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高温补贴仍难落实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中国新闻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中国新闻

Guest
  解说:

  上海刷新140年记录,杭州刷新60年记录,40摄氏度气温,70摄氏度地表温度,多地民众酷热难耐。湖南、浙江、北京、湖北、重庆、江苏高温覆盖三分之一国土。

  记者:

  车内一般没有空调温度是多高?

  驾驶员:

  可能五六十度,没人坐啊。

  解说:

  杭州地铁因纳凉者众多而近于瘫痪。

  纳凉者:

  我们打工的没办法,占一点这个便宜。

  解说:

  长沙、杭州高温下环卫工人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新闻1+1》今日关注,持续高温也是自然灾害。

  评论员 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地震算自然灾害,台风算自然灾害,那么持续高温算不算自然灾害呢?

  这几年来,我们明显感受到一进入到七八月份,我们的日子就变得水深火热,要么水深要么火热。水深指的是很多地方下暴雨,城市出现内涝,然后乡村出现泥石流等等等等自然灾害。要么就是火热,温度持续地这种上涨。

  来我们看这样的几个数据。上海7月以来高温日数达23天,它意味着什么呢?它持平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记录,1873距今140年。湖南省平均高温日数是18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超过50年。江苏、浙江、上海、山东、重庆等13个省市区有54个市县出现了极端的高温的事件。

  好了,如果大家要认同持续的高温也是一种自然灾害的话,我们是否面对持续的高温这种自然灾害,需要像面对地震和台风那样有相关的预案,包括很多的这种准备的措施,以及如何想办法去保证人员的这种生命健康等等呢?我们准备的够吗?来,从高温说起。

  解说:

  今天,杭州最高气温达40摄氏度,路面最高气温72摄氏度,眼下的中国多地正在遭受高温灾害天气。江苏7月多地高温天数创50年最高记录。上海26号的40.6摄氏度刷新了140年的气象记录。长沙连续28天高温,打破了2003年的极端记录。最难受的应该是浙江,全国最热10个城市,浙江占了7个。多地气温都创了60年来新高。

  在杭州,自1951年建立气象站只有两次气温超过40度,但是从7月14号以来,杭州的高温已经连续了15天。灾害天气下每一个人都想尽了避暑之策,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人不在少数。

  来自气象局数据,高温覆盖了中国19个省区市,达31.7万平方公里。

  大范围长时间的酷热严重影响了多个城市的生产生活。在长沙高温暴晒让位于湘江边的杜甫江阁阁顶琉璃瓦从24号起开始脱落。在武汉,一大学生把被子晒到楼下,结果被子不但被晒焦,还烧出两个小洞。在江苏盐徐高速,一辆轿车在行驶过程中起火,不到5分钟车辆就被烧成空壳。起火原因是打火机在高温状态下发生爆炸。在杭州,持续40多度的高温让九溪十八涧溪流几近干涸。而更极端的是,26号59岁的杭州市民何女士,因为极重度中暑生命危急。

  杭州市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王弋:

  这个病人起病比较凶比较急,来的时候是个昏迷的状态,这个病人应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热射病,是中暑里面最严重的一个类型,死亡率非常高。

  解说:

  何女士被诊断为热射病,送医时提问高达41.7摄氏度,多脏器功能衰竭。但身上却一滴汗也没有。据了解,这几天她在家里守着电风扇没有开空调,这被认为是可能中暑的原因。而热射病主要是因为环境高温,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而过渡积蓄,从而引发的神经器官受损。为了避暑,很多城市的公共所都是人满为患。

  杭州玉泉山防空洞平时只有200多人,昨天去了500多人,一些市民为了抢一席之地,甚至早上6点就到了。炎热的天气不仅让人难受,植物也纷纷叫渴。杭州市延安路上部分植物叶子出现干枯焦黄。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江南、江淮以及重庆等地还有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8月1号到5号华东等地日最高气温超过39摄氏度的区域也还在扩大。

