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您有几德? 图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ciko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ciko

新手上路
注册
2011-10-26
消息
67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16
厚德载物,您有几德? 图

一、口德——得饶人处且饶人
1.直话:可以转个弯说
2.冷冰冰的话:可以加热了说
3.批评人的话:一对一的说,要顾及别人的自尊
二、掌德——赞美别人,学会鼓掌
1.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
2.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
3.不懂鼓掌的人,人生太狭隘
4.一赞值千金
5.给别人掌声其实是给自己掌声
三、面德——不给面子是最大的无礼
1.中国人最讲究的是面子
2.任何时候,给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
3.看破别说破,面子上好过
4.伤什么,别伤人面子
5.千万不要揭人老底
四、信任德一一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
1.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
2.有多少信任,就有多少成功的机会
3.疑人不交,交人不疑
五、方便德——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1.请主动坐里座
2.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3.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扶一把
4.为对方着想,替自己打算
六、礼节德——有“礼”走遍天下
1.彬彬有礼,方能魅力四射
2.礼多人不怪
3.送礼送到位
七、谦让德——锋芒毕露者处处树暗敌
1.切忌锋芒毕露
2.放下身段,降低自己
3.勿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4.人前勿张狂,人后别得意,为人应低调
八、理解德——人人都渴望他人的认可
1.理解,就是给人方便
2.理解一般人不能理解的事
3.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
九.尊重德——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
1.努力使人感到他的尊严
2.给弱者的尊重更可贵
3.真正的高手好像平平常常
4.地位越高越不能轻视别人
5.把别人放在心上
十、帮助德——关键时刻,谁不希望有人拉一把
1.无私胜有私
2.你的好,别人是会记住的
十一、诚信德——无信不立,狡诈者必无朋友
1.诚信为本,重诺守信
2.诚信深入人心,成功接踵而至
3.失去诚信,百事不可为
4.任何理由都无法解释自己的失信
十二、实惠德——空头支票,万万开不得
1.许之以利,晓之以理
2.不以利益大小亲疏你的朋友
3.尽可能满足对方的欲望
十三、虚心德——让别人显得高人一等
1.要一点含蓄,要一点谦逊
2.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3.虚心求教,成就大业
十四、欣赏德——使别人拥有优越感
1.渴望被欣赏之心人皆有之
2.“高帽子”的成本最低
3.要及时肯定别人的长处
十五、感恩德——不感恩,就别指望有下次
1.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
2.及时感激,切莫等到花儿都谢了
3.感谢你的对手
十六、援助德——雪中送炭,危难之中现真情
1.别忘了买人情原始股
2.当别人危难时伸手援助
3.援助人时要让对方乐于接受
十七、激情德——这个社会沉闷者太多
1.成功需要激情
2.开朗热情,坚冰可融
3.用100%的激情去实现1%的可能
十八、形象德——使自己形象成为一流品牌
1.名誉比金钱更珍贵
2.好形象容易获得认同与喜爱
3.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十九、爱心德——爱像春日的阳光
1.永存仁爱之心
2.仁爱之人,易获他人合作
二十、笑脸德——没人会拒绝真诚的微笑
1.愿微笑之花开遍人间
2.微笑是人际交往的万能钥匙
3.用微笑轻松应付对手的挑衅
4.微笑着挣钱
二十一、宽容德——容不下别人,是因为自己太狭隘
1.以容忍改变能够改变的
2.宽容为怀,赢取人心
3.学会原谅别人的过失
4.有时,良好的关系是忍出来的
images

二十二、合作德——资源共享,利益均沾
1.合作是最有效率的借力方法
2.合作才能双赢
二十三、善良德——没有人不想与善者为伍为邻为友
1.为善者可服人
2.勿以善小而不为
3.善待每一颗心,
4.美德,生命中最闪光的部分
二十四、倾听德一一多看多听,少开口
1.会倾听者得人心
2.倾听是最好的恭维
二十五、宽恕德——感谢所有折磨你的人
1.恕人之过,方显大家本色
2.和为贵,责人不可太严
3.让仇恨之树长出宽恕的鲜花
所以说德到多助,德失寡助!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读者推荐
 
以德敬天



先人敬天知命,循道而行,“事天如事亲”,“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荣耀归于慈悲的神。恪谨天命!



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以道家、儒家和后来传入中国的佛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规范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使敬天、敬神、修德、爱民等道德观念深植人心。


古人认为,天地在造就万物的同时,也把生生不已的德性赋予了万物,这种生生不已的内在力量,使万物生机盎然,竞相成长。“道”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出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要遵从宇宙的特性及其生生不息的运行规律;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兴焉,万物育焉”、“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孟子讲知天、敬天,“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世间万物瞬息万变,“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唯有天道永恒不变,人们的行为应该效法天道,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才能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天下才能清平、祥和,也才能够长久。



要真正达到“天人合一”,就要通过修身养德来实现,因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修身传统。君子每天都要修身、反省自己所为是否符合天理,如果不修德,就会放纵个人的欲望,就会因迷失自己而堕落。《大学》中记载:圣人商汤有一个洗沐用的盘子,上面刻着这样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人的身体,每天都会染上灰尘,所以每天都要洗,与此类似,人的精神,也必须每天都濯洗一番,体现出君子的自省精神和严于律己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传统的仁德观念和日新之道。曾子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知天、敬天,达到崇高境界、具有博大仁爱胸怀的必由之路。



人应效法天的这个榜样,学习天地的品德:天之真实不欺,至公至正,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人应思真思诚而与天道相通,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做人要真诚坦荡,明辨是非,有浩然正气,才能同义与道相融合,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心是最慈悲、仁爱的,《诗经·旱麓》中描写万物生机勃勃的样子时说:“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天地永远不停的运动,覆载一切,给予万物,使万物共同生长,自身却不接受任何事物,质朴,谦逊,博大无私,这种至德至善是人应效法的根本人生之道。要学习天地仁德、包容的慈悲心怀,坚定为善的意志,正如《周易》中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珍爱生命,爱护他人,爱宇宙万物,希望万物都能欣欣向荣。君子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以正派的品格、道德人格感化他人,偕同别人一道行善,使一切归于天理正道。




所以古代,人们敬天敬神,安分知命,积德行善。儒、释、道都告诫人们:信神敬天,从善惜福,感恩知报,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才能得到上天的庇护。传统敬天文化体现出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深刻认识,人们都相信善恶有报的真理:人积善,天降吉祥,积不善,天降灾殃。所以人们不断修正自身,回归正念,积累最诚挚的心意来感动上天的心。那些道德高尚的圣贤君子,感悟和实践真理的修炼人,无不顺天意而行。他们之所以出类拔萃超群出众,是因为他们勇敢的承担起维护道义的使命和责任,是因为他们是天地正气之所钟,堪为世人楷模,也为人们所敬重。◇
 

附件

  • Fl201212301531007875.jpg
    Fl201212301531007875.jpg
    14.7 KB · 查看: 9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