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生命中的黄金

fresh air

新手上路
注册
2011-11-21
消息
197
荣誉分数
15
声望点数
28


其实善良是人性中最崇高的美德,行善积德的人,令人敬佩。一个人有了善良的心,才能完善自己的人生。一个人不会因为自己的善心善行而损失什么,相反他还会因为他的积德而得到福报。
人世间有许多憨厚善良的人。然而随着人类道德水准的普遍下滑,世人有时会认为善良的人很傻、很笨。其实善良是人性中最崇高的美德,行善积德的人,令人敬佩。一个人有了善良的心,才能完善自己的人生。一个人不会因为自己的善心善行而损失什么,相反他还会因为他的积德而得到福报。即使是在日常平凡的小事上,善良的人也能以他人的快乐为快乐,以他人的幸福为幸福,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幸灾乐祸,损人利己。有德之人命系于天,在危难之时总是有惊无险,因祸得福,遇难呈祥。冥冥之中,天佑善良人。人世间的所有狡猾奸诈之徒,如希特勒、秦桧之流,虽然自以为聪明,最终却无法以狡猾和奸诈来改变它们可耻的下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天,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在法国的某地乘车返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那一天大雪纷飞,天气寒冷,汽车一路宾士。忽然他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路边,冻得发抖。他立即命令身旁的翻译官下车去询问。一位参谋急忙提醒他说:“我们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可是艾森豪坚持说:“如果等到警方赶来,这对老夫妇可能早就冻死了!”经过询问他们才知道这对老夫妇是去巴黎投奔儿子,但是汽车却在中途抛锚了。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因此不知如何是好。艾森豪听后立即请他们上车,并且特地将老夫妇送到巴黎。然后才赶回总部。


艾森豪根本没有想过行善图报。然而,他的善良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原来,那天德国纳粹的阻击兵早已预先埋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只等他的车一到就立刻实施暗杀行动。如果不是为帮助那对老夫妇而改变了行车路线,他恐怕很难躲过这场劫难。假如艾森豪遭到伏击身亡,那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很可能因此而改写了。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雨果说的好:善良。“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使聋子“听到”。善良的心,像真金一样闪光,像甘露一样纯洁、晶莹。善良的心胸是博大、宽宏的,能包容宇宙万物,造福于人类苍生。行善而不求回报的人经常能够得到意料之外的回馈,这是因果回圈的自然规律。善良之人经常造福于他人,实质上也是造福于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句话绝不只是简单的因果报应,而是做人的根本。让善良与生命同在,对于人来讲是莫大的福分。生命中有了善良,人生才能经常充满喜悦;生命中有了善良,人生才能幸福常在;生命中有了善良,灵魂才能不断的升华。善良是生命中的黄金,善良是人性中最为宝贵的生命之光。
 
习惯真诚与善良


3_100723144510_1.jpg

人,真的是有命运高悬头上的。所谓的“命运”,就是人生生世世所积的德、所造的业这些福祸因果在此一世的展现而已。但是,所谓的“性格即是命运”,也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德与业这两种物质在人身上是有特性表现的,比如,德大的人经常会表现得品行端正,宽容善良等,具有这些美德的人,在具体面对很多问题时,自然而然会用善的、符合道的方式去处理,当然结果也都是好运;然而业力大的人,心境、心态、心性都会不够圆融,因为业力在身上表现的狭隘、自私、恐惧、嫉恨等等个性,也会让人在具体面对很多境况时难以表现出自身品性之外的更高境界,自然也就没有好的结果。正所谓“福祸自招”。

但是,我们的确可以通过不断修炼心性,重视品德,改变自己的性格,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即使那件业力轮报之事依旧发生,可由于心性能把握得住,能善待情境,乃至以德抱怨,就可能转逆境为顺境,从而让生命的质量得以大幅提升。

所以,一定要在内心深处坚定的让自己习惯善良,习惯真诚,习惯美德,习惯美好,习惯一切普世的美德,哪怕暂时吃苦、吃亏,也一定要从心里牢固的坚持去习惯真诚、善良、忍耐这些美德,因为,你的命运归根结底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就算不得不“随缘消旧业”,也可“勿再造新殃”,以后的人生才有转机,才有美好未来。

习惯了真诚,也许会被人欺骗,但是“人欺人,天不欺人”,习惯了真诚才能积累美好的福分和德性,真诚乃是通向自由空气和明亮未来的必由之“门”!