  评论员 白岩松:

  我们先来看看明天,也就是7月30号8点到晚上8点的这种状况。粉颜色的是35度,橙色的是37度,达到红色这个局面是40度。我们看全国有如此大的区域起码在35度以上,而这样的区域里头,有近乎一半都在37度,更是有极端的像这样的地区等等,都是达到了40度。

  我们再来看刚才说过了,上海创了1873年以来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记录。浙江高温日数是18天,自1961年以来仅次于2003年的同期,我们再来来看极端值。浙江奉化极端最高气温42.7度,为全国日极端高气温之最了。上海7月26号,极端最高气温40.6度,突破1873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最高记录,杭州市连续5天最高气温突破40度。好了,接下来我们要赶紧连线专家,是中国气象局的朱定真。朱定真您好。

  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 朱定真:

  您好主持人。

  评论员 白岩松:

  在你们的预报当中注意到,像浙江还有高温热浪,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朱定真:

  因为我们天气预报里面,虽然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我们一般的天气现状,包括风啊、雨啊、雪啊,但是好像对高温大家把它作为一个灾或者一个关注度的热点是相对比较少,这一个是因为它的季节性,但是高温热浪,它确实也是一个气象灾害。因为高温热浪,我们说它是灾害的时候,实际上对人或者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有影响的时候,我们知道高温出来以后,容易引起中暑,这样对人的健康,甚至生命都会产生一些威胁。所以,高温热浪也是一种气象灾害,但是我们的定义一般是,因为国际上各国定义不一样,我们国一般是就是高温超过35度,而且要三天以上,这种时候我们可能就叫做高温热浪来了。那么至于我们是不是发预警,这个也是要根据各地的情况来做。但是确实高温出现以后,除掉对日常生活健康这个有影响以外,因为人体感到不适,受到热浪影响感到不适,工作效率也会降低,当然更严重的就是中暑。但同时高温热浪来了以后,对市政,特别是用水、用电的这个负荷会明显的增加,再一个就是它对农作物,那么土壤的水分蒸腾,作物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造成这种农业的作物的一些灾害,再有一个加剧旱情。所以对于有森林这些地方,它又容易造成森林的火灾。整个高温来讲的话,如果真的出现一定的持续性和一些极端性的时候,它确实是一种灾害。

  评论员 白岩松:

  刚才您说了,你们的界定比如说底线,那么就是35度持续3天以上,但是我们注意到今年全国有很多的地方远远超过了这样的底线。据您的工作经验来看,我们是在夏天越来越热了吗?这种灾害的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吗?

  朱定真:

  应该说并不是这样完全是这样的,这个也是局部的一些地区。但是今年这次高温确实是一个持续时间长,一个覆盖面非常大,而且强度和影响都相对比较重。但是这个里面有几个,一个就是从我们整个环流上来看,因为副热带高压,今年是江淮流域的梅雨期是相对比较短,出梅的时间比较早,副热带高压整个又相对偏北,所以整个的维持的时间非常长。我们知道副热带高压是造成夏季高温的一个最主要的天气现象。所以,由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造成这样的现象,造成了局部地区出现了差不多甚至于有的说是100年以来的最高,有的是已经突破了三五十年的极值。但是这些在长期的来看的话,还是在一个范围以内,并没有说出现最高的极值。

  评论员 白岩松:

  最后可能您要非常间断地给我们一个答案。如果说在全国很多的话持续这样高温正在形成一种自然灾害的话,大约在什么时候会出现一个转折?

