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焦点新闻
Guest
上周四,两岸智库在京参加“北京会谈”,共同探讨两岸政治关系;今天,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抵达香港,将出席未来两天的“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创新”研讨会。两岸频频互动,是否意味着两岸政治关系迎来突破?凤凰网就此连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
刘国深称,两岸最好的定位是“同属一个国家领土主权范围内的两个对立中的政权”,能不能往好的方向发展,要靠双方共同努力。刘国深特别提出,在竞争中国正统代表权层面上,两岸目前都将对方视为竞争对手,有一些台湾人称台湾方面已放弃竞争代表权,这实质上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做法,“我们要警惕这一说法背后暗含的视大陆为‘另一国家’的政治算计,大陆方面不会上当。”
对于此次谢长廷可能与大陆智库对话,刘国深表示,他是不是能够代表民进党,有待观察。刘国深认为,大陆方面和民进党之间之所以不能展开对话,是因为缺乏最基本的政治交集、政治互信。真正意义上的红绿同台,从目前来看,时机也并没有成熟。
吴伯雄所提“一中架构”并未突破国民党原有立场
凤凰网资讯:习近平提出“一中框架”、吴伯雄以“一中架构”做回应,这两种提法有什么实质新意?与以往相比突破在哪里?
刘国深:两者大同小异,没有原则上的不同。自2008年以来,我们一直就在提“一中框架”。但“一中架构”,由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授权现任荣誉主席吴伯雄,当着习近平总书记公开讲出来,这还是第一次。从台北方面来说,做这样的表态,有助于增进两岸领导人之间的政治互信。当然“一中架构”基本上也是国民党方面众所周知的基本立场,这么提没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
实际上,在90年代初期,特别是“香港会谈”过程中,国民党在台执政当局曾提出过:“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对一个中国内涵,双方认知各有不同”,这个提法其实比“一中架构”更为明确。
凤凰网资讯:马英九曾表示“两岸间主权互不承认,但治权互不否认”,用这样的方式能够解决目前的困难。马英九的这一表述怎么理解?“治权互不否认”有何含义?
刘国深:我们应该认真对待马英九提出来的“主权互不承认,治权互不否认”,要了解台湾方面为什么会这么提。
两岸是同属一个国家领土主权范畴下的两个地区,或者是两个政治上还没有结束对立的政权。“主权互相承认”当然是不能接受的;“治权互不否认”,还要进一步深入推敲。虽然主权互相承认不可能,但两岸互不否认治权,会给两岸关系带来哪些法理上的问题,或者现实政治上的挑战,是我们必须认真坐下来交流、谈判以后,才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
“治权互不否认”,不能够简单地去回应。在台湾当局对台湾地区的实际管辖方面,我们是不会漠视的。双方公权力部门要给两岸之间的治权问题一个说法,但这要建立在两岸之间有效的政治协商对话基础之上,在达成更加明确的政治共识基础之上,再来做这样的安排。
所以我不建议简单地、直接去回应所谓“主权互不承认,治权互不否认”的提法,双方都要避免被恶意地过度解释的问题。
凤凰网资讯:2012年12月21日,前海峡交流基金会副董事长邱进益在在政大举办的“十八大之后的两岸和平发展”研讨会上表示,希望两岸从“互不否认治权”,进一步到“相互承认治权”。您怎么看这一提法?
刘国深:这和两岸政治互信能否进一步强化有关系。此次吴伯雄先生受马英九委托,公开表示两岸是一个中国的架构,但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台湾官方公权力部门的立场,还有待观察。
双方在没有充分的政治互信情况下,在没有进行政治协商谈判的情况下,对这一提法做回应,我觉得是不负责任的。但这一问题也足以证明,海峡两岸双方有必要创造条件,坐下来进行政治性协商、沟通与对话,甚至有必要进行政治谈判。
解决两岸共同对外问题的尴尬局面不能心急
凤凰网资讯: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表示,两岸交往中实务部门公权力行使的问题是可以讨论的。这是否意味着北京方面在讨论互相承认治权问题上有所松动?务实部门公权力行使可以有哪些探索?
