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国际新闻
Guest
田岛英一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
综合政策系教授
中国有一句话:子不嫌母丑。从这个角度来看,民族主义者(或所谓的“爱国主义者”)似乎都是例外,因为他一般不愿接受一个长相并不佳的母亲。他必须得相信自己的“亡母”是绝世佳人(如:日俄战争的胜利等),而将来自己也会娶一个跟她一样美丽的姑娘(如:“美丽的日本”等)。只是现在自己仍没出息,如此下去既对不起美丽的母亲,又娶不到未来的老婆,所以一定要振奋精神,自强不息。就像这样,所有民族主义的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都有二次函数型的曲线,假设美丽的过去和美丽的未来(高点),而对丑陋的现在(低点)进行批评,永不满足。
但我不禁自问:把美丽形象强加给“亡母”是对母亲的孝敬还是侮辱?每一个时代都是复杂的,有光亮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正如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应该说,知道自己的母亲不是完美的还能深深地爱她,才能算一个孝子。强迫一个独立人格隶属自己心中的形象是一种变态心理而不是正常人的爱。所以我认为,民族主义者对国家、民族的“爱”未必是真爱。他们行动时端着的“亡母”遗照往往都是PS过的,是发泄不满时利用一下的偶像罢了。
从安倍晋三首相的言行,也不难看出类似的问题。2006年他第一次执政时的口号是“美丽的国家:日本”。这口号的含义是什么呢?宛如他想说,首先日本在本质上是美丽的。他相信日本有美丽的传统和道德,文化保守主义能保持日本“原生态文化”的美丽,所以不能赞成改变家族制度的任何政策,也呼吁加强公共教育中的道德课。其次日本在历史上是美丽的。他曾经反复地试图对1993年的“河野谈话”和1995年的“村上谈话”平反,甚至2012年底第二次就任首相后还说过“侵略这个词没有学术性定义”。第三,日本在未来也是美丽的。在政治制度方面,未来的日本应该修改美国“强迫给日本”的《日本国宪法》,拥有名副其实的军队,确保集体自卫权。在经济方面,他也不会接受像武村正义前官房长官那样谦虚的国家观。武村早在日本泡沫经济刚刚崩溃时提出过“小而发亮的国家:日本”这种口号,提倡“知足经济”。安倍是一个跟这种“小国寡民,知足常乐”式的老庄色彩绝无缘分的人,他认为未来的日本还能继续成长,也能克服人口减少、生产资源的对外转移等不利因素。“安倍经济”“三箭政策”就是这方面的具体方案。安倍这次重回宝座时高呼“挽回日本”的新口号。这口号表示着他对日本现状深感不满,而对过去存在过的、将来会恢复的“美丽日本”抱有向往和希望。
目前他的支持率高,不是因为他的文化保守主义,更不是因为他的历史观、宪法观什么的。最近日本的舆论调查都表示日本人在政治生活中最重视的是经济利益,其他事情都不过是次要的甚至根本不值一提的。而他就任后仅仅五个月,金融市场响应他的成长至上主义和金融政策,日元快速贬值,东京股市涨了50%以上。无论如何,这种现象都很容易鼓舞一直都在通缩压力下受尽折磨、还受到2011年“3・11”大地震的巨大冲击、已经奄奄一息的日本企业和劳动人民。但是很多日本人对安倍的宏大叙事没兴趣。如果中国人民以为所有支持安倍内阁的日本人都认同他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宏大叙事,那是天大的误会了。日本不是美国,没那么厚重的价值观政治土壤,人们就在乎自己的经济生活。
