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佳能版主撞针8年后再次详解佳能各款镜头

thomas

老红军
注册
2002-01-28
消息
938
荣誉分数
27
声望点数
188
所在地
井冈山
http://bbs.fengniao.com/forum/2943826.html

离撞针第一次写《Canon镜头逐个挑》已经快8年了,8年间器材发展如此之快,撞针的很多想法得到验证,也有一些想法被推翻;8年间很多摄友从入门变成了大师,不再执着于器材,不再为镜头选择烦恼;8年间网络力量成长如此之强大,器材基础知识似乎已经不是问题。但只要还有新摄友入门,只要还有人问我啥时候把新镜头写进去,更新这篇陈芝麻烂谷子的东西总还是有益无害的。闲话少说,这一版的开场白是:

“器材买新不买旧。”

俺知道有大师会严词否定这个说法,拿出很多的德味老头佐证经典镜头的好。那是另外一个大话题,三言两语说不清。我敢保证的是在《逐个挑》所提到的镜头中,新的一定有新的好处。所以这次特别标注出每个镜头的发布年份,供大家参考。

A:优点 S:缺点 C:简评 关于MTF和结构图,先摆在这里,最后再解释。

当前版本修订时间:2013.04.23。实际售价随市场变化较快,文中价格仅供比较和参考。
 
(一) 镜头群陈旧

今天Canon的产品线上保有近70枚镜头(各国市场的镜头产品线略有差异),傲视其他品牌,但其中包含二十多枚2000年前的型号,甚至还有1987年最早的型号。

还记的开篇那句话么:“买新不买旧”。镜头发展速度之快,不断让撞针感到惊喜,同时也让一些老镜头早早失去了光辉。新旧镜头产品的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但从胶卷到数码的过度不能不提。

1.数码化问题

什么是镜头数码化?一般提到数码化是指其狭义概念。胶卷表面的乳剂是粗糙的,不反光的,而CMOS、CCD之类成像元件表面光滑,镀膜再好也无法完全避免反光。反光到达镜片后再次反射回来,会在画面上形成鬼影和眩光。因此数码单反的镜头需要综合设计镜片曲率和镀膜,减少这种反射的影响。

可能很多人在数码单反上使用老镜头也没有看到明显的鬼影和眩光,但没看到不代表不受影响。鬼影和眩光需要一些发生条件,并不是每张照片上都会出现;每个镜头也因结构不同,影响程度和情况也不同;而且反光不一定会结成明显的影像,往往以某种形式降低最终成像的反差、锐度。所以选择镜头时,数码化还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Canon数码单反相机是在2000年后才逐步普及的,Canon全面为数码单反优化的镜头则要从2003年的EF 17-40mm f/4L USM算起。2000年前的EF镜头都可以看做胶卷时代的镜头,现役镜头发布年代如下:
pin008 上传了这张照片:

26598049.jpg
 
(二)呢?
 
2.胶卷时代的毛病

上面说的是狭义的数码化,广义来说,镜头数码化还包含着与数码单反分辨率、成像要求和做工相工艺相适配的内容。

受制于设计时的经验和工艺基础,包括EF 70-200mm f/2.8L USM、EF 135mm f/2.0L USM、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在内的老L镜头,其做工用也很难和今天的新L头相比。从外观上我们可以看到外壳、开关、转环、涂层、镜片镀膜水平不如新头,也会发现活动部件和卡口存在的轻微公差、旷动现象。从拆解看,内部结构、定位、驱动上也不如新头考虑周到,个别测试还显示某些新镜头的光轴一致性和对焦精度优于老镜头。

胶卷时代镜头的成像问题此前谈到的并不多。现在大家都认同胶卷的分辨率是有限的胶卷时代的镜头并不需要考虑在超高分辨率下达到超高反差,考察镜头水平的MTF使用10线/mm、20线/mm、30线/mm是基于胶卷分辨率。而数码时代,成像元件的分辨率动辄在120线/mm(60lp/mm)以上。一个以10线/mm、30线/mm MTF为考量标准设计出来的镜头,并不能保证在80-120线/mm同样出色。

胶卷成像与数码成像的原理存在很大的差异,胶卷成像是以银盐结晶分布表现的,而数码成像是通过像素排列,目前还有色彩滤镜和低通滤镜等印象。数码摄影方式下,镜头衍射、边缘色散在像素单位和像素结构上造成的影响会比胶卷更明显的体现出来。老胶卷时代镜头是不会考虑这些像差如何在数码成像中呈现的。

胶卷时代镜头成像的像差、色彩还要受到胶卷、药水、相纸、放大器、彩扩设备、冲印工艺等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很多问题在当时是可以接受的。例如某些程度的像差只要在空间上波及范围很小,胶卷时代就不太看得出来;大光圈下或边缘成像差一些,一般用户也很容易接受;色彩还原稍有偏差,但没有超过后期处理的宽容度,都不算问题……包括锐利如EF 135mm f/2.0L USM、可爱如EF 35mm f/1.4L USM这样的镜头也都有类似的不足,这就是撞针前面数次提到的“胶卷时代的成像问题”。