  朱定真:

  因为它的起因是副热带高压,所以如果要出现转折一定是副热带高压有一个明显的调整,那么正常情况下对我们地方气侯来讲是8月以后,就8月后半期才开始副热带高压可能有一个摆动。但是现在来看的话,至少10天以内,这些高温天气依然会持续。

  评论员 白岩松:

  好,非常感谢您带给我们的解读,尤其是让更多的人会去接受持续的高温也是一种自然灾害这样的一种理念。好了,如果持续的高温就是一种自然灾害的话,那首先我们要想到,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怎么样去保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解说:

  酷暑之夏有些人有能力有办法自己解决一些办法,但是有些人却还需要顶着烈日坚守自己的岗位。何震,武汉交警,在动辄40摄氏度以上的烈日下,每一辆开着空调的车辆驶过,都会带来阵阵热浪。

  何震:

  这几天武汉市温度挺高的,有时候这个汗水从额头流下来,到了眼睛里面,搞得眼睛很辣。

  解说:

  交警辛苦,司机更苦。在郑州每天有1300多辆公交车行驶在大街小巷,其中近半数都是没有空调的普通公交车,这种车发动机在车头紧挨着司机,跑起来温度能升到50摄氏度,天气的温度加上发动机的热度,让司机如同身处烤箱。

  河南郑州公交二公交车司机 王亚平:

  上车的乘客请往后面走走,后面有地方,请往后面走走。

  解说:

  昨天是琢磨,郑州的温度达到了36摄氏度,王师傅一直没有开头顶上的风扇,他说吹的都是热风还不利于排汗,所以他最好不开,一趟下来用了将近两个小时。

  河南郑州公交车司机 王亚平:

  这一杯水不够喝,一般情况下像我跑四趟,我得喝六七缸子。还不一定能够。

  记者:

  那蹩尿是不是也挺严重的?

  王亚平:

  现在都没有尿了都排成汗了。

  解说:

  特殊的群体辛劳的付出,而高温所带来的还有极端事件的发生。上周三杭州一位74岁的环卫工人下午3点多还在清扫马路,结果在下班途中倒地身亡。这是继长沙连续发生两起环卫工人中暑死亡事件后,又一起不幸的消息。酷热之下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在合肥一些沿街商铺都挂上了环卫工人清凉驿站的牌子,环卫工人可以去这些商店里吹会空调,歇歇脚。

  记者:

  进来会不会觉得不好意思拘束?

  环卫工人 阮淑华:

  有时候肯定会觉得,怕耽误他们做生意不好意思,过来主动叫我们进来歇歇喝水,凉快一会。

  解说:

  除了对身体的影响,高温还在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天热人们为什么容易情绪失控,这是今天黔江晚班报道的标题。文中指出,高温天气人容易产生不安烦燥的心理,平常的窈窕淑女、谦谦君子都有可能早就在心底变形成了老虎屁股碰不得。反之,也易于对他人做出不友好的评价。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副院长精神卫生可主治医师 冯斌:

  这个就是说,除了原来的基础疾病之外,严重高温也是一个原因吧。高温会导致人体不舒服,会使焦虑的情绪增加。

  解说: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高温下的杭州,最近前往医院就诊的精神疾病患者也开始增多。

  冯斌:

  我这里主要是看失眠、焦虑、抑郁这类病人。入夏以来感觉上有增加,我上个星期,星期一就看了70多个病人,像去年这个时候,我大概是每天看50个病人。

  解说:

  而对于近期发生的多起精神病患者暴利犯罪事件,有犯罪学专家认为,也和最近的高温有关。无独有偶,上个月广东佛山三水法发布的一则通告显示,三水近年来180件故意伤害案件中,7成都集中于7至11月的高温时节。

  评论员 白岩松:

  看样子,火气大也跟着天气,火气大也有紧密相连的关系。那么面对这种持续高温的自然灾害,我们有没有法规可依,然后去保护我们每个人的权利呢。实际真有,而且非常早,1960年的时候防暑降温措施的暂行办法就已经有了,而且到2012年的时候,它又有了一次修订,有了很多新的亮点。比如说,这种高温的补助津贴,你不能拿绿豆汤来抵。但是现实生活当中你发现这样的法规基本上飘在空中很难落地。在北京,快递员称高温津贴听过,但是没发过。建筑工没听过。广州免费绿豆汤你不能冲抵高温津贴吧!临沂多数劳动者对高温补贴不知情,追则案件很少。在杭州环卫工人高温津贴往年都有,今年还没发到手。

