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

focus on today

资深人士
注册
2009-02-03
消息
4,673
荣誉分数
668
声望点数
223
身为领袖,我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大卫.戈茨

2013-06-04 18:48:48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63afab8c0101e8u5 [查看原文]

本文原刊于《举目》48期2011年3月


回答8个问题

《提摩太前书》3章,使徒保罗为我们提出教会领袖,不能再减的最低标准、必须具备的品格条件。但另外仍有一些经常被忽略的特质,是有效率的教会领袖共同分享的。在此举出8项,可评估你在教会里的服事∶

1. 我能够正确的处理资讯吗?资讯(information)就是力量,领导者处理资讯,就像驾着一辆载满炸药的卡车一般,必须小心翼翼。在加州凡耐斯“道上教会”(四方教会)(Church on the Way)杰克.海福德牧师(Jack Hayford)写道∶“掌管资讯是个充满危险的过程,必须具有智慧和正直品格,可是就事工而言,却又不可或缺。”能把内部核心的资讯托付给你吗?

2. 我能够稍缓下判断吗?一触及发、遽下判断的人,不能成为有效率的教会领袖。你能够抑制自己立即的反应,并根据扎实的论述和证据作决定吗?

3. 我愿意被上帝导引吗?领袖们需要彼此倾听,但更重要的,他们需要能够听上帝的声音。上帝透过长执会的讨论说了什么?你愿意顺服吗?

4. 我能够恰到好处地面对冲突吗?没有人喜欢冲突,但以正直带领的长执会,必须愿意面对冲突──即使是在成员之间。激烈的怒气、明显的欺骗、伤人的话语──有些事情需要爱心的挑战。有两个极端∶逃避冲突,或是像“终结者”般断然行事。你是落在哪个位置呢?

5. 我向前看吗?教会的传统是给予生命,但教会的传统主义却在威胁生命,熟悉所带来的舒适会遏止教会成长。你认为教会最美好的日子是已经过去了吗?还是,你对教会的前景看好?

6. 我有“积极正面”(can-do)的气质吗?有些人似乎生来就悲观。然而具有积极正面的人却不一样,不以“为什么我们应该┅┅?”作为回应,而是“有何不可?”(why not?)。你对新点子通常的回应是什么?

7. 我愿意坦白承认吗?敬虔的领袖为自己的罪负责,他们知道自己也是人,不会像一些人老是说∶“我唯一错的事,就是那次以为我错了。”你最近一次对同事说∶“我搞砸了,我做错了”是在什么时候?

8. 我有约伯的耐心吗?在教会里要完成一件事,总比你心里打算的要更久一点,总是要再开一次会来通过你的提案。你能够调适“快点和等候”(hurry-up-and-wait)的教会生活模式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116710102e83a.html

