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选民“苏醒”影响多国选举结果 投票日趋理性

Saint88

Administrator
注册
2004-05-08
消息
18,274
荣誉分数
284
声望点数
263
来源:中新网

  从初到异国他乡的沉默谋生,到政治觉悟慢慢苏醒并投出选票,近年来,华裔已经从最初的政治冷感人群,转变为一股可以掀起住在国“政治海啸”的强大力量。不管是华裔参政人士,还是各国大选中各参选党派,华人的选票都引起他们高度重视,“得华裔者得天下”的口号虽显夸张,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华裔对选举结果的影响力。

  而对华裔选民而言,他们选票的去向也日趋理性,不再是只投给华裔参选者,对于切实解决华裔群体诉求的参选者,华裔也会加以支持。

  华裔选民政治力量壮大 渐可影响选举结果

  目前,华人参政以候选人最为光鲜夺目,他们在政治领域捷报频传,其实,这些荣誉和突破离不开每个华人选民的支持。如果华人不愿投票,即使人口再多,也不会得到政府的尊重,华人候选人在其政党内也不会有任何影响力。

  而日前结束的马来西亚大选更催生了一个新词,“华人政治海啸”,占马来西亚人口数25%的华人,八成转向反对党人民联盟,导致长期执政的执政党国民阵线仅以过半数获胜,改变了过去大选时国阵压倒性的取胜状况。一时间,华人选民闪耀在世界媒体的聚光灯下,而实际上,他们早已在世界各地的政治选举中崭露头角。

  在加拿大,华裔一改政治冷感,成为卑诗省选的“关键力量”,这次加拿大卑诗省选自由党逆转大胜,更在大部分华裔聚居的选区获得高支持率,被认为与华人选票有关。当地多个主要的华人网上论坛,今年省选也罕见出现热议政治的趋势。其中一个大型论坛,近期有八成话题皆与省选有关,开票当晚甚至还出现网站不堪负荷而短暂当机的激烈现象。

  一名黄姓华裔市民称自己原本在省选时都不愿投票,但这次见到省新民主党可能上台,全家四人皆出门投票给省自由党。他认为这次的经验,让他学习到一张选票真有可能改变结果。

  有华裔网民认为,华人在大温已经是“关键的力量”,任何政党都不应该小看华人对选战结果的影响力。更有华裔喊出“得华裔者得天下”的口号,强调各政党透过这次选战,都会认识到华裔小区已不再对政治冷漠。

  美国华人虽然人数较少,但在未来大选中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当两党基本盘已经确定不变时,少数族裔就可能被视作能够起决定作用的一股力量。作为亚裔中人数较多的华人,完全有可能成为起关键作用的“最后一根稻草”。

U357P4T8D4878375F107DT20130531104625.jpg

大马首相纳吉会晤霹州华团争取华裔选票。(马来西亚《东方日报》)

 华裔选民投票率提升 成选举各方争夺目标

  近年来,华裔人群开始迈入政治热情高涨期。

  2012年法国大选期间,巴黎十三区拥有投票权的华人超过11万,其中80%以上都参加了投票。

  在美国,就2012年备受瞩目的30号增税提案来说,在华裔社区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该提案规定未来4年加州销售税增长0.25%,并连续7年向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上者增收个人所得税,以弥补教育、医疗保健和公共安全经费上的巨额赤字。不少的亚裔团体,包括亚太法律中心、民权组织及工会组织都力挺这项提案,使得这项民主党与共和党争议最大的提案,得到轻松过关。

  据透露,美国华裔的投票意愿其实不低,随着取得投票权的华裔人口增加,加上华裔参政的意愿不断提高,未来华人的选票取向将会更加重要。

  华裔选民投票意愿的“苏醒”也引起了各大政党的重视,传统上,加拿大华裔的政治热情不高,投票率只有20%左右,而当地的平均投票率为60%。不过,由于华裔选民数量庞大,特别是集中在中心城市的个别选区。华裔的参与程度,往往成为左右选举结果的胜负手。所以,各大政党十分重视华裔手中的选票。

  在英国,保守党高层对华人的选票越来越重视,多名政府大臣在选举前均一同拉票;美国共和党在2012年大选后开始投入资金和人力,开展争取少数族裔的工作。

  意大利地方政府选举后,新当选的市长专门赴主要官员拜望当地华社,感谢支持。

  在澳洲,新州工党为了拉拢华裔选民,任命华裔人士王国忠为州参议员,试图加强与华裔社区的联系,澳洲现任总理吉拉德更是投入大量精力拉拢亚裔选民,工党认为,如果失去西悉尼支持前总理陆克文的华裔社区选票,就足以使他们在9月14日的大选中落败了。

U357P4T8D4878379F107DT20130531105038.jpg

加拿大卑诗省选投票,简蕙芝(左)造访华裔超市以粤语向邓婶(右)拜票。(加拿大《明报》)

  华裔选票走向日趋理性 参政热情有待提高

  各方都争夺华裔选票支持,直接导致华裔的选择日益理性。日前,造成大马的“华人政治海啸”事件的主因,就在于反对党向华人承诺废除独裁、打击贪腐、消弭华人面对的不平等待遇。

  经历了2012年的总统选举及加州选举之后,美国华裔人士更加显示出了参与政治的热情,不但积极推举华裔候选人,也会根据候选人的政纲来挑选符合自己利益的代言人。

  加拿大华裔人士在选举中也表现得更加独立,他们会认真考量候选人的政见是否符合他们自身的利益,而不会“人云亦云”在选举中随大流。

  实际上,由于语言限制及平时日常生活范围的局限,华裔的投票率依然不高。

  分析指出,近年来华人选民参选热情有所提高,但进展相对缓慢。有调查显示,美国加州华人选民有31%支持民主党,有7%支持共和党,而不表态的比例高达61%。这表明,大多数华人仍然对政治保持冷漠。

  这种政治冷漠导致华人选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大大低于主流社会民众。据英媒报道,英格兰和威尔士5月初举行了地方选举,华人工党主席梁辛尼说,调查发现10个华人中有8个不投票。

  加拿大卑诗省议会选举候选人黄运荣指出,如何调动华人选民的热情出来投票,是各大政党都在思考的命题。而他们的千呼万唤似乎很难改变华人选民的冷眼相对。据统计,卑诗省的华人投票率只有20%左右。

  法国十三区则让更多华裔看到未来希望,2012年法国大选期间,巴黎十三区拥有投票权的华人超过11万,其中80%以上都参加了投票。“我相信,无论是法国还是欧洲其他国家,随着华人新生代的努力,政治融入的前景会越来越好,”十三区华裔副区长陈文雄说。

U357P4T8D4878380F107DT20130531105126.jpg

英国地方选举结果揭晓,英国独立党的表现令人瞩目。(英国BBC)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