刘国深:应该来说,大陆从来没有公开否定台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的公权力存在。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现在已经到了民间要求两岸公权力部门进一步增进交流,进一步加强保障,或者更加有序化这样的一个新阶段。
两岸之间围绕着实务部门公权力行使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对话、协商,是有必要的,但是这个问题牵涉面很广,必须要塑造相应的环境和大背景,才有可能真正取得新的突破。
所以我不建议这个时候过度放大这些讲话,好像觉得双方开始互相承认治权,这种讲法可能稍显简单了一点,这个问题还要做更多调研,更加深入的对话、协商,才有可能确定双方之间如何界定所谓治权的问题。确定双方公权力关系的问题,目前还有一定难度,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努力。
凤凰网资讯:前不久的钓鱼岛争端问题、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事件中,可以看出两岸在解决国际领域问题时,面临着尴尬局面。面对这些现实问题,两岸之间如何寻求突破?
刘国深:两岸之间结构性的政治障碍,包括两岸政治文化上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这些结构性的分歧、障碍、冲突,的确已经影响到了海峡两岸共同维护中国人权益。包括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两岸之间的确还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难以进行直接合作。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久,但不能够心急,还要一步步来。
为今之计,一方面要增进互信,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求,两岸民间社会做更多的沟通,从智库交流做起来。双方公权力部门也相应地做出一些默契配合,这很重要。
我们必须要提醒,这个问题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一定要有耐心,给对方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并处理内部问题。只有大家找到共识,找到共同利益,才有可能解决两岸共同对外事务问题上配合不够默契和紧密的困境。
两岸定位:同属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两个对立中的政权
凤凰网资讯:有台湾学者指出,未来的关键是两岸政治定位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定位,如何有一个能够令两岸都接受的一种清晰的表述?
刘国深: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两岸合作最起码的基础。
两岸之间进一步政治定位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两个公权力部门,或者说两个政权,双方各自自称对方为政权。现在最好的两岸定位是,同属一个国家领土主权范围内的两个对立中的政权,这种定位适用于处理海峡两岸之间的事务。
凤凰网资讯:这样一个表述,国际上也是认可的。
刘国深:国际社会基本认可这个定位,但在国际上,以及和国际社会成员交往中,大陆政府更多地代表着中国的形象、权利和义务。当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台湾在法理上也是以中国“中央政府”的名义和其他国家发生交往,有些国家承认它,但大多数国家不承认,这是一种政治事实的描述,不带有价值色彩,与法理上的承认是不同的,法理上互相关系的确定,必须要经过两岸之间从政治对话到政治协商,再到政治谈判,一步脚印地走才能够解决。
要警惕一些台湾人视大陆为“另一国家”的政治算计
凤凰网资讯:习吴会谈后,大陆一改“排斥民进党、接触国民党”的对台政党策略,这次北京会谈也有不少民进党人士。这是否意味着大陆对台工作思维上的新转变?有学者形容是红蓝绿对话,可以这么说吗?
刘国深:红蓝绿对话,并非第一次。此次参与对话的民进党人,多大程度上能代表民进党这一政党的观点,我们必须要画一个大问号。大陆方面和国民党之间的接触、对话、沟通,长期以来都在执行,两党沟通不以排斥哪一个政党为前提。
大陆方面和民进党之间之所以不能够展开对话,是因为缺乏最基本的政治交集、政治互信。这次大陆方面在北京和民进党的学者同台,多多少少有一定的进展,力度比以往要更大一些,层级可能还会更高一些,但这并不代表大陆已经接受红蓝绿三党对话这一说法,这个一定要区分清楚,目前还达不到红蓝绿三党政党层面对话的阶段。只是有绿营背景的学者专家,出席了这场对话。
真正意义上的红绿同台,从目前来看,时机也并没有成熟,既使是谢长廷可能在香港要跟大陆方面的智库交流对话也是一样,他是不是能够代表民进党?多大程度上得到民进党授权?仍需我们仔细分析观察。
凤凰网资讯:民进党苏贞昌批评吴伯雄提出的“一中构架”,他说这种提法是要锁住台湾,剥夺台湾对未来选择的自由。您觉得苏贞昌这种观点多大程度能够反映岛内民众的声音?