转载]希望总在转角处,生命不可轻放弃(一):及时关注有自杀念头的人

sg_trans.gif
(2013-06-04 12:35:11)
sg_trans.gif
转载
标签:
转载
分类: 灵眼观世
施玮和职场专家李良达、品格教育专家谷文玲教授,共同制作《希望总在转角处,生命不可轻放弃》七期节目,谈自杀现象的心理原因和外界原因。
原文地址:希望总在转角处,生命不可轻放弃(一):及时关注有自杀念头的人作者:拥抱每一天
拥抱每一天20130414——寒冰整理
近年来,在世界、在中国有一种潮流,那就是自杀身亡的人越来越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每一年在全球大约有一百万人自杀身亡,在中国有超过二十八万七千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的有二百万人。听到这些数字,我们的心中会感极度忧伤。
当你的人生万念俱灰,走到人生的尽头,不想再活下去的时候,希望我们所分享的宝贵信息,能够让你重新对人生获得信心,看到希望。
昨天收到一位姐妹的电邮,她说 她受到很大的打击,因为她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三十几岁的一位姐妹。这位姐妹本来是很有爱心的,不断地关心很多人,也是社会工作者,却从楼上跳楼自杀。她几 乎不敢相信这个事情,本来很乐观、很积极、很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今天在中国,几乎每两分钟就有一个人走上这条人生的不归路。
当有人有自杀的念头时,要及时地关注他
我们对于自寻短见、自杀的问题还是存在一些迷思。很多时候我们有一个想法,认为凡是那些天天嚷着说着要自杀的人,他们是不可能会自杀的。
但是现在社会的改变,很多自杀 防止的机构提醒我们说,我们要改变这个迷思。早期的社会很封闭,所以每个人的心思意念都是隐藏的,真正想要自杀的他不会说,反而说出来想自杀的人都是闹闹 脾气,他不会真要自杀。现在社会已经变迁了,现在是开放的社会,当你身边有人说要自杀,可能真的会自杀。
我们在谈论这个题目的时候通常 会建议,凡是有这样提出来的人,我们宁可相信他有这样的意图。因为很多人讲这话的时候,他开始也许是一个意念,可能是要试探我到底重不重要。他讲出来,发 现大家还是不在乎的时候,他里面的失落感会加深,觉得没人在乎,没人关心,反而会加强以后这种意念的加重性。所以我们宁可把它当作一个要严肃来看待的题 目,然后作一些相应的措施,比完全忽略掉这信息重要得多。
当代社会是一个网络时代,比如 像博客、微博,在很多人眼里是自己跟自己说话,但它也被公开了。从我们看到自杀倾向的这种初期的警示方面,有很多条都是有关于他表达了自己想要自杀的想法 和迷茫,有时是直接写出或说出想自杀,但有时候他会论及宇宙之大、地球之小或人生的无望,会谈及死亡。他虽然不直接说自杀,但会描述一下自己内心的感受渺 小、感受自己生命毫无乐趣、生命的无意义,这些他们会自然地说或写出来。当我们听到看到这样的想法或叹息,其实都是他有一种倾诉,而这种倾诉未必是他向众 人表明他要自杀了,有时是他自己心中想法自然一种的流露,可以看作一种自杀的预警。
当然从年轻人的文化来讲,现在 世界的文化好像很崇尚比较黑暗面的。比如一些绕舌的音乐,他们比较喜欢一些情绪的发泄。在这个里面,有些年轻人觉得死好像也是一种光荣的事情;或只是讲一 讲,也有可能是他心里一种情绪的表达,并不代表他有这样的意图。但他的倾诉里面其实是一种邀请,邀请你进入他的心灵世界。所以我们不用把每件事都很紧张地 对侍,反而把小事扩大了,但可以很认真地把这事当作一个线索、一个邀请,进入他们的心灵世界。
