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焦点新闻
Guest
原标题:“中央日报”:在野党不该兴风作浪、挑拨是非
台海网6月29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中央日报”网路报29日发表社评说,海基会及海协会在6月21日签署了影响深远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正如所料,正当马英九民调低迷之际,服贸协议就成了在野党及各界批判执政党的最佳藉口。
社评说,台联依然持续指控马“政府”卖台的陈腔滥调,而民进党亦以“密室作业”为由,强力要求“立法院”以逐条审查的方式来检验此协议。尤有甚者,有评论家说“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及服贸协议将使得形成“大陆是中心、台湾是边缘”的“主子与奴仆”关系,并说这是马“政府”附和中共“以商逼政”、“和平卖国”的无知无能后果。
在野党更危言耸听,以“假投资、真移民”的说词来欺瞒民众,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作法。试问,难道外国公司来台投资,我们可以拒绝其管理干部来台吗?那为何台湾企业驻外,都有外派人员呢?更何况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明白表示,大陆企业来台绝非是投资移民。在野党混淆视听的不良企图,应受到严正谴责。
然而,ECFA及服贸协议真的像是批评者所说的如此不堪吗?马“政府”上下全都是非专业、只会逢迎拍马的官僚?
让我们先看看在野党对ECFA的反覆态度,再来分析服贸协议对台的利弊得失。
社评说,当两岸签署ECFA之时,在野党强烈杯葛,痛批这是卖台促统的第一步。然随着台湾对大陆出口量增加,加上农产品更享有免关税优惠,在野党执政的地方县市首长纷纷改口,要求增加免关税项目。又随着两岸直航的便利效果逐渐呈现,且大陆来台观光客人数激增、刺激地方经济消费,遂又向“中央政府”抱怨南部与对岸直航班次过少。
在野党政客们,像是云林县长苏治芬、高雄市长陈菊等,为何有如此之大的态度转变呢?因为他们都看到了两岸经贸往来的实质效益,也意识到台海和平对台湾经贸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如果民进党苏贞昌主席真的要求其执政的地方县市拒绝大陆企业的投资,若地方产业眼红其他县市的好处,就等着被国人批判吧。
台湾固然有许多产业到大陆设厂,但如果不是台湾内部的政治限制使然,大陆对台投资肯定不会只限于几亿美元而已。虽然许多人都怀疑大陆对台投资有其政治统战目的,但随着大陆与国际经贸体系逐步紧密结合的情况下,他们也希望以“在商言商”的态度来进行经济投资,不受政治干扰。
让我们回头来检验服贸协议。此次台湾承诺向大陆开放64项,“其中仅有约三分之一项目高于我加入WTO承诺、三分之一等同WTO承诺、三分之一低于WTO承诺,总计台方开放内容约57%属新增或扩大对大陆开放项目。”
社评说,在野党认为台湾的服务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尤其是弱势的中小企业,更将面临大陆挟其人力成本优势的直接挑战。似乎已认定台湾产业毫无竞争力、且台湾必然是输家。倘若如此,民进党为何要要求马“政府”加速与其他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与签署呢?何不把台湾封闭起来就相安无事了?!
这根本是井底之蛙的见解,也对台湾产业的灵活及适应能力毫无所悉。民进党不是一向自豪于带领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政绩吗?既然这是台湾走向区域经济整合的第一步,也是不得不的选择,怎可抹黑成卖台条款呢?
再说,我们根本没有开放大陆劳工来台就业,服务业从业人员会面临高失业率的说法,从何而来?倒是大陆来台投资项目增加,反而能活络台方的经济活动、提高就业市场流动,应以正面态度来看待经济开放乙事。
民众应瞭解,既然台湾是以外贸为主,就当尽速与国际经贸体系连结,强化各产业竞争力,毕竟光靠“政府”补助是无法永久生存的。在野党本有监督“政府”之职责,但不该兴风作浪、挑拨是非,难道台湾产业没有竞争力?
