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混混在澳洲

行者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1-23
消息
306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随浙江省教育厅“21世纪中小学教育如何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培训团”在澳洲考察了近二十天,使我
有较充裕的时间关注中国在澳小留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据悉,仅2000年全国约有5万左右的小学、初中毕业生出洋留学, 2001年又有增加,加上以前三年已
经在外读中学的,中国小留学生已远远超过10万。

这些赴海外读中学的学生年龄段集中在16-18岁左右,澳大利亚当地华人称这些小留学生为“第四代
留学生”。



中国小留学生在澳大利亚的表现可谓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大浪淘沙造就的杰出青少年。一些抱负远
大、基础知识扎实、学习勤奋的优秀学生,在澳大利亚这块现代教育理念天地中如鱼得水,脱颖而
出。 2000年初,中国小留学生爆出大新闻,当地的IB(一种国际认可的中学证书计分方法)和VCE两
种高中毕业会考证书的第一名,都被中国小留学生囊括。

河南来的张征到澳洲时不会英文,但两年后的考试他成为维多利亚州第一名,也是南丰球IB的第一
名。在这之前,张征还因学习优秀受到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的接见。采访中他告诉笔者,当年知青父
母回城后拼命学习考电视大学,晚上两人抢桌子和台灯,所以当自己在澳洲的学习有松弛一下的念头
时,一想到家中那盏台灯,就重新振作起来。张征中学毕业后被撒切尔夫人的母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录取,一年后进入牛津大学,如今他是英国华人联合商会赞助的奖学金获得者。

2001年初,泰勒学院会考的前三名,有两位是中国去的女学生,她们是上海的黄健和抚顺的曲碌华同
学,她俩均拿到大学的奖学金。而上海来的倪凌在升学进英纳西大学之前写出《十六岁闯澳洲》一
书,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

但是,在小留学生中,成绩平平者仍是大多数。由于中国普遍缺少英语老师(这些年才开始加强),
中国去的小留学生英文基础都比较差。澳方为我们请的翻译崔先生家中有一名学生,到澳洲将近半
年,连简单的英语对话都感到困难,完整的英语还说不上100句,很难想象他是怎么上课的,其实他
很多时间干脆就不去学校。

赴澳的这批小留学生们除了成绩差以外,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表现。许多到了海外的小留学生“仍
旧不会整理床铺,不愿洗衣服,从不洗碗。”不少父母是大款的孩子每月有汇款,或者银行中有几万
美元。他们年纪小不善理财,且一下子有了大量的可支配的现金,造成挥霍且沾染了不良习气。一家
餐馆曾有记录,一帮中国孩子吃饭,吃了1000澳元,扔下800澳元小费。笔者也曾亲眼看到一群中国
孩子,点了一桌菜,但仅尝了几口便扬长而去。

2001年新年,中国各大城市正在举办国外教育展览时,澳大利亚当地的一家报纸头版刊载一篇题为
《中国孩子尽占唐人街风景》的文章,文章开头写道:“左手一支烟,右手一只机(手提电话),有
时一对对,更多时是一群群……”我们有意到唐人街实地观察,果真如此。即使不是周末的白天,唐
人街上照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大部分是青少年学生。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国际语系主任陈杨国生女士是位帮助中国留学生的热心人,说起这些小留学生她
大摇其头。她家住着的一位中国留学生,不到考驾照的年龄就开着跑车乱窜;她朋友处的一位小留学
生竟然不请假就随意地飞回中国呆上几天。

翻译崔先生受朋友之托,家里开始住有从香港、山东等地来的七名中国学生。其中一男一女,认识才
两个星期,便生活到了一起。一段时间以后,崔先生忍无可忍,下了逐客令。对现在住在他家的几个
小留学生,他也感到不满意。其中一男孩,一到墨尔本就被这“精彩世界”搞得晕头转向,吃喝嫖赌
全沾了,一夜输了5000多元,袋子里放着避孕工具,半年的生活费不到一个月便化得精光。当着崔先
生这个房东的面,打电话欺骗和要挟父亲:“我被抢劫了,已身无分文,若再不寄钱来,我就借钱买
机票回来。”崔先生给这位山东某电力公司老板的公子算了算,不到一年时间,已用了近20万澳
元。

更有甚者,是前年发生了一起一名中国学生被遣送回国的事件。这名学生到澳洲后挥金如土,开始还
不断地向父母要,当他自己也觉得无脸再向家里开口时,被当地的黑社会引入歧途,合伙贩毒,被警
方抓获。在机场,当地记者采访他时,他歇斯底里喊了声:当初为什么父母给我这么多钱!