  接下来我们谈谈如何用法规保护我们的权利,要连线的是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的教授王敬波。王教授你好。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 王敬波:

  你好。

  评论员 白岩松:

  为什么这样一个1960年其实咱们就有了思路,很早,行动也很早,2012年的时候又修订过,但是大家感觉始终是睡着,在空中不落地。

  王敬波:

  事实上和长期以来,社会上忽视劳动保护的一种权益的意识比较淡漠是有关系的。那么,尤其是高温下户外劳动者的权益一直是不太强的。企业从追究利润的角度来说,长期忽视对高温下户外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那么劳动者尤其是户外的劳动者,对自身的权益保护也不是非常充分。从政府相关部门来说,对于违反法规的规定没有履行对户外高温下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的责任人的整个的处罚的力度也都不是特别大。所以―构成了长期以来对户外的高温下的劳动者的权益的保障,意识是不太强的。

  评论员 白岩松:

  王教授你看,我们今天可以换一个思路。就说持续的高温其实它也是一种自然灾害,就像我们要面对台风,面对地震。这几年在面对地震或者说台风的时候大家知道令行禁止,因为大家意识到危害性。如果今天我们也开始接受这种理念,持续的高温是自然灾害,那么您觉得想让这样的一个法规措施保护每个人的生命健康的东西落地,还需要做什么?

  王敬波:

  应该说,首先高温它肯定可能会构成自然灾害,那么按照突发性应对法的规定,突然发生的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都可能会构成突发事件。所以高温下可能会发生大面积的中暑事件,所以他当然可能会构成自然灾害。那么我们就应该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那么落实应急预案同时采取必要的监测措施,采取一些保护的防范性的一些措施和应急的救援处置措施了。

  评论员 白岩松:

  好,接下来还会有问题来向您讨教。

  接下来,我们自然要关注的是如果持续的高温它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灾害的话,我们的思路该如何变,尤其作为很多当地政府的管理者,是否也需要改变一些做法呢?

  解说:

  实际上,上个月17号,有火炉之称的湖北武汉就已发布了这座城市今年的首个高温黄色预警。次日,当地的1460个社区纳凉点便开始免费向市民开放,在武汉百步亭社区纳凉点的两台空调全速运转,工作人员还特地准备了冷饮。

  社区居民 凌淑珍:

  现在是高温季节,很多的老人在家里面都受不了,家里要想开空调,我们老年人又舍不得。

  解说:

  而在中国另一大火炉重庆,上个月19号多个区县最高气温就已突破40摄氏度,由于热浪侵袭,一些初中和小学开始采取半天上课,半天放高温假的方式。持续高温也给易燃易爆品生产企业带来不小考验。由于从7月中旬以来,江西宜春万载县局部最高气温达到了39.9摄氏度,因此全县300多家烟花爆竹企业不得不全面停产检修,当地安监局执法人员组成检查组,每天定型进行检查,杜绝明庭暗开的安全隐患。

  载县安监局副局长 王年根:

  各乡镇,街道,安监办也取消双休,实行全天候监管。

  解说:

  在持续20多天高温的浙江杭州,数百居民涌入地铁站纳凉,导致交通瘫痪的事件也引发了争议。

  7月25号中午,受周边用电情况影响,大量人群涌入杭州地铁乔司站,下午时纳凉队伍已占据一楼二楼,共800多平民展厅,展厅中间仅剩一条用栅栏围出的通道,可供乘客行走。而类似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7月12号乔司周边几个地铁站就曾涌入近千纳凉客,最终地铁站只能关闭空调,促使纳凉人群离开。

  杭港地铁地铁有限公司公关经理 吴艇

  已经到达整个站面积无法容忍的程度,我们所有的应急通道,还有楼梯等设施已经全部堵塞。

  解说:

