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凤凰卫视6月30日消息:<<经济学人>>最近在评论中国印度经济差距时说,印度经济上落後於中国同是因为印度存在大量的腐败,财政上的管理不善,没有寻求国际大国地位的雄心以及长期的过度的国内保护主义。<<亚洲时报>>则认为,造成中国与印度目前巨大差距的正是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大量投资。
此次随同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中国的是印度100家最大公司的管理人员,这100家印度最大公司包括印度5家最大的软件开放公司之一的Infosys Technologies Ltd,印度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商,最大的药品制造商等等,在这些行业中,印度领先中国。
将印度经济同中国经济相比早已成为很多分析人士热衷的事情。大部份经济分析人士得出结论说,迄今为止,中国远远走在印度的前面。英国伦敦的<<经济学人>>最近发表的封面文章就是“被龙的传入抛在後面的印度之虎”。
<<经济学人>>封面文章认为,中国经济上远比印度成功的表现之一是中国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虽然<<经济学人>>同时指出,中国公布的外国对华直接投资数额包含水份--因为中国政府将通过香港进入大陆的往返投资包括在内,而印度的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印度的FDI数目被低估,因为印度没有将外国公司在印度获得的利润,股市收入,公司之间的借贷,金融租赁等等再投资在印度的那些投资包含在内。
<<经济学人>>认为中国经济上比印度成功的表现之二是中国经济增长率远远高於印度。印度一些商业界人士与政府决策者却愤怒地指出,集权主义的中国政府伪造数据,而民主政治之下的印度不能使用这种手段。
<<经济学人>>在另外一篇评论文章中认为,印度经济上落後於中国同印度是民主政治没有多少联系,而是因为印度存在大量的腐败,财政上的管理不善,没有寻求国际大国地位的雄心以及长期的过度的国内保护主义。
<<亚洲时报>>文章对<<经济学人>>上述文章进行评论说,但中国的腐败现象也同样的严重,而且中国的财政管理不善也比不印度少。
<<亚洲时报>>认为,更突出的是,<<经济学人>>报导与评论文章都没有讨论中国与印度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的差距,这些方面包括人力发展,卫生健康,电力,水资源管理,铁路,公路与高速公路,通讯等等。将过去二十年中中国与印度在这些方面的投资进行比较将可以清楚地明白中国为什麽将印度抛在後面。
在过去二十年中,印度忽视了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而中国将大量资金投资在铁路,公路,水资源管理。毫无疑问,中国的基础设施依然严重不足,但是中国至少很清楚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从而创作就业机会的重要性。
印度的决策者以及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印度的发展战略应该是利用印度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越过传统技术进行跳跃式发展。印度服务行业在最近数年中确实在稳定发展,在印度GDP中占的份额在扩大,同时也带动了印度GDP的增长,在1990年代中,印度GPD增长率中超过一半是来自服务业。
但是,<<亚洲时报>>认为,毋须很多基础设施的信息业确实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发展是一回事,将发展信息产业作为印度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却是另外一回事,而且这种战略可能将被证明是灾难性的。
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带动因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成人文盲率居高不下,贫困人口比比皆是以及高失业率与就业不足而举步维艰的经济的全面发展。国际金融协会(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在2001印度信息技术发展报告“Leapfrogging Indi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the Internet”中说,“虽然信息技术为印度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要将这种前景转化成现实,印度必须进行广泛的改革。”
<<亚洲时报>>指出,总体而言,由於印度在进行工业发展的时候无视了效率与生产率,印度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竞争能力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相反,在同一时期,中国制造业越来越具有竞争力,而造成中国与印度目前巨大差距的正是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大量投资。 (苏小蕙)
此次随同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中国的是印度100家最大公司的管理人员,这100家印度最大公司包括印度5家最大的软件开放公司之一的Infosys Technologies Ltd,印度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商,最大的药品制造商等等,在这些行业中,印度领先中国。
将印度经济同中国经济相比早已成为很多分析人士热衷的事情。大部份经济分析人士得出结论说,迄今为止,中国远远走在印度的前面。英国伦敦的<<经济学人>>最近发表的封面文章就是“被龙的传入抛在後面的印度之虎”。
<<经济学人>>封面文章认为,中国经济上远比印度成功的表现之一是中国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虽然<<经济学人>>同时指出,中国公布的外国对华直接投资数额包含水份--因为中国政府将通过香港进入大陆的往返投资包括在内,而印度的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印度的FDI数目被低估,因为印度没有将外国公司在印度获得的利润,股市收入,公司之间的借贷,金融租赁等等再投资在印度的那些投资包含在内。
<<经济学人>>认为中国经济上比印度成功的表现之二是中国经济增长率远远高於印度。印度一些商业界人士与政府决策者却愤怒地指出,集权主义的中国政府伪造数据,而民主政治之下的印度不能使用这种手段。
<<经济学人>>在另外一篇评论文章中认为,印度经济上落後於中国同印度是民主政治没有多少联系,而是因为印度存在大量的腐败,财政上的管理不善,没有寻求国际大国地位的雄心以及长期的过度的国内保护主义。
<<亚洲时报>>文章对<<经济学人>>上述文章进行评论说,但中国的腐败现象也同样的严重,而且中国的财政管理不善也比不印度少。
<<亚洲时报>>认为,更突出的是,<<经济学人>>报导与评论文章都没有讨论中国与印度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的差距,这些方面包括人力发展,卫生健康,电力,水资源管理,铁路,公路与高速公路,通讯等等。将过去二十年中中国与印度在这些方面的投资进行比较将可以清楚地明白中国为什麽将印度抛在後面。
在过去二十年中,印度忽视了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而中国将大量资金投资在铁路,公路,水资源管理。毫无疑问,中国的基础设施依然严重不足,但是中国至少很清楚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从而创作就业机会的重要性。
印度的决策者以及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印度的发展战略应该是利用印度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越过传统技术进行跳跃式发展。印度服务行业在最近数年中确实在稳定发展,在印度GDP中占的份额在扩大,同时也带动了印度GDP的增长,在1990年代中,印度GPD增长率中超过一半是来自服务业。
但是,<<亚洲时报>>认为,毋须很多基础设施的信息业确实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发展是一回事,将发展信息产业作为印度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却是另外一回事,而且这种战略可能将被证明是灾难性的。
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带动因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成人文盲率居高不下,贫困人口比比皆是以及高失业率与就业不足而举步维艰的经济的全面发展。国际金融协会(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在2001印度信息技术发展报告“Leapfrogging Indi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the Internet”中说,“虽然信息技术为印度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要将这种前景转化成现实,印度必须进行广泛的改革。”
<<亚洲时报>>指出,总体而言,由於印度在进行工业发展的时候无视了效率与生产率,印度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竞争能力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相反,在同一时期,中国制造业越来越具有竞争力,而造成中国与印度目前巨大差距的正是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大量投资。 (苏小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