刘国深:苏贞昌的这一说法准确地反映了民进党在台湾政党政治进程中扮演的一个角色。台湾是个多元社会,没有人反对那才是奇怪的事情,因此吴伯雄讲“一中架构”,民进党反对,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为反对而反对,我们不必太过在意。
到底多大程度上代表台湾民众的意愿?我觉得是比较有限的,苏贞昌的说法不是多数台湾人的想法。即使是那些不认同吴伯雄“一中架构”的人,也未必真正了解什么叫“一中架构”。
台湾人对“中国”的认同,已经被严重扭曲了,所以我们也不要简单去引用台湾社会的各种民意调查,这是非常危险的,有很多陷阱在里面。目前,台湾主流社会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政治符号是有困难的,两岸之间存在结构性的政治矛盾,这是很正常的。
但是我们要注意,台湾有些人故意把不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曲解并放大到不认同“中国”,这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要给予严厉批判的。这样的做法不仅破坏两岸关系,更是扰乱台湾社会。
凤凰网资讯: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就两岸政治对话提出三点意见,他说,先通过回顾1949年以来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历程,判断目前双方所处的水平,认清双方实际上是如何看待对方的。您觉得就以目前的状态,双方对对方的认知,看清到什么程度?
刘国深:1949年以来,两岸之间从国共内战状态进入到政治上的两岸敌对状态,到目前实际上还没有正式结束对立状态,呈现出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这是目前国共两个政权的历史以来最好的状态了。能不能往好的方向发展,要靠双方共同努力。当然,如果未来台湾换了执政党后,跟大陆之间的政治互信也许跟现在不一样,双方相互关系样态也可能变化。
在竞争中国正统代表权层面上,两岸目前都将对方视为竞争对手。也许有一些台湾人不承认这一点,说是台湾方面已放弃和大陆竞争代表权了,但这实质上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做法,并不足为奇。我们要警惕这一说法背后暗含的视大陆为“另一国家”的政治算计,大陆方面不会上当。
台湾当局是中国境内与大陆政府对立中的一个政权,这一点很明确,只不过现在国民党继续执政,这种对立性质正在淡化,慢慢走向合作,走向双赢。这就是目前的两岸关系,既对立又合作,透过环境的改善,两岸关系的未来充满的美好的希望。
(版权归凤凰网资讯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凤凰网
刘国深称,两岸最好的定位是“同属一个国家领土主权范围内的两个对立中的政权”,能不能往好的方向发展,要靠双方共同努力。刘国深特别提出,在竞争中国正统代表权层面上,两岸目前都将对方视为竞争对手,有一些台湾人称台湾方面已放弃竞争代表权,这实质上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做法,“我们要警惕这一说法背后暗含的视大陆为‘另一国家’的政治算计,大陆方面不会上当。”
对于此次谢长廷可能与大陆智库对话,刘国深表示,他是不是能够代表民进党,有待观察。刘国深认为,大陆方面和民进党之间之所以不能展开对话,是因为缺乏最基本的政治交集、政治互信。真正意义上的红绿同台,从目前来看,时机也并没有成熟。
吴伯雄所提“一中架构”并未突破国民党原有立场
凤凰网资讯:习近平提出“一中框架”、吴伯雄以“一中架构”做回应,这两种提法有什么实质新意?与以往相比突破在哪里?
刘国深:两者大同小异,没有原则上的不同。自2008年以来,我们一直就在提“一中框架”。但“一中架构”,由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授权现任荣誉主席吴伯雄,当着习近平总书记公开讲出来,这还是第一次。从台北方面来说,做这样的表态,有助于增进两岸领导人之间的政治互信。当然“一中架构”基本上也是国民党方面众所周知的基本立场,这么提没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
实际上,在90年代初期,特别是“香港会谈”过程中,国民党在台执政当局曾提出过:“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对一个中国内涵,双方认知各有不同”,这个提法其实比“一中架构”更为明确。
凤凰网资讯:马英九曾表示“两岸间主权互不承认,但治权互不否认”,用这样的方式能够解决目前的困难。马英九的这一表述怎么理解?“治权互不否认”有何含义?
