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教授告约州立大学歧视 5年诉讼获赔60万

向问天

日月神教光明左使
VIP
注册
2012-09-04
消息
64,333
荣誉分数
11,668
声望点数
1,373
在美国真是怎么无耻的人都有。说的是那个Dr. William Langdon。

2013年5月23日, 美国雪城 (Syracuse, NY) 风和日丽, 鲜花怒放, 春色满园。人们一点也看不出, 这里曾经是暴风雪肆虐的地方。那天,一个联邦陪审团在雪城判决, 纽约州立大学技术学院(SUNY IT)没有续约前教授周序申博士的雇佣合约, 以报复他的投诉, 违反了一九六四年民权法第七章, 《美国法典》第42篇第1981节以及纽约州人权法。

  该陪审团同时判决, Dr. Lisa Berardino (老板E), Dr. Stephen Havlovic (老板B), 和 Dr. William Langdon (老板A) 对纽约州立大学技术学院的报复违法行为, 负有个人责任, 违反了《美国法典》第42篇第1981节以及纽约州人权法。

  陪审团并责令纽约州立大学必须赔偿周序申博士的全部欠薪。

  至此, 四个被告, 一网打尽,无一漏网。所有指控,全部成立。真可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来自上海、198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周序申,在1997年从马里兰大学获得动物行为学硕士,2003年又从辛辛那提大学获得金融学博士。他于2005年秋季学期被位于纽约上州Marcy的州立大学技术学院聘用为全职的金融学助理教授。

  周序申的代理律师Ross Andrews在向法庭提交的文件中表示,周序申在第一年的教学中广受学生好评,系主任哈夫洛维奇(Stephen Havlovic)也曾当面向周序申转达了系里老师和学生对他的正面评价。

  但就在第一学年结束,他面临续约的时候,系里的协调人 —— 同时也是终身教授的兰顿(William Langdon)突然在2006年6月26日打电话给他,约他见面。而当次日周序申来到兰顿的办公室里时,对方却邀他到汽车里谈。心生疑惑的周序申表示自己比较喜欢边走边谈,于是对方同意,但要开车去附近一个比较适合散步的地方。车子开行一段时间后,尽管周序申一再要求停车,兰顿却置之不理,并开始向他提出了关键问题。兰顿称,两名学生投诉周序申,但问题不大,而且他本人也看了周的教学业绩和着述,都非常好,金融系需要他这样的人才 —— 不像有些老师,教完了课学生们却一头雾水,一无所获。但随后,兰顿话题一转,称系主任哈夫洛维奇不想给周序申续约,并且已经找到接替的人选,而且学生们给周的评价也很低,续约有困难 —— 这样一来,周序申的绿卡申请也会不了了之。

  兰顿随即又安慰周序申表示,让他不要担心,他会帮他站出来说话,以前也有老师面临学生的低评价,但都被他摆平。兰顿表示,他帮忙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周要帮他出版一篇学术作品,将兰顿列为共同作者。在极端恐慌之下,周序申当场答应了兰顿的要求,表示他正和一位叫Rafael Romero的教授合作一篇论文,可以将兰顿列为共同作者。

  不久之后,兰顿又打电话给周序申,确认他是否能成为周论文的共同作者。在挂上电话后,周序申决定去向系里投诉这件事,因为他后来听说有另外两位亚裔老师也遭到过兰顿同样的威胁。周序申先是找了人力资源部的副主任,之后又与系主任哈夫洛维奇会面。在向哈夫洛维奇确认自己并没有收到学生的任何严重投诉后,周序申表明了自己要对兰顿提出投诉的想法。但哈夫洛维奇却因此对周序申变脸,并将周的计划私下告诉了兰顿。

  在随后的续约审批程序中,兰顿极力反对学校给周序申续约。但最终经过校际委员会的反复认证甚至派人现场听课之后,该委员会向副校长建议给予周序申续约。但该副校长在系主任哈夫洛维奇的建议下,却写信向校长Peter Spina建议不要给予周序申续约。校长最终做出了不给予周续约的决定。这也最终导致周序申不得不通过法院来寻求正义的行动。他并指控兰顿对华裔同事,甚至所有中国人,都有严重的歧视言语和行为。

  初级法庭一度偏向校方,判决周序申败诉,但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庭日前终于否决了早前的判决,裁定原告周序申胜诉,且州立大学(也即州政府)必须向周支付60万美元的欠薪。

  拥有64个校园和八万八千名教员, 并培养出无数法官和律师的纽约州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简称SUNY)是美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高教系统。其在联邦法庭败诉后, 美联社,《华尔街日报》, 《高等教育纪事报》(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以及纽约州立大学技术学院附近的几个城镇的报纸和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了陪审团的判决。

  纽约州政府的人权执法机构, 纽约州人权署 (New York State Division of Human Rights) 更是在推特(Twitter) 上发表了推文(Tweet), 并在脸书上转发了报导。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575492&id=1281802
 
除非没有请律师。否则,他也剩不下几个钱。
不过,赢了官司找回了尊严和公正。
 
在这边生活,破除了一个迷信:白人讲诚信。
 
丢脸的教授。

我很奇怪,他会收到学校什么样的处分?
 