当一个人表达说他有点想要自 杀,或者用婉转的方式表达他对人生的绝望的时候,我们任何人截获这样的信息都应该去陪伴他,不管他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念头。当我们看到有人传递这样的信 息,我们去陪伴他。第一,对我们自己是一个学习,对人生的了解会更透彻,原来有人的思考、观念、想法是这样的;第二,万一这人真的想自杀,因为你的陪伴多 少可以降低减少他的自杀念头。不管任何时候、任何机会,收到一些信息短讯,假如是你认识的人表达一些信息,就要花些时间陪他,至少回信息,表达一点关心, 都有好处。从一些人的言谈里我们多多少少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可能他还没有真正想到要用某一种方式来结束生命,在这个时候没有人及时的陪伴他,鼓励他,安慰 他,可能一念之差,他就会做傻事。
以前社会比较封闭,自杀的人都 有点失去理性,才会去自杀。你要去避免一个人自杀,就必须要有很深度的专业才能帮到他走出困境。现在的社会传媒的发达,有些音乐、戏剧都在美化自杀的过 程,所以有些人都是在很理性的情况下走向自杀,这时候你不需要有太专业的能力,只需要一个好朋友陪着他,跟他互动两句,可能就会让他打消念头。
自杀的发源地是对生命的绝望、没有意义的定位以及放弃的心态
过去如果一个人要表述自杀了, 一般对自杀的概念都认为自杀是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就以文艺群体来说,是自杀群体里最高的,也是最理性想要自杀的。但是这个群体真正走向自杀的并不多,他会 想自杀,是非常理性地感到生命的绝望,他会借着网上的写作,说话,或艺术,或媒体来传递他的自杀情绪,而他所传递的自杀情绪却影响了有些人去实行自杀。从 这个角度来说,自杀的发源地是对生命的绝望、没有意义的定位以及放弃的心态。一个人他也许没有实施自杀,但并不代表他没有自杀,他完全放弃了对生命乐趣的 寻找,觉得毫无意义,这样的人他是非常危险的,随时随地任何一件小事,或他觉得方便自杀了,他就有可能在那几分钟里决定自杀了,让你防不胜防。其实在之前 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即使他没有自杀,他的情绪、他的心态也会影响周围的人。所以,我们对自杀的防备不能只对精神失常的人,也要关注到那些对生命厌弃的 人。
有些人自杀是因为愤世
还有一些人是在社会上不止是预 告他要自杀,是宣告他要自杀,有一种报复的心理。最近社会上发生一些案子,他们都是准备要死的,而且他走之前是要带一些人跟他走的,做一些很疯狂的事情。 这个危险的因素都是有蛛丝马迹可以找的,问题是家人、朋友有没有注意到。你突然会发现家人邻居、朋友都会说:“我们从来不知道,他是很乖的孩子,怎么会做 出这样的事来。”现代社会开放,我们不仅看到有些人厌世,更要看到有些人是愤世,他觉得社会不公平,他觉得我不想活了,也不要你活。可能还有另外极端的例 子,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他用报复的方法带出一个很重要对世界的宣告,说这个世界不公平。报复本身就是自杀的原因之一,报复这个社会,不一定是报复某个特定 的人。
传递珍惜生命的观念