  地铁站作为公共财政投入建设的场所到底应不应该在高温难耐的情况下,提供给普通市民纳凉。地铁站关闭空调的做法引发了很多人的质疑。

  纳凉者:

  是不文明,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事情,可是没办法,我也不想到这里来,厂里没装空调,宿舍没空调。

  解说:

  但在地铁乔司站方面看来,一旦一二楼层通道被堵,进出乘客就会被滞留在高架站上,影响运营安全,暂时关闭空调,他们也是迫不得已。而当25号再次面对前来纳凉的数百人群,地铁方面选择了调降空调温度,中和拥挤人群带来的热效应,并采取了一些人性化的措施。

  吴艇:

  用我们的铁马栅栏跟警戒带,从人堆里隔出两个供乘客通行的这两个紧急通道,然后通道以外的面积,全部临时当做纳凉面积来给他们用。

  解说:

  但这一事件仍然让我们反思。当高温来袭之时,我们如何在保证市民纳凉需求的前提下,坚固公共场所的正常运行,这个酷夏,它正好成为各地政府的一道考题。

  评论员 白岩松:

  其实今天我在看新闻的时候发现杭州的这个地铁站已经不关空调了,而是允许他们坐在里头,表面上很多人会非常高兴,你看这样的话不是照顾了弱势群体吗?但是我非常非常地反对这样的一个做法,为什么呢?因为地铁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有一个很好的疏散空间,假如出现任何意外的话,当他一个大人流的空间出现了空间被占用的情况下的时候,这种潜在的社会危险和这种生命的威胁都是巨大的,但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就会去反对了,那你不同意弱势群体去地铁站,对我同意他去商场,但是最重要的是当地的部门是不是开始要考虑这样的问题了。既然持续的高温是一种自然灾害,地震我们会安排一些空间去作为疏散的场所,那么很多持续高温的地方是不是要提前地去考虑,我们一旦持续高温到了什么样预警的时候,就要开放很多公共空间。比如说,大的体育馆或者说一些其他的学校内的体育馆等等等等,让这些人可以去纳凉,而不是去到地铁站增加这些危险。

  这个问题也同样要请教王敬波,王教授。

  王教授,您觉得从我们,要把它当成自然灾害的角度去思考,各地的政府有没有必要去考虑要调整一些思维,开拓一些新的这种空间和办法?

  王敬波:

  那当然,如果是按照这个突发事件来进行处理高温天气的话,可能政府还有四个方面的工作要做。第一个就是要完善应急预案,按照高温如果他是按照应急的事件来处理的话,包括地方政府、企业都应该进一步地完善相关的应急预案。第二个,就是政府要持续地对高温天气进行监测。当必要的情况下,要发布一些预警的一些工作,那么发布通过这样的一些警示,来提高公众的一些认识,尽量地减少一些户外活动。第三个,就是政府还要采取一些防范和保护性的措施。就是你刚才提到的,可能要尽量地开放一些公共场所给一些无家可归的人一些安置。第四个政府还要采取一些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了,比如说要调整作业时间,采取必要的停工设施,包括配备必要的药物,这些都是在处置突发事件当中,政府所应该考虑的事情。

  评论员 白岩松:

  好,非常感谢王教授给我们带来的建议。非常希望当持续高温是一种自然灾害这种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之后,很多的政府能够把现在挤在地铁里头去纳凉的人请到你新开放的纳凉空间里头,这样整个社会的安全度会明显增加。

  其实不止中国,我们最后再来看今年这样的一些数据。英国遭遇了2006年以来最持久的热浪,而且热浪造成了英国760人死亡。日本,超过一万人因为中暑被送往医院救治。我们再来看美国,加州的死亡谷6月29号的最高气温达到53摄氏度,逼近地球历史的最高问,的确非常的热,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冷下来去思考如何应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