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发起底线运动 欲抢占制高点钳控舆论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焦点新闻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焦点新闻

Guest
【多维新闻】上任不久的中共网络大管家鲁炜自8月10日召集网络名人并首次发出坚守社会主义制度等“七条底线”的号召,中共官方舆论随即瞬间吹起“七条底线”运动的风潮。官方组织的互联网大会以及喉舌上刊发的一系列言论,表明中共正在为整治民间舆论场而策划发动一场全民参与的运动。不过,分析人士认为,民众言论自由将再度成为牺牲品。有声音对其中的道德风尚底线等核心议题反驳称,不断遭网络曝光度的官员贪腐淫乱的恶行才是突破道德底线的整治对象。

8月15日官方媒体铺天盖地蔓延着有关坚守“七条底线”的报道。新华社称,当天闭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网民一致认为,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所有网站和网民都应增强自律意识和底线意识,并赞同共守“七条底线”。

“七条底线”之说来自8月10日中国网络大总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的号召。当天他邀集人民网总裁廖玒、新浪网总编辑陈彤等互联网媒体掌门人,以及潘石屹、薛蛮子、孙健、徐小平等意见领袖人物,举行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据称,鲁炜提出政治正确的“六点希望”的同时,首次明确抛出了“七条底线”之论,一是法律法规底线;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底线;三是国家利益底线;四是公民合法权益底线;五是社会公共秩序底线;六是道德风尚底线;七是信息真实性底线。

自此之后,“七条底线”俨然成为网络舆论的指导思想,中共更是有意将其捧为民间舆论场的圭臬,为其大造声势。

《北京日报》的《“大V”理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新京报》的《“大V”的微博不仅是个人麦克风》,以及《中国青年报》的《微博意见领袖的言论边界》,都无一例外将矛头对准了众多大V们。他们被视为网络舆论芜杂不堪的推动者。

13日以《人民日报》评论员名义刊发的《珍惜网络“意见共同体”》更是被各大门户网站疯狂转引。这篇评论宣称,今天的互联网,不缺“愤青”,社会转型期种种复杂问题,有的是“吐槽”的题材;缺的是建设性批评和参与性人格,缺的是推己及人的公共理性。只有守住言论底线,才不会用舆情撕裂民情,以舆论冲突加剧现实冲突。

《环球时报》8月14日接棒发力,刊发《国家认同是大V责任感的基础》一文,直言中国需要建立自己的政治正确,这种政治正确第一条底线就是国家认同,包括对共产党领导权的认同,违反政治正确就将失去话语权。

而今,中共似乎想将这把坚守“七条底线”之火越烧越旺,一举拿下舆论的道德制高点。8月15日官方喉舌发起的舆论轰炸势头更猛,而相形之下质疑之声突然在活跃的网络空间却几乎销声匿迹。

新华社评论《七条底线 全体网民应该共守》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例称“我们吃的是社会主义的饭,过的是社会主义的生活,我们不能自己给自己掘墓”,守住这“七条底线”是每一个网民的责任与义务,守得住,就能打造一个网络文明时代,守不住,就会打造出一个网络丑陋时代。文章还呼吁有关部门制定网民网络生活条例,规范网民的网络生活,引导网民共同守护好这“七条底线”。

与此同时,8月14日首都互联网协会向全行业、广大网民发出倡议,要求互联网行业、网络名人、广大普通网民,都要坚守"七条底线",积极传播正能量,网聚“中国梦”,“引导全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并“将互联网打造成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

平心而论,自媒体时代的不理性言论乃至刻意的虚假捏造的确污染网络空间,有规避整顿之必要。然而,当舆论整治与政治正确结伴而行时,那么官方以此打压异见、钳控思想的专制思维势必激发更多的反对声音。

有声音即将此运动视为中共管控网络的手段之一,对于鲁七条更是难以苟同。不过从总体看,即使受邀参加“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的意见领袖也采取合作态度,如潘石屹等仅仅在事后以委婉的手法批评“鲁七条对普通民众容易,对贪官污吏太难了”,而那些持 更激烈态度的声音则更是被“销声匿迹”。

德国之声曾引用部分质疑的声音,反讽“请央视、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做到‘七条底线’之一不说假话”,并指如此限制言论自由与宪法精神相悖。

宪法学者、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童之伟更是逐条反诘,“在我们搞法学的人看来,这等于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啥叫底线,是不能批评还是不能怎么地?啥叫社会主义制度,是整个制度还是具体制度?啥叫国家利益,谁定义?大家还是致力于推动实施宪法言论出版自由保障条款,要求删帖销号有法律可依吧。”


(穆尧 撰稿) 来源: 多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