我们有时候对说要自杀的人为什 么会有忽略呢?因为觉得你是在炒作。前段时间芙蓉姐姐宣告自杀,还报了警。但是她自己说,是在房间里想自杀,所以报了警,警察来的时候,发现她并没有死, 只是在大哭。很多网民的回应,都是觉得很恶心,她渐渐要被淡忘的时候,就又发起想要自杀的欲念。这对我们想要爱,有爱心帮助人的人有误导,有可能她是在炒 作,也有可能那一刻她真的有这情绪。 有些年轻人他炒作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关注,当社会整体不关注他的时候,就有可能把自杀的行为真的做出来。爱就是要多走一里路,即便他是在炒作,即便有的人就是这么喊喊,没有死,你也要庆幸他没有死,给你时间和机会去关爱他。
一个人如果有这样表达的时候, 他的内心就是到了非常痛苦的情况,非常需要我们的关心。对于以自杀为炒作的误导,社会多数人如果不能有正确观念,对这样的人不理睬,那他就有可能真的会自 杀。有的人以自杀为常业,尤其在北美,香港、台湾也发生过。很多人一年自杀八次,每次把他救下来,他每次都重复自杀。但是作为一个要救人性命的单位,或要 辅导人的立场来说,即使他是以自杀为常业,常常宣告自杀,每次都没成功,我们还是要全力去救。在救一个自杀的人的过程里,我们可以给社会一种集体的教育 ——生命是宝贵的。哪怕他只是说假的,整个社会都那么重视他,要把他救回来,所以要珍惜你的生命。我们传递的是一个珍惜生命的观念。
有人自杀是带着报复的心理,他是带着偏激的心理,他不但自己死,还要拖一些人下水,因为他要报复整个社会。如何帮助整个社会不要走向极端,可以很中庸看事情,每一件事都有好有坏,不要走极端,就能减少极端报复心理导致的自杀。
在网上经常看到人们对一个人自 杀的回应,或是对一个人自杀没有成功的回应,这种回应大多是分析这个人是真自杀还是假自杀,这个人是不是来博取同情心,或要挟别人,或是炒作,这种讨论给 人一种人情冷漠的感受。网络上我们所做的事,这些机构或专家们,或每一个网民对这件事的关注不仅是帮助这个被关注的人,更是让所有旁人看,看这个世代、看 这个社会有没有爱,有没有对生命的关注。可能这个人你救得没有意义,他是假的,但其实你救了很多真正想要放弃生命的人。有时候就是狼来了,说了三次,大家 就觉得不稀奇了,但是有一天狼真的来了。我们要做更多的生命教育,珍爱我们的生命,生命是很宝贵的。不是把他救下来,就停在那里,得变成社会的生命教育, 不但这个生命值得被救下来,同时这生命还能被再建造,每个人都是有用的,转一个弯,一样有路走,带出一个生命的盼望。
自杀是可以阻止的
像2012年,最热门的话题是 世界末日,在平常就要传播一个观念,不管有没有世界末日,所以进入2013年的人都要珍惜生命,因为老天爷没有把你的生命收走,没有把整个地球的生命收 走,既然让我们有机会重生,我们应该更珍惜生命。不是说一个人想要自杀,你阻止不了,只要灌输一些观念帮他纾解当下的困难,就能防止自杀的。
几年前有一个姐妹在《拥抱每一 天的留言板》上说:“我本来计划到第三天就要自杀的,我自杀的东西、方法都准备好了。刚好就听到你回复一位也想自杀的朋友的来信。听到你的回复以后,如果 到了第三天神没有解决我工作的问题,就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了。”我们就关心她,给她鼓励和安慰,后来这位姐妹不仅没有自杀,而且很热心地爱主,她的生命就改 变了。当一个人说出想要自杀的话的时候,也许就因为我们的关切和爱心能温暖她的心,让她打消、放弃这样的念头。亲爱的朋友,今天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 人,如果有人向你表达出对人生感到绝望,想要放弃生命的想法的时候,请一定好好陪伴他,好好关心、好好鼓励他。