刘国深:我们应该认真对待马英九提出来的“主权互不承认,治权互不否认”,要了解台湾方面为什么会这么提。
两岸是同属一个国家领土主权范畴下的两个地区,或者是两个政治上还没有结束对立的政权。“主权互相承认”当然是不能接受的;“治权互不否认”,还要进一步深入推敲。虽然主权互相承认不可能,但两岸互不否认治权,会给两岸关系带来哪些法理上的问题,或者现实政治上的挑战,是我们必须认真坐下来交流、谈判以后,才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
“治权互不否认”,不能够简单地去回应。在台湾当局对台湾地区的实际管辖方面,我们是不会漠视的。双方公权力部门要给两岸之间的治权问题一个说法,但这要建立在两岸之间有效的政治协商对话基础之上,在达成更加明确的政治共识基础之上,再来做这样的安排。
所以我不建议简单地、直接去回应所谓“主权互不承认,治权互不否认”的提法,双方都要避免被恶意地过度解释的问题。
凤凰网资讯:2012年12月21日,前海峡交流基金会副董事长邱进益在在政大举办的“十八大之后的两岸和平发展”研讨会上表示,希望两岸从“互不否认治权”,进一步到“相互承认治权”。您怎么看这一提法?
刘国深:这和两岸政治互信能否进一步强化有关系。此次吴伯雄先生受马英九委托,公开表示两岸是一个中国的架构,但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台湾官方公权力部门的立场,还有待观察。
双方在没有充分的政治互信情况下,在没有进行政治协商谈判的情况下,对这一提法做回应,我觉得是不负责任的。但这一问题也足以证明,海峡两岸双方有必要创造条件,坐下来进行政治性协商、沟通与对话,甚至有必要进行政治谈判。
解决两岸共同对外问题的尴尬局面不能心急
凤凰网资讯: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表示,两岸交往中实务部门公权力行使的问题是可以讨论的。这是否意味着北京方面在讨论互相承认治权问题上有所松动?务实部门公权力行使可以有哪些探索?
刘国深:应该来说,大陆从来没有公开否定台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的公权力存在。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现在已经到了民间要求两岸公权力部门进一步增进交流,进一步加强保障,或者更加有序化这样的一个新阶段。
两岸之间围绕着实务部门公权力行使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对话、协商,是有必要的,但是这个问题牵涉面很广,必须要塑造相应的环境和大背景,才有可能真正取得新的突破。
所以我不建议这个时候过度放大这些讲话,好像觉得双方开始互相承认治权,这种讲法可能稍显简单了一点,这个问题还要做更多调研,更加深入的对话、协商,才有可能确定双方之间如何界定所谓治权的问题。确定双方公权力关系的问题,目前还有一定难度,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努力。
凤凰网资讯:前不久的钓鱼岛争端问题、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事件中,可以看出两岸在解决国际领域问题时,面临着尴尬局面。面对这些现实问题,两岸之间如何寻求突破?
刘国深:两岸之间结构性的政治障碍,包括两岸政治文化上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这些结构性的分歧、障碍、冲突,的确已经影响到了海峡两岸共同维护中国人权益。包括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两岸之间的确还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难以进行直接合作。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久,但不能够心急,还要一步步来。
为今之计,一方面要增进互信,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求,两岸民间社会做更多的沟通,从智库交流做起来。双方公权力部门也相应地做出一些默契配合,这很重要。
我们必须要提醒,这个问题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一定要有耐心,给对方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并处理内部问题。只有大家找到共识,找到共同利益,才有可能解决两岸共同对外事务问题上配合不够默契和紧密的困境。
两岸定位:同属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两个对立中的政权
凤凰网资讯:有台湾学者指出,未来的关键是两岸政治定位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定位,如何有一个能够令两岸都接受的一种清晰的表述?