除非没有请律师。否则,他也剩不下几个钱。
不过,赢了官司找回了尊严和公正。

赢得很惨烈,不知有没有精神赔偿之类的下文。
 
赢得很惨烈,不知有没有精神赔偿之类的下文。

赢了一个,再打第二场官司就是了。会有律师主动找上门。
 
赢了一个,再打第二场官司就是了。会有律师主动找上门。

真希望他最后能赢得透快!很多象他一样遭遇的人会选择委屈隐忍,他的腰板好直啊!
 
前纽约州立华人教授告校方 耗五年赢官司身份黑掉

  不久前,在经过五年的漫长诉讼之后,曾经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技术学院(SUNY IT)的华人教授周序申(Jason Zhou)最终赢得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庭针对其受歧视及报复案的胜诉判决。但为了赢得这一天,周序申却付出了人生难以弥补的代价——他在事件的阴影下无法获得其他学校的聘任,导致他从2007年至今成为一名无身份者,几乎落得“一无所有”。他也希望能得到一些社区公益机构的法律援助。

  “从2007年8月离开纽约州立大学至今,我一直没有身份,没有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家庭。飞机不能坐,灰狗不敢坐。和女孩约会,要请人开车送。结果一两次就被发现。其实,女孩并不想知道我周博士是否有车,只想尽早知道我是否开宝马。结果歪打正着,就不了了之了。更痛苦的是,自己无法回国看望年事已高的母亲和其他亲人。”

  来自上海、198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的周序申是一名金融学博士,也曾经是纽约州立大学技术学院的全职金融学助理教授。但7年前,由于他拒绝顶头上司、金融系协调人(相当于系主任)兰顿教授(Dr.William Langdon)在私下里提出的要求,不肯同意将兰顿凭空列为学术作品的共同作者,并到系里投诉,结果导致兰顿利用其个人的影响力,使校方拒绝为周序申续约。

  而在不被续约后,周序申表示,“我找新工作像以前一样顺利,但是当他们知道我被不予续约后,没有人敢雇我。我因为这种学术圈里的歧视而没法再找到工作,他们在得知我虽然教学出色、但却没有被续约后都充满怀疑,不相信我说的话。”

  谈到是否后悔当初没有委曲求全,答应教授的要求,周序申说,“从幼年起,我就受到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我从来没有想过在考试中作弊,如果我为了饭碗和身份而改变自己一生的作为,那我周序申就不再是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了。”

  周序申也表示,他还发现当初一名投票反对他续约的金融系副教授实际上拿的是70年代一家“野鸡”大学(Western Colorado University)的博士学位,而学校收到他(周序申)的调查举报后,仅仅是要求该教授停止使用自己的博士头衔,却没有别的处罚。

  虽然不方便透露自己目前的谋生状况,但周序申表示,他是一个正直有诚信的人,在打官司期间,他“从来都是及时支付每次一两万的律师费,没有一次拖欠。”

  “找一个好律师难,留一个好律师更难。日久见人心,我和同一个律师并肩作战多年,在法庭上又配合默契,这才最终赢得了案子的上诉。”

  该案的胜诉不久前也被美联社、华尔街日报和高等教育专刊等媒体广泛报道。

  目前周序申尚没有拿到法院判决的60万美元赔款,还需要等待法院对校方的进一步上诉裁决后才能有结果。但周序申表示,学校输了,自然会要求进一步上诉,他们从来都不会轻易放弃这道程序,但相信这次法院很快就会有回音。

  对于自己的身份困境,周序申说,他也让律师做了很多了解,可他不是暴力犯罪的受害者,所以不能申请U签证。现在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有好心人能够为他提供一些意见和帮助。(David)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7/26/2541217.html
 
即使穷困潦倒,也要问心无愧。赞!
 
没身份怎么工作生活支付律师费?
 
够惨的。
 
表面上衣冠楚楚,道貌岸然,背地里歪门邪道,欺世盗名,唉,学术界也很 ... 那个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