好牧人博客 幸福满家园生活无国界 亲情不断电 节目资料库
听友可在节目留言板上和主持人及听友互动,也可写邮件到节目邮箱:yongbao@liangyou.net
节目QQ群:17481050 验证信息请写:拥抱幸福生活(写此验证信息才能加入)
 
[转载]希望总在转角处,生命不可轻放弃(三):为什么女性自杀率高过男性

sg_trans.gif
(2013-06-08 08:53:37)
sg_trans.gif
转载
标签:
转载
分类: 灵眼观世
第三期:为何女性自杀率高过男性?施玮和职场专家李良达、心理咨询师谷文玲教授,共同制作《希望总在转角处,生命不可轻放弃》七期节目,谈自杀现象的心理原因和外界原因。
原文地址:希望总在转角处,生命不可轻放弃(三):为什么女性自杀率高过男性作者:拥抱每一天
拥抱每一天20130416——子时整理

21世纪最大的挑战——抑郁症
一个人想到自寻短见的时候,一定是遭遇了一些打击、伤害或人生的困境与危机,于是就想以轻生的方式放弃生命。破产、失恋、失业、失婚、疾病、厌世等都是其中的一些原因。
但是,人类到了21世纪,特别 有一个新的原因就是抑郁症。世界卫生组织说到2020年,抑郁症会成为全世界最严重的病症,比艾滋病、癌症更严重,所以它认为21世纪的黑死病实际上是抑 郁症。现在已经证明抑郁症有很高的比例最后会走向自杀。这是一个新的现象,我们必须要面对。
在国内。抑郁症患病比例非常高,特别是年轻一代又特别高,这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很严重挑战。也就是说,今天的中国青年失落感特别严重,我们整个社会都应该来面对这个问题。
今天自杀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死亡原因。在中国平均每十万人中有23人自杀。大概就是每两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8个人自杀未遂。而自杀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特别是在农村的老年和女性、年轻人。
从全世界的角度来说,男性自杀 率是女性的三倍;但中国女性自杀率高出男性25%。这些统计数据让我们看到自杀的原因,一个是社会支持的缺乏。农村年轻人、女性和老年人得到的社会支持尤 其缺少,至于失恋、失婚、失业,都形成了缺乏社会支持率。再加上社会改变迅速,在人无法适应的时候,就会失去自我,因而自杀。
为什么女性自杀率高过男性
著名妇女问题专家林亚男女士认为,中国的妇女整体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又容易受情绪影响。因为中国的妇女不仅在工作中要接受和男性一样的社会竞争压力,还要做好家庭主妇。而西方的妇女即便要工作也是以家庭为主,社会竞争压力相对小。
还有就是中国妇女在家庭中受到暴力侵害较严重,但整个社会对此的关注度很小,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来阻拦。所以比男人多一层的压力,在工作中要有社会竞争,在家庭要作一个好母亲,同时对自己的定位会产生分裂,并且容易自责,这就形成了较高的自杀率。
不单是母亲,中国由于“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理念,造成了中国的妇女既要像一个男人,又不能放弃女性的那部分。两重要求是不同的,就会在内心中形成更大的压力和张力,无所适从。失败和失落感受也就变成双重的。
我们的社会在最近三十年,急速 地由农业社会转向了资本主义工商社会,整个国内的居住环境大量的往都市化集中。在这个过程里,妇女的身份、社会地位却没有相对提升。妇女被歧视的概念很 深,男人是一家之主。在农业社会这种组成不构成问题,男人下田,妇女带孩子;但都市化以后,都成了上班族。男性上班不一定赚到多少钱,通常他会要求妻子也 去上班,两个人都有收入,在大都市比较容易生存。夫妻两个都上班,可回家以后男人却不干活,而妻子白天上班,晚上所有家务还要干,如果有孩子没人照顾,就 会千夫所指,不会有人认为是作爸爸的责任。这时所有的压力就会过度集中在妇女的身上。
我们在现代化、都市化的过程中,没有相对去尊重妇女,提倡平权概念。在美国很多家庭是先生在家带孩子,而妻子去上班。如果夫妻一同上班,回到家是夫妻一同干活。但在中国却不是这样,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妇女自杀率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在妇女做家务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感受。今天“剩女”问题是中国非常大的问题,她们在事业上很成功,但作为女人却不成功,可能没有温柔,不会做家务。她就变成非常被指责的。但一个男人如果会做家务,是被称赞的;如果不会做家务,只要事业成功也是被称赞的。
这个社会对女人的要求比较高, 在多元化的角色中,这些要求刚好是矛盾的。在外面职场上的表现要果断,但在家里果断的话就会被称为“母老虎”。女人好像不能太强,又不能不强。在角度的混 淆里,女人又是女儿,又是母亲,又是妻子,又是媳妇,又是职业妇女,又是保姆。甚至有的丈夫就在那里等着妻子去照顾,甚至他们不上班。妻子要张罗孩子的教 育、经济的压力,还要把自己的需要放在最下面。她们要不断地牺牲,再加上生理的要求,产后的忧郁症,更年期的忧郁症,等等,这些都需要被正视。