产品线上保留胶卷时代的镜头,反过来说就是Canon在这些镜头规格上的竞争力不强。Canon每年更新的镜头并不少,问题是用户呼声最高的镜头迟迟不更新,例如EF 35mm f/1.4L USM、EF 135mm f/2.0L USM、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EF 300mm f/4.0L IS USM等等。这些问题也许会在近几年间慢慢缓解,也许不能。
 
(二)EF镜头群综合素质

Canon镜头群到底如何?这就涉及到跨品牌比较的问题。撞针做了两个方面比较,首先镜头群的综合竞争力,判断考察EF镜头规格是否出众,性能对用户的吸引力如何,并与Nikon和Sony的镜头做一些比较,因为Nikon和Sony是目前全画幅、APS-C画幅“单反镜头”产品线比较齐备的厂商,与Canon最具可比性。其次是EF镜头被适马、腾龙等“副厂”产品替代的可能性有多大,替代可能性大说明Canon原厂镜头吸引力不足。

001.jpg
 
“副厂”蔡司

Carl Zeiss提供Distagon T* 2.8/15、Distagon T* 3.5/18、Distagon T* 2.8/21、Distagon T* 2/25、Distagon T* 2/28、Distagon T* 1.4/35、Distagon T* 2/35、Planar T* 1.4/50、Planar T* 1.4/85、Apo Sonnar T* 2/135、Makro-Planar T* 2/50、Makro-Planar T* 2/100共12款EF卡口的镜头。(配图非全部ZE口)

Carl Zeiss并不是“副厂”,手动镜头永远无法在功用上取代原厂EF镜头或其他副厂自动镜头,蔡司镜头是一种操作体验和画质体验。作为Canon镜头逐个挑,蔡司ZE镜头不能不提,但撞针对Zeiss手动头远不够熟悉。重要的是选择蔡司是一种摄影方式和态度,很难说出那一枚镜头更适合取代原厂产品,我们只能说两件事情:蔡司镜头不一定就代表着比原厂更高的水准;手动对焦在要求对焦精度的情况下只能选择Live View,基本抛弃了数码单反保留单反架构的主要意义,手动头更适合微单。

006.jpg
 
后面几页中, 没看到EF 70-200mm F/2.8 II 的素质评定。
 
那几行关键的看不到

:(
no_know.JPG
 
后面几页中, 没看到EF 70-200mm F/2.8 II 的素质评定。

(3)EF 70-200mm f/2.8L II IS USM
2010年上市
C:1995年的非IS版70-200mm f/2.8是镜皇,2001年的IS I代也是镜皇,现在的IS II代更是镜皇。XBII小白兔是新长焦变焦的领军人物,锐度极高、焦外不错,如果不是体积重量,完全可以挑战定焦的。
pin008 上传了这张照片:
 
多镜组合:三镜以上,笑傲行摄

三个镜头是个里程碑。有三个镜头的摄友拍摄选择的自由度已经很大了,什么都能拍,什么都可以拍好。更重要的是买了三个镜头的摄友肯定不会介意再买第四个、 第五个,组成自己的镜头群。更更重要的是舍得买三个以上的镜头说明开始发烧,乐的投入,目标镜头有可能包括一些万元以上的牛头。

(一)中低端多头组合

入门、一般家用的多镜头组合,大家大可以从前面说的那些个镜头中挑选拼凑出“变-定-变”的三镜头组合,这里专门要说两个入门组合:

1.穷人三宝
EF-S 18-55mm f/3.5-5.6 IS STM
EF-S 55-250mm f/4-5.6 IS II
EF 40mm f/2.8 STM
¥800+1470+1140=3410
A:焦段光圈具备,真的是穷人三宝
S:不够骚吧
C:焦距从18-250mm,相当于全幅上29-400,干啥都够了。EF 40mm f/2.8 STM补充了光圈,当然选择EF 50mm f/1.8 II光圈更大,只是乐趣不如前者。这套组合虽然便宜,但同样可以很有威力,毕竟照片价值决定于主题、用光和构图,器材好不加分的。
pin008 上传了这张照片:
__________________
 
2.小康之选
EF 17-40mm f/4L USM
EF 50mm f/1.4 USM
EF 70-200mm f/4L USM
¥4880+2700+4980=12560
A:红圈也有了,定焦也有了,焦段和光圈兼顾。
S:50/1.4相对红圈头差了一些
C:总价格刚刚过万,算是过上了器材的小康生活。比上不足比下很有余。悄悄说:如果把50mm f/1.4 USM换成蔡司50mm F1.4 ZE 镜头,这也套也真是拿得出手,是玩摄影的东西。
pin008 上传了这张照片:
__________________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