监督他的宏大叙事这个光荣任务,与其说属于日本选民还不如说属于华盛顿。安倍内阁面临的矛盾也在这里。他要挽回20世纪高速成长时期的日本。当时的日本属于所谓的“自由主义阵营”。该阵营的大哥大是美国。这靠山大幅度减轻了日本的压力,使日本在冷战局势下还能专心建设自己的国民经济。将来日本挽回昔日的光辉,当然也得更用心地做大哥大的好兄弟,把美国当保护伞利用下去。但在政治方面,安倍内阁要追求他的宏大叙事,摆脱二战的阴影,给“亡母”还个美丽的形象。问题是给日本背战败国的黑锅、戴侵略者的三角帽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国。远东军事法庭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控制,美国要其活的人(如:731部队人员)几乎都活下来,而美国要其死的人(如:甲级战犯)都沦为刑场之鬼了。如果安倍硬着头皮说“甲级战犯不是罪犯”,坚决不接受“河野谈话”和“村山谈话”的话,那不是等于小兄弟造大哥大的反?到时候不高兴的何止中国,美国肯定也会不乐意的。也就是说,从他的宏大叙事这个理想来看,跟美国作对是不妥,跟美国穿一条裤子去也是不对的。
令人欣慰的是安倍和菅义伟官房长官都是非常现实的人,还能解开这个死结。说实在的,安倍内阁今年5月公开承认继承“河野谈话”和“村山谈话”,也是美国通过多种渠道表达观念后才出现的转折。安倍不想破坏日本的美丽形象,但也知道更不能毁掉美日同盟。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一个懂得权宜之计的现实主义者。日后日本维新会党首桥下彻发表有关“慰安妇”的言论,袒护了军队给士兵们提供性服务的做法。对美国右派来说,这是对一夫一妻制度的挑战,当然无法接受。而对美国左派来说,这是藐视妇女权益的言论,也是无法接受的。该言论自然引起了美国各界舆论的严厉谴责。安倍内阁看势头不妙,就马上表态,竟跟桥下划清界限了。
由此可见,在中日关系上安倍最不愿看到的是中美两国拉近距离。到20世纪70年代为止,中国的头号敌人是美国,而中国的宏大叙事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可是80年代后,中国在“国际接轨”的名义下慢慢接受了以美国为最大力量的国际局势。90年代中日两国在历史观上出现矛盾后,中国的宏大叙事开始展现转变,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明显地褪色,而重新有了“军国主义VS和平主义”或“法西斯VS反法西斯”的叙事。而在这种语境中,中国可以跟美国站在一边。1995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庆典。1997年江泽民访美时在夏威夷敬献花圈,向被日军偷袭时牺牲的美国海军士兵表示了哀悼,这一举还获得了克林顿总统的赞扬。去年野田佳彦首相发表尖阁群岛(中国钓鱼岛――编者注)“国有化”后,中国就开始展开积极的公共外交,在各种国际场合上主张说:钓鱼岛是《开罗宣言》以及《波茨坦公告》保障归属中国的固有领土。而不管是《开罗宣言》还是《波茨坦宣言》,演主角的都是美国。
因此安倍很可能暂时将他的宏大叙事束之高阁,专心推行他的“安倍经济”。他很清楚地认识到美国不希望日本把黑锅和三角帽还给美国,更不希望中日两国兵戈相见。目前的安倍会收敛平反的举动,也不会故意挑衅中国。我们不应该忘记一向参拜靖国神社的安倍在2006年上台后却立即停止参拜,而且马上就实行了“破冰之旅”。他的这种现实主义精神现在都没丝毫改变。他目前看来似乎束手无策,但其实这只是“尖阁国有化”后的中日关系使其暂时失去了再次去“破冰”的客观条件罢了。现在的他只能坐等局势有所好转,破冰的时机成熟。
但他不会承认中日之间领土纠纷的存在,因为日本国内的政治情况不允许他这么做。历来被认为亲华或“媚中”的民主党都敢“国有化”,鹰派色彩更浓厚的自由民主党党首怎能公开“示弱”或采取妥协的态度?他知道“不存在领土纠纷”这个说法是一头猛虎,而现在的他正是骑虎难下。因此目前的僵局暂时没法解决,这也是对中日两国人民政治理性的考验。
(原标题:安倍晋三首相的理想和现实)