刘国深: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两岸合作最起码的基础。
两岸之间进一步政治定位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两个公权力部门,或者说两个政权,双方各自自称对方为政权。现在最好的两岸定位是,同属一个国家领土主权范围内的两个对立中的政权,这种定位适用于处理海峡两岸之间的事务。
凤凰网资讯:这样一个表述,国际上也是认可的。
刘国深:国际社会基本认可这个定位,但在国际上,以及和国际社会成员交往中,大陆政府更多地代表着中国的形象、权利和义务。当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台湾在法理上也是以中国“中央政府”的名义和其他国家发生交往,有些国家承认它,但大多数国家不承认,这是一种政治事实的描述,不带有价值色彩,与法理上的承认是不同的,法理上互相关系的确定,必须要经过两岸之间从政治对话到政治协商,再到政治谈判,一步脚印地走才能够解决。
要警惕一些台湾人视大陆为“另一国家”的政治算计
凤凰网资讯:习吴会谈后,大陆一改“排斥民进党、接触国民党”的对台政党策略,这次北京会谈也有不少民进党人士。这是否意味着大陆对台工作思维上的新转变?有学者形容是红蓝绿对话,可以这么说吗?
刘国深:红蓝绿对话,并非第一次。此次参与对话的民进党人,多大程度上能代表民进党这一政党的观点,我们必须要画一个大问号。大陆方面和国民党之间的接触、对话、沟通,长期以来都在执行,两党沟通不以排斥哪一个政党为前提。
大陆方面和民进党之间之所以不能够展开对话,是因为缺乏最基本的政治交集、政治互信。这次大陆方面在北京和民进党的学者同台,多多少少有一定的进展,力度比以往要更大一些,层级可能还会更高一些,但这并不代表大陆已经接受红蓝绿三党对话这一说法,这个一定要区分清楚,目前还达不到红蓝绿三党政党层面对话的阶段。只是有绿营背景的学者专家,出席了这场对话。
真正意义上的红绿同台,从目前来看,时机也并没有成熟,既使是谢长廷可能在香港要跟大陆方面的智库交流对话也是一样,他是不是能够代表民进党?多大程度上得到民进党授权?仍需我们仔细分析观察。
凤凰网资讯:民进党苏贞昌批评吴伯雄提出的“一中构架”,他说这种提法是要锁住台湾,剥夺台湾对未来选择的自由。您觉得苏贞昌这种观点多大程度能够反映岛内民众的声音?
刘国深:苏贞昌的这一说法准确地反映了民进党在台湾政党政治进程中扮演的一个角色。台湾是个多元社会,没有人反对那才是奇怪的事情,因此吴伯雄讲“一中架构”,民进党反对,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为反对而反对,我们不必太过在意。
到底多大程度上代表台湾民众的意愿?我觉得是比较有限的,苏贞昌的说法不是多数台湾人的想法。即使是那些不认同吴伯雄“一中架构”的人,也未必真正了解什么叫“一中架构”。
台湾人对“中国”的认同,已经被严重扭曲了,所以我们也不要简单去引用台湾社会的各种民意调查,这是非常危险的,有很多陷阱在里面。目前,台湾主流社会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政治符号是有困难的,两岸之间存在结构性的政治矛盾,这是很正常的。
但是我们要注意,台湾有些人故意把不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曲解并放大到不认同“中国”,这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要给予严厉批判的。这样的做法不仅破坏两岸关系,更是扰乱台湾社会。
凤凰网资讯: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就两岸政治对话提出三点意见,他说,先通过回顾1949年以来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历程,判断目前双方所处的水平,认清双方实际上是如何看待对方的。您觉得就以目前的状态,双方对对方的认知,看清到什么程度?
刘国深:1949年以来,两岸之间从国共内战状态进入到政治上的两岸敌对状态,到目前实际上还没有正式结束对立状态,呈现出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这是目前国共两个政权的历史以来最好的状态了。能不能往好的方向发展,要靠双方共同努力。当然,如果未来台湾换了执政党后,跟大陆之间的政治互信也许跟现在不一样,双方相互关系样态也可能变化。
在竞争中国正统代表权层面上,两岸目前都将对方视为竞争对手。也许有一些台湾人不承认这一点,说是台湾方面已放弃和大陆竞争代表权了,但这实质上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做法,并不足为奇。我们要警惕这一说法背后暗含的视大陆为“另一国家”的政治算计,大陆方面不会上当。
台湾当局是中国境内与大陆政府对立中的一个政权,这一点很明确,只不过现在国民党继续执政,这种对立性质正在淡化,慢慢走向合作,走向双赢。这就是目前的两岸关系,既对立又合作,透过环境的改善,两岸关系的未来充满的美好的希望。
(版权归凤凰网资讯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