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深水航道规划令赤水河生态告急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焦点新闻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焦点新闻

Guest
章轲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环保专家昨日紧急致电《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在赤水河腹地,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一条长约58公里的深水航道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和推进实施中。 “而一旦建成,长江上游珍稀鱼类资源将失去最后的避难所。”

为保护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资源及水生生物多样性,减轻水电建设对鱼类资源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和水利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2000年4月国务院〔2000〕30号文件批准建立长江上游合江至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为宜宾市珍稀鱼类保护区和泸州市珍稀鱼类保护区合并而建,并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仅仅过了5年,为了配合金沙江下游两个世界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即溪洛渡和向家坝的建设,2005年4月国务院国办函[2005]29号文件对保护区范围作了调整,并更名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次调整将原来的合江—雷波段向下迁移,调整至重庆三峡库区库尾至宜宾向家坝坝下的江段。

然而好景不长。为了配合小南海水电站的建设,2011年1月,环保部公示该保护区的第二次调规:保护区下游终点必须往上收缩22.5公里,将小南海江段彻底划出保护区,小南海之上的73.3公里江段保护级别由缓冲区降为实验区。2011年底,国务院以国办函(2011)156号文正式批准以上调整方案,明确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后的功能区划范围,其中保护区核心区为金沙江下游三块石以上500米至长江上游南溪镇,长江重庆段羊石镇起至松溉镇,赤水河干流上游鱼洞至白车村,赤水河干流中游五马河口至大同河口,赤水河干流习水河口至赤水河口。

虽然许多专家、学者、保护机构奔走呼吁,这两次水电开发和保护区的博弈最终都以保护区的调整让步收场。

值得庆幸的是赤水河流域被完整地划入保护区,成为长江上游许多珍稀、特有鱼类最后的避难所。在长江流域水电项目不断推进、梯级水电累积影响逐步显现并越发尖锐的今天,许多专家呼吁要对最后的无坝支流赤水河开展抢救性保护,并认为这是保护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最后的希望。

不过,这一最后的“堡垒”可能要被项目开发再度攻破。上述专家告诉记者,2012年,贵州省政府要求贵州省交通运输厅、遵义市政府加快赤水河航运通道的综合治理,力争2015年实现赤水河航运1000万吨/年运输能力的目标。

该专家表示,据贵州省航务管理局官方网站4月3日发布的“赤水河航运建设扩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告信息(第二次)”介绍,该项目地理位置为茅台酒厂取水口下游至习水县习酒镇岔角滩,其中航道工程河段为赤水河茅台—岔角段,整治航道长58公里。此项目还包括航标工程和7处停靠点工程。

“对照2013年7月,环保部所公布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发现,上述工程项目全部位于该保护区核心区范围内。”这位专家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三十二条: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而“赤水河航运建设扩能工程”显然完全未考虑此条例的要求。

上述专家称,本项目所涉及的不足60公里航道扩能项目,相比其他运输方式并无显著优势,而其造成的环境及生态影响,却是巨大而深远的。该工程规模对生态敏感性和脆弱性高、生态阈值低的赤水河流域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来源: 凤凰网
 
后退
顶部