能否往生, 行的深浅决定往生品位。 信愿不具备, 怎么行都不能往生。“一句佛号包含信愿行”是对信愿具足的人说的, 对不具足信愿者纯粹是扯蛋,是毒药。 看上去都有坚固的持名功夫, 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所差就在其一为“有定无慧”。 信愿不是本有的与生俱来的, 是要培养的。
信愿具足,行的方式多样, 持名是其中一种, 而且是能够方便的“三根普被”那种。 三根普被只是就行而言, 意谓谁都可以方便上手修持。 实际上,不论净土之光还是佛的教化, 对谁都一直作用着, 都可以叫“三根普被”; 但是劣根不能具足信愿,虽受益却不能往生。 加紧依佛力(听闻读诵思考亲近善知识反复发心等)改变根性俱足信愿是关要, 千万别觉得持了名号就万事大吉了。 持就比不持强(普被), 但修净土的, 最低目标怎么也得是能够往生吧。
愿, 既是发心,因信而至少发出生佛国净土的意愿(也就是说最低包括出离心), 若能正确领悟佛功德而发起为救度众生而生净土的愿望(菩提心)最佳, 这意味着多大程度的“放下”执着(执着娑婆世界,执着自我等)。 放下执着则净土显现, 趣向净土则远离执着, 这是一事。
信愿决定能否往生, 行的深浅决定往生品位。 信愿不具备, 怎么行都不能往生。“一句佛号包含信愿行”是对信愿具足的人说的, 对不具足信愿者纯粹是扯蛋,是毒药。 看上去都有坚固的持名功夫, 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所差就在其一为“有定无慧”。 信愿不是本有的与生俱来的, 是要培养的。
信愿具足,行的方式多样, 持名是其中一种, 而且是能够方便的“三根普被”那种。 三根普被只是就行而言, 意谓谁都可以方便上手修持。 实际上,不论净土之光还是佛的教化, 对谁都一直作用着, 都可以叫“三根普被”; 但是劣根不能具足信愿,虽受益却不能往生。 加紧依佛力(听闻读诵思考亲近善知识反复发心等)改变根性俱足信愿是关要, 千万别觉得持了名号就万事大吉了。 持就比不持强(普被), 但修净土的, 最低目标怎么也得是能够往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