以前的大家庭里,许多事情可以分担;现在的小家庭没有父母在身边,孩子放在远方又不放心,带在身边又没时间照顾,会有很多的矛盾。当她们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成功的时候,就会产生抑郁症。
女性心理压力的负效应
另外,妇女的厌世情绪和焦虑状 态会影响青少年的成长期。因为母亲的焦虑、逃避、愤怒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一个比较有失败、挫折感的母亲,她的孩子也会容易情绪化或比较容易愤世嫉俗。因 此,青少年的自杀情况有时并不是有一个真实的挫折,从表面看他们有学业竞争、就业竞争等,其实是情绪上的比例要大于真实承受的比例。他们的母亲如果是单亲 或长期在家庭中受压,那种焦虑会影响他们,使得他们一旦遇到问题的时候,过去的积累就会被放大。因此,关注妇女的压力问题,对整个社会、家庭、稳定性、青 少年的心理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传统农业社会男人干的是粗 活,妇女干不来,因此靠男人在外面顶着半边天。因此妇女很认命,即使很辛苦也都能忍受。但在都市里,大家都在办公室里当文员,妇女的表现也许比丈夫更好, 可回家还得干活,从心理上比较难以平衡,因为我的表现比你好,赚的钱比你多,因此会带着很深的失落感而影响到下一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过去补助非洲 的时候,都是提倡男孩子受教育。可教了二三十年之后,发现最终失败。现在才明白要教女孩子,因为教男孩子只教一代人,而教女孩子就会影响后代。在家里影响 孩子下一代的是以母亲为主,可是母亲有情绪的时候,下一代的情商就会不健康,他的抑郁症比例就高,自杀率也会很高。
妇女需要两种资源,一个是家庭支持。不管来自公公婆婆,还是来自丈夫,如果媳妇上班,应该全力支持而不是去折磨她。另一个是整个社会的观念改变,提供社会的情绪支持。这可以让妇女的抑郁症和自杀率降低,从而也让我们的下一代的抑郁症和自杀率降低。
在抑郁症人群中,打电话求助的 以妇女居多。从利的一面来讲,因为她们自我定位是比较软弱,就会向别人求助,这对妇女来说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同时也有弊的一面,因为妇女求救较多,造成 社会、甚至是专业人员对妇女的求救会有一些忽略。他们认为妇女比较容易情绪化,比较抱怨,不算是什么事。这也是形成了妇女自杀之前的预警不被关注,造成最 后无法收拾。
何舒解压力
我们很多时候喜欢否定别人的想法,以为这是在帮助他。我们要学习倾听,先了解他的感觉,而不是先否定他的思想。人容易自杀的原因是有了错误的思想,这是迟早要否定的,但我们的次序搞错的话,就没有办法跟他建立信任的关系。
我们首先要建立信任关系,让对方知道你体会他的感觉,而不是否定他的感觉。因为感觉本身是中性的,是主观的;我们不是他,就不可能不知道他是什么感觉。如果我们说他的感觉不应该,基本上是否定这个人。我们要了解他的感觉,再慢慢去寻找他感觉的源头是哪里出了差错。
一个人通常到最后一步路时会有 几个问题:我重要吗?我可爱吗?我有用吗?如果你能引导他明白这三个问题,他通常会找到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是个可爱的人、是个被需要的人,他会找到自己 生存的意义。但是你若不能取得他的信任,一开始用很多八股的东西,告诉他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反而更加重他里面孤寂感。所以我们要先从了解开始,我了解你不 代表我赞同你,但至少我们要了解。
有句话说,妈妈不快乐的时候, 全家人都会不快乐。妈妈的情绪往往牵动着整个家庭。我们鼓励所有的丈夫能够更加体贴妻子的需要,愿意在家里一同分担家务,这对妻子是一个很大的精神上的分 担。我们不能对女性说你应该是什么样子,如果活在职业和家庭的双重要求里,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
基督徒舒解压力的方法
对于基督徒来说,我们怎样帮助人舒解情绪压力呢?首先,要帮助他来建立自己的灵修和祷告。当他和神的关系建立起来以后,他比较容易从神那里得到自己的定位。我可爱吗?我是谁?我有用吗?这种定位不太容易被改变,他就有种安全感。
女性情绪压力大多来自没有安全 感,对自己的定位失去。女性很需要从外面得到一种回馈和定位。她如果不能从神那里得到,就要从人那里得到,这样她的需求就会成为男人的压力。并且她得不到 的,就比较容易产生抑郁症。当她们能与神建立关系的话,就会很稳定,然后自己来舒解她的情绪。
很多家庭女性觉得自己没有价 值,没有地位,但我们一定要正视全职妈妈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丈夫在外面上班,不要以为妻子不过是一个家庭主妇。若按照今天的标准,孩子的接送、做功课换 洗衣服等,年薪是很高的,所以这是一个无形的价值。因此丈夫应该回到家里对妻子说,谢谢你照顾整个家庭,让我的工作没有后顾之忧。这也是一种肯定。
总的来说,要舒解压力一定要建 立我们与神的关系。无论是男性、女性,我们都有不同的压力,但是我们每一天的开始都要有一段宁静的时刻,透过读经、祷告来向神倾心吐意,把我们的压力带到 神的面前。正如圣经说:“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彼前5:7)当我们能够以信靠神的心来面对每一天的压力和挑战的时候,我们的心 里就会从神那里得着安息,得着力量。