习惯了善良,也许会被人伤害,但唯有善的力量才能抚平这个世界的伤痛,包括你的心上之痛。有了善,心里才会有光明;有了善,世界才会有温暖,有美好,有希望。

习惯了宽容,也许会被人利用,但是,如果心灵真的能宽阔到足以容下整个世界,那点黑暗,也许恰可作为衬托这片光明世界的最好背景。

去看看孩子的眼睛吧,那镜子一样的眼睛,那本是习惯了妈妈温柔真爱的眼睛,那是我们本色的眼睛。

摸摸孩子那粉红的小脸,如同绸缎一样光滑、细腻、洁净,那是习惯了亲人温柔抚摸的皮肤,那是我们本来的面貌。

听听孩子的呢喃,那是习惯了安泰与舒适的声音,象天使在微笑,象云端的水滴,象风中的花香,象心底灵魂最深处最柔软的绽放,象花蕾开启芳香的片片颤抖...... 那是我们心弦的本来故乡!

一定要去习惯真诚与善良,因为那,才是我们的本性。
 
悟:一念定生死(图)

善念是指善良的念头。人活着每天都在不断的思考,但是人的一念有善恶、正邪之分。善念是善行之门,是人生旅途的护佑神。恶念则是万恶之源,是通往地狱之门。
由于每个人的思想境界不同,做事的基点不同,所以即使是做相同的事情,其结果也是大不相同的。记得小时候有一个同学在冬天去帮助一个孤寡的老人扫雪,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荒废的菜园,他在那里歇脚时无意中捡到了一个钱包。另外有个游手好闲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也跑到那个菜园里面转悠,结果被菜园中的毒马蜂在脸上叮了好几个大疱。痛得他呲牙咧嘴,却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同样的地方别人能捡到钱包,自己却遭受了破相之灾。
善念是指善良的念头。人活着每天都在不断的思考,但是人的一念有善恶、正邪之分。善念是善行之门,是人生旅途的护佑神。恶念则是万恶之源,是通往地狱之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有"积善成德"和"积礼义成君子"之说,中国的古人则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心善不仅仅是一时一日一年之善,而是年年月月、岁岁日日之永恒的心善,积善深之且深藏不露,就可成大德。
我在幼时的儿歌中曾经听到过一个关于"郭巨埋儿"的故事。后来长大之后我查阅了史书,发现这个"郭巨埋儿"是"二十四孝"中的第八个故事。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中记载:汉代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二十四孝》还加了评语:"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民间传说中郭巨家里非常贫穷。虽然穷得经常揭不开锅,但他仍然很孝顺,诚心诚意的侍奉母亲,不让母亲受委屈。郭巨的妻子受他的影响,对婆婆也是一片孝心,夫妻俩节衣缩食,尽量让母亲吃饱穿暖。郭巨夫妇有一个三岁的儿子,每次吃饭的时候,郭巨的母亲都偷偷从自己的碗里拨出饭来给这个小孙子吃。小家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三两口便将奶奶拨给他的饭吃光了。有一次,郭巨看到这令他心酸的一幕,于是对妻子说:"家里太穷,本来就不能供养好母亲,加上儿子不懂事,还要分吃母亲的饭食,长此下去,母亲怎么支撑得住呢?我又怎么对得起母亲呢?我想,咱们将儿子埋掉,就没人分吃母亲的饭食了,这样老人家兴许能多活几年。你我年轻,日后可以再生养。要是母亲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就后悔莫及了。"妻子虽然爱子情深,但也拗不过郭巨,而且她也很有孝心,当下只好忍痛答应。郭巨抱着儿子往外走,心如刀割,为了孝敬母亲,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他找到一块儿空地,挥起锄头挖坑,要将儿子埋在此地。谁知,他挖坑挖到三尺深的地方,忽然挖出一个陶罐,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沉甸甸、亮闪闪的黄金,每一块儿黄金上都铸着字,写的是:"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他没想到自己的一片孝心竟然感动了上天。从此,他和妻子对母亲更加孝顺,并决心用虔诚的孝心和恭敬的孝行来回报上天的赐予。而郭巨埋儿得金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整个乡里,并最终上报到京都,郭巨也成为被人尊重的大孝之人。有些乡亲邻居听到郭巨埋儿得金的消息,也去仿效郭巨的行为,却没有丝毫孝心只是为了得金而去埋儿,结果被埋的儿童全部死亡。
由此可见,人的一举一念,时时刻刻都有神佛看视。因此保持善良的心念与愿望是非常重要的。若是偶然中起了一个恶念,也要立刻的警觉到,把它归正。能够时时做到心存天理,一心向善,才是自己能真正的主宰自己,才能把握未来。当然神佛评论人的善恶,也不是只看某月或一朝一夕。平生为善,忽然产生了一个恶念,神佛就会立即厌恶它的污秽。平生做恶,突然痛改前非,神佛立即会看顾他的佛性与芳香。心存善念就能感动神灵,好人自有神灵护佑。因此,在魔难面前,只要心念一转,诚心敬神敬佛,肯定又是一片海阔天空。不断的归正自己的心念,就能在人生中体会到更多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