杭州有对夫妇的女儿是在高二时出国的,虽然在国内成绩很差,但凭着一流的考试能力,在澳洲学校
念大学预科和英语文化补习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往日西子湖畔的失落感,在这儿荡然无存,到处
受到赞美的目光,加上天生丽质,骨子里的那种虚荣和占有欲开始慢慢膨胀起来。先是嫌父母每次寄
的钱太少,再就是觉得自己黄皮肤不如人家的皮肤……夫妇俩每年十来万不薄的收入一分不剩地寄
去, “千金”还不够开销。去年,女儿的预科班结束前夕,夫妇俩趁着假期前往“监督”。女儿竟
然委托一黑人同学前来机场,并把父母安排在一个公寓里。夫妇俩空守一天,饥肠辘辘熬到晚上,女
儿才上气不接下气地敲门而入,第一句话就问:有什么吃的,快饿死我啦!当母亲问起学习和生活情
况时,女儿避而不谈,反问道:给我带了多少钱来?父女俩对吵一场后,女儿接过母亲5000美元的信
封,便起身说,妈,你们先歇着,我回自己的地方住。原来,她的身边已有一个男 “老外”。



一个问号一直打在我的脑子里:是什么原因造成这部分小留学生令人担忧的所作所为?仔细想想,其
实不能全怪孩子。

我们的大学太少。大学每年的招生名额仅为应届高中毕业生的百分之十点零五(2000年),社会就业
竞争的激烈,使得家长和孩子拼死也要圆大学这个梦。

出洋留学,是父母为孩子们选择的路。第四代留学生与前三代留学生有明显的区别,除了他们尚年幼
(不是读大学,而是读中学),均为自费生(没有海外机构资助,不是政府公费)外,他们还属于
“包办”性质,很少是孩子自己作主的。有的家长征求孩子意见也只是例行公事,签证一下来,就是
武大矮子吃药,不走也得走。

为什么家长们愿意将自己未成年的孩子送往国外留学?除了他们认为国内孩子上大学太难以外,部分
家长怀有“还愿”之心。据了解,中国小留学生的家长几乎全是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改革开放后致
富的大款和有一定层次的领导干部。这些人属“文革一代”,大部分有过“农村插队”的经历。自己
梦想的失落,现代社会丰富多彩的刺激,加上一家一根独苗,形成了这些父母特有的急功近利望子成
龙的浮躁心理,他们于是将出国、读大学的梦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有的甚至不惜倾家荡产也要送孩
子出国留学。

这些小留学生们,几乎是清一色的独生子女,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个人自控意识,又长期受应试教育
的高压,稍稍懂事就被课堂无休止的灌输和课后如山的作业包围,他们除了教室、家庭之外,基本上
没有什么独立生存与独立思维的锻炼机会,不会主动学习,生活不能自理。他们走出国门后,在松散
式的教育形式且高度开放的条件下,一下感受到全新的彻底的放松,很容易毫无防御地接受异国他乡
的新鲜事物,有的被西方一些不良文化、不良习性甚至是一些不良的政治观点和意识所侵袭和腐蚀。
据当地华人反映,一般说来,在国内表现好的,在海外也依然出色,一部分在国内就有问题的学生,
一下子远离父母的管束,如鸟出笼。

