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共政坛60后正部级“第一方阵”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焦点新闻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焦点新闻

Guest
【多维新闻】今年两会后,随着中央机构调整告一段落,中国省部级正职官员中的“60后”扩容为14人,从而组建成中国政坛“60后第一方阵”的首发阵容。他们作为二十大后最高决策层的主要来源和后备力量,此刻正在经历人生中最重要的执政能力考验和全方位锻炼。分析这个群体样本,不仅能够一窥习李时代的用人思路,也可以预知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

中央地方分布均衡

在14人中,目前在地方任职政府一把手共有6人,分别是:
张庆伟(1961)中央委员、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
苏树林(1962)中央委员、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
陈敏尔(1960)中央委员、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
努尔·白克力(维吾尔族,1961)中央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
陆昊(1967)中央委员、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
郝鹏(1960)中央候补委员、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

相信不久之后其中多数将陆续升任省委书记,踏上从封疆大吏晋升党和国家领导人不可或缺的一级台阶。

任职地方政协主席的2人,分别是:
吉林(1962)中央候补委员、北京市政协主席、政法委书记,
努尔兰·阿不都满金(哈萨克族,1962)中央候补委员、新疆自治区政协主席。

将60后正部级官员放在省政协主席岗位上,改写了这个位置长期以来作为“政治花瓶”和“干部养老院”的印象标签。

中央部委共5人,分别是:
鲁炜(1960)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兼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
秦宜智(1965)中央候补委员、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陈文清(1960)中纪委副书记,
曹广晶(1964)中央候补委员、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
王伟(1960),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

其中,鲁炜和秦宜智作为互联网和群团部门60后正部级一把手,最为引人注目。

还有1人在外事领域任职,张晓明(1964)中央候补委员、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主任。

至于3位为人熟知的“60后领跑者”胡春华、孙政才、周强,现已晋升至党和国家领导人序列。

成长之路多样化

盘点这14位现任正部级60后,来自五湖四海,成长路径多样化。从政前有的是科研专家,有的是国企高层,有的是媒体精英、有的是高校政工人员。归纳起来有三种路径最为突出,一是专业领域出人才,来自各行各业中的出类拔萃者,如航天技术专家张庆伟、水利专家曹广晶、石油专家苏树林、高级记者鲁炜、基本法专家张晓明等,从政后有的在熟悉的领域大展拳脚,有的融会贯通切换跑道;二是经济管理出干部,如苏树林、陆昊等皆为“商”而优则仕,国企高层熟悉市场经济规律,转行入仕有利于优化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三是艰苦地区露头角,如郝鹏在西藏砥砺十年后擢升青海省长,新任团中央“掌门人”秦宜智亦在雪域高原工作8年,踩着 “二胡(胡锦涛、胡春华)”的成功足迹而来。

而传统上认为盛产高官的所谓“太子党”“团派”和“秘书帮”,并不具明显优势,14人中无人有“太子党”身份,有过共青团任职经历的5人,除陆昊在团中央第一书记位上官拜正部,吉林曾任北京团市委书记,算是打上“团派”烙印外,努尔·白克力、王伟和郝鹏只是在早年当过基层团干部。 来源: 多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