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nt88
Administrator
- 注册
- 2004-05-08
- 消息
- 18,274
- 荣誉分数
- 284
- 声望点数
- 263
来源:RCI
《环球邮报》有一个答读者问专栏。上个星期,一位读者的问题是:我最讨厌别人问我的口音是哪里的,怎样让他们闭嘴?
这位没有透露自己的原籍国的读者说:
我来到加拿大的时候还是个孩子。但是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后,我说话时有些人仍然能听出一点模糊的口音。有时候他们就会开始猜:你是荷兰人?捷克人?要不就是法裔?粗鲁一点的甚至当着好几个人的面这样问。
难道口音不是和收入、年龄或体重一样属于个人隐私吗?我觉得自己的隐私受到了侵犯,我尤其不想和陌生人或者刚认识的人谈这些。有些刚认识的人以后可 能会变成朋友,直截了当地叫他们少管闲事也不大合适。为什么陌生人会自以为有权利打听别人的私事?我又怎样能够不失风度地拒绝回答呢?
专栏记者大卫.艾迪的回答
原来艾迪也有类似疑问和经历,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大大吐槽一番:现在的人啊,真是没分寸!例如他遛狗时遇到的一位芳邻。这位女士拍了一下他的狗,然后闻闻自己的手,问他:“你多久洗一次你的狗?”
或者他家附近那家酒类专卖店的一个店员,“每次我一走进去,就似乎能看见他的脑壳里那些小雷达开始呼呼地转开了。他细细看我的头发,衣服,步态,寻 找一个自以为幽默的话题:“你看起来很累,没事吧?” “还穿着短裤哪。” 艾迪烦透了,却拉不下脸来,每次只好在肚子里恶狠狠地回击。但是回家来跟太太抱怨,太太却笑他太敏感,说人家只不过是想表示友好,只要别“鼓励他”就行 了。
艾迪说,太太一如既往地有道理。所以他每次去那家店里,还是彬彬有礼,只是对那位店员的任何拉家常的企图都给予最简单的回应。最后那人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
艾迪建议这位读者也这样做,不要和对方针锋相对。别忘了,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只是在表示友好而已。但同时也别让他们把鼻子伸得太长。用礼貌而极简主义风格的回答创造一个“信息真空”。例如:
“…这是你的咖啡。我说,好像你有点口音哎,要不这是我的想象?“
“可能吧。”
“我早知道!哪里的口音?荷兰?”
“对。”
“你在这里住多久了?”
“37年。”
艾迪乐观地认为,只要是个多少有点感觉的正常人,这时候都应该明白你不想谈这个话题。但如果对方还是对你的语气和身体语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那你就随便找个借口闪人,或者开个有点尖刻的玩笑刺他们一下。
放轻松,幽默一点。“但是态度一定要友好。就像你自己说的,他们中有的人可能将来会成为朋友。你不会想为了这点儿其实不大的事把关系弄僵。”
你是哪国人?我是移民
蒙特利尔《新闻报》的专栏记者弗格利亚出生在意大利,今年72岁。他幼时随父母移民到法国,长大后独自移民到加拿大,在魁北克省定居已将近半个世纪。最近蒙特利尔组织意大利文化周,他借此发表了一点移民感想:
我在很长时间里以为自己是个出生在意大利家庭里的意大利人。但事实上,我是一个出生在移民家庭里的移民。与其说是意大利文化影响了我,不如说是移民文化造就了我。移民文化颠覆一个人的世界。它是求生和抵抗的文化,是退守内心深处和怀疑的文化。
我不想做法国人,也不想做加拿大人,…… 但我也不可能做回意大利人了。我就是一个移民。移民自成一国。
《环球邮报》有一个答读者问专栏。上个星期,一位读者的问题是:我最讨厌别人问我的口音是哪里的,怎样让他们闭嘴?
这位没有透露自己的原籍国的读者说:
我来到加拿大的时候还是个孩子。但是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后,我说话时有些人仍然能听出一点模糊的口音。有时候他们就会开始猜:你是荷兰人?捷克人?要不就是法裔?粗鲁一点的甚至当着好几个人的面这样问。
难道口音不是和收入、年龄或体重一样属于个人隐私吗?我觉得自己的隐私受到了侵犯,我尤其不想和陌生人或者刚认识的人谈这些。有些刚认识的人以后可 能会变成朋友,直截了当地叫他们少管闲事也不大合适。为什么陌生人会自以为有权利打听别人的私事?我又怎样能够不失风度地拒绝回答呢?
专栏记者大卫.艾迪的回答
原来艾迪也有类似疑问和经历,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大大吐槽一番:现在的人啊,真是没分寸!例如他遛狗时遇到的一位芳邻。这位女士拍了一下他的狗,然后闻闻自己的手,问他:“你多久洗一次你的狗?”
或者他家附近那家酒类专卖店的一个店员,“每次我一走进去,就似乎能看见他的脑壳里那些小雷达开始呼呼地转开了。他细细看我的头发,衣服,步态,寻 找一个自以为幽默的话题:“你看起来很累,没事吧?” “还穿着短裤哪。” 艾迪烦透了,却拉不下脸来,每次只好在肚子里恶狠狠地回击。但是回家来跟太太抱怨,太太却笑他太敏感,说人家只不过是想表示友好,只要别“鼓励他”就行 了。
艾迪说,太太一如既往地有道理。所以他每次去那家店里,还是彬彬有礼,只是对那位店员的任何拉家常的企图都给予最简单的回应。最后那人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
艾迪建议这位读者也这样做,不要和对方针锋相对。别忘了,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只是在表示友好而已。但同时也别让他们把鼻子伸得太长。用礼貌而极简主义风格的回答创造一个“信息真空”。例如:
“…这是你的咖啡。我说,好像你有点口音哎,要不这是我的想象?“
“可能吧。”
“我早知道!哪里的口音?荷兰?”
“对。”
“你在这里住多久了?”
“37年。”
艾迪乐观地认为,只要是个多少有点感觉的正常人,这时候都应该明白你不想谈这个话题。但如果对方还是对你的语气和身体语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那你就随便找个借口闪人,或者开个有点尖刻的玩笑刺他们一下。
放轻松,幽默一点。“但是态度一定要友好。就像你自己说的,他们中有的人可能将来会成为朋友。你不会想为了这点儿其实不大的事把关系弄僵。”
你是哪国人?我是移民
蒙特利尔《新闻报》的专栏记者弗格利亚出生在意大利,今年72岁。他幼时随父母移民到法国,长大后独自移民到加拿大,在魁北克省定居已将近半个世纪。最近蒙特利尔组织意大利文化周,他借此发表了一点移民感想:
我在很长时间里以为自己是个出生在意大利家庭里的意大利人。但事实上,我是一个出生在移民家庭里的移民。与其说是意大利文化影响了我,不如说是移民文化造就了我。移民文化颠覆一个人的世界。它是求生和抵抗的文化,是退守内心深处和怀疑的文化。
我不想做法国人,也不想做加拿大人,…… 但我也不可能做回意大利人了。我就是一个移民。移民自成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