好牧人博客 幸福满家园 生活无国界 亲情不断电 节目资料库
听友可在节目留言板上和主持人及听友互动,也可写邮件到节目邮箱:yongbao@liangyou.net
节目QQ群:17481050 验证信息请写:拥抱幸福生活(写此验证信息才能加入)
 
一起争战,一起幸福
2013-09-06 06:37:00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63cc94380101hel7 [查看原文]
士 3:1 耶和华留下这几族,为要试验那不曾知道与迦南争战之事的以色列人,
士 3:2 好叫以色列的後代又知道又学习未曾晓得的战事。

你会怨历史,文化,社会,或是原生家庭里一些不易擦拭去的污秽吗?你会在教养儿女的过程中,特别去隔绝他们吗?
我记得怀孕时,曾经问以後该不该给孩子读「西游记」,「红楼梦」,这些 充满佛教思想的书?孩子出生後很快的发现,要叫小老美读这种书,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但几年後,我有了新的问题:哈利波特可以读吗?电影可以看吗?该让他们 知道「达文西密码」在讲什麽,还是像禁书一样完全封锁它存在的消息?
在家教育几年,然後去公立学校读了三年高中的老大在出发上大学前,与我有许多深入回顾。其中一段真心话,值得省思。
「妈妈,你还记得在家教育时你曾经让我读xxx那套书吗?」
我记得,那套书很出名,尤其是在家教育圈子里,号称是非常乾净又经典的「基督教青少年小说」,花了我不少银子,因为太好,好到我很放心,连翻都没翻过。

「那类书差点害惨了我。」她撇着嘴说。
「什麽???」我在超市里大吼,「你在讲什麽?那套书评价很高的,当年你也很爱,不是吗?难道里面有什麽不妥当的言词?」
「不!就因为太妥当了,里面的女主角十全十美,没有任何缺点,又有一对 完美的父母,之後碰到一个完美的基督徒男孩……」她边讲边翻白眼地说:「我以为那叫做正常,每个信耶稣的人都应该如此完美,只要好好读经祷告上教会,就应 该过那样的生活…..基督徒应该生活在完美的世界里,零缺点…」她对我眨眼笑,里面含着近几年在公立学校的挣扎:对环境,自己,对神。
女儿的话让我读到此章前两节时,特别扎心。
我的确期待儿女生活顺利,环境单纯,避免诱惑,平安喜乐。但教养儿女,不是把他们放在一个理想国的假象里,顶多教导他们想像战争的可能。
当我们提倡天国文化的同时,不能不小心:文化,可以让人习惯到不再去渴慕顺服天国的王,而只是拥有「天国的感觉」。
这种「天国的感觉」,会让我们的下一代失去承受基督信仰当中非常重要的装备:知道,学习未曾晓得的战事。
刚走进迦南地的以色列人之所以没有赶出迦南人,甚至融入他们,与他们通 婚,原因也许并不像我们以为的故意不顺服,而是因为在应许地上,宗教生活渐渐代替了对神的热情,使他们失去儆醒,以为只要把整个民族封锁在严谨的信仰传统 和律法里,就算有外邦人做工,甚至嫁娶进来,也是他们被吸收,而不是自己被影响。
我认识一些犹太人,自己跟所信的耶和华神没啥亲密关系,却对保持这个信仰传统有着高度的热诚,他们可以和非犹太人结婚,坚持对方愿意归依犹太教,但有没有真的信,那倒无所谓。
要做一群有洁癖的基督徒父母,让我们的孩子远离脏乱是容易的,要做一群「放牛吃草」的基督徒父母,让我们的孩子自己去「被主带领」也是容易的。
但,要陪着孩子生活在有诱惑,攻击,诡计的现实中,教导他们知道这些负面的信息,又帮助他们学习在其中争战,靠主得胜,那就不是嘴巴讲讲就过去的事。
有时我想着当初以色列人一进入迦南地,发现所谓应许地并不是亮晶晶的天堂时,会不会怪上帝太没诚意?这也像我们千辛万苦认识耶稣,信了之後还要处处难关处处过,也忍不住要怪上帝招待不周。
但神要把晶莹剔透的生命制作在属他的人身上,而不是制作在环境里,环境,是神手中的砂纸和雕刻刀。
旧约以色列人的信仰似乎一代不如一代,传承出了问题,是因为父母没有告诉孩子有关上帝的事吗?还是以色列孩子没听说他们祖先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摩西怎样经历上帝的故事?
或者,是以色列父母容许孩子可以留在家里作功课,不用去会堂做礼拜?
至少从士师记里我们发现,以色列人信仰传承的破口,出在他们没有让儿女知道爱主需要争战,也没有带着孩子学习为了跟随主必要打过的许多战役。
陪他们一段,无论是肉身儿女,或是属灵儿女,我们得帮助下一代,在他们的现实里,学习他们没有经历过的战事。
不要隔绝,也不要让他们自己去闯,一起争战,我们也要一起幸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