小留学生的监护人和房东大部分是西方人或有西式生活习惯的亲戚朋友,他们对小留学生并不了解,
文化的隔阂使他们的交流十分有限,对小留学生的管理也是形同虚设。实际上,寄希望于这样的监护
人来管好孩子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对有问题的孩子的管束,有时连父母自己也束手无策,这些监护人
又能有什么更好的作为呢?小留学生在那里认识的人很少,感到无聊、寂寞,有空的时候,只有用手
机与父母联系,上网给国内朋友发发邮件、聊聊天。这些“天涯沦落人” 的感受,即使是父母也许
都无法想象。

境外的学校也是参差不齐的。少数学校不但办学历史不长,而且对学生的“自由”简直到了放任自流
的程度。没有专人辅导学业,没有专人管理宿舍,上课的教师对时间“珍惜”到以秒计算的程度,你
在他下课之后哪怕多问一句话,人家也会说一声“NO”就转身离去,更没有补课一说。还有像澳洲等
国家,对中国实际上是有条件开放的,一些家长想选择名城名校也是期望太高。他们哪里知道,这些
地方真正的名校,就连当地的富豪达官贵人的子女也未必都能进去。



随着中国加入WTO,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出洋留学潮越涌越大,留学生年龄越来越小是必然的。少
年出国留学的本身并不是坏事,有利于从另一条途径解决目前我国教育从数量到质量、从教育体制到
教学方式的种种问题,通过社会力量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科学与文化包括民族、人文等方面的优
点,但看到我们的同胞把自己的子女从小学培养到初中、高中,化尽如注心血,化了几十万人民币
(一般到澳洲读中学每年学费、生活费约合12万人民币左右),在那里境况如此糟糕,我们的心情是
复杂和沉重的。笔者披露上述种种父母不知道的情况,并不是危言耸听,小题大做,只是出于一个教
育工作者的良知,一方面希望国家的有关部门要针对广大的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的家长们在上大
学前把孩子送出国留学的热情越来越高的发展势态,加强科学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另一方面善意提
醒小留学生的家长们要了解孩子的真实生活,也给打算送孩子出国的父母一个参考,使他们能更理智
地做出决定,不要盲目随波逐流,以免造成顾此失彼甚至把留学的美梦成了噩梦的悲剧。

这次我们在澳考察学习中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观点,外国教育确有先进之处,中国教育也有传统优
势,中国教育与澳洲教育的结合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所以要成才未必一定要出国。在孩子留学的问
题上,主要的着眼点要从孩子的自身的实际出发,看是否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特别要搞清楚的是,
出国留学是不是孩子自己的想法?留学就像游泳,最终是孩子“游”,大人在岸上“看”的。孩子有
没有 “游”的欲望,有没有“游”的能力,有没有“游”的技术,这是最关键的。如果孩子没有这
个愿望,尚未具备所需技能,硬把孩子往国外赶,那和把不会游泳的孩子往河里赶没有什么两样。平
等地征求孩子自己的意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让孩子参与对自己未来的设计,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
能把父母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头上。

在作出出国的决定以后,笔者认为三件事是必须认真考虑的: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考察了解情
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学校,最好是那些真正对有才能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其是母语不是
英语的学生制定特殊教学方案和提供一对一帮助的学校,千万不要病急乱投医,有奶便认娘;二是利
用海内外的各种关系,寻找合适的监护人和房东,不能只是为了顺利通过签证而草率从事;三是要通
过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英语和自理能力的强化培训,适当介绍当地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
识,使小留学生能在出发前过好语言关和生活关,为顺利留学打好基础,特别是对留学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多种情况要有充分的估计,中介服务机构事先是不可能把各种可能性告诉急于求成的家长的。把
孩子送出去后并非万事大吉了,仅靠几只越洋电话是无法掌握实情的。

小留学生的家长们,必须要有当初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决心和办法,加强与孩子的联系与沟通,真实知
道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苗头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既要为孩子提供物质保障,又要给孩子提
供精神食粮,特别是在用钱的问题上要掌握好“度”,做到有计划有控制,一“官僚”疏忽可能会造
成千古恨,到那时就是全家人跳进太平洋也于事无补了。

今天,让我们对第四代小留学生做出评价显然为时过早,但国家、社会、家长对小留学生的关注是必
不可少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