来源: 东方早报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
综合政策系教授
中国有一句话:子不嫌母丑。从这个角度来看,民族主义者(或所谓的“爱国主义者”)似乎都是例外,因为他一般不愿接受一个长相并不佳的母亲。他必须得相信自己的“亡母”是绝世佳人(如:日俄战争的胜利等),而将来自己也会娶一个跟她一样美丽的姑娘(如:“美丽的日本”等)。只是现在自己仍没出息,如此下去既对不起美丽的母亲,又娶不到未来的老婆,所以一定要振奋精神,自强不息。就像这样,所有民族主义的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都有二次函数型的曲线,假设美丽的过去和美丽的未来(高点),而对丑陋的现在(低点)进行批评,永不满足。
但我不禁自问:把美丽形象强加给“亡母”是对母亲的孝敬还是侮辱?每一个时代都是复杂的,有光亮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正如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应该说,知道自己的母亲不是完美的还能深深地爱她,才能算一个孝子。强迫一个独立人格隶属自己心中的形象是一种变态心理而不是正常人的爱。所以我认为,民族主义者对国家、民族的“爱”未必是真爱。他们行动时端着的“亡母”遗照往往都是PS过的,是发泄不满时利用一下的偶像罢了。
从安倍晋三首相的言行,也不难看出类似的问题。2006年他第一次执政时的口号是“美丽的国家:日本”。这口号的含义是什么呢?宛如他想说,首先日本在本质上是美丽的。他相信日本有美丽的传统和道德,文化保守主义能保持日本“原生态文化”的美丽,所以不能赞成改变家族制度的任何政策,也呼吁加强公共教育中的道德课。其次日本在历史上是美丽的。他曾经反复地试图对1993年的“河野谈话”和1995年的“村上谈话”平反,甚至2012年底第二次就任首相后还说过“侵略这个词没有学术性定义”。第三,日本在未来也是美丽的。在政治制度方面,未来的日本应该修改美国“强迫给日本”的《日本国宪法》,拥有名副其实的军队,确保集体自卫权。在经济方面,他也不会接受像武村正义前官房长官那样谦虚的国家观。武村早在日本泡沫经济刚刚崩溃时提出过“小而发亮的国家:日本”这种口号,提倡“知足经济”。安倍是一个跟这种“小国寡民,知足常乐”式的老庄色彩绝无缘分的人,他认为未来的日本还能继续成长,也能克服人口减少、生产资源的对外转移等不利因素。“安倍经济”“三箭政策”就是这方面的具体方案。安倍这次重回宝座时高呼“挽回日本”的新口号。这口号表示着他对日本现状深感不满,而对过去存在过的、将来会恢复的“美丽日本”抱有向往和希望。
目前他的支持率高,不是因为他的文化保守主义,更不是因为他的历史观、宪法观什么的。最近日本的舆论调查都表示日本人在政治生活中最重视的是经济利益,其他事情都不过是次要的甚至根本不值一提的。而他就任后仅仅五个月,金融市场响应他的成长至上主义和金融政策,日元快速贬值,东京股市涨了50%以上。无论如何,这种现象都很容易鼓舞一直都在通缩压力下受尽折磨、还受到2011年“3・11”大地震的巨大冲击、已经奄奄一息的日本企业和劳动人民。但是很多日本人对安倍的宏大叙事没兴趣。如果中国人民以为所有支持安倍内阁的日本人都认同他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宏大叙事,那是天大的误会了。日本不是美国,没那么厚重的价值观政治土壤,人们就在乎自己的经济生活。