更深一层瞭解,两岸开放经贸往来是台湾面对未来更多与其他经济体自由贸易协议的第一步,应有心理准备。况且大陆人士来台,必当遵守台湾“法律”。两岸交流既能促进双边瞭解、稳定台海关系,又能提升台湾对外开放脚步,实不需过于惊慌。
在野党本就有监督“政府”之责,亦可要求实质审查协议,但奉劝在野党“立委”勿以意识型态来看待经贸协议,以免自曝其短、贻笑大方。
平心而论,双边贸易协议的签订本来就会有好或坏的影响,“政府”当有责任辅导弱势产业转型,并编列预算来辅导可能受冲击的产业。然而,若只会指责“政府”、却不思提升竞争力,终究会被淘汰的。
社评说,这是台湾迈向自由贸易的必经之路,也是必须面对的阵痛,台湾应有共识,相互扶持,让台湾经济体系再度展现活力与竞争力。
来源: 凤凰网
台海网6月29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中央日报”网路报29日发表社评说,海基会及海协会在6月21日签署了影响深远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正如所料,正当马英九民调低迷之际,服贸协议就成了在野党及各界批判执政党的最佳藉口。
社评说,台联依然持续指控马“政府”卖台的陈腔滥调,而民进党亦以“密室作业”为由,强力要求“立法院”以逐条审查的方式来检验此协议。尤有甚者,有评论家说“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及服贸协议将使得形成“大陆是中心、台湾是边缘”的“主子与奴仆”关系,并说这是马“政府”附和中共“以商逼政”、“和平卖国”的无知无能后果。
在野党更危言耸听,以“假投资、真移民”的说词来欺瞒民众,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作法。试问,难道外国公司来台投资,我们可以拒绝其管理干部来台吗?那为何台湾企业驻外,都有外派人员呢?更何况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明白表示,大陆企业来台绝非是投资移民。在野党混淆视听的不良企图,应受到严正谴责。
然而,ECFA及服贸协议真的像是批评者所说的如此不堪吗?马“政府”上下全都是非专业、只会逢迎拍马的官僚?
让我们先看看在野党对ECFA的反覆态度,再来分析服贸协议对台的利弊得失。
社评说,当两岸签署ECFA之时,在野党强烈杯葛,痛批这是卖台促统的第一步。然随着台湾对大陆出口量增加,加上农产品更享有免关税优惠,在野党执政的地方县市首长纷纷改口,要求增加免关税项目。又随着两岸直航的便利效果逐渐呈现,且大陆来台观光客人数激增、刺激地方经济消费,遂又向“中央政府”抱怨南部与对岸直航班次过少。
在野党政客们,像是云林县长苏治芬、高雄市长陈菊等,为何有如此之大的态度转变呢?因为他们都看到了两岸经贸往来的实质效益,也意识到台海和平对台湾经贸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如果民进党苏贞昌主席真的要求其执政的地方县市拒绝大陆企业的投资,若地方产业眼红其他县市的好处,就等着被国人批判吧。
台湾固然有许多产业到大陆设厂,但如果不是台湾内部的政治限制使然,大陆对台投资肯定不会只限于几亿美元而已。虽然许多人都怀疑大陆对台投资有其政治统战目的,但随着大陆与国际经贸体系逐步紧密结合的情况下,他们也希望以“在商言商”的态度来进行经济投资,不受政治干扰。
让我们回头来检验服贸协议。此次台湾承诺向大陆开放64项,“其中仅有约三分之一项目高于我加入WTO承诺、三分之一等同WTO承诺、三分之一低于WTO承诺,总计台方开放内容约57%属新增或扩大对大陆开放项目。”
社评说,在野党认为台湾的服务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尤其是弱势的中小企业,更将面临大陆挟其人力成本优势的直接挑战。似乎已认定台湾产业毫无竞争力、且台湾必然是输家。倘若如此,民进党为何要要求马“政府”加速与其他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与签署呢?何不把台湾封闭起来就相安无事了?!
这根本是井底之蛙的见解,也对台湾产业的灵活及适应能力毫无所悉。民进党不是一向自豪于带领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政绩吗?既然这是台湾走向区域经济整合的第一步,也是不得不的选择,怎可抹黑成卖台条款呢?
再说,我们根本没有开放大陆劳工来台就业,服务业从业人员会面临高失业率的说法,从何而来?倒是大陆来台投资项目增加,反而能活络台方的经济活动、提高就业市场流动,应以正面态度来看待经济开放乙事。
民众应瞭解,既然台湾是以外贸为主,就当尽速与国际经贸体系连结,强化各产业竞争力,毕竟光靠“政府”补助是无法永久生存的。在野党本有监督“政府”之职责,但不该兴风作浪、挑拨是非,难道台湾产业没有竞争力?
更深一层瞭解,两岸开放经贸往来是台湾面对未来更多与其他经济体自由贸易协议的第一步,应有心理准备。况且大陆人士来台,必当遵守台湾“法律”。两岸交流既能促进双边瞭解、稳定台海关系,又能提升台湾对外开放脚步,实不需过于惊慌。
在野党本就有监督“政府”之责,亦可要求实质审查协议,但奉劝在野党“立委”勿以意识型态来看待经贸协议,以免自曝其短、贻笑大方。
平心而论,双边贸易协议的签订本来就会有好或坏的影响,“政府”当有责任辅导弱势产业转型,并编列预算来辅导可能受冲击的产业。然而,若只会指责“政府”、却不思提升竞争力,终究会被淘汰的。
社评说,这是台湾迈向自由贸易的必经之路,也是必须面对的阵痛,台湾应有共识,相互扶持,让台湾经济体系再度展现活力与竞争力。
来源: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