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者:半岛和平成了中国的紧箍咒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国际新闻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国际新闻

Guest
  今年7月27日是朝鲜停战协定签订60周年纪念日。朝鲜和韩国都在准备大规模地纪念一番。停战协定自然成为世人关注的对象。

  停战协定作为朝鲜战争的一份重要文件,在过去的60年里不仅防止了朝鲜半岛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为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中国赢得了60年和平建设的机遇,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重要机遇。

  停战协定有价值,又不够给力

  停战协定至今并没有失效,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尽管朝鲜为了自身利益,出于策略考量而多次宣布停战协定已经“死亡”、“不再遵守停战协定”,并在今年3月宣布废除停战协定,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停战协定的意义和作用。为了这份停战协定,18万多名志愿军将士献出了生命,他们永远值得敬仰,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

  顾名思义,停战协定只是暂时的停火而不是战争的终结。从理论上说,朝鲜战争至今还没有结束,随时都可能重新爆发。这正是朝鲜半岛60年来始终处于紧张对峙状态的一个根源。停战协定的作用不容否定,但停战协定的不稳定性也客观存在。

  它表现为:美国利用这个协定长期插手半岛事务,保持在韩国的军事存在,威胁朝鲜的安全并为其亚太战略服务。朝鲜和韩国过去都曾发表过自己的统计,称对方违反停战协定的次数达到几十万次。从20世纪70年代的“板门店事件”(斧头事件),到本世纪半岛西部海域的多次冲突,都证明了停战协定的不稳定性。朝鲜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致力于发展核武器,试图以不对称的战略手段对付来自美韩的军事威胁,也包含着停战协定不稳定性的因素在内。朝鲜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替代军事停战委员会(军停会),直接与美国打交道,而美国也默认朝鲜的做法,与朝鲜举行了多次军方会谈。“军停会”被朝美军方接触所替代,也是停战协定不稳定的一个表现。

  朝鲜说Yes,美国说No

  在世界战争史上,停战60年而没有签订和平协定的事例极为罕见。这种情况是很不正常的。原因主要在于美国。美国的亚太战略需要在该地区保留争端,制造争端,具体到朝鲜半岛则是需要保持半岛一定程度的、可控的紧张局势,一方面控制韩国和日本,一方面遏制中国的崛起。朝鲜不过是大国战略博弈的一粒棋子。作为弱势的一方,朝鲜无疑希望早日签订和平协定。然而在朝鲜不断进行核试验后,美国则更有理由冠冕堂皇地把朝鲜弃核作为签订和平协定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朝鲜的核试验不仅没有起到促使美国签订和平协定的作用,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尖锐化。

  早日签订和平协定将有助于解决朝鲜的安全关切,为朝鲜弃核创造条件,也有利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当前,在朝美关于是“先弃核”还是“先和平”的争执中,唯一可行的是这两者同时并进,一方面启动和平协定谈判,同时启动弃核进程。否则,朝美之间这种“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争论将永远没有完日。

  既然停战协定是朝鲜战争的产物,那么和平协定的谈判就不只是朝美之间的事情,而是作为停战协定签字国的朝鲜、美国和中国,以及作为当事国的韩国等四国的事情,必须由四方参加谈判。过去的事实证明,光靠朝美难以解决和平协定问题。

  与朝鲜半岛无核化一样,和平协定谈判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谈判,将涉及各有关国家的战略利益,涉及到联合国军司令部的解散、驻韩美军的存留、朝鲜核武器的存废等重要问题。谈判的难度可想而知。现在需要的是知难而进的态度。

  (作者高浩荣,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SN005)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