监督他的宏大叙事这个光荣任务,与其说属于日本选民还不如说属于华盛顿。安倍内阁面临的矛盾也在这里。他要挽回20世纪高速成长时期的日本。当时的日本属于所谓的“自由主义阵营”。该阵营的大哥大是美国。这靠山大幅度减轻了日本的压力,使日本在冷战局势下还能专心建设自己的国民经济。将来日本挽回昔日的光辉,当然也得更用心地做大哥大的好兄弟,把美国当保护伞利用下去。但在政治方面,安倍内阁要追求他的宏大叙事,摆脱二战的阴影,给“亡母”还个美丽的形象。问题是给日本背战败国的黑锅、戴侵略者的三角帽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国。远东军事法庭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控制,美国要其活的人(如:731部队人员)几乎都活下来,而美国要其死的人(如:甲级战犯)都沦为刑场之鬼了。如果安倍硬着头皮说“甲级战犯不是罪犯”,坚决不接受“河野谈话”和“村山谈话”的话,那不是等于小兄弟造大哥大的反?到时候不高兴的何止中国,美国肯定也会不乐意的。也就是说,从他的宏大叙事这个理想来看,跟美国作对是不妥,跟美国穿一条裤子去也是不对的。
令人欣慰的是安倍和菅义伟官房长官都是非常现实的人,还能解开这个死结。说实在的,安倍内阁今年5月公开承认继承“河野谈话”和“村山谈话”,也是美国通过多种渠道表达观念后才出现的转折。安倍不想破坏日本的美丽形象,但也知道更不能毁掉美日同盟。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一个懂得权宜之计的现实主义者。日后日本维新会党首桥下彻发表有关“慰安妇”的言论,袒护了军队给士兵们提供性服务的做法。对美国右派来说,这是对一夫一妻制度的挑战,当然无法接受。而对美国左派来说,这是藐视妇女权益的言论,也是无法接受的。该言论自然引起了美国各界舆论的严厉谴责。安倍内阁看势头不妙,就马上表态,竟跟桥下划清界限了。
由此可见,在中日关系上安倍最不愿看到的是中美两国拉近距离。到20世纪70年代为止,中国的头号敌人是美国,而中国的宏大叙事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可是80年代后,中国在“国际接轨”的名义下慢慢接受了以美国为最大力量的国际局势。90年代中日两国在历史观上出现矛盾后,中国的宏大叙事开始展现转变,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明显地褪色,而重新有了“军国主义VS和平主义”或“法西斯VS反法西斯”的叙事。而在这种语境中,中国可以跟美国站在一边。1995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庆典。1997年江泽民访美时在夏威夷敬献花圈,向被日军偷袭时牺牲的美国海军士兵表示了哀悼,这一举还获得了克林顿总统的赞扬。去年野田佳彦首相发表尖阁群岛(中国钓鱼岛――编者注)“国有化”后,中国就开始展开积极的公共外交,在各种国际场合上主张说:钓鱼岛是《开罗宣言》以及《波茨坦公告》保障归属中国的固有领土。而不管是《开罗宣言》还是《波茨坦宣言》,演主角的都是美国。
因此安倍很可能暂时将他的宏大叙事束之高阁,专心推行他的“安倍经济”。他很清楚地认识到美国不希望日本把黑锅和三角帽还给美国,更不希望中日两国兵戈相见。目前的安倍会收敛平反的举动,也不会故意挑衅中国。我们不应该忘记一向参拜靖国神社的安倍在2006年上台后却立即停止参拜,而且马上就实行了“破冰之旅”。他的这种现实主义精神现在都没丝毫改变。他目前看来似乎束手无策,但其实这只是“尖阁国有化”后的中日关系使其暂时失去了再次去“破冰”的客观条件罢了。现在的他只能坐等局势有所好转,破冰的时机成熟。
但他不会承认中日之间领土纠纷的存在,因为日本国内的政治情况不允许他这么做。历来被认为亲华或“媚中”的民主党都敢“国有化”,鹰派色彩更浓厚的自由民主党党首怎能公开“示弱”或采取妥协的态度?他知道“不存在领土纠纷”这个说法是一头猛虎,而现在的他正是骑虎难下。因此目前的僵局暂时没法解决,这也是对中日两国人民政治理性的考验。
(原标题:安倍晋三首相的理